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少走彎路:你必須掌握的知識

48 評論 15173 瀏覽 126 收藏 22 分鐘

通過前面幾篇介紹,我們認清了做產品所處的環境和想要達到的目標后,接下來我們需要打通任督二脈,通過系統化、結構化的思維方式搭建好知識體系的框架,然后再通過日常的學習往框架中不斷填充內容豐富完善。

打通任督二脈:找到竅門快人一步

1. 知識體系和方法論就是產品經理快速進階的任督二脈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采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到達目的地,但是靠走路、騎馬、開車的效率明顯是不一樣的。作為產品經理前面我們已經明確了目標,接下來就要想方設法的通過學習去達成目標。

但是,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學習高效,并且在達成目標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不要誤入歧途走火入魔呢?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一:上帝視角(3)

回想一下,我們上學時期是不是經常聽老師說不要死記硬背,要掌握知識和方法,掌握了知識和方法才能做到萬變不離其宗。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就在于一個關注題目本身,一個關注解答題目后面對應的知識和方法,學霸會把知識點串聯成面或者網進行融會貫通,找到老師出題的套路,這個套路對應的知識和方法就是“宗”,就是老師想讓我們學到的東西。

作為產品經理要想高效學習就需要先把知識體系和方法論搞清楚,這樣子才能打通任督二脈從此學習開掛。

2. 知識體系和方法論為什么如此重要

2.1 結構化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一:上帝視角(3)

①心靈雞湯經典語錄“雖然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學習的道理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大道理看起來都好有用,但是卻不知道本質,聽完了也不知道怎么去應用,然并卵,聽了等于白聽。

②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規律就是套路,學習也是一樣。學習最大的成本不是錢,是時間,所以要掌握要了解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掌握套路,降低學習成本。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我們要讓我們學習的零散的點,通過套路關聯連接成線,再通過刻意練習鞏固后觸類旁通結成網。

2.2 提升職場競爭力

我們職場的競爭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我們的經驗,一個人過了30歲,不能總是線性的成長,進步,你得輸出,輸出有價值的東西來鞏固形成經驗,否則你就是用所謂的成長,掩蓋一無所成的真相。

最好的鞏固我們經驗和方法的辦法就是梳理清楚我們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

3. 知識體系和方法論的底層科學邏輯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一:上帝視角(3)

3.1 類似電腦的工作方式

其實人的大腦和電腦有很多相似之處,原理都是輸入東西,通過計算然后輸出東西。電腦的算力取決于CPU的運算能力,而大腦的算力取決于連接的神經元的多少,兩者都是有上限的。唯一區別在于人腦有自我意識,可以為自己做主,而電腦只能做既定的算法運算。

3.2 兩種思考方式

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行為經濟學的鼻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的代表作《思考,快與慢》。里面有個觀點是:

大腦遵循最低能量消耗原則來處理信息,同時把人類的思考模式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兩個系統。或者按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把兩種系統叫做系統1和系統2。系統1是依賴直覺的、無意識的思考系統,消耗能量少。系統2是需要主動控制的、有意識進行的思考系統,消耗的能量多。

在人類的決策行為模式中,兩個系統都會發揮作用,由于系統2運作時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所以很多時候系統1會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系統1的直覺式思考模式又存在種種缺陷,最有代表性的是三種偏好和四種效應。我們把它們叫做系統1的“七宗罪”,容易導致人類決策中的偏見和失誤。

在日常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去彌補這種缺陷,用系統2去彌補系統1,用慢思考去彌補快思考,有利于提高決策質量。

3.3 大腦算法

由于人腦的算力有限的,要讓系統2高效運作,就需要有更加優化的算法,知識體系和方法論就是最好的一種算法,我們要不斷優化算法最高效的利用好算力。

招式心法:用知識武裝自己

既然知識體系、方法論的這么重要,那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做產品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有哪些。

我們學習知識和方法論,最終是為了讓我們達到某種能力(也是第一篇文章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一:上帝視角(1)藥方里面的第四個療程要達到的),職場中我們的能力無外乎有三種,分別是業務能力、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業務能力是需要我們在自己行業里面摸爬滾打來提升的,這里不做展開,而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對來說比較標準化,這里重點進行講解。

在形成能力之前我們通過系統化結構化的思維搭建好知識體系的框架,然后再通過日常的學習往框架中填充內容,不斷豐富完善。

下面就把我們需要必備的一些知識做個梳理: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二:掌握這些知識就夠了(1)

1. 專業知識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日常的工作流程可以切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用想清楚、做出來、走出去來概括。

我們來看下這三個階段各自包括的知識和方法有哪些: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二:掌握這些知識就夠了(1)

1.1 想清楚

既然是想清楚,那這個階段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思考:

首先思考產品是否能夠做,比如是否符合公司戰略?商業模式和ROI投入產出是否合理?如果能想通,那么就能接著往下推動,同時也能爭取到更多的資源。

接著思考產品如何做,比如產品方案如何設計?需求范圍包括哪些?功能結構是怎么樣的?

