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法修煉篇:探索產品設計

4 評論 4716 瀏覽 25 收藏 19 分鐘

當做好產品需求分析之后,下一步就是展開產品設計的相關工作。具體有哪些步驟?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本文通過劍客小白的案例,梳理了產品設計的相關流程和注意事項,與大家分享。

師傅說:一切都是從需求中來。但需求之后呢?

在【白雲】暢銷的今天,小白又回想起那年在青潭之畔,和商一起做產品設計的探索。雖然歲月匆匆、記憶朦朧,但當時的場景依舊讓小白難以忘懷,誰能想到家喻戶曉的【白雲】竟是從一個小青潭邊開始的。

時間倒流十年。

商是以這樣一句話開頭的:我的師傅是啟,我沒下山之前他總是逼著我看書,有一次無聊看到一本關于產品設計的書籍,書里的內容正好和今天的情景契合。而在雲的這些年中,我曾在運用此方法做過其他產品設計,效果還不錯。

小白:我師傅只讓我念經。

商:當需求梳理完成之后,就要開始考慮后面的商業模式、產品形式、信息架構、具體功能的設計了,商業模式是中樞,產品形式是外觀,信息架構是骨骼,功能設計是血肉。只有完成這些,一個完整的產品才能呈現我們的面前。

一、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包含:定位、業務模式、資源和能力、盈利模式。商業模式實現了從用戶價值到產品價值的循環。

定位:組織提供什么樣的產品,面向什么用戶,解決用戶什么問題,產生什么價值;定位需要從組織交付思考問題,來實現用戶價值。

業務模式:是指為了實現定位,涉及從生產到交易的流程及參與角色。主要的業務模式為:

(1)實物商品交易;

(2)實物+服務產品交易;

(3)純服務產品交易;

資源和能力:完成全部交易所需要的的資源和能力;

盈利模式:指獲取收入、成本結構、利潤核算的過程。硬件盈利模式可通過硬件銷售和配套軟件服務收費設計盈利模式,純軟件盈利模式通過:廣告、增值服務、電子商務、服務費等方式設計盈利模式。

對于我們新做的產品我們定義他的商業模式為:

  1. 定位:一款普通村民也可以直接斬殺了文手持式并隨時可用的硬件產品;
  2. 業務模式:雲負責產品的設計,并讓下游供應商生產原件,最終由雲組裝成品,并交由分銷渠道進行銷售。
  3. 資源和能力:產品的動力系統和跟蹤系統是雲的核心競爭力;
  4. 盈利模式:利潤=硬件銷售收入-硬件制造成本-硬件銷售成本-產品管理成本。

二、產品形式

產品形式即產品的外觀,以什么樣子面向用戶。硬件產品的產品形式主要是依賴于產品的ID設計。軟件類產品的形式眾多,比如IM、論壇、新聞資訊、直播、短視頻、O2O、B2B、B2C等。

但現在我們發現,有很多產品都是軟件+硬件的形式,軟件和硬件相輔相成,共同解決用戶問題。

三、產品架構

產品架構:產品的信息架構,是整個產品設計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們這次要思考的重點。任何一個產品,從簡答到復雜,都是有一個明確的信息架構的。一個好的信息架構是一個產品成功的基礎。

那么信息架構是什么?他能做什么事情?

信息架構是一個產品的骨架和脈絡,骨架是產品的支撐,讓用戶對產品的結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脈絡是產品骨架各個節點之間的連接,讓用戶可以看清楚骨架中每個節點之間的關聯。這樣復雜的、無序的需求通過信息架構的梳理,變得清晰、有序,用戶可以沿著信息架構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架構的形成可以分為2個階段:

第一階段:信息的梳理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內容包含:

(1)需求分類,信息的整合,

(2)用戶視角。

第二階段:信息架構載體

(1)導航,

(2)布局,

(3)搜索

第一階段:信息梳理階段

(1)需求的分類、信息整合

在需求調研階段,我們面向不同的情景、用戶,梳理了大量的需求信息,這些原始的需求信息亂而無序。我們不能將這些需求一一實現之后直接平鋪展示給用戶,因為盡管產品功能能滿足用戶需求,但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是痛苦的。

所以先對信息進行分類,按照信息的屬性、關聯等進行分類。完成分類之后對信息進行排序,按時間、地理位置、關聯程度等進行排序。最后進行信息組織,常見的信息組織結構有層級結構、線性結構、矩陣結構和自然結構。

層級結構

層級結構是目前產品中使用最廣的一種形式。在層級結構中信息從上往下層層遞進,每一個子節點信息都對應著一個父節點信息。

我們日??吹降拇蠖鄶诞a品都是層級結構,比如網站、論壇等

層級結構設計方法分為兩種:

