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產品經理實戰(12):中臺建設的三大誤區

3 評論 7771 瀏覽 24 收藏 11 分鐘

自從阿里的數據中臺獲得成功后,國內企業紛紛仿效。但是,中臺建設并非易事,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因素會影響最終效果。本文給大家分享了中臺建設中常見的3大誤區,一起來看看~

近期很有幸受邀去某公司內部參與了他們中臺架構的評審。整個流程簡單來說就是由各個產品線的負責人對自己所負責的內容的近期產品版本進行規劃,以及配合公司的中臺戰略進行宣講自己的所負責模塊的中臺化。

但是很不湊巧的是,在這次評審中我聽到了要建設不下十個中臺,幾乎負責每一個模塊線的人都在談要建設自己模塊的中臺。

例如搜索中心要做搜索中臺,財務中心要做財務中臺,商品中心要做商品中臺等等。我當時聽完就很震驚,這樣的中臺設計完全是撕裂了中臺原有的概念。

然而這只是開始,在我聽完整場中臺架構的評審后,只能說這家公司的中臺戰略對中臺這一概念本身存在著三個非常大的誤區,我來一個一個談。

誤區1:服務中心=中臺

我來談第一個誤區,就是這家公司中的產品負責人把只能算是服務中心的一項項基礎服務稱之為了中臺。

所謂的服務中心就是指:我們將某一項在公司內部多條業務線都有相同或類似需求的服務抽取出來作為一項公共服務開放給不同的事業線。

例如在一家電商內部,如果我們存在著多個電商模式,那么此時我們對于基礎的訂單,商品,會員這三項服務都有共性的需求。無論我們的業務到底是海淘電商,還是自營電商。還是拼團電商等。那么此時我們就有了三個服務中心分別是商品中心,訂單中心以及會員中心。

而不同的服務中心朝上聚合便得到了我們的業務中臺。所以在這我們也得到了業務中臺的一個定義:就是了將各個跑通并且驗證過的具有復用性的業務組件抽取出來組成的一個業務半成品解決方案聚合中心。

因此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內部只會有一個業務中臺,而業務中臺內部架設著各種不同的基礎服務。而任意基礎服務都是中臺的一個服務單元,負責解決各自不同的業務場景。

誤區2:瘸腿的中臺

第二個我在這次評審中發現的誤區就是,這家企中臺方案只有能力復用,而沒有一個通用的接入方案,從而硬生生將火車變為了用馬拉火車的奇觀。

例如商品服務中心,如果要從一個普通的產品線內部的商品管理模塊,抽象為中臺的服務中心,那么并不是簡單的將商品中心的讀寫接口開放出來就算完成了。

中臺建設了復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提供一套接入解決方案,這個部分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有一套通用的總線機制,也就是建設一個企業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家都走國道,又快又統一(有點類似于研發在微服務里ESB總線機制)。

具體說來也就是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1. 業務線想要使用商品服務的功能是否只需要對接很少的接口就能完成數據傳輸?
  2. 對接的成本是否小于業務線自研一套商品管理模塊的成本?
  3. 服務中心是否提供自動適配終端的功能?
  4. 開放商品服務的商品服務中心是否將周邊的功能全部完善?例如商品采購數據統計、上下架數據統計。

從而讓接入方能夠只需要簡單對接完成,就可以擁有一套完整的SPU/SKU管理、數據分析功能。

也就是在我的《中臺產品經理寶典》一書中提出的中臺建設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中臺輸入,輸出的“管道”定義,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中臺內部的一個服務中心。

誤區3:兼職的中臺建設團隊

在我聽到各個產品線的產品經理在宣講自己服務中心(他們眼中的中臺)的規劃時。我發現還有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就是他們雖然認知到了自己搭建的模塊是給公司各個不同的事業線團隊提供服務的。

但是這些中臺服務中心建設團隊都是在現有業務團隊中兼任的建設團隊。

例如,由位于前臺消費者電商業務團隊負責整個公司的商品服務中心的搭建,從而使整個公司無論是在采購系統、倉庫系統、商城系統都只有一套SPU/SKU以及后臺采購分類。

然而在他介紹自己的中臺規劃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聽到考慮其他業務線的效率提升。

而是優先以保障他們團隊所需要的運營策略為主,強制要求其它接入商品中臺的業務團隊去兼容他的業務操作流程。

在評審中間就有其他業務部門提出了相關的質疑,負責大客戶采購電商的部門人員直接指出他所設計的商品中心字段完全是按照消費者電商業務運營團隊所需要而定制的。而他還需要例如商品采購返點這樣的字段。

此時這位商品中心的產品經理給出了答案,是要求他兼容他的中臺商品服務,也就是對于用不著的字段不用填(用不著的必填項填寫一個默認值)。如果自己有需要的字段在自己的系統內部再單獨開發。

那么我想說這樣的設計就會使其他部門,如大客戶采購電商部門的人員開發成本變得非常高。也讓這邊的運營效率變得急速下降。

用數字來看就是他們優先保證了自己業務團隊便捷性,他百分百還原了自己的業務團隊運營動作,而不管這個時候給其他業務團隊帶來運營效率下降50%乃至更多。

這也就是經常我們聽到的一句話:兩個80%要遠好于50%+100%

理論上來說一個好的中臺應該是平衡各個業務線。既不會讓某個業務線的效率下降了特別多,也不會讓某個業務線的效率百分百被還原,那么就失去了中臺的作用和意義。

所以總結下來中臺建設千萬不能讓一個部門兼任要有獨立的建設團隊,否則無可避免的他會優先以他所在的部門的需求進行考慮。

最后

在時下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認識到中臺的價值,并想要去進行中臺建設,這是一件好事代表企業開始重視企業內部運營效率提升了。

那么希望所有從事與中臺建設或者規劃的人員能清楚地認識到中臺的本質是為企業提升效率而生的一個產物,不能再以狹隘的產品線各自為戰的局面去思考問題。

對中臺與高階產品經理必備技能業務建模感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我的新書《中臺產品經理寶典》!

點擊鏈接購買:https://item.jd.com/12888374.html

#專欄作家#

三爺,微信公眾號:三爺茶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吨信_產品經理寶典》一書作者,曾任萬達高級產品、MBA特約講師、獨立創業者,現某支付公司產品線負責人,擁有多款集團項目從零到一經驗并帶領實現商業化布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三爺,微信公眾號:三爺茶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吨信_產品經理寶典》作者,原萬達高級產品、MBA特約講師、獨立創業者,現叮咚買菜B端產品線負責人,擁有多款集團項目從零到一經驗并帶領實現商業化布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中臺實際案例嗎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三爺,你好,看完你的文章感受頗多,看完后有一些疑問,在“誤區3:兼職的中臺建設團隊”中,提到的商品服務中臺關于字段的問題,單從數據考慮, 如果說商品數據的相似度80%以上,我理解的也確實是通過必填和選填來做區分最好,因為這樣開發效率高。還是說應該在設計的初期,就將使用角色區分開來,通過選擇不同的角色,去顯示相關的數據輸入,以數據角色為主體將角色中原本就不應該展示的數據去掉,從而來提高操作效率?

    來自廣東 回復
    1. 感覺是中臺不會某個業務線100%的需求,只抽通用的部分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