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少走彎路:上帝視角(1)
做產品不踩坑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盡量讓自己少踩幾個坑。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分享了從上帝視角看問題的新思路,主要是認識當前的行業環境,從而避免走彎路,希望對你有用。
系列一上帝視角部分,主要是讓大家對產品的知識體系和我們面對的環境有個總體的認知。同時,讓大家在產品之路上看清全貌,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彎路。
想法的由來
工作十來年了,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經歷了很多的崗位和事情,貌似除了銷售和市場沒做過外,其它崗位都接觸過,這可能也是在創業公司好處,只要你想干就可以大膽的做,這么多年高強度的磨練確實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前兩年在一本書在看到一段話,大致意思是人過了30歲不能總是想著線性的成長,得輸出有價值的東西形成經驗,這樣下一段路才能走的更遠,否則成長越快、地基不牢塌陷的越快。看完后感觸很深,所以最近這一年一直想是不是總結點東西來寫一寫,一來是通過總結沉淀自己,二來也是給公司內部童鞋們的培訓分享準備些內容。
事情雖然一直想做,但是一直下不去第一口,從最開始就想針對某個單點知識進行總結,到后來盤子越想越大(搞產品人的通?。?,恨不得一口氣把好多東西都弄一弄,所以事情拖了很久。過年趁著疫情在家又重新整理了下思路,突然靈機一動,要不這次總結先從產品知識方面入手,把整個過程當做一個產品來做,先弄個MVP搭個框架,后面再慢慢的一點點往里面填充,好吧,那就擼起袖子開始加油干吧。
系列文章的總體思路
先通過5W2H的方法把整個系列文章的思路梳理下:
- what(做什么),產品相關知識的總結和分享,中間穿插一些技術、運營、管理等知識。
- who(面向誰), 初級的產品經理和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高級產品經理或總監。
- why(為什么),前面兩段已經說明。
- when(多長時間),這是個長期的任務,暫定花一年時間弄,看看能不能寫出個10萬字(扯蛋),慢工出細活(就是懶)。
- how(怎么樣做),先搭個框架,站在上帝視角讓大家從總體上對產品相關知識和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個認知,然后再針對框架里面的各個節點慢慢填充內容一個個細化。
上帝視角部分就是整個《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也是總體框架部分,該部分內容分四個章節。
- 主要來講清楚作為產品經理我們面臨怎么樣的環境(號脈)
- 我們要去往何方(初心)
- 如何早日開竅爭取提前達到目標(任督二脈)
- 同時我們要準備哪些彈藥(招式心法)。
具體四個章節的腦圖如下,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進行看。
一、號脈——我們面臨的環境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先分析下我們所處的環境,便于我們在工作中找到合適的行業,在起跑線上就領先對手。
接下來,首先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下宏觀環境,便于我們了解全球經濟里錢都往哪個地方流去了。然后再從個人的角度來分析下微觀環境,便于我們了解自己的競爭優劣勢。
1. 宏觀環境——世界經濟
本章瞎扯的跨度有點大,如果讀后有不適感,可以自行跳過本章節。
1.1 農業革命帶領人類走向文明
原始社會人類長期以采集和漁獵為生,小日子過的還是很幸福的,每天花幾個小時打打魚、捕捕獵剩余的時間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但是后來隨著人馴服了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還有一些羊之類的動物,導致食物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人口越來越多,人多且聚集在一起后就出現城市,城市的出現就誕生了文明(斗爭就開始了,過的也不幸福了)。
這個階段經濟動力主要是靠農業驅動(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大約為從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但是這個階段經濟經歷上萬年發展異常緩慢。
1.2 工業革命通過技術驅動,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按照史學家麥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時世界人均GDP大約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長了50%。同期,西歐國家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從公元元年的450美元增長到1820年時的1204美元,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國也大致如此。
而從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從原來的667美元增長到6049美元。由此足見,工業革命帶來的收入增長的確是翻天覆地的。
工業革命分成如下幾個階段:
機械革命,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主要是機器替代了人力。為什么會爆發這次革命呢?因為歐美在中世紀剛剛經歷了大瘟疫黑死?。ê托鹿诓《静畈欢啵旧蠁适Я艘话氲娜丝?,留下來的少數人收獲了家族的寶貴遺產(人少地多),導致形成了很多新貴族(剩者為王),但是勞動力人口太少,導致貴族的土地無人耕種,只能把耕地轉到去弄需要人少的放牧業,這時就發起了有名的圈地運動。由于農耕很多都改放牧,這樣就促進紡織業,為了提高紡織業工作效率就加快了技術進步生產出了紡織機,然后各種機器就層出不窮,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就率先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電氣革命,19世紀最后30年和20世紀初,輕紡織業轉向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西門子、愛迪生、特斯拉、戴姆勒這一批人發明的汽車、電燈、直交流電,讓遠距離的貿易和交流成為了可能,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
