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學員故事】從一名公務員到產品經理,我的那些點滴心得

7 評論 12618 瀏覽 34 收藏 12 分鐘

《起點學員故事》是由起點學院推出的優秀學員故事專欄。以月為單位,我們會從起點學院畢業的學員中挑選出優秀的學員,通過文章分享學以致用的產品心法、曲折殘酷的創業歷程、跌跌撞撞的產品面經等學員親身經歷,為同學們真實還原最前線產品人的成功或者挫折。

關于我

先介紹一下自己,2015年11月辭去公務員到上海尋找產品經理的工作,經歷4周參加10次面試,最終選擇了一家做B2B旅游的互聯網公司。

2010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畢業后,不想做程序猿的我,去父母所在的城市參加公考成為了一名公務員,陸陸續續共參加了4次各級公考,2次第二名,但崗位只要1個人;1次第三名,但崗位要2個人…直到第4次才成功。

做公務員時,以甲方代表、項目負責人、運營負責人的身份參與或負責過一些項目、產品和運營。除此之外也是一名食品藥品稽查員,處理投訴舉報、偵辦案件、撰寫公文、做新聞發言人、做培訓講師等等,要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處理大大小小的事。

轉型

?為什么走出“圍城”?

很多人都不理解我離職的決定,包括父母,尤其是父母。離職的原因很多:工資低、沒挑戰、人生天花板觸手可及、同事工作效率低到浪費生命、想得到更多、想體驗更多、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做成什么……

2015年5月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去參加職稱考試,考試后和同學小聚時聊到現狀、聊到各自的部門、各自的公務員、聊到經濟、聊到育兒、聊到夢想、聊到人生,聊著聊著就都不甘心繼續下去。隨后半年的時間,在所在的城市做各種市場調查,最終的結論是:在小城市做成一件事付出的辛苦不比大城市少,甚至更多,成本高但收益卻不高,因為人口基數太少,40W人口的城市都不及東部沿海的一個縣。

所以這條路走不通。

正好自己去旅行的時候,認識了一些朋友,從他們身上我領悟到兩件事:一是你在小城市,永遠和時代差一截;二是他們并不比你厲害,卻有更多薪酬和經歷。

所以我要辭職。

為什么做產品?

至于轉做產品的原因和自認為的優勢,以下幾點倒可做旁證吧:

1、大學所修軟件工程,是我進入軟件、互聯網的基礎,雖已忘得差不多,但好在有過熏陶,也好在朋友多是程序猿;

2、研究各種工具、軟件、產品是我一如既往又本真的樂趣;

3、稽查員的經歷讓我的性格轉變很多,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維持各種關系、鍛煉溝通技巧。

4、做甲方代表、負責項目、負責運營和新聞發言的經歷,是不斷實踐各種想法的過程,雖然粗放、雖然環境小,但也是默默打怪升級的一種經歷。

5、做市場調研、搭建政府機關公眾號、組織線下推廣、做用戶訪談的一段經歷,或許只是不叫產品經理的區別罷。運營的結果是:在一個人口40W左右的城市,在沒有任何資金支持的前提下,把一個政府公眾號做到關注量2W,最高單篇閱讀量10W+。

如何準備?

計劃離職大概2個月的時間,期間把各種需要的工具和文檔過了一遍,做了一些樣品和報告,期間去四川、新疆玩了20天,離職、南下。

轉型做產品經理,有像我說的那樣很輕松么?當然不是!因為上面那些都只是工具而已,就算你把菜刀耍的再流暢絲滑,也不等同于會做飯。凡是能用其他工具代替的,都不是必須的。

整理的學習清單我已找不見。真要細說的話:

1、UML去找一些實例練練,很快;

2、Axure找幾個網站、app臨摹,先不用考慮交互和動效,也先別糾結顏色,一步一步來,它只是工具,你用PPT畫、用白板畫、用磚頭在地上畫都一樣的,如果覺得Axure很重,可以試試Wireframe、Mockup、ProcessOn、墨刀這些輕工具;

3、文檔,不要小瞧目錄、不要小瞧范圍說明、故事地圖、流程圖、狀態圖、結構圖、總體規則…等等細節,很多已經是產品經理的童鞋,對寫文檔都持有抵觸情緒,這是不對的。沒有目的,就沒有方向,方向不對方案又怎么會是對的。

用戶故事是為了梳理現在的產品、業務、用戶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戰略層的一部分,你可以沒有決策權,這很正常,但這不是不去想的理由,沒人攔著你思考,也不會有人督促你思考;流程圖、狀態圖、結構圖是為了理清你自己的構思,也就是范圍層和結構層的一部分,是驗證找到的方向是否靠譜的方法;這之后才是考慮原型怎么畫、頁面什么風格、包含什么內容的問題。

