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困局:產品創新的步子邁多大?

2 評論 4370 瀏覽 8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作為產品經理,要知道現在要做什么,接下來要做什么;對于未來產品的創新,產品經理要怎么樣實現手頭上任務的同時與未來目標進行調和。本文作者就分析了產品經理的該怎么樣把握產品創新的步子。

試問一家企業里誰在主導產品研發?

一般情況下有兩種情形:

  1. 最高管理層親自主導;
  2. 產品經理或研發團隊主導。

在創業初期,產品創新主要由最高管理層親自主導。

隨著企業越做越大,產品類型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復雜,按職能劃分部門的組織結構已經無法適應;所以需要由專職產品經理負責單一產品研發或產品線規劃,同時兼顧產品的上市策略、定價策略、整合營銷策略等。

產品經理對產品的完善和升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產品創新方面卻難以突破,反而是企業的領導者對創新的追求,決定了企業是否能研發出創新型產品。

一、創新與升級,邏輯不同

如果說產品創新是從無到有(0-1),那升級是從有到完美(1-N)。

很多人對產品創新有誤解,認為更換包裝、豐富內容、技術革新就是產品創新。

其實不然,產品創新和產品升級有根本性的區別。

通俗來講——創新是開創,是推翻、是顛覆;升級是提升、是完善、是改進。

好的產品創新一定是顛覆品類的,偉大的產品創新一定是顛覆行業的。

正如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么,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p>

互聯網時代提供的高效工具正在加快各行各業的顛覆速度。

當石英計時技術發明的時候,機械計時就注定了其市場份額會被取代;數字攝影的發明,也注定了堅持膠卷相機的柯達的衰落;智能手機的面世也意味著功能機將走進歷史的墳墓中。

當升級成為日常,創新產品卻在落地的各個環節面臨考驗。

正如上面所列舉的行業革新:

  • 石英計時技術本就是瑞士鐘表業發明的技術,卻沒有得到決策層的重視,而被在計時技術上并沒什么建樹的日本鐘表業抓住了翻盤機會;
  • 柯達率先發明了數字攝影,卻不愿放棄主營業務而被尼康、佳能、索尼反超;
  • 諾基亞的平板電腦在蘋果iPad面世9年前就已經被開發出來,卻未能成功發售。

顛覆性創新就意味著原來的規模成為負擔,取得的成就成為泡影;市場要重新教育,資產積累需要投入到新一輪的開荒中,是否開采的出金礦卻是未知。

作出顛覆性創新的戰略決策,企業領導要拿出過人的膽識和孤注一擲的決心。

而產品經理是否能做出這樣的決策呢?難!除非取得一把手絕對的信任。

二、高度決定眼界,沒有高度怎么辦?

創新缺的不是錢,也不是技術,而是眼界。

長期以來的立場決定了一個人看問題的視角和眼界。

在初創型企業中,老板就是產品經理;產品在0-1的時候,產品就是戰略。

初創型企業的創新只有做到首戰必勝,企業才能活下來,才能在資產積累中從小微企業邁向中型企業。

這樣成長起來的老板,企業雖然是從小做大,但眼界是看大做小,看遠做深;能看到大的時代趨勢和機會,但選擇從一個小的、具體的切口進入。

產品經理在規模企業中處于中層,中層管理者的身份決定了他難以具備顛覆性創新的眼界。

在初具規模的企業中,產品經理通常是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爬上來的,這就決定了他一直以來的眼界是從下往上看的,盲人摸象式的,難以有超越本身職位的眼界和洞見。

蘋果的創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1977年,蘋果發售最早的個人電腦Apple II,開啟了PC革命時代。
  • 1997年,蘋果瀕臨倒閉時,色彩鮮艷的iMac G3將蘋果從破產的邊緣拯救了回來,它是首款面向一般消費者的電腦。
  • 2001年,第一代iPod發布;
  • 2007年,第一代智能手機iPhone問世;
  • 2010年,平板電腦iPad初次登臺,iPod,iPhone以及iPad開啟了“后PC革命”。

蘋果的產品創新能夠一次一次突破行業的瓶頸,應歸結于喬布斯的對于行業準確的預測和判斷。

如今蘋果那些與喬布斯共同開創“后PC時代”的產品經理們,卻再也無法推出新一代革命性產品了。

不是因為他們失去了技術創新的能力,而是缺了那位帶領他們改革創新的領導者。

三、產品經理話語權丟失

在部分市場壟斷行業,巨頭們不再看中創新能力,它們的營銷和銷售在起主導作用。

產品經理及產品研發人員被排擠出決策層之外,公司逐漸遺忘制造偉大產品的意義。

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在企業里是兩個部門,雖然如今的產品經理致力于將兩者包攬于一身,但事實是他們難以獲得話語權。

