產品經理如何做出滿意的競品分析

HQ
7 評論 10606 瀏覽 51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對于產品經理來說,競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之一。那么,產品經理為什么要做競品分析,并且不斷提高分析的能力呢?產品經理又該如何才能完成一篇比較完整的競品分析報告呢?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經驗,為我們進行了總結。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來說,無論你是初出茅廬的產品新人,還是經驗豐富的產品老手,競品分析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說你沒做過競品分析,那說明你是一個“假的產品經理”。

競品分析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途徑,但是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其實關注的點又不一樣,就像一部經典的電影,在不同的年齡段去看時卻能感受出不同的東西。

記得剛剛畢業時,進入公司從事產品經理的崗位時,首先需要做幾個月的競品分析工作,作為產品經理的入門,通過競品分析來了解公司內以及公司外的同類產品,以此培養自己的產品感覺;同時也能更好的了解整個行業。

一、為什么要做競品分析?

根據目的不同,競品分析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 監測競品

有時候行業競爭比較激烈的時候,需要時時刻刻關注競爭對手的動向,比如競爭對手的網站、APP更新情況等等。

在競品有新的動作時,能在第一時間及時跟進,把對手咬的死死的。

記得當時在第一家公司時,有同事專門負責盯競品的論壇,有產品內測包及時體驗,然后跟我們公司產品對比分析,哪些值得借鑒,哪些適合立即加入等等,很快一篇競品報告就出來了。

之后快速同步到公司老板,老板看完之后加上自己的意見,再把報告轉給對應的業務線,快速調整跟進。

這也導致了兩個競品之間的差距其實并不大,比如這個功能是你獨一無二的創新,上線后效果很好,但是并沒有什么用,我的產品加班加點過了一兩天也上線了。

甚至有些新的App,上市后比較火爆,可能過個一兩周,市面上一下就會出現很多同類的競品,做的可能比你還好,背后的資源也比你雄厚,所以一不小心你就成了先烈。

所以目前這個階段單靠產品功能的創新已經遠遠沒有競爭力,核心護城河還是背后的運營以及資源整合的能力。

2. 尋找靈感

為了找靈感而去看競品應該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用到比較多的地方,主要還是因為目前行業發展比較成熟,該有的功能模塊都是現成的,沒必要非得搞原創;另外有些新的東西,可能我們知識面有限,對此也不了解。

老板說打算做一個功能,然后一般并不是立即就開始畫原型、寫文檔,而是先看一些成功的競品。因為這些產品他們經歷了大量用戶的驗證,該踩的坑也都替你踩過了,是一個比較成熟穩定的模塊。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拿過來,結合自己的產品特點做優化改造,避免重復造輪子。

比如新產品要做登陸注冊模塊,首先第一步先看市面上大廠目前都采用哪種方案;比如郵箱+驗證碼、手機號+驗證碼、手機號+密碼、手機號一鍵登錄等幾種形式,結合我們自己的產品特點。

首先是一款新產品,沒有歷史用戶的依賴,所以不需要兼容老用戶。

同時考慮便利性,拋棄手機號+密碼的形式,最后再權衡手機號+驗證碼跟一鍵登錄,最后發現一鍵登錄只需要點一下就能登錄,同時成本還比驗證碼低,那就是這個方案嘍。

但是如果一上來我們就開始進入到具體的設計,那我們可能就會依據自己的日常經驗來設計,但是我們的知識面又有限,設計出來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優的。

3. 擴大視野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因為每個人的經驗閱歷不同,各自的知識面也不同,而競品分析是讓我們快速了解相關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

比如我們要轉型做教育行業的產品經理,那么首先你需要對教育行業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比較大的頭部公司有哪些、他們的面向用戶是誰、提供的產品服務是什么、如何進行商業變現等等。

相信你把行業內所有公司產品分析一遍,你對行業的理解肯定會更深入一層。

包括分析其他產品一些好的玩法、創新的商業模式等等,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發,激發我們的靈感。比如滴滴創新模式,如果將人變為貨,就成了現在的貨拉拉。

日常工作中我們的分析更多可能停留在功能層面,但功能只是其中表層的一部分。

二、如何才能完成一篇比較完整的競品分析?

1. 公司概況

了解一個產品,那就免不了知道它的背景,一是公司層面,我們需要知道這個產品所屬的公司,成立的時間,融資情況,是否還有其他產品等等。

2. 團隊層面

包擴創始人的背景、團隊的背景、公司人數等等,通過這些能對公司目前基本情況有個大致了解。

這些信息可以去該產品的官網,應用商店以及創投資訊網站,比如36kr,一般都可以看到;同時也可以借助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查看公司相關信息,比如股東結構、與其他公司關聯等等。

3. 產品功能分析

對公司基本情況了解之后,這時候我們進入到產品層面。當然產品層面分析也并不是立馬就開始上手分析,而是先去應用商店了解產品的基礎信息。

比如產品主打點跟主要的玩法功能,是否還在更新維護、上線時間、迭代節奏是兩周一版還是不固定周期等等。

這些信息可以在應用商店都可以看到,也有一些平臺可以直接查到,比如國內應用商店可以去七麥數據,國外的可以去App Annie,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該產品基礎信息。