信息革命,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帶來了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信息革命帶領全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GDP的增長更加迅速,但是,信息革命的最后一波互聯網紅利已經沒有了,吳曉波跨年演講說從2018年底紅利就已經用完,整個世界的經濟都疲軟了。
第四次工業革命,從20世紀后期開始,以生物科學、量子計算、AI、新能源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還不完善,目前都在建設初期(大家最近也經常提到新基建就是指第四次革命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投入。
工業革命推動了近200多年(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發展,也造成了現在的世界格局。
2. 宏觀環境——中國經濟
中國從1978年通過改革開放的40年的發展,跨越了歐美200多年的工業革命時間,所以在工業革命的技術助推下,中國改革開放后長期保持快速的發展,經濟體量從1978年的3678.7億元到2019年GDP的990865萬億左右,年均增長率差不多在9%,同時期全球的平均GDP增長率在2%左右,歐美國家很少有超過3%的增長,很多國家都是0或者負數。
1980年,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10.7%,人均GDP只有美國的2.5%,而到了2017年,分別升至62%和14.5%。2019新鮮出爐的數據,美國經濟體量是21萬億美元,中國經濟體量是14萬億美元,中國GDP相當于美國的三分之二,如果中國再按目前發展速度不到10年就會超過美國,所以美國就很害怕失去頭把交椅,歐美聯盟新時代的八國聯軍又要來重新迫害中國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經濟不景氣肯定是長期的,中國目前就像一個催熟的孩子,存在很多問題(房地產泡沫、貿易爭端、傳統產能過剩、人均GDP1萬美元陷阱等),遇到的這些問題在發達國家都遇到過,但是,相比較歐美用了200多年逐步解決這些問題,而中國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挑戰巨大。
放眼全球,我們在第四工業革命里與歐美現在處于同一起跑線,誰占領先機先誰就可能引導下一個100年,歐美等發達國家都是穿同一條褲子的,各種皇室親戚錯綜復雜,所以歐美不可能對中國不采取行動。
3. 微觀環境——個人周邊
新人:等你走向工作崗位時發現身邊產品經理遍地都是,大家的專業五花八門,對于新人來說入門門檻低導致找工作競爭激烈,今年由于疫情導致找工作可能會更加困難,我們必須要在起點比競爭對手高,才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對于做了5年左右的產品經理來說:很多經歷了前幾年C端產品爆發的那一波,這幾年大家可能更多的時間關注在C端產品,但是現在C端產品熄火了,自己也找不到方向了。有的童鞋可能就放棄治療了,有的童鞋可能會積極去面對,于是加各種公眾號,買各種視頻和讀書會員(混沌大學、樊登讀書會、得到等),但是一段時間下來,感覺別人說的很有道理,對自己好像并沒有什么卵用。
4. 對癥下藥
綜合上面的宏觀和微觀環境,可能很多人就陷入了一個如下的死循環
正如羅胖跨年演講說的一樣,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年代,口紅和知識都賣的很好,因為大家都感受到了危機,焦慮了,都想通過提高自己的內在和外在的美,來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
如何打破我們的瓶頸而不至于走火入魔呢?
在改變不了宏觀環境的情況下,那就從微觀環境出發吧,努力提升自我,找到突破瓶頸的第二曲線。先拯救自己了,再去拯救世界吧,做到不給國家添堵就是最大的貢獻了。
如何找到突破瓶頸的第二曲線呢?
簡單來說我們得先找準目標,瞄準目標去學習。目標包括我們的要找的行業目標、職位目標等。
假設找到目標了,如何去學習呢?
絕對不能零散的沒有目的性的去學,這樣子什么知識都學一點,效率太低,長久會讓自己不專一容易走火入魔。我們需要有目的的系統化、結構化的去學習。讓學習的知識之間都是有關聯的,這樣子長此以往才能事半功倍。
關于上面的兩個問題,給大家出一個藥方
先找到目標,再掌握知識,把知識總結為方法(可以是自己總結的也可以是現成已有的),這樣子我們就潛移默化的擁有了能力,能力經過實踐應用就會形成自己的哲學。
此藥方對于新人是預防,對于有經驗的人是預防加治療。
未完待續……
本文由 @我是IT民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躺等后續, ??
??
沒看到后續,難受
悄悄的說一聲:“趕上企微這波風”
背靠大樹好乘涼 ??
以前中國國情是什么?發展中國家 Gpd 世界前三 人口世界第一。造成了中國市場非常獨特的環境。任何領域都有消費者,用戶只在乎擁有,而不在乎品質。所以很多領域,都有一群不成熟的消費者,這就是所謂的紅利。那今后呢?雖然疫情對經濟影響很大,但放眼世界,中國從此崛起成為世界強國!我對政治的理解,世界三國鼎立,美國-中國-英國。相互牽制,其它國多為3國附屬。中國全面進入小康后,會帶來什么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們更在乎產品“生態“,以人為本的產品。這就是品牌生態,這里不闡述這個概念,有興趣自己去了解,中國,今后,“紅利“會越來越少,這是我的上帝視角
????分析的很到位。確實現在對消費互聯網來說人口紅利已經沒有了,純to c 企業越來越難做。就看這一波借助第四次工業**能不能把產業互聯網搞起來,帶來一波消費升級??
期待后續
好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