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5大段位,你是青銅還是王者?

14 評論 10809 瀏覽 48 收藏 25 分鐘

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經理,但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產品段位,或者總擔心會被淘汰,或者不知道自己未來該怎么發展,那么這篇文章應該可以解答你的成長疑惑。

當了解了《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本質》之后,很多朋友就會問如何能夠提升自己的產品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認知和實踐能力。如何從一個青銅,晉升成為王者?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務虛地談一下產品經理能力層次問題。

一、產品經理的能力層次模型

中國傳統道家的“道法術器勢”概念和模型,可以非常恰當地用來描述產品經理的能力層次:

對于這幾個概念,沒有特別權威性的定義,百度百科上給出的解釋如下:

  • “道”即萬物變遷循環中亙古不變的規律,在個人層面就是人生境界和價值觀,判斷壞美丑喜的標準,是生來就有的天賦,不易改變,只能靠長期修養去領悟;
  • “法”是一套規則體系和原理原則,是實現價值觀的指導方針和思路,可因事物內在的變化規律而變化,可通過對長期實踐的思考和歸納總結而得出。
  • “術”是在規則體系指導下的具體操作方法,只要指導原則(法)不變,具體方法可千變萬化,術可通過練習獲得,亦可通過對法的推理而產生。
  • “器”是產品、工具,是道的法理中進行的一種產出結果。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以器載道”,就是用最終的物理上能體現的東西。

1. 模型五要素的概念

雖然這些具體的概念大家認知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體的方向和理解還是基本一致的,而借用到產品能力上,這些概念可以在產品設計領域內獲得更具象的定義:

(1)道:包括但不限于價值觀與世界觀等關于現實世界如何運行和組織的規律性的認識。

這里的道就是產品經理本質中描述的包括價值觀、世界觀、乃至人生觀,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個人知識體系和對世界的規律性的認識:比如你相信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更有效;相信大規模效應還是小而美的多樣經濟;是否應該用個人隱私交換便利性;技術是否中立;對異性或同性關系的觀點;個人的興趣與愛好等等。

這些認知決定了我們的主導產品的底層代碼,而他們正確與否、價值大小,也往往決定了產品前途與方向。

(2)法:指導將認識到的規律和要素再組織用于產品重構現實活動的一般性規則系統。

這個層面就是指做產品的系統性方法論,即通用的、具有實踐性的方法框架。之所以稱為“方法論”,就是它能夠適用于對不同行業、領域、類型、形式的產品工作,都能提供有效的指導。這是因為通過對不同行業、領域、產品形式的相同、類似問題進行本質性分析(洞察與結構),并抽象(解構與重構)出這類問題的共性要素以及之間邏輯關系和規律,我們可以給出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性規則(本質上也是一種產品設計過程,技術角度通常叫這種一般性原則為模式、范式)。

針對某個領域的同類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結合這個領域的特定條件,使用這套方法論快速地給出解決方案,解決我們實踐的中的問題。具體實例后文會有詳述。

(3)術:不具有通用性的,依賴特定產品、領域、環節的設計經驗與技巧。

日常工作中,產品經理通過之前的工作經驗或競品的情況,給出的一些方案,往往就是“術”的范疇。術的特點就是往往限于特定領域、時間、形態,甚至是產品和設計的個人偏好,呈現出較強的易變性。

比如當時間或者領域變化,之前的解決方案往往就不再適用,或者需要大幅度修正。后面接手的產品經理往往把產品修正成前任改版之前的樣子,這種極端的情況估計有一些朋友并不陌生。

(4)器:產品設計和實現中使用的各種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古人的哲理。學會使用恰當的、高效的工具,才能夠有效乃至高效地完成產品設計需要進行分析、設計、實現、追蹤反饋的工作。

這里的工具主要包括2種:一種是入門產品經理最急切想要掌握的,即使用何種軟件工具來開始產品設計,例如常見的Axure,墨刀,Visio,MindManager等等;第二種就是用來進行軟件設計的流程圖、狀態圖這類建模工具(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建模工具背后的方法,也是這個領域的方法論,可以通用于這類問題的建模設計,比如傳統行業也可以使用流程圖規劃自己的業務人員協作流程,不過在產品設計的角度看來,這些圖例本身是一種產品設計的工具)。

(5)勢:外界形勢、時機的變化。

勢反映外界相關因素的變化,尤其是在時間上或者空間上的變化。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古典的生產函數比較簡化的表述Q=Fr[L(i),K,M,i:T]。其中的r表示為外部的規則,我們可以理解是當時社會的法律、政治、宗教、道德等外在規則,K是資本,M為生產原材料,i為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包括激勵、管理等),T為科學技術。