自上而下的設計方法:這種設計方法是基于現有的產品的核心框架,產品功能都比較清晰,而且有成型的產品可參考時,使用這種設計方式。自上而下的方式更偏向于產品的戰略規劃、商業策略、運營等方面的思考,對于細節片段可能無法梳理的太全面。而且自上而下的設計方法容易讓設計者站在自身角度思考問題,而忽略用戶真實訴求。

自下而上的設計方式:自下而上的方式就是將有關聯、同屬性的信息不斷的聚合,形成一個個跟節點,根節點再向更高層級的節點聚合。自下而上的方式是從最基礎的信息節點開始,不斷的聚合、分類的過程。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實是一種歸納方法,不容易遺漏關鍵信息,整個分類過程也有比較完整的數據支撐和驗證,但自上而下容易缺乏整體和全局性的考慮,而且在擴展方面缺少靈活性。

所以很多時候,在產品的設計過程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共用,自上而下確定戰略和規劃,并形成核心架構;自下而上完善細節,豐富架構脈絡。

線性結構

信息被時間、邏輯串聯起來,形成一條信息傳遞鏈,這就是線性結構。線性結構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書、文章、視頻等大多都是線性結構。

在產品中,線性結構一般被用于小規模的結構設計,比如購買流程、支付流程或者內容信息展示等。線性結構和層級結構通常在產品設計時被同時用到。層級結構更過用于演繹和歸納,而線性結構通暢用于解釋說明。

矩陣結構

矩陣結構允許用戶在節點與節點之間沿著兩個或更多的“維度”移動。 由于每一個用戶的需求都可以和矩陣中的一個“軸”聯系在一起,因此矩陣結構通常能幫助那些“帶著不同需求而來”的用戶,使他們能在相同內容中尋找各自想要的東西。

以電商產品為例,當我們做產品篩選時:我們可能會通過品牌、類型、性別等方式進行篩選,不同用戶可根據自己需求做篩選。

自然結構

自然結構不遵循任何一種模式,所有的信息之間是逐一連接起來。從一條信息到另一條信息遵循自然而然的過度,比如百度百科和wikipedia(維基百科)就包含了自然結構。

(2)用戶視角

在信息架構梳理和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我們經常聽到的吐槽是:真的不知道設計這個產品的人是怎么想的。很多時候,產品的信息結構很清晰,但用戶使用起來卻十分懵逼,產品設計者只站在產品角度去思考如何構建信息架構,而忽略了從用戶視角來看整個架構是否合理。

從實踐角度來說,將面向用戶的信息架構設計一次性設計出來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對用戶行為分析是一個逐漸認知的過程。對于產品設計者來說,我們應該引入一些研究方法,讓用戶參與到信息架構的梳理和優化過程中,比如引入意見領袖和發燒友參與產品設計、頭腦風暴式的小組討論、一對一訪談等方式,通過對用戶反饋分析,再重新審視信息結構。

引入用戶進行信息架構優化、調整是一次難得與用戶碰撞的過程,也可以驗證產品需求階段的一些分析結論。通過信息架構的呈現及一些場景化的概念原型,用戶對產品的內容和形態會有一個具象化的認識,就可以知道產品會有哪些功能模塊,用來解決場景中的哪些問題。這個碰撞過程可能是劇烈的,有可能對產品概要需求階段的一些結論產生沖突。

第二階段:信息架構載體

完成第一階段的信息整合之后就導流第二階段具體的信息架構設計了,在第二階段主要試講已經梳理好的信息使用通用的載體呈現出來。信息機構的載體可分為:

(1)導航,

(2)布局,

(3)搜索

信息架構解決的是用戶如何查詢信息的問題,而信息架構的載體承載了用戶與信息之間的交互。

(1)導航

導航是告訴用戶:我在哪里,我可到哪里去。它包含我的當前位置、我的前進路徑、我的后退路徑。

導航可以幫助用戶處理高度結構化、非海量的信息,在很多的產品中,產品核心信息架構設計是通過導航來承載的。優秀的導航設計可以方便用戶高效地尋找想要信息和功能。

導航可分為:全局導航、區域導航、情景式導航;

輔助導航:網站地圖,網站索引;指南;

高級導航:

個性化導航:針對用戶過去的行為、需求或喜好的模式,提供剪裁后的頁面給用戶。定制化導航:給用戶控制權,可以針對展現格式、內容選項等自行調整。社會化導航:微博的“熱搜”,電商中“買過的人也在買”,它有效的前提在于個人的價值觀可以從觀察其他用戶的行為中推論出來,最受歡迎的內容很可能是你也感興趣的內容。

