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產品實習生來說,如何培養owner意識

2 評論 14137 瀏覽 53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作為一個產品實習生,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做好老板交代的需求并推動落地;但自己的思維格局可以從過程、階段性成果中擴展到整體目標,對產品方向有自己的思考。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作為一名產品實習生如何主動培養owner意識。

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專注于具體的事項,owner意識通常只是靈光一現,沒有系統化的思考體系。希望通過這篇反思的梳理,可以讓owner意識在工作中發揮得更穩定。

這篇反思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1. 什么是owner?
  2. 為什么要有owner視角?
  3. 如何在方案策劃中保持owner意識?

一、什么是owner?

首先,定義什么是owner、什么是執行者。

1. 什么是owner

owner主要有兩方面特質:

  1. 持續關注目標;
  2. 有不斷優化改進以達成目標的意愿。

具體來說,owner了解項目要解決的問題與整體業務目標的關聯、對期望的效果有量化的指標、對方案的每一步設計有詳實的依據、對項目的整體進程有主動的控制和推動,同時對下一步的演化方向有一定的思考。

也就是說:owner是一個規劃師——對項目從何而來、未來要發展成什么樣子有著清晰的認識。

2. 什么是執行者

執行者也有兩方面特質:

  1. 關注當前的、直接相關的任務;
  2. 對整體目標有大致的了解,但不清楚當前任務對總目標會有多大的影響。

比如在寫方案的時候,可以想到這個方案直接要解決的問題,做到了方案本身邏輯自洽這一步;但未必會想到這個方案與業務總目標的聯系、對其他功能模塊的影響等等。

3. 從借鑒競品中對比owner和執行者

目前接手的需求,大部分都有競品或相似流程的功能可以參照。在借鑒競品的時候,就可以體現是owner心態還是執行者心態。比如,對競品為什么這樣做、我們的產品如何借鑒,是否有自己的思考。

當被問到某個功能為什么要這樣做的時候,有時會直接答“競品就是這樣做的”——這句話有的時候可以作為一個依據,非常理直氣壯的被說出來;有的時候卻覺得很薄弱,說得怯生生。

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差別呢?反思后我發現:在不同場景下,這句話攜帶的潛臺詞是不一樣的。

當我有自己的理由,競品的做法只是一個輔助論據時,就非常有底氣,潛臺詞是:“對于這個功能為什么這樣做我有自己的推論,而且競品也是這樣做的,競品的做法可以支持我的推論”。

但如果只抄了競品,卻不知道競品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對我們的產品是否合適,被問到時就會語塞,只能用“競品就是這樣做的”來搪塞;但自己心里明白,這個地方我偷懶了,只做到了完成一個功能,卻沒實現理解并做好一個功能,進而提醒自己對競品“要有意識地進行借鑒”。

競品相當于提供了一個看起來可用的解決辦法;而當不存在可參照的解決辦法時,大腦必須從問題出發,一步一步推導出解決方案,對每一步的選擇都要反復思考。

如果依賴于競品的解決方式,就相當于已經知道最終的目的地在哪,要做的只是找一條理由說服自己,連接現狀和既定的目的地。這個時候,大量的腦力都花費在將競品為什么這樣做合理化,而會忽視其不合理、與自己產品不協調的地方。

再偷懶一些——因為競品這樣做,自己的產品也就這樣設置;當被人問起這樣做的原因,只能弱弱的回答一句“競品就是這樣做的”。這種欠缺思考的行為提醒自己:既要借鑒競品的設計,也要警惕思考的懶惰。

二、為什么要有owner視角?

1. owner視角的價值

owner視角的價值可以體現在兩方面:

  1. 就工作質量來說,owner由于有目標意識,對最終的結果負責,過程中的決策更謹慎、更可能考慮到關聯影響等等。
  2. 就產品提升來說,扮演好owner角色,成為正式產品是實習下一步努力的目標,在實習過程中就可以多鍛煉自己從owner的視角思考。同時有mentor可以請教、交換彼此對業務的理解,是實習中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

2. 從關聯影響的角度體現owner視角的價值

在考慮方案時,通常會專注于這個方案的目標群體和方案的積極作用,但一個方案不僅會對目標群體的認知和行為產生影響,也會對非目標群體產生影響。即使當前的方案對目標群體有積極作用,但是對其他群體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呢?如果有影響,那影響是正面的、中性的,還是負面的?

舉個例子:小額打款的目的是可以讓賣家對買家進行小額補償,涉及到買賣雙方的金錢流動,盡管滿足了補償方面的需求,但會不會帶來資金風險呢?比如,賣家可能會因為不清楚打款狀態,對同一個買家重復打款,造成資金損失;為了規避這種風險,可以在賣家打款的路徑上明顯地提示歷史打款記錄、限制打款次數、限制打款金額上限等等。

另外,盡管項目的目的是解決買家的合理補償訴求,但除了有合理訴求的買家,平臺上也存在一些黑粉,這個功能是否會被黑粉惡意利用,能否對這類情況作出限制?

