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產品經理思維賦能制造業,我是如何做的?

2 評論 13077 瀏覽 48 收藏 25 分鐘

本文作者復盤了自己的科技周邊產品研發和設計的過程,并用產品經理的思維對其展開了分析說明。主要分成6個步驟:業務分析、產品分析、結構設計、產品設計、后續策略和產品升級,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But gold will glitter forever.”

——尼采

故事的起端,其實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當一個在互聯網浸淫了4年的產品經理,開始反思這4年的經歷時,他發現自己好像并沒有特別強的成就感,雖然參與了一些在外人看來十分光鮮的項目,鍍了一層光環,但是回頭發現,自己好像并沒有過成就感和滿足感。于是,他選擇了另一條路,進入互聯網+制造業,用互聯網思維賦能其他行業。

去往制造業,其實真的是偶然,一個長期關注著科技發展的利益相關者,其實一開始我是悲觀的。互聯網人和年輕人的物聯網和消費電子,基本上遠觀就是一片紅海了吧。小米、美的、華為、格力and so on,基本上都是某一品類或者某一類目的頭部。

不過為什么還是制造業呢?“人的成就感來源于兩個方面:創造與毀滅?!弊鳛榇髧闹圃鞓I承載了強國的基礎,中國的工業已經逐漸領先于世界,那么對于普通人來說,消費品類也就更廣泛。追求精神的愉悅也就更加的直接了,而真正優秀的人是善于在沙礫中挖掘金子。如黃崢、張一鳴之類的都是在當時大家普遍唱衰某行業的時候,找到了某一點并逐漸做大做強的。

話說回來,制造業的產品經理投身人士,說實話不在少數,羅布斯、小牛李一男、蔚來李想等等都是值得膜拜的大佬。那么現在能挖掘到什么比較好的機會和如何在沙礫中淘金呢?

接下來我就用產品經理的思維來分析我們的科技周邊品牌——Inviolabs的整個產品研發與設計的過程。主要分成以下6個步驟。首先,必須向大家說明,制造業的產品打造不像互聯網產品設計可以給你A/Btest,你的每一個細節和略微調整都是人民幣,允許你試錯的成本幾乎為零。

  1. 業務分析—我的產品細分賽道是什么;
  2. 產品分析——產品主要解決了用戶的什么問題(用研、需求分析、需求評審)
  3. 結構設計——產品整體應該有什么樣的框架體系(產品方案設計、產品架構體系)
  4. 產品設計——我的產品的用戶喜好傾向和設計的自我個性(產品風格、視覺設計、假設檢驗)
  5. 后續策略——產品在市場中會收到怎樣的認可(產品預期、運營賣點、營銷策略)
  6. 產品升級——市場反饋與產品更新升級(原先產品方案的升級方案、用戶傾向)

01 業務分析——我的產品細分賽道是什么

對于一個從零進入到制造業創業的人來說,選品類成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市場趨勢、有無巨頭、實現難度、是不是一個剛需,海內海外的市場環境如何呢?這些問題都切實的擺在了面前。于是我們排布了所有的我們能做的品類和產品(to c),到底什么是能做的呢?

在這里呢,業務分析主要是從兩個方案來進行分析,一個是供給端,一個是需求端。

  • 供給端決定著產品生產的順暢度、產品質量的優質程度和產品后續更新的可行性。
  • 需求端決定著,當你選擇你的用戶是a或者b時,他們到底對你認不認可。

首先從供給側來看

a)利好政策、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驅動下,全球3C產品行業高速發展,2018年全球主要3C產品出貨量達39.3億臺;同時,中國電商交易額逐年增長,3C產品線上渠道銷售占比不斷擴大。

b)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產品性能的追求,中國3C產品消費持續升級。2018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中,中國企業華為和聯想占總市場33.3%的市場份額。

c)隨著大數據和5G技術的發展成熟和應用,帶動3C產品進入發展快車道,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大數據將成為電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3C產品廠商應積極布局5G新風口,迎接3C產品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d)中國的快充技術從5w—100w發展僅用了8年,技術的快速進步,促使著產業的完善和升級,為打造3c科技周邊品牌提供了極強的技術基礎和產品趨勢。

簡單來說,隨著大數據和5g技術的發展,3c產品需要隨著技術升級向前進步,而作為3c重要的組成部分,配件的需求量也不斷增長。

然后從需求側來說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消費行為逐漸成熟,用戶的消費行為呈現以下特點:

男性視角,數字生態社區文化更加成熟,更集中化的男性玩具更受用戶的喜歡,新科技和新技術是男性的時尚和浪漫,女性消費的可持續性也持續變廣。數字營銷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融合趨勢十分明顯。