(2)布局

核心界面整體功能區域劃分、操作區域劃分等,是布局核心部分。布局讓用戶知道信息在產品中是如何劃分的,方便用戶按模塊查找信息。

布局中主要包含:模塊劃分、功能流程、標簽系統等。

模塊劃分是將需求信息按照分類劃分到不區域,比如工具類產品按照功能屬性劃分為操作區、信息展示區,論壇類產品按照內容娛樂、政治、文學、校園等區域

功能流程:是隱形的信息架構,它能將各個功能串聯到一起形成完成的業務流程。比如訂單流程、支付流程、分享流程等;

標簽系統:標簽是使用用戶的語言給布局中的信息命名。核心部分是使用用戶可理解并習慣的語言講述整個布局框架。

(3)搜索

對于信息較簡單的產品,導航基本能滿足用戶信息查詢的要求,但對于信息量較大的產品,導航已經無法滿足用戶對信息高效的探索和使用,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搜索了。

在引入搜索之前,需要先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搜索,還是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案,比如檢索。

當確定需要搜索時,就需要考慮:什么可以搜索、怎么搜索(搜索算法)、搜索結果怎么展示

什么可以搜索:需要確定哪一種類型的信息可以被搜索到,因為在產品中,并不是所有信息適合被搜索。

怎么搜索:如何設計搜索算法,是偏向于查全還是偏向于查準,這需要在搜索前期做取舍。在設計搜索算法時,對搜索詞按等價、等級、關聯進行分類,建立精準查詢和模糊查詢機制。此外,對于信息的基礎單元(元數據)要統一,在設計產品時就要考慮好的事情,等到產品發布之后再對信息基礎單元進行補充就會影響比較大。同時信息的一致性對于搜索來說是高效的。

搜索結果如何展示:展示搜索結果是在信息屬性統一的基礎上,按精準、相關等算法進行排序,排序規則主要包含:按照字母排序、按年表排序、按相關性、根據受歡迎程度、根據用戶和專家的評價、付費排名等。

四、產品功能設計

在產品功能設計階段,我們需要針對每一個具體的需求設計對應的產品解決方案。前面的階段都是屬于基礎、重要的工作,就相當于建造一個房子,毛坯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具體的裝修的過程了。

在產品功能設計過程中有兩個指導原則:

1. 從用戶視角,構建情景認知

用戶視角:要求產品設計者首先必須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這里從用戶角度不是【假如我是用戶】,而是【我就是這個用戶】。有三句話來表述如何理解用戶視角: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構建場景認知:在特定的場景下,從用戶視角,構建用戶在場景下思考問題的方式、邏輯以及用戶行為,模擬出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習慣,并根據用戶習慣設計產品。

2. 碰撞出真知

對于每一個產品設計者來說,每個人都有自身局限性,可能是我們的知識儲備不夠廣、閱歷不夠多,對于需求的解決方案不可能都是最合理的,這時候就需要借助其他人的智慧幫助,讓解決方案更合理。

碰撞之下出真知,產品設計者要讓不同的人理解需求、并提出解決方案,當更多的智慧想碰撞的時候,離最合理的方案也就越近。

商看了一眼小白,小白默默的將喝剩下的半瓶水遞過去,商一飲而盡,一氣呵成。

參考《B端產品設計精髓》

#相關閱讀#

劍法修煉篇:從用戶需求到產品需求

劍法修煉篇:評估用戶需求是否有機會?

以需求入劍道,發現需求的本質

 

本文由 @妙木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白雲是什麼東西… 沒看懂

    來自美國 回復
  2. 等待更新

    回復
  3. 新產品的落地差不多經歷了這些環節:
    用戶需求>-產品需求采集 >產品策劃 >產品交互設計 >產品視覺設計 >產品頁面重構 >產品研發 >產品測試 >產品發布 >需求收集 >迭代

    那從用戶需求到原型生成,是怎么抽象到具象的? 就像生活中 蓋房子,拿到的原材料都鋼筋 混凝土, 產出的高樓卻各不同;
    公司餐廳,廚師拿到的原材料是番茄和面,產出的卻是番茄臊子面,為啥不是湖湯面。
    就像你在設計工作中, 我覺得研究用戶、組織、競品、政策, 這些都是原材料, 經你輸出出原型時,基本就具體化了,我看網稱為具象就也這么說了。 張三拿到同樣的原材料,輸出了臊子面,李四卻輸出了糊湯面,這個過程發生了什么?

    一段時間里我對這點很是困惑。

    來自河南 回復
  4. 大神 請收下我的膝蓋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