這兩個例子都體現了與一個需求相關聯的負面影響。如果只關注眼前功能的上線、服務目標群體,就有可能忽視對非目標群體的影響。而站在owner視角,會將目光跳出眼前的這一個功能點,從整體上考慮對產品中各種角色可能會帶來的影響,進而使新功能上線后的影響更為可控、與預測更為一致。

三、如何以owner的視角來思考

考慮完什么是owner、為什么要有owner意識之后,進入這篇反思的第三部分——在實習工作中如何以owner的視角來思考項目。形成方案的過程中,對大大小小的功能點如何實現、什么時候實現,經常要做權衡、做取舍。除了上文提到過的有意識借鑒競品、考慮關聯影響外,還需要了解項目的目標,并用指標和用戶體驗來指導決策。

1. 了解項目的目標

首先,作為owner要了解項目與整體目標之間的關聯。在實習過程中,經常無法了解到項目的全部背景,那如何能了解到項目的目標、如何算了解了項目的目標呢?

對項目好奇,考慮為什么做這件事,接到一個需求后,需要搞清楚需求的由來。

以售后為例子:許多需求是運營提給老板,老板決策判斷后,將其中某個需求交給我,同時簡單交代一下背景。而決策判斷是一個主觀、多重思考交織的過程;老板交代的背景也只能把其中易表達的部分轉述給我——這是表達上的限制。

這時候,需要我對這個項目保持好奇心: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為什么現在要做這件事?帶著自己的思考向老板請教,通常會有新的啟發。

將目標量化為具體的指標。

量化是避免對目標泛泛而談一個很好的方式??梢源嬖趦深愔笜耍旱谝活愂菑娤嚓P指標,只要這個指標發生變化了, 大部分的原因都來自于這個項目,但這部分指標通常只能反映這個項目的使用度,無法體現對總體業務的影響。因此我們還需要另一類指標——弱相關指標,有多個因素會影響這些指標,這個項目是其中的一個指標。

量化理性是反人性的一件事情,而主觀感性卻是自然的,因此主觀上常會產生許多想法來抵制量化。常見的托辭:許多結果帶來的影響是主觀的無法量化、只追求指標會影響生態健康等;但當對自己要實現的目標清晰、對目標的拆分細致后會發現,主觀影響總可以量化為某些具體的指標。

在量化的過程中,可以不要過于關注這個指標目前是否已經在監測中,而是考慮指標能否反映目標、指標的獲取是否具有可行性。只要指標具有必要性,就可以通過埋點、給用研提需求等方式獲得;即使暫時無法獲得,也可以為產品方案中的決策提供依據。

2. 用指標指導決策

上面我們將目標量化為具體的數據指標,這里就可以運用前面規劃好的指標來衡量產品方案。不同的方案對用戶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體現在指標上,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基于整體產品目標制定出的數據指標,通??梢灾笇Х桨傅膬炏燃壟判?。指標拆分得越細,對決策的指導力越強。

舉個例子:商家論壇剛剛上線,只具備基礎的發帖功能,許多地方待完善,那么先做哪個后做哪個就是經常會面臨的問題。在運營提出的大量需求中,以數據指標論壇DAU為依據進行判斷,就可以篩選出對DAU有直接影響的需求和對DAU有間接影響的需求,再結合直接影響的程度和開發成本進一步判斷。

3. 轉換用戶視角

目標和指標都帶有很強的設計者色彩,都是從規劃的視角出發,期望對用戶實現怎樣的影響。為了使最終影響更為符合預期,需要將自己代入用戶的視角,分析在產品功能的這一步,用戶是處于怎樣的時空場景內,帶著怎樣的動機和情感狀態。

走入用戶的視角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對用戶和當前的場景有足夠的了解;其次有可能過于關注某一類用戶,而忽視了用戶的多樣性。另外需要刻意將自己從設計者的視角轉換為使用者的視角——前兩者需要持續付出時間來了解自己的用戶,后者則依賴于視角的刻意轉換。

在形成方案的過程中,會經過許許多多次的決策;如果依賴于每一次的刻意轉換,有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偷懶,忽視從用戶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如果可以訓練成固定的習慣,則決策的質量更穩定些。那么如何能形成轉換為用戶視角的習慣呢?

我個人有兩種做法:

  1. 在每次的決策過程中,將用戶視角當做因果推理的重要依據,只有將用戶角度的體驗考慮進去,這條推論才成立,才可以走到下一步。
  2. 在決策過程中,不刻意關注是否有考慮到用戶體驗,先將產品流程搭建起來,結束后再整體從用戶視角出發,在腦海里模擬一次功能的全流程,檢查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前一種的優勢在于可以時時檢查方案的合理性,較少出現推翻重來的情況,而且對每一步進行仔細推敲,決策的質量更有保障;劣勢是每一步都需要視角的轉換,設計思路不連貫且轉換可能會有遺漏。

后一種的優勢在于可以在全流程都對用戶體驗有考慮,而且可以分別從不同類型用戶的角度出發,避免僅從核心用戶視角考慮而忽視其他類型用戶;劣勢在于當已經形成初步方案時,出于懶惰心理,修改的動力會大幅下降,對用戶體驗和修改成本之間可能會有妥協。

四、結語

上文是將產品項目分離為具體的環節,并就某幾個環節反思自己的角色心態。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環節都有被涉及到;另一方面如何將分離的思考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的owner意識,也是下一步需要繼續反思提升的地方。

感謝閱讀,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本文由 @任笑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想問下:咱們社區有線下培訓班嗎?想轉行產品經理,報個專業靠譜點的培訓班學習一下,好入職。

    希望哪位前輩能幫忙解答下,對于您的慷慨,十分感謝,不盡感激!

    回復
    1. 推薦公眾號 小豬求職 了解一下

      來自安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