消費者對于文化IP與消費電子的融合更有興趣,即我為我喜歡買單。打造一個優質的品牌是具有挑戰,但又具備極強的價值貨幣的事情。

簡要總結,大概原因也就有如下幾個,其實也很好理解。

第一,市場大和發展趨勢好。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各類電子產品的覆蓋,“萬能充”時代開始了新的文藝復興,電子周邊消費會有更剛性的需求;

第二,短期趨勢明朗、技術成熟。蘋果設備的開放性,帶來了新的替代性增量;充電周邊的技術相對成熟,進入門檻不那么高;

第三,消費者的逐漸成熟,數字化營銷的基礎設施的完善,科技消費是男性的時尚成為共識。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需要,我們能干,用戶需要。

于是大家就開始了對此的正式起步。

02 產品分析——產品主要解決了用戶的什么問題(用研、需求分析、需求評審)

“我們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我們是能把螃蟹吃的更熟練的人?!币源俗悦?。

首先,選擇的賽道是科技周邊,那么科技周邊包含的其實就相對寬泛了。冰箱貼、手袋、鑰匙扣、杯子、雨傘、杯墊都能算科技周邊,那么我們的選擇是什么呢——充電器和數據線和充電寶。那么這是怎么來的呢?

故事要從之前的經歷談起,在我做產品經理的時候,認識了一些投資經理和公關公司的朋友,他們的日常多以出差為常態、經常性的空中飛人或者高鐵達人,而且設備還非常多,電腦、ipad、主用手機、備用機、switch、耳機、按摩儀(放松用的),擺出設備大概就這樣的。一堆設備、一堆線,有時候線還會纏繞,讓本就勞累的心里更是雪上加霜。

而且另一需求,他們大概都患有手機電量恐懼癥,手機或者其他設備沒電其實是非常焦慮的,因為工作的繁忙程度不允許有太長的斷線和失聯。于是乎到處找充電,帶著一堆備用充電成為了他們的常態;回顧一下過去,我們會發現智能手機的耗電量其實是非常大的,持續性的使用4-6小時基本上就能完全消耗殆盡,充電有需要2-3個小時,完全的耽誤日常工作和生活。

那這時候,我們其實大概能提煉出了幾個需求:

  1. 一個好的充電器,能夠cover不同設備的充電(兼容性);
  2. 充電器要有持續性快速充的能力(性能強);
  3. 充電器要足夠的便攜且安全,不易劃傷其他設備;
  4. 備用設施要做好,有快速替代方案;
  5. 充電線要易收納,不要纏繞;
  6. 產品設計好看美觀有科技感;
  7. 產品要安全和質量保證;

那么在這些過程中,哪些是優先級最高,最應該先滿足;哪些是重要但是并不是特別著急的呢?

考慮到使用場景,如果要給一下幾個做一個排序的話,那么2>1>3>5>4>6。但是這個排序是不是對的呢?這時候你其實很難用數據去判斷。那么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時候就需要完善認知過程了。

03 結構設計——產品整體應該有什么樣的框架體系(產品方案設計、產品架構體系)

上面,我們分析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剛性需求和一些軟性需求,從例子中一點一點挖掘,去考慮他們的人設、他們的場景、他們的需求,不難發現。他們的剛性需求在普通用戶中似乎又變得不一樣。

如果說是僅針對這一類人群,那么這個設計無可厚非、按照兼容性、性能強、便攜安全、實用穩定、時尚美觀設計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產品一定是大眾的產品才有更持續的生命力。

那么普通人的需求,或者說沒有那么硬核場景的我們是怎么樣的一個場景呢?;氐轿覀兙唧w充電的場景,我們會在家里、會在公司都放充電器,而且設備其實沒那么多,大概率也就是一個手機、一個電腦,多一點的再加一個ipad。我們的充電雖然有時效性的需求,但是也沒有那么著急。

有時,玩游戲的時候,手機玩著玩著沒電,用著蘋果5v1a充電,慢慢熬也能過去,不過就是操作體驗差了點,也能過去。

這時候,你是不是發現,這個產品的需求是不是變化了?那當我們選擇做產品的時候又該怎么做呢?

單一的產品是無法滿足需求的,這時候制造業的設計就需要產品線的概念來滿足這類需求;

如圖,我就按照這個標準做出來了三條產品線;

第一條,滿足快速充電的基本需求和兼容性的產品線

以充電插頭為主線,分別打造18W雙端口PD/QC充電頭、30W單端口PD充電頭、60W雙端口PD/QC充電頭(PD和QC其實就一種充電協議,它們對應的端口其實有不同,常見的是usb-c和usb-a)。

第二條,滿足靈活匹配多樣設備的產品線

以數據線材為主線,分別打造出五種線材、常規A2C、常見C2C、 蘋果C2L、凱夫拉硬核安卓C2C、凱夫拉硬核蘋果C2L。這個線的目的其實對應著上面的不同用戶的需求,通過線材的材質的區別,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需求。

第三條,備用設施的需求

以充電寶和車載為主線,快速充電充電寶,車載快充插頭。這種其實是相對備用性的需求,優先級其實就是往后放放,慢慢研發生產的產品。

講到這,大家其實發現好像上面的產品線和用戶的需求的中間會有不同,提煉的需求的產品的滿足程度其實并不是完美解決,比如長期出差多種設備的出差一族,2個端口就夠了嗎?這種線材能夠解決纏繞嗎?為什么還會有一個30w的單端口,它的場景又在哪里?

