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新人如何快速成長?我的看法可能跟你不一樣

21 評論 8768 瀏覽 51 收藏 14 分鐘

市面上已有大量的文章引導大家產品經理該怎么樣入門,產品經理的能力框架,產品經理需要做什么等等……但這些真的有用嗎?本文作者從自己的工作經歷出發,分享了自己的一點看法,希望能讓你有新的思考。

01

“產品新人如何快速成長”,是很多朋友非常關心的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講,“產品經理”是一個還沒有定型的職業。只有少數頭部大廠,有比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方案。

大部分產品人,基本處于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修行全靠自己。

另一方面,市場的變化又非???。

感覺每年都會有人出來說,現有的產品經理馬上就要被顛覆了,新時代的產品經理應該怎樣怎樣,導致產品新人普遍非常焦慮。

可能剛入行什么都還不懂,就要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時代淘汰。

所以,我想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思考體會,就“產品新人如何成長”,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僅作為一家之言,不一定對。

02

比較常見的思路是,結合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歸納出相應的能力要求,然后整理出一個比較全面的“產品經理能力框架”。

以前我也嘗試過這種思路。

當我還是個產品新人的時候,不知道是受哪里的影響,我尤為在意“三年”這個時間節點。

那時候的我認為,在入行之后的三年內,產品新人必須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產品經理。

否則,繼續做“產品專員”,已經太“老”了,不如應屆生那么便宜。而升級去做“產品經理”,又還不夠格。

于是,就會變得“高不成低不就”,無法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生態位”。這也就意味著,要被踢出局了。

當時我入行差不多一年,剛好辭職待業,心里非常焦慮。于是,我在網上搜羅了許多所謂的“產品經理能力模型”。

有些是知名大廠對員工的評估標準,有些是產品大牛的現身說法。然后,我自己參考著也整了一個模型出來。

這個“集大成”的模型,包含了產品經理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市場調研、用戶分析、競品分析、需求分析、產品設計、技術理解、項目跟進、數據分析、心理學、藝術審美,等等。

每項能力,我都詳細地列出需要達到的具體標準,確?!翱蓤绦小?、“可驗證”。

我把它打印出來,滿滿三張A4紙的內容。

然后,每次面試,當面試官問我“對新工作有什么要求”時,我就會拿出這個模型,說:

“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兩年內,達到這里面的全部要求,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產品經理。因此,我希望貴公司的產品崗位,能提供相應的鍛煉機會,幫助我完成目標?!?/p>

然后,我就被打發走了……

轉眼間,我入行已經四年了,算是一名初級產品經理。

模型里羅列的要求,我連10%都沒達到。當然也完全算不上能“獨當一面”?,F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自己,挺可笑的。

這種“產品經理能力模型”,看似很科學,很有道理,但現在的我看來,其實沒有什么可行性。

人事用來評估員工能力等級,劃分薪資水平,可能還行。我們自己用來“按圖索驥”、“查漏補缺”,那就不太好使了。

03

產品新人應該如何成長,我的看法很簡單,就是:

“一個需求一個需求去做,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做,一點一點慢慢地積累經驗,僅此而已?!?/strong>

有些朋友,覺得自己當前的工作內容沒價值,不能學到東西。

所以,他們會在工作之余,參加各種培訓班,很勤奮地學習。自己的工作,則敷衍應對。

想著等學成歸來,就可以扔掉這個“備胎”,重新找份更有價值的工作。

我認為,這種做法,很大概率上,是本末倒置的。

為什么呢?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過下面這樣的感慨。

同樣一個問題,大家能獲取到信息都差不多。但是,那些產品大牛,卻總能想得比我們更深 ,挖掘出我們沒注意到細節,給出我們想象不到的答案。

當這些結論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會發現,它們并沒有什么稀奇的。

條件一開始就擺在我們眼前,推演邏輯也不是很復雜。

我們“本應該”想到的,可為什么我們沒有想到呢?

有些朋友會覺得,這是因為大牛們有獨特的“思維方式”,掌握了一些高深的“分析框架”,所以才那么牛。

所幸的是,大牛們往往也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所以,很多朋友非常熱衷于去學習這些“干貨”,然后應用到自己身上。

結果怎么樣呢?

不是很理想。

比如說,網上有一些“競品分析”,你看它里面,套用了各種有名的分析框架,進行了全面多維度的深入分析,洋洋灑灑寫了上萬字。

但是,你簡單看下,就可以明顯感覺到,作者就是一個沒什么經驗的新人。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其實只是參考別人的報告,依樣畫葫蘆,價值不是特別大。

其實說穿,這還是一種“走捷徑”的思維。

產品大牛,為什么那么牛?一個是才能,一個是經驗。

其實,我們心里都清楚,大牛們之所以能有那樣的洞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已經在業內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類似的問題,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可能已經碰見了很多次,甚至都實踐過了,成功過了。

但是,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忽略這個事實,妄想著通過一些“捷徑”,直接跳過這個積累的過程。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成長是沒有捷徑的。那些看起來沒有價值的工作,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沒價值”。

只是因為,我們總是對短期的回報抱有過高的期望,而又低估了長期積累的回報,而已。

04

看到這里,應該有朋友開始要反駁我了:

“即使我能熟練到把油從錢孔注入且不弄濕錢幣,那我最終也只是個‘賣油翁’而已呀!”