我們按照思考先后順序,把想清楚這個階段拆解為立項、需求、功能三步來進行說明。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二:掌握這些知識就夠了(1)

1.1.1 立項

俗話說“三思而后行”,這句話用在做產品上面真的是再貼切不過了,莽撞的行動只會浪費大量的后端資源得不償失,所以一定要頂住老板或各路領導的壓力,時刻提醒自己想清楚了再做。

如何在工作中踐行“三思而后行”呢?

我們需要建立項目立項的制度,所有的新產品在開工之前必須要開項目立項會,可以在公司內部設立一個項目評審委員會(虛擬組織),人員組成包括研發負責人、產品負責人、事業部負責人、CXO級別的各種領導,如果公司人員比較好那就喊一嗓子叫大家都過來開會商量軍機大事。

在項目的立項會上,項目發起人需要把準備的BRD文檔給大家進行講解,讓大家知道項目的一些細節信息,然后各方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出建議和提問,發起人進行解答,最終由委員會來投票(如果老板堅決反對的話,那就GG了)看是否通過立項。

BRD

上面講的BRD文檔非常重要,是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三大文檔之一。三大文檔包括BRD、MRD、PRD,其中BRD決定要不要做,MRD決定如何開始做,PRD是決定做成什么樣。這三個文檔經常會用到,需要熟練掌握。下面把我寫BRD的邏輯給大家簡單羅列下

找行業(根據公司的戰略方向來確定,比如我們做交通的不可能跨界去搞外賣)——細分場景(產業的上下游供應鏈)——痛點(用戶、客戶、渠道、價格、產品)——商業模式(行業里面已經跑通的、摸索中的、新的商業模式)——SWOT分析(分析后看我們能不能做,市場規模多大,有沒有勝算)——產品方案(確認一個可行的方案)——投入產出比分析(根據方案來預估大概的投入產出情況)——時間計劃(大致的計劃即可)

1.1.2 需求和功能

要搞清楚需求和功能主要是把產品的范圍和結構清晰化,涉及到的方法有:

  • 需求收集的方法,主要有用戶訪談、問卷調查等。
  • 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MW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

功能分類和優先級排序的方法,主要有客戶滿意度模型(KANO模型)、四象限定義法(重要、緊急)、波士頓矩陣等。

1.2 做出來

想的很清楚了,就可以開始調用后端的人馬干活了。這個階段產品狗、設計獅、程序猿、測試猴各路大俠要聚集光明頂一起搞事了,武林誰是正派誰排第一的問題上,大家爭論不休、撕逼不止,想一想這畫面是多么的美好河蟹。

按照各路大俠登臺的先后順序,這個階段也可以拆解為設計、開發、測試三步。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二:掌握這些知識就夠了(1)

1.2.1 設計

這里的設計是一個廣義的設計,包括了產品汪和設計獅的工作。產品在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輸出PRD文檔和原型設計,設計師則根據產品的輸出來完成高保真的UI設計。

PRD

PRD是整個階段的核心,文檔的優劣程度決定了后續各路大俠撕逼的激烈程度。上面的BRD文檔是有一定年限的產品人員需要具備的,但是PRD則是從剛入門的產品人員就必須具備的技能。網上很多模板大家自行去下載后做對比,如果大家找不到可以留言再單獨發給大家。

MVP

產品第一個版本的設計必須要形成閉環跑通商業模式,但是功能又不能太多,因為要盡量減少試錯的成本。我們可以采用MVP原則,MVP即最小可行產品(Minimun Vialbe Product),該方法通常是用在產品初始階段,用來驗證產品是否被用戶接受,是否有人愿意為產品買單。

MVP要求我們抓住最核心的產品流程,剝掉多余的功能或者高級功能,只要主流程可以跑起來可以。完美并不是我們的目標,快速試錯才是我們目標。譬如一款電商產品核心目標就是讓用戶在產品上下單買東西。那核心流程就可能是:進入產品 —— 挑選商品 —— 下單付款 —— 查詢物流信息。那就圍繞這個流程,剝離多余的高級功能(分享、評論、個性化推薦、積分等這些都不要做)做一款MVP產品。

1.2.2 開發

開發階段主要是程序猿哥哥的活,他們需要根據產品的評審進行系統架構設計、數據庫設計、編碼開發和做好單元測試。作為產品我們只需要和他們約定好開發的原則,同時定期去核對進度即可。