其實不然,有時候用戶告訴你的和你觀察出來的需求其實并不是真實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你會發現,市面上目前通行的主要以2種接口為主,一種是以蘋果設備為主的lightning、一種是以其他設備主的type-c的接口,而插頭接觸端也很簡單就兩種一種是usb-a、一種是usb-c。

作為配件的充電插頭和數據線的存在,肯定是要以3c設備為主,那么為什么要畫蛇添足,增加更多無用的設計呢?一是成本會更高,二是資源的浪費。

上面的疑問只解決了一個,那么關于線材纏繞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首先,我們試著在線材本身解決,比如增加線材的硬度和厚度、在線材上做一些磁鐵互斥、通過套上一層彈力圈。其實都不是最優,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是體驗不好,那么有沒有一種比較好的方案能解決呢?既能低成本,又能完美用戶體驗。(吐槽一句、平衡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給數據線加上一個收納包是不是就能完美解決了呢?而且會給產品增加更多的內涵。大概是這樣的。增加了一個收納之后,線隨意折疊只要在包里,就不會再有纏繞的難點了。

再來看最后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有30wpd快充呢?講道理,這個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其實略顯雞肋不過也受到一些歡迎。為什么這么說呢,公司和家里常帶設備其實很麻煩,30w的pd快充其實要解決的就一個問題,替代性的問題,帶個電腦回家我很方便,但是當我帶個充電線和充電頭就很麻煩了。所以30w的功能就只為解決蘋果電腦的替代需求。

講到這,產品的結構性其實基本捋完了。

簡單總結一下,需求分析的產品技能結合和用戶需求的滿足是一件具體分析的事情,簡單的就是對標優化。

04 產品設計——我的產品的用戶喜好傾向和設計的自我個性(產品風格、視覺設計、假設檢驗)

其實,這個話題說起來很簡單或者也復雜,產品設計更多是指風格和視覺上的設計,那么怎么樣才能讓消費者覺得不反感和能接受呢,請原諒我用不反感和能接受這個詞匯,并沒有用用戶喜歡,用戶感覺到爽這個詞匯。

剛開始產品經理入門的時候,一心想著我要做出更好的產品,功能強大、頁面美觀、用戶玩了直呼太酷了,太爽了。相信這是大多數剛入行的產品經理的想法。簡單總結一下就是,我要向你輸出,你接受并喊爽才是我的追求。

不過當做了幾年之后,心態確實完全變了,這時候你不再強求輸出,而更追求輸入,你的用戶更有想法,人因思考而智慧。你的強求輸出,一定是代表著你這樣風格的喜好,主觀性太強。要知道產品經理越到后面越要克制,不打擾,忍住你所有的想法,讓用戶去做決定。只有這樣,用戶才會覺得更爽。

舉個例子,當你買了一臺iphone手機時,如果iphone給你一套他準備的手機殼并可選擇加價賣給你,這時候大多數人是選擇否的。

“千篇一律不是美,百花齊放才是春?!?/p>

于是乎,在這個產品系列的設計中,我完全把自己放空,我就是一個工具人,滿足需求,追求極簡、讓用戶不反感能接受就是我的目的。所以整體更個就以常態科技風為主,素白色的主色系。工業設計上,也只是做了細微的改變,滿足功能。減少發熱、降低損耗、增加折疊等等的功能性設計。

而且,這么設計好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后續的更新和IP延展。未來幾年的消費趨勢明顯的指向了個性化和社圈文化和數字營銷。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在做這個產品的時候一定是要考慮和用戶接觸的問題,像和運營或者銷售甩鍋的事情一定是不成熟的想法。

所以,你的產品誰用,怎么觸達,怎么講故事,都是你需要思考的問題。

05 后續策略——產品在市場中會收到怎樣的認可(產品預期、運營賣點、營銷策略)

上面也有講,產品經理進入制造業,需要做出的一個明顯改變就是,你非釘子,你也很少有A/Btest的機會,因為你的每一次嘗試都是金錢的無限消耗,開模、生產、試銷、廣告、渠道、公關,這是一個復雜鏈條下聯動的故事,而互聯網就相對更容易。

回過來說,inviolabs這個產品在市場中會受到什么樣的認可呢?我們希望它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呢?