這種疑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呢,我覺得,是有點“多慮”了。

舉個例子:

最開始,你負責的是一些非常簡單的頁面設計,就是加個按鈕,放個文本框,之類的。不是什么復雜的項目,很快你就能熟練掌握了。

接下來,公司還是安排給你這樣的工作。只是因為你變熟練的,所以給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甚至有時候同時給你塞了好幾個需求。

這時候,你就得試著去優化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

然后,你開始接到一些更復雜的項目,需要頻繁地與程序員打交道,所以你需要去了解相關的技術知識。

同時,因為經常被程序員懟,所以你還得學會如何進行情緒管理。

慢慢地,你需要去跟進項目。

這時候你會發現,項目總是延期,不能按時上線。那么,自然而然地,你就會去留意“項目管理”相關的知識。

有人離職了,有新人進來了。作為老員工,你要稍微帶帶新人。

所以,你又得去了解點“團隊管理”的知識。

……

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并非刻意為之。

而這,我覺得,才是真實世界里面每天都是發生的“成長”的故事。

有些朋友會擔心,自己會一直干一些初級的工作,沒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其實,是有點想多了。

一直干一些初級的活,你愿意,公司都不愿意。

我們埋頭工作時,時間并不是靜止的。你的經驗會一點一滴地在積累,你的能力會在悄無聲息中自然生長出來。

當然,并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平滑過渡的。當量變累積到一定程度后,質變的窗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比如說,你的能力已經上了一個臺階,公司這座小廟已經放不下你這尊大佛了。

這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有冒出一個念想:“我得跳槽了,我需要換一個更大的平臺?!?/p>

當然,有些朋友,一年365天,有366天在想著“要不要跳槽”。

這里面有很多“假陽性”的信號。

怎么區分呢?

我覺得有這么一個標準:連你多年的老拖延癥都攔不住你了,沒有什么道理,你就是想要這么干,現在立馬就要干。

那么,這大概就是到了真正需要行動的時候了。

05

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讓能力自然生長出來。

這么“佛系”,真的沒問題嗎?

這取決于你所在的環境,以及你的職業觀。

比如說,一些大廠,對員工的成長有非常明確的要求。

第一年要達到什么水平,第二年要達到什么水平,都是寫在人事的評估要求里面的。

不能完全由著你自己的節奏來。達不到要求,就只能被淘汰。

比如說,你不甘平庸,想要成為業內TOP,那肯定也不能這么“佛系”。你必須要有科學的規劃,必須嚴苛地去訓練自己。

你得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才行。

但是,我認為,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并不需要那么高規格地去要求自己。

網上經常有產品大牛分享,“優秀的產品經理怎樣怎樣”,“一流的產品經理怎樣怎樣”。

我總在想,我們其實沒必要都去爭“優秀”、爭“一流”,甚至都不需要勉強自己去適應別人的標準。

產品經理,其實是一個自由度非常高的職業。

這個市場上,有一百種產品經理。每一種產品經理,又有一百種成長路徑。

我們完全可以找到那個符合自己性格特質、能充分發揮自己能力水平的目標和方向。

找到“最優解”,可能很難。但是,我們總可以找到一個“滿意解”。

后記

大家好,我是Minami,一個普通小廠的4年產品人。

說來慚愧,我沒進過大廠,只能混跡在各種不知名的普通小廠。也正因如此,我發現,前輩們分享的一些優秀產品經驗,離開了大廠理想的環境之后,其實非常難應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來自普通小廠的經驗教訓,給剛入行的朋友提供一個不同于大廠的觀察視角。

我不是產品大牛,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產品人,分享一些日常工作的思考。如果能幫到你,非常榮幸。如果哪些說得不對,歡迎你留言賜教。

 

作者:簡明產品論,個人公眾號:簡明產品論(ID:JianMingPM)

本文由 @簡明產品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樸素平滑的推心言論,其實個人任務,看大牛的講課更多是是了解當下中國產品環境的變化。以及當下產品職業的大牛的意識,但是意識僅僅是意識,意識想要轉化為能力中間還有著很多的步驟。
    意識→知識→經驗→能力
    從聽大牛的分享只能讓我們知道一下實物的表象,表象下我們還需要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知道的怎么做還需要盡量動手做一遍你猜知道這中間有什么坑,做過一遍最后才能轉化為你資金的東西。
    雖然邏輯對產品工作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其實,僅僅是依靠邏輯并不能讓一個人一躍而起。