接下來就是真正使用分析產品功能了,這個分析并不是簡單用用產品,這樣其實并不能看出什么特別的東西,還有的人在分析時就把產品整個流程截圖,然后加上文字說明就完事了,但這樣更像是產品的說明書,并不是真正的競品分析。

梳理流程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有哪些好的功能能夠跟我們的產品相結合,提升我們產品相關數據。

所以這個階段,首先我們需要對自己的產品足夠了解,之后要把整個產品流程走一遍,發現其中好的產品功能點,然后跟我們的產品做對比做結合;我們產品已有的功能,發現對方比我們做的要好,那么就可以借鑒,兩張截圖一對比,文字一說明,清晰明了。

對于對方的新功能點,也要考慮如何根據我們的產品特點做結合,預估可能帶來的效果。

4. 商業模式分析

商業模式分析說白了就是產品如何掙錢,現階段如果一個產品仍然是依靠燒錢來支撐,那么它注定是不長久的,商業模式分析需要我們研究他的盈利模式。

目前常見的變現手段有廣告、電商、游戲、會員等形式,廣告是最簡單直接的形式之一。

比如像探探,他的變現模式還是在會員收費,同時搭配一定的會員功能跟特權;比如右滑數量增大,查看誰喜歡我、超級喜歡等等。

根據19年陌陌發布的Q3財報顯示,探探的凈營收達3.10億。

再比如現在比較火的直播帶貨形式,像老羅在抖音的第一次直播,直播3小時,支付交易總額超1.1億元,音浪收入362萬,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了,比創業香多了。

5. 增長模式分析

目前人口流量紅利殆盡,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如何通過一些列精細化手段帶動產品的增長就顯得非常關鍵,市場上也出現了專門負責增長的產品經理,因此產品的增長策略也可以重點關注,特別是有一些成功增長經驗的產品。

增長模式有兩部分:一是產品端,再就是運營端。

產品端更多的去關注這個產品的增長機制,一般成熟類的產品都會有幾塊:

一是邀請機制,比如邀請好友送積分,更有直接邀請好友直接送紅包,前段時間還看到朋友圈里微視的推廣,邀請直接給現金。

再就是結合任務特權模式,通過任務的形式刺激大家去做分享,比如分享集贊、比如過年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收到幫忙搶票的邀請,可以幫助對方免費升級搶票通道;剩下的可能是偏活動類的比如排行榜,投票等等,大家可以具體分析具體看。

運營端的增長,這部分只通過體驗App是看不到的,可以通過相應的新聞資訊、人物的采訪以及跟相關人士的交流等等,可以多關注一下對方的新媒體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等。

比如當時陌陌以查找附近陌生人噱頭在微博上做場景營銷,我還記得當時一個著名的段子是這樣的:

「一對異地情侶每天在陌陌上聊天,彼此的距離始終是1000km。某晚她回家后習慣性打開陌陌,卻發現他們的距離只有1km,再刷新,只有0.9km。她明白發生了什么,激動的走向門口。那一晚,他們的距離是-5cm。于是第二天,他們果然分手了?!?/p>

旁白是:陌陌——發現真實的距離。雖然后來花費大力氣洗白,但起碼做成功了,而且這也是做大之后的正常操作。

6. 戰略分析

競品分析就像剝洋蔥,一層一層,不同的職業階段所看到的關注點其實會不同。

在這個層面關注的已經不僅僅是某個具體的產品,更包括競爭對手的每個動作,我們其實是需要看到功能跟每個動作之后潛藏的東西。

比如競品上線了這個功能,他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比如競品公司收購兼并另一個企業,他的戰略布局是什么,前幾天鬧的沸沸揚揚的騰訊接管閱文集團事情,我們其實也就看個熱鬧。

但有一篇文章《騰訊的背水一戰》寫的非常精彩,能從整個行業,以更大的視角去看這件事,雖不說內容究竟正不正確,但是我覺得這種看問題的視野值得我們不斷的去追尋。

也許我們目前只是一個小小的產品經理或助理,感覺有些東西可能離我們還比較遙遠,但未來我們不會一直在這個位置停留不前。

我們要學會跳出目前工作,以更高視野跟角度,重新審視你的工作、你的產品、你的領導。

可以轉換角色思考,比如你現在在你領導的位置上,你會怎么做。如果這個層次想清楚了,可以再往上躍升,有了新的高度跟視野,看待問題跟做事的方法也會截然不同,我想這應該是我們不斷去思考的。

有什么問題歡迎加我微信,一起交流成長,個人微信:hanqingguoji

 

作者:HQ(微信:hanqingguoji),社交路上不斷前行的創業產品汪。公眾號:產品那些年,不定期輸出職場干貨。

本文由@HQ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是,作者你確定那一晚他們的距離只有-5cm嗎,這有點太短了吧哈哈哈

    來自上海 回復
    1. hhh,噓~

      來自北京 回復
    2. 老實交代,是不是你本人哈哈哈

      來自上海 回復
  2. 其實我一直在質疑一個點 地球人口增長總會有瓶頸 人口流量用完了以后用啥?

    回復
    1. 所以現在都在搞精細化運營,要么開拓to b市場

      來自北京 回復
  3. ??

    回復
    1. 感謝支持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