在一些企業存在營銷和銷售優先于顛覆性創新,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

1. 產品創新需要長線投資,但是營銷推廣能夠快速變現

產品創新是長線,開發的是消費者未來需求的產品,未來的需求必須提前布局,前期的研發一定是高成本低回報。

營銷和銷售是短線,可以立即看到效果,產生收益,通過營銷才能做到低成本高回報。

但是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全球最暢銷產品也會面臨銷售天花板。

只有不斷的產品創新才能為企業輸入新鮮血液,爭取到下一輪機會窗口期的門票。

2. 深度分銷的經驗主義占主流,難以走出舒適區

中國市場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口紅利——改革開放以來,消費需求逐步加快,從短缺經濟到物質需求基本滿足,中國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給了企業深度分銷巨大的營銷空間。

同時這種紅利滋生出許多的螞蟻市場,產出大量劣質價廉的產品,行業惡性競爭更無力改革創新。

而未來十年中國將進入大消費時代,對于精神消費的追求將會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只有不斷的產品創新才能跟上消費升級的節奏。

3. 越是顛覆式的產品創新,越依賴營銷推廣進行市場教育

產品創新必定伴隨一場用戶認知教育活動。

廠家看好的產品,渠道很可能不愿意推廣,用戶很可能不買帳,因此營銷推廣在這中間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

越是顛覆式創新的產品,認知教育越難,推廣難度越高。

如果產品在技術上解決了創新問題,但營銷部門卻沒有教育用戶的能力;那么,技術視角的產品越好,企業的災難越大。

四、跨大步還是跨小步?

產品經理面臨的最大困境是跨大步還是跨小步。

產品創新是跨大步,產品升級是跨小步。

這一大步跨的好不好看,需要老板來拍板,如果老板點贊加雞腿,升職加薪跑不了,否則只能拍拍屁股走人了。

那么這一大步要不要跨?或是小碎步更穩妥?就成了每個產品經理內心時常會思考的問題。

一個積極尋求創新的中層,會有三種結局:

  • 一是老板很賞識,提拔為高層;
  • 二是老板不容忍,被開除;
  • 三是容不了老板,帶人單干。

更多產品經理寧愿職業晉升的路上走得慢一點,也要求穩,而產品升級似乎是相對更穩的那條路。

但跨大步和跨小步同樣面臨高職業風險:

  • 尋求創新的產品經理,會很快脫離這一崗位,要么提拔,要么出局;
  • 踏踏實實做升級的產品經理,會被留下來,卻也面臨隨時被替代的風險。

五、站在老板角度思考,站在員工角度做事

“站在老板角度思考,站在員工角度做事”——這是劉春雄老師多年前提出的一個中層思維的行為準則。

站在老板角度思考問題,就是站在產業或行業頂端的高度從上往下看,而這需要做到三點:

  1. 把握時代脈搏,遇見行業趨勢,洞察消費變化;
  2. 透過行業現狀看本質,對行業現狀和問題概括性總結;
  3. 對產品的嚴格把控,能夠協同設計、研發、供應鏈、營銷團隊的統籌工作。

站在員工角度做事就是做好本職工作,解決當下問題。

舉個例子:華為辦公會CEO聽取一名研發部長匯報,該產品線壓力很大,競爭激烈,產品市場一直處于“應急狀態”,忙于解決現實問題。但匯報完后,徐總批評研發部長:“我關心的事情,你一件也沒講,講的都是我不關心的?!?、“作為研發部長,必須給公司講清楚你的平臺和關鍵技術怎么規劃,你的芯片是怎么規劃的。”

如果說站在老板角度看問題是看機會、看趨勢、看底層邏輯;員工角度看問題是看漏洞、看局部、看細節。

老板角度看問題是概括的、清晰的,本質的;員工角度看問題是細碎又繁瑣的。

企業的最終目標是高層決定的,凡是不能達到高層目標的規劃,都是沒有價值的。

但是,具體做事,又不能是空中樓閣,必須著眼于一線。

著眼于一線的現實,解決高層的未來目標;這是產品經理“天大的難題”。

產品經理的困局——在于實現任務和未來目標的調和。

 

作者:劉馨憶,公眾號:劉老師新營銷

本文由 @劉馨憶新營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贊同!

    來自北京 回復
  2. 點贊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