    來自云南 回復
  2. 樸素平滑的推心言論,其實個人任務,看大牛的講課更多是是了解當下中國產品環境的變化。以及當下產品職業的大牛的意識,但是意識僅僅是意識,意識想要轉化為能力中間還有著很多的步驟。
    意識→知識→經驗→能力
    從聽大牛的分享只能讓我們知道一下實物的表象,表象下我們還需要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知道的怎么做還需要盡量動手做一遍你猜知道這中間有什么坑,做過一遍最后才能轉化為你資金的東西。

    來自云南 回復
  3. 我覺得作為產品最主要的兩點,一點是要膽子大,一點是要心細。
    作為產品你不能退縮,有沒做過的需求沒聽過的想法到你這塊問你能不能解決,第一想法不是啊我不成換別人吧,一定要硬著頭皮上,哪怕各種查,各種請教,做的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一旦你做完了上線了,你就進步了一大截,所以不管任何場合任何需求都不要慫,有機會表現有機會去磨練就要去接,不怕錯就怕不接觸。
    其次就是心一定要細,不要只看需求表面,要看需求方內心的想法,要學會察言觀色,尤其是跟高層領導開會及碰需求時,一定要看對方臉色及對方語氣,有些問題及需求是對方真的要還是一時拍腦袋等都要細心的分辨,做產品工作時各種細節,一定要把自己培養出強迫癥,選擇困難癥后,你基本就成功大半了。
    總之要勇于面對困難,不要覺得自己是新手而畏懼,錯過一次機會很難就會有新的機會了!

    來自北京 回復
  4. 很早兩三年前就想轉行做產品,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下手。
    去年年中跳槽轉行做起了產品助理,第一次真正開始做產品崗,但是好景不長,公司年底的時候掛壁了。今年因為疫情,找工作是真的不容易,3月份入職了,也是做助理,然而公司沒挺過5月份。
    現在剛入職一家新公司,崗位是產品經理,才兩周,因為老板覺得我有想法才招我進來,突然感覺自己有點被揠苗助長,產品經理很多項要求和能力感覺都沒有,現在很擔心能不能挺過試用期 ?? ??

    來自廣東 回復
    1. 我覺得你盡自己所能去完成,就不會有遺憾了,現在這時期也是你能瘋狂生長的階段, 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
    2. 謝謝鼓勵,最終還是沒能留下來,反而因為交接問題跟老板鬧翻了,月底離職現在還沒拿到工資。
      我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吧~~

      來自廣東 回復
    3. 我也想轉崗 從產品助理做起,能分享點經驗嗎,需要做些什么準備呢

      來自上海 回復
    4. 我當時好像也沒特意準備,做以前的工作會去分析需求,自己嘗試用產品的角度用戶的角度思考,學習怎么使用產品工具(這是最基本的),多逛逛別人的作品學習學習。

      來自廣東 回復
  5. 最近求職焦慮,作為一名新手小白,非常感謝樓主的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6. 新手一年小白找工作,現在真的不容易找

    回復
  7. 雖沒什么太大參考價值,但是客觀,比一眾好得多,很大一部分產品都不知道“客觀“是什么,西葫蘆畫瓢的占多數,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商業價值是什么都不清楚

    回復
  8. 支持一下

    來自浙江 回復
  9. 至少比較真實

    來自山東 回復
  10. 真的是看過的最親和的一篇成長經驗分享,實事求是,
    我們不都是這么過來的嗎
    往往最正確的道理都是這么樸實無華

    來自北京 回復
  11.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成長是沒有捷徑的。那些看起來沒有價值的工作,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沒價值”。

    只是因為,我們總是對短期的回報抱有過高的期望,而又低估了長期積累的回報,而已?!?br /> 這句話很喜歡。

    來自廣東 回復
  12. 環境不一樣,需求就是不一樣,不要用同一個需求去套不同的環境。

    來自浙江 回復
  13. 認同作者說的:產品經理的成長是通過一個需求一個需求去做,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做,一點一點慢慢地積累經驗,僅此而已
    網上一堆販賣課程的,從提煉出的大綱、技能數來看,都沒啥問題。但是按市面上的標準,產品經理=CEO+產品經理+UE+UI+項目經理,這是神化了產品經理崗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還是盡量先從能做什么開始,在過程中慢慢完善自己。如果有產品經理真的做到上面多個崗位的集合,那可能就是所謂大廠的高段位選手

    來自福建 回復
  14. 給作者點個贊,同為普通小廠將近四年經驗的產品人,對于作者說的很多感同身受,雖然一直很想去大廠但是其實機遇不可為,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往產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來自上海 回復
  15. 見解獨到!就像前一條評論講的感到親切。產品經理的成長不就是我們日常的工作積累沉淀起來的嗎~但是有的時候的確是感覺到了瓶頸期,好難

    來自福建 回復
  16. 用上學時候我們語文老師對我的話說 你寫了幾百字,但是實際你要說的其實不過那么幾句話就能說明白

    來自山東 回復
  17. 給作者點個贊,對比一眾販賣焦慮的同行,作者顯得很親切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