這些要素的變化往往帶來勢能的變化:道德層面對于同性戀的接受直至法律立法,往往就是LGBT類的產品市場機會的放大;資本突然認可的風口到來,相關的可能多年不被待見的產品會突然被吹上了天(當然結果未必是良性的),反之也會讓眾星捧月的豬墜落深淵;5G技術的成熟也成為了大家廣泛期盼的新產品涌現的基礎。

當然例如顏值經濟這種社會偏好的小趨勢(也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底層的根部要素)也是一種勢能的變化。

2. 模型五要素的關系

上述我們接用了道家的概念建立了一個產品能力模型,其中的5個要素彼此相互作用,但是一般與自己相鄰的概念關系最為重要,這里我們著重討論最容易混淆的2個關系:

(1)道與勢的關系

我們講得“道”是指我們認識到的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而規律中有各種要素與相互之間的關系、邏輯、約束是穩定的,因外部條件的變化帶來要素此消彼長的狀況,從而出現了新的潛在危機與機會。及時、準確地捕捉到這種勢與道互相作用帶來的潛在機會和危機,就很可能做出符合客觀規律、適合新局勢下的明星產品,或者及時做出調整,讓產品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如在上一篇文章《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本質》中講到的組織成本的案例,“道”是組織邊界的界定規律,組織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前者低,則生產將發生在企業內部,后者低,則企業會從市場采購。

之前很多工作由公司直接雇傭員工完成,由于政府勞動法規約束(r要素的變化)的提升,企業靈活的用工需求帶來了比較高的成本,則越來越多的公司采用外包服務的方式來實現。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T要素的變化),原來由一個企業統一調配資源(資金,科研人力,生產資料與設備)安排進度才能完成的硬件產品工作,今天已經可以通過眾籌平臺、在線銷售平臺,OEM廠商來幫助10多個人的設計團隊來實現。

這些平臺本身的價值就是顯著降低交易成本?!皠荨钡淖兓尣蛔兊摹暗馈币圆煌漠a品形態現身。

“勢”簡單、表象上的表述往往“時機和條件”。百度搜索成功之后,出現了一批網站希望能夠實現周邊生活服務的在線化。但是那個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很好的在線支付手段的條件,也沒有碰到獲得海量資本的助力時機,所以這些網站大邏輯是對的,但是無法成功。而后來移動互聯網大潮(技術的創新),以及海量資本的加持(資本勢能的變化),通過一場場慘烈的燒錢戰爭,最終造就了今天這一領域的美團點評。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要素變化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快速、大規模的供需匹配),讓Uber,滴滴以及外賣也成為了改變我們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產品形態,而電召車、店家外賣這種服務之前國內外也都已經存在了十多年以上,一直也沒有到達這種水平。

(2)法與術的關系

術與法的關系,就是抽象的關系(這里又體現抽象的重要價值)。法是對具體限制領域的經驗、技巧、方法的抽象。掌握了“法”,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約束條件,更靈活、全面地制定解決方案。我們再以《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本質》一文中的交易流程作為例子:

首先,我們提供一個通用的一個交易(主)流程設計的框架(方法論):

用戶下單->商家確認1(或拒絕或過期)->用戶支付(或取消或過期)->商家確認2(或拒絕或過期)->合同成立

其次,提供一個這個通用框架是使用說明:

  1. 如任何用戶行為發生時所得到信息與下一步商家行為發生時的信息不一致的概率為d時
  2. 如果d大于閾值D,則商家行為必須人為執行;
  3. 否則系統替商家行為自動執行確認動作

在這種框架下,我們可以適用于不同的業務,給出不同的方案:

短租業務為例,商家房間數本身就少,且與其他平臺共享,加上沒有自動化同步數據的工具,用戶搜索看到有房,可能實際上已經沒有房間了,即與商家確認1發生時不一致概率很高;同時通過運營方式,商家能夠保證確認1后一定時間內的信息的一致性。即d1>D1; d2=0;則我們選擇的交易流程是:

A 用戶下單->商家確認(或拒絕)->用戶支付->合同成立

進而,如果一部分商家在我方平臺上能夠保證信息更新的及時性和一致性比例,即d1<D1,為了保證信息錯誤能得到糾正,采用的流程就和目前很多OTA上酒店交易(庫存量大,信息過期率低)的流程一致:

B 用戶下單->用戶支付->商家確認(或拒絕)->合同成立

當然,如果有些商家可以做到幾乎是平臺獨家銷售,可以采用和京東商品銷售(庫存、價格信息同步程度高)的流程一樣:

C 用戶下單->用戶支付->合同成立

可以看到,交易流程的框架關注的是交易的本質要素,即信息在時間上的不一致性(是否超出容忍程度),從而造成的交易的錯誤或者失敗,抓住這個本質,結合行業不同階段的特點,自然會給出合適、穩定和可擴展的交易流程方案。