一句話來說就是,產品的使用價值高于預期。為此,我們特地做了一些改變,傳統的快充企業,經常會說,我一年質保、18個月質保、2年質保等等,但是我們是覺得會有不同。我們勇敢的做出了嘗試,終身質保,只換不修,大意就是你產品用壞了,那我們就換一條,不要講修這一類的,因為這種周邊配件講實話沒什么可修的,修的成本比換還高。

產品設計上,我們還有一個正在完善的賣點,就是我會把我的產品尺寸告訴你,你可以裝扮你的充電器和數據線,比如你喜歡皮卡丘和妙蛙種子,我們可以幫你打印出皮卡丘和妙蛙種子的外附保護套,你來決定是否使用。你喜歡博一個好彩頭,用麻將的“中”“發”“白”來增加內涵,我們也可以幫你定制,并隨產品一起發送給你。

“充電不止功能強大,更能把產品玩起來?!?/strong>

嚴格意義上,這就是產品在后續策略中要實現的營銷的一種打法。

“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可能不在了,但是用戶的審美紅利才剛剛開始?!?/strong>

用戶拿到產品的成圖率就是審美紅利的一種具體展現,用戶的自傳播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玩的事情。它對于新品牌的打法也是非常有效率的事情。

06 產品升級——市場反饋與產品更新升級(原先產品方案的升級方案、用戶傾向)

如果說“產品就像生孩子,那么產品的后續升級就是養孩子”。那么怎么能夠讓產品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呢?這其實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如果你去看市面上的產品,氮化鎵GaN,稍微懂的人都大概知道這個東西,但是這個具體的作用是否真如傳言中那么強悍,那就見仁見智了。首先,GaN并不會影響充電效率,只是外觀的變化,如果能夠通過技術的調整和布局的優化,不使用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為什么要交這個智商稅呢?

當然,如果用戶都更信任或者認可某一概念,作為商業的行為,逐利的本質會push我們也往這條路上走。畢竟商業行為為了賺錢。

增加概念與不加概念只是賺的多少罷了。

講到這里,其實還會有人發現,一個產品在定價上會有傾向,它會傾向一個低價傾銷,還是定價標準價,還是主打高端利潤。這是一個產品必然要做的選擇。但是在互聯網之外的科幻圈還有一個叫“降維打擊”,以高端產品的品質,追求低平價的銷售。這也是近些年來,多數品牌成功的一個奧秘。這也是產品要不斷探索的節點。

我們也在用這種策略進行嘗試,同類高品質產品中,通過平價讓利給消費者,讓用戶說好才是我們的追求。

07 總結

通篇下來,大家能看到的就是非常多的字。至于有沒有什么感觸,那就見仁見智,我也相信Inviolabs這類的科技周邊品牌會不斷的慢慢發展。我也呼吁更多的互聯網產品經理不要守著大公司釘子的角色一直苦熬,或許換個方向,視野更開闊了。

 

作者:cainyarn;微信:cainyarn;淘寶:inviolabs

本文由 @Martin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從用戶側出發我覺得該產品還有待提升。
    1、可以犧牲一些充電頭的厚度,給充電接口以及收納充電線提供空間。
    2、充電線材盡量選擇質量好輕便、易、耐折疊的材質,建議做成扁平化的線。
    3、在對接各類終端的充電接頭處可以做成靈活性較高的組裝接頭,在數據線一端固定做一個接口,然后在各類接頭對接處做適應性改動,需要用到什么接頭從接頭倉取出來直接插好就可以對終端充電了。(目前而言市場上的接頭種類趨于集中化,對于上述提的產品設計是非常友好的。)
    4、利用在充電頭上一側空余出來的空間做兩部分改動。一是對于數據線而言可以做成盒尺類的,利用彈簧收縮。二是對于充電接口而言可以做成類似AirPod充點倉的結構,收納各類接頭。(以上兩部分結構是呈餅干狀在充電頭一側疊加的,而并非完全意義上AirPod充點倉的結構。)
    以上對于一個充電器而言剛需的功能就齊全了。還一些拓展性的功能。
    1、比如是不是可以集成一個很小的充電寶在上面,最小的僅充一部手機。(因容量大小與充電頭的體積是正相關,可以做階梯價,讓客戶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在便攜性和容量大小方面做出平衡性選擇。)
    2、外包裝方面,可以根據最終預算與市場價格做出平衡。
    以上幾點單單是從用戶側角度考慮并作為出發點而談的,可能有些許地方考慮的不全面,歡迎拍磚。

    來自內蒙古 回復
  2. 有所輸出,也有所保留,好文!感謝分享!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