另外,多看書、看好書,少看文章。各類網站、公眾號推送的文章大多是針對具體問題的,很大一部分也只是就一些散的點、幾條線來探討,閱讀起來會很散,串不起來的知識只能叫“生活小竅門”,閑暇時讀讀就可以了。最好是在明確要解決什么疑惑或問題后,針對性的搜索相關文章閱讀,比較各家之言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而看書則不同,作者會系統的將前因后果呈現給你,你能學到的將不只是技巧,好書更是如此。不要認為碎片化閱讀可以代替真正的閱讀。

去年11月,參加了一場起點學院產品經理的培訓,現場好多運營準備轉產品的童鞋。時間有點長,細節已記不清,就直接說結論吧:有人直接傳授產品的知識是好事,但要是帶著疑問去聽會更好。聽課、聽講座這種事,很難評說優劣,一樣的話在不同人耳朵里聽到的都不一樣,更別說吸收程度的區別了。

?如何面試?

我來講面經其實是不妥的,我的經驗恐怕也只比一些應屆畢業生多吧,所以我只說我的方法不談技巧。

南下上海從第一次參加面試到選定入職,共參加了10家公司的面試,由于經歷中大部分是公務員的緣故,邀請面試率并不高。前3周加起來才收到6家面試邀請,并沒有收到任何offer;第4周爆發,參加了4家面試,幾乎每天1家,收到4個offer。

為什么最后一周能爆發?或許是因為前面每一次面試后,我都會把對方問的問題記下來,然后找個地方開始梳理,甚至把他的問題再展開,一方面思考下一次自己該怎樣作答、還有什么遺漏的地方?一方面假設自己就是面試官會對這樣解答如何評價、如何更深一步的提問? 梳理六次面試經歷遇到的各類問題,加上自己的補充拓展,畫了一個大大的腦圖,還沒想明白的去補全、還不清楚的去查資料、還沒準備的去寫提綱、還不懂的去學。每一次失敗,都是在幫自己填補盲區,相信自己,但別盲目,不急、不怕。全世界沒有誰是準備好的,所以沒什么好擔心的。

入職先做什么?

入職后,第一件事:去認識所有的設計、研發、測試、運營、客服、業務,因為你是產品經理,你的工作就是要跟業務聊、跟設計聊、跟研發聊,從各種不同的人那里了解產品、觀察他們、幫他們解決問題,我不用“撕”這個字,因為除非對方態度有問題,你就應該能讓他們跟你合作。你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別嘗試把關系弄糟,因為你的目的是讓產品按你的期望/你認為的正確方式開發出來、上線和推廣,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

能夠用多久的時間梳理出整個公司的業務架構、工作流、線下線上工作節點及如何銜接,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體現,最可怕的是到辭職都沒弄清公司是怎么一回事,更何況一名產品經理。

最近比較重要的工作是帶領產品團隊去做用戶調研、做用戶訪談、電話回訪,畢竟當不好客服的產品經理不算好運營。還有組織可用性測試,多去觀察用戶,喜歡觀察雖是個人愛好,但跟著用戶聊1個小時都發現不了用戶言談之外需求的產品經理,你認為合格么?不要總是說“我認為”、“用戶應該是/不是”一類的話。

現在

非常認真的說,自己差的還很遠,還在學習階段,由于這半年比較忙,看書的進度也慢了。

之前是自己做市場調研、做用研,現在要帶領團隊一起做,這種體驗非常吸引我,完成一件事和促成一件事雖然不同,但也算想通。有句話不是說“學會一件事最好的方式是教別人做”嘛。

在在產品的路上、在工作的路上,其實都一樣,不斷試錯、改良、迭代。希望此文能與各位共勉,感謝。

本文由起點學院優秀學員劉坤同學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果你是個有故事的人,我不建議奉上一杯酒傾聽你的故事,請加我告訴我。

如果你想了解起點學院更多課程可聯系我? Mary QQ:1991807788 Tel/微信:18565636507

43192145449749128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好像發現了語病

    來自福建 回復
  2. 有故事的人,加油!

    來自江蘇 回復
  3. 聽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來自廣東 回復
  4. 公務員轉產品經理,有點勵志啊,讓我我真的很難選擇,跨度有點大

    來自廣東 回復
  5. 我也離開公務員單位有2年之久· ??

    來自廣東 回復
    1. 為什么不做了呢?

      來自廣東 回復
  6. 你可以沒有決策權,這很正常,但這不是不去想的理由,沒人攔著你思考,也不會有人督促你思考.
    mark一個。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