所以一個通用的方法論框架,更關注事物的本質邏輯,而非特定業務特征,從而能容納不同領域的特殊場景,而這個通用性的基礎就是來自于對不同的特性化方案的共性的抽象和事物本質的認知。

所以“法”取于“術”而高于“術”,這就是“方法論”的力量所在。

二、產品經理對應的能力段位

了解了產品經理的產品能力層次后,我們來看一下不同段位的產品經理的具有的能力特點:

1. 青銅——產品專員

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往往關注的是“器”。典型代表是剛剛入行的產品經理(我更愿意稱這個階段的從業者為產品專員),一般最開始都關注的是應該使用什么樣的工具,以及會使用什么樣的工具。

比如我們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時候,很多的小朋友面試或者簡歷上說熟練使用Auxure,墨刀之類的。這就有點像武俠小說里的剛出道的練武人往往說要會多少種兵器。其實我們根本不在意你用什么工具,這點頂多說明你的態度,而不代表你的能力,實際上我個人也經常順手使用畫圖甚至用筆畫個草稿圖來做簡單的產品。

這個階段其實更重要的“器”是掌握流程圖、狀態圖等建模工具,以及深入領悟這類工具后的知識與原則(UML理論,腦圖的方法),能夠利用這些工具后的方法論,進行具體任務的分析和實踐。比如什么情況應該用流程圖,什么時候用狀態圖建模,兩者的關系以及能夠相互替代。

產品專員的工作主要就是將非常具體的任務通過這些方法進行分析,然后使用Mind Manager, Visio,Axure等等軟件設計出具體的流程圖、狀態圖、用例圖、腦圖,以及交互圖等交付成果,甚至需要利用項目管理軟件或者協作工具來與不同團隊協作最終讓產品落地?;蛘哒f這個階段產品專員的職責往往還兼有一定項目經理和產品設計師的責任。

2. 白銀——產品經理

一般的產品專員在積累了幾年經驗后,基本的工具已經可以比較熟練的掌握,并解決一般的產品問題。同時在特定領域的工作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會形成一定“經驗范式”。這些“經驗范式”往往能夠比較直接、快速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一領域的問題,并具有一定的擴展性。

在這個層次上,產品專員晉級為“產品經理”。但是這些“范式”往往是對這些問題的直接系統映射,并未通過理性的歸納和進一步演繹,做到更高層面的泛化與抽象,抽象層次有限,應用范圍有限。

比較典型的情況是,這個段位的產品經理能根據經驗的積累,可以比較好地處理曾經從事過的行業或者產品的類似問題,而面臨不同的行業或者領域,就可能遭遇比較大的挑戰,好比要拿一個錘子解決所有問題。

這也是產品經理在跳槽時經常被獵頭或應聘公司質疑價值的地方:能否跨域不同領域和業務。面對這樣的要求,如果能夠從“術”的層面提升到具有通用性的方“法”論層面,則就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挑戰,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價值。

產品專員與產品經理的區別比較的顯而易見,前者主要的需要的技能是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UML的基本理論和對應軟件)去解決具體,明確的任務;后者則是需要發掘、定義、區別產品設計中實際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并分解為具體的任務逐一解決。

3. 黃金——產品構架師

更高階的產品經理能夠將不同業務或領域的差異性作為變量,結合解構出的常量,抽象出更具跨行業和領域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模式”(技術背景的同學會不會想到《設計模式》這本書),從而解決更多的“同類”(越泛化,同類越多)問題。

例如前文所述的通用化的交易流程模式,亦或是用“品類-價格-庫存-交付”這個模式,既可以描述實物類電商也可以描述機票、酒店這類電商的基本要素模型,不同(變量)在于后者的庫存與時間相關,這構成了其特殊的產品形態與交易特征(比如為什么會有夜宵房;為什么鐘點房的品類對美團很重要;為什么機票會出現所謂艙位這種虛擬概念)。

因為從更抽象的層次對一個問題域建立通用的模型,可以讓產品以非常低的成本、快速地實現未來業務快速變化帶來的產品迭代。而有效、靈活的模型往往都是非常簡單的,這需要的產品經理具有很好的業務理解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能力和建模能力。這個階段我更傾向稱他們為“產品架構師”。

產品經理與產品構架師的區別,其實是感性經驗量化積累和理性抽象本質統一的區別。思維方法上前者以感性的經驗歸納為主,后者則在前者基礎上依賴理性的演繹;前者的結果往往是從少到多的認識積累過程,而后者卻總是在化繁為簡地統一認知模型;前者表現上是這個類似的問題之前是如何解決的,后者則是這個問題是模型一個變量變化的特例。