敏捷開發

互聯網軟件開發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敏捷開發,敏捷開發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主要是為了在用戶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能夠保證軟件開發質量,把大的時間點變成小的時間點,做到小步快跑。

敏捷開發的幾個特征如下:

1.敏捷就是“快”??觳趴梢赃m應目前社會的快節奏,要快就要發揮個人的個性思維多一些個性思維的增多。

2.客戶參與。以人為本,客戶是軟件的使用者,是業務理解的專家,沒有客戶的參與,開發者很難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

3.強調軟件開發的產品是軟件,而不是文檔。文檔是為軟件開發服務的,而不是開發的主體。

4.設計周密是為了最終軟件的質量,但不表明設計比實現更重要。

5.迭代。軟件的功能是客戶的需求,界面的操作是客戶的“感覺”。對迭代的強調是縮短了軟件版本的周期。

6.小版本??焖俟δ艿恼宫F,看似簡單,但對于復雜的客戶需求合理地分割與總體上的統一,要很好地二者兼顧是不容易的。

1.2.3 測試

測試的小姐姐們會在產品評審后輸出測試的用例,然后在程序猿小哥哥們提測后就開始依次進行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安全測試、疲勞測試、極限測試等,把好程序上線前的最后一道關。

灰度發布

為了讓測試小姐姐們能真正的模擬線上環境進行測試,有條件的研發團隊都會進行有灰度發布?;叶劝l布就是發布后讓一小部分人能夠看到的新功能方便小范圍的進行測試,A/Btest就是利用灰度發布實現的。產品人員不需要掌握這個知識,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即可。

1.3 推出去

“臭媳婦總得見公婆”,產品是好是壞還得用戶說了算,我們要在產品上線后,多渠道收集用戶反饋,然后根據反饋做好產品的迭代工作。

為了讓迭代工作更加科學有效,那我們就應該用數據說話。上線前做好數據的埋點,上線后通過分析數據驗證迭代工作是否達到了目標。另外,對于TOC的產品特別要關注用戶的增長,因為流量是TOC產品的核心。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二:掌握這些知識就夠了(1)

該階段主要的一些知識和方法有:

1.3.1 數據埋點

所謂埋點就是在應用中特定的流程收集一些信息,用來跟蹤應用使用的狀況,后續用來進一步優化產品或是提供運營的數據支撐,包括訪問數(Visits),訪客數(Visitor),停留時長(Time On Site),頁面瀏覽數(Page Views)和跳出率(Bounce Rate)。這樣的信息收集可以大致分為兩種:頁面統計(track this virtual page view),統計操作行為(track this button by an event)。

現在埋點的主流有兩種方式:

  • 第一種:自己公司研發在產品中注入代碼統計,并搭建起相應的后臺查詢。
  • 第二種:第三方統計工具,如友盟、神策、Talkingdata、GrowingIO等。一般情況下兩種會同時采用,第一種主要是來做一些特殊場景的數據采集,第二種用來做一些通用的數據采集。

1.3.2 A/B測試

簡單來說,就是為同一個產品目標制定兩個方案(比如兩個頁面一個用紅色的按鈕、另一個用藍色的按鈕),讓一部分用戶使用A方案,另一部分用戶使用B方案,然后通過日志記錄用戶的使用情況,并通過結構化的日志數據分析相關指標,如點擊率、轉化率等,從而得出那個方案更符合預期設計目標,并最終將全部流量切換至符合目標的方案。目前基本上是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標配,但是在小公司不一定有這樣的技術能力可以實現AB測試。

1.3.3 海盜模型

是用戶增長的基礎模型,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模型之一。也稱AARRR模型,俗稱轉化漏斗模型。是Acquisition(獲?。?、Activation(激活)、Retention(留存)、Revenue(變現)、Refer(自傳播),這個五個單詞的縮寫,分別對應用戶生命周期中的5個重要環節。

從社群的角度來理解就是社群的用戶怎么拉新,社群建立起來后怎么促活,社群活躍后怎么提高留存,社群留存后怎么促使用戶付費,社群用戶付費后怎么讓他們進行口碑傳播。

海盜模型是運營的必備知識,產品的童鞋最好能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后面可以花時間再單獨進行詳細的講解。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二:掌握這些知識就夠了(1)

1.4 拓展知識

上面三個階段介紹的知識與方法是一個0-5年的產品經理必備的。但是要想再往上爬一個臺階,最好能對產品經理上下游各崗位的知識有所了解,下面簡單對相關知識做個羅列:

做產品少走彎路系列二:掌握這些知識就夠了(1)

  • 銷售:銷售漏斗、客戶管理等。
  • 市場:品牌包裝與傳播、危機公關等。
  • 售前:產品方案包裝、招投標等。
  • 項目:五大過程、十大知識領域、三角理論(時間、質量、成本)等。
  • 運營:用戶運營、數據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等。

