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怎么做可行性分析?
判斷需求可行性一般是產品經理承接需求的第一個任務,可行性分析越完善,后面的工作壓力也越小。那么,怎么分析產品的可行性,有沒有什么方法?
經過需求分析后,我們獲知了用戶的真實需求,接下來我們要思考的事情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
基于我們的認知和經驗,我們會提出一個假設,假設我們要做某個產品或功能來滿足用戶,這可不可行?
可行性分析就是基于這個假設,最后分析并得出結論,結論是做不做,而不是具體怎么做,做成什么樣(這是后面產品設計環節做的事)。
如果不做可行性分析,悶頭就干,極有可能會導致耗費資源,卻沒達到預期效果,或者項目做一半發現技術、資源不滿足導致項目中斷。
用戶需求可能是無限的,而資源一定是有限的。
一、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呈現的產品經理的決策過程,決策不可能是憑空產生,而是經過深度分析和思考的。
做好可行性分析,可以避免產品做出來沒人用、想法天馬行空不能落地的這些問題,最關鍵的是,可以說服老板、團隊和自己。
說服老板:如果是產品經理自己發起的項目,在做項目評審時,老板腦子里最先冒出的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么要做?另一個是會帶來什么收益?
可行性分析里面,包含已經明確的用戶需求,和實現需求帶來的價值和耗費的成本,如果有肯定的結論,就可以直接說服老板。
說服團隊:研發是「技術思維」,大多不太懂用戶和商業,而最終產品要落地,又必須靠他們。
所以產品經理必須有充足的理由去說服他們,讓他們覺得這個項目是可行且有意義的,發自內心的認同項目,發揮自己的主動性。
說服自己:產品經理要把至少50%的時間放在思考和調研上,收集和了解足夠多的信息,才能做出有效的決策,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很難說服別人。
二、分析步驟
1. 市場分析
如果是新產品,我們需要對目前市場做簡要分析,包括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機會、目標市場概況、用戶需求場景等。
如果不是新產品,而是某個新的功能模塊,則簡要描述當前背景和問題即可。
(1)當前市場問題和機會
當前市場,大部分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或服務時,遇到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市場上有一款方案更好的新產品出現,會解決這些問題。
例如以前大家打車難,如果住在郊區,還要給返程費,打車費用高,而滴滴看到了這個問題和機會,推出滴滴打車解決了這個問題。
(2)目標市場概況
這部分是預測目標市場的規模以及當前市場的競品解決方案。
市場規模是指一個特定市場產品使用或購買的人數。我們雖然明確了用戶需求,但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有需求,于是要通過預測來獲知到底市場有多大。
預測市場規模,可以將幾個主流的產品用戶數相加,再估算他們的權重,一般是70%或80%,最后估算出市場規模。
有句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對競品的分析,可以列出競品的可鑒之處,提出產品差異化策略。關于競品分析的方法,可以關注刀哥公眾號(刀哥說)回復“競品”獲取。
2. 價值收益
產品或功能上線后,預計可以獲得什么收益,這是老板個團隊最關心的的地點。常見的收益如營收、利潤、轉化率等。收益最好是可以量化的,不可量化的收益不具備說服力。
當然一旦量化以后,產品經理的責任和壓力更大,對產品經理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關于產品收益的量化,推薦一個OSM模型,O是目標,S是策略,M是度量指標。
任何產品或功能,都源于一個目標,這是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比如讓注冊轉化率提升20%
基于這個目標,我們要思考達成目標的策略,比如使用短信閃驗、減少操作步驟、優化用戶界面等。
度量的作用是衡量策略是否有效,以反應目標是否達成。沒有度量的產品就像沒有儀表盤的飛機。比如讓注冊轉化率提升20%,這個目標其實就已經明確了度量指標,只需要上線一段時間后驗證是否達到了預期。
3. 成本分析
投入的成本要包括人力成本、運維成本和營銷成本。
人力成本主要是產品、研發、前端、測試、UED等,運維成本包括服務器域名短信等,營銷成本廣告投放、營銷活動等。
成本是老板非常關注的內容,老板需要衡量ROI,即投產比。
4. 項目風險
任何項目都有風險,提前提出風險,可以讓大家有心理預期,不會在面臨風險的時手忙腳亂。
如果有預測到的風險出現時,會有一種「不用慌,這個風險早在預測之中」的心態,更加從容,冷靜更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常見的風險有政策風險、技術風險、法律風險、市場風險、決策風險等。
(1)政策風險
刀哥目前所在的金融領域,極易出現政策風險,我們APP上架比較困難、短信渠道很容易被封,最近電銷外呼還面臨風險。
做產品要及時關注行業政策動向,了解大「勢」,當新政出臺時,要及時調整應對。這兩天新浪微博熱搜被停就是一種政策風險。
(2)技術風險
互聯網公司很容易遇到被黑客攻擊,數據泄露的風險,要做好數據脫敏和備份,數據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產,技術要有前瞻性。
(3)法律風險
常見的如產品的字體、UI素材等。還有用戶隱私協議,一定和法務過一下,避免出現用戶起訴等問題。
(4)決策風險
產品在做決策時,收集到的信息不足,或者收集到錯誤的信息,都可能導致決策失誤,常見的就是用戶需求沒有把握準確,或產品方案沒做好。當發現決策錯誤時,要及時止損,停止項目或者調整方向。
寫在最后
《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對產品經理的定義是負責評估產品機會、正確的定義產品。
可行性分析,就是做的評估產品機會這件事情,可行性分析做好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可行性分析沒做好,浪費資源不說,還會導致產品經理的信任度下降,領導力降低。
要做好可行性分析,需要產品經理掌握足夠多的信息,具備足夠高的認知,所以產品經理要不斷思考和學習,以提升分析能力。
#相關閱讀#
作者:刀哥;公眾號:刀哥說。
本文由 @刀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刀哥,微信公眾號:刀哥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7年產品老司機,現任某互聯網公司高級產品專家,有豐富的金融項目經驗,豐富的實操經驗,擅于輸出接地氣的實用干貨,幫助成千上萬的產品經理晉升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刀哥好!我想問一下關于預測市場規模的那塊,將主流產品的用戶數相加,再估算他們的權重,這個權重是怎么來的呢?是出于什么依據定的大概在70%-80%呢?每個行業有什么可以依據衡量的參考數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