4. 鉆石——業務主導者

產品架構師的能力更多體現在產品能力上,而一個產品能不能成功,不僅僅在于產品本身設計,而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是否符合當前市場、社會、以及歷史趨勢的需要。而這些往往需要的知識是超出產品設計能力,且跨越多個學科、領域甚至是從來沒有被研究或論述過的。

這就是我們之前說的“道”,即各種客觀的規律。如果想要成為張小龍說站的在上帝身邊的人,就要像上帝一樣知道世間的各種規律,才有可能創造出成功的產品。

如果你深信分工是社會效率提升的必然結果,那么你就提前能夠預知Airbnb必然會逐步被各種職業酒店或者客棧充斥,而產品設計也必然需要早做打算,Uber也遲早大多是職業司機,你的策略也要預留空間;如果你學習過新制度經濟學,很可能你會意識到平臺崛起帶來的交易成本的下降很快將會帶來小型專業公司的崛起,或許面向中小企業的服務軟件將會很有市場(當然你可能并不知道何時這個市場會成為所謂的風口);

如果你看過《創新者的窘境》你可能并不會被投資人的“BAT如果做了你怎么辦”的問題問倒;如果你理解了電腦CS結構向BS結構的演變歷史與邏輯,你也不會對小程序的出現與盛行產生什么懷疑。

世間規律有很多,有的是已經證明的,有的是尚未被證偽的,更多的是似是而非。每個人對規律的認知、理解有大有不同,這其實反過來也往往就是我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差異之處。這也是為什們經常聽到認知差決定成功與否的原因。

5. 王者——各種爸爸和布斯們

這個段位的人已經基本不屬于產品經理的序列,因為他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社會、經濟、科技的變化,預測“勢”的變化(當然這些人往往已已經有足夠大的權利、資本、人脈去造勢)。

他們能通過認知到的“道”,加上自己所具有的各種信息,判斷出外部要素的變化,借助自己已有的資源與勢力,提前布局,獲得成功。比如當前的To B的潮流、前兩年的新零售等等。這種人實在少,大家自行對號入座。

那么一個產品從業者如何提升自己的段位呢?這個就需要了解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結構,下一篇文章我們接著講。

(未完待續)

 

作者:輝叔,北大計算機學士,經濟學學士,智能科學碩士。一個互聯網從業10余年的老產品,曾經從0到1打造了小豬短租(產品聯合創始人);也作為去哪兒國際機票總經理負責完整業務與團隊。希望將個人的產品觀點、方法與經驗,以及學習到的真知灼見與高級智慧分享、并幫助到每一個關注的朋友。微信公眾號:輝叔說產品(HuiProduct )

本文由 @輝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輝叔牛逼

    來自浙江 回復
  2. 評論區真是出大神啊。。。我是真的跟不上了
    感謝作者讓我看到了更寬廣的視野,尤其是業務主導者這個模塊的內容

    來自北京 回復
    1. 謝謝,多多交流

      來自北京 回復
  3. 這篇文章理解還是不通透,首先聲明,我不是產品。只是一個高考不好被迫去國外讀書的人。老爸在廣州有家服裝廠,行業內肯定都知道服裝生意不好做,特別是像我們這樣b 2b 的,客戶主要是線下實體店跟代理商,主做民族風服裝,回國第一件事就是覺得,也許是比較細分領域能不能做個品牌。我想做零售,開直播請模特直播什么的,但是家父一直反對,開始以為是思維固化,后來他只說了一句:你不懂生態。

    回復
    1. 家父高明

      來自內蒙古 回復
  4. 對老板的理解太少,如果老板是老爸這樣的人怎么辦?白手起家的人不會輕易放棄

    回復
  5. 我們寫作思路好像 ??

    來自廣東 回復
    1. 哈哈哈我去看看你的文章

      來自北京 回復
  6. 最后段位大神,要么創業當老板,要么歲數大被裁轉行干。

    回復
    1. 最后段位的,自己就是老板,資源多信息多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做個類似crm的系統,跟蹤記錄每家來這里拿貨的人,賣貨情況,當然要顧及這部分人隱私數據不被,不能讓他們發現我們在“監控“,然后我們會做宣傳,不是幫企業宣傳,而是幫這些代理分銷宣傳,時機成熟自己才自己開實體店,才能套用那些理論。不需要一上來就質疑為什么不直接做c 端的人,當然最后的路徑還是自己有品牌。

      回復
    3. 看寫者最后說“最高段位是老板“我也笑了,家父初中都沒畢業,不懂那么多道理,但是看生態,看形式很清楚,前面需要掌握前面的東西都扯淡,讓他從頭再來,必然會失敗。

      回復
  7. 挺好

    來自上海 回復
    1. 謝謝支持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