這篇文章介紹的每個知識點都可以展開寫一篇文章,內容實在是太多,大家可以先自行百度。如果大家確實很感興趣可以留言說明,我后面再接著寫,因為剛好公司內訓課程陸續有講到這些,不過需要些時間把它系統化的整理出來。

下一篇打算把產品經理進一步進階需要的知識再做個梳理,內容還在整理中,不知大家是否感興趣。

相關閱讀

做產品少走彎路:上帝視角(1)

做產品少走彎路:上帝視角(2)

 

作者:我是IT民工,微信公眾號:我是IT民工

本文由 @我是IT民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文章復習打卡,大佬最近比較忙啊。期待更新……

    來自廣東 回復
    1. 準備更新的文章,小編審核沒通過,我發布在公眾號上面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大佬,公眾號叫啥

      來自廣東 回復
  2. 謝謝大佬

    回復
  3. 感謝大佬的分享,zkaaron@126.com

    來自河南 回復
  4. 訂閱啦!感謝大佬的分享 452415975@qq.com

    來自四川 回復
  5. 大佬,我愛你求分享,已訂閱收藏 2567971464@qq.com

    來自福建 回復
    1. 樓下的都已發

      來自廣東 回復
  6. 訂閱啦,感謝分享。879678520@qq.com

    來自浙江 回復
  7. 訂閱啦!感謝大佬的分享 1036822236@qq.com

    來自山西 回復
  8. 很多有用的東西,感謝大佬分享,837983647@qq.com

    來自廣東 回復
  9. 感謝分享1379701967@qq.com

    來自廣東 回復
  10. 945990459@qq.com感謝大佬分享

    來自江蘇 回復
  11. 已收藏訂閱,期待更新。
    麻煩分享一下2259495570@qq.com,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12. 已訂閱,大佬分享一下422863395@qq.com,感謝

    來自廣東 回復
  13. 已訂閱收藏,感謝大佬分享!1102467844@qq.com

    來自廣東 回復
  14. 已訂閱,大佬分享一下2284764645@qq.com

    來自四川 回復
  15. 1152056205@qq.com 謝謝大佬

    來自廣東 回復
    1. 都已發

      來自廣東 回復
  16. 已訂閱,大佬我也要309625905@qq.com

    來自浙江 回復
  17. 訂閱必須有,大佬我也要2310837492@qq.com

    回復
  18. 為了大佬注冊賬號!已訂閱收藏,求PRD 214464921@qq.com

    來自廣東 回復
  19. 大佬寫的很贊 可以對著知識點 方法論結構化重塑一遍產品能力
    大佬可否發一份PRD文檔借鑒一下~我的郵箱:17749788276@163.com

    來自廣東 回復
  20. 大佬寫的很贊 可以對著知識點 方法論結構化重塑一遍產品能力
    大佬可否發一份PRD文檔借鑒一下~

    來自廣東 回復
    1. 都已發 ??

      來自廣東 回復
  21. 1103997411@qq.com 感謝大佬

    來自浙江 回復
  22. 405919984@qq.com 求prd 感謝大佬

    來自湖南 回復
  23. 來自貴州 回復
  24. 您好,您可以把PRD模板的鏈接發一份給我嗎?謝謝

    來自貴州 回復
  25. 763133909@qq.com 求prd 感謝大佬!

    來自北京 回復
  26. 期待進階知識
    ?

    來自江蘇 回復
    1. 周末才有空寫完 ??

      來自廣東 回復
  27. 說的東西有點多啊,雖然只是一些專業名詞,但要了解熟悉下來得花不少時間。。。。。

    來自湖北 回復
    1. 主要是有個整體的認知,具體知識點是其次

      來自廣東 回復
  28. 大佬能發3個文檔參考一下嗎?303998388@qq.com

    來自四川 回復
  29. 大佬寫的很贊 可以對著知識點 方法論結構化重塑一遍產品能力
    大佬可否發一份PRD文檔借鑒一下~

    來自江蘇 回復
    1. 你留一個郵箱,我發你

      來自廣東 回復
    2. 2470025937@qq.com 感謝大佬!

      來自江蘇 回復
  30. 跪求大佬推薦幾本1-3產品人員能夠建立自己地基的書

    來自北京 回復
    1. 下一篇有書的推薦 ??

      來自廣東 回復
    2. 哈哈哈哈,讓我不得不關注你

      來自北京 回復
    3. 下一篇被小編斃了,不打算發這了,可以去公眾號上看

      來自廣東 回復
    4. 謝謝專門的回復,哈哈,確實一直在等下一篇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