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滴滴校招筆試題目背后的隱秘:滴滴的下一個對標是誰?
2016.9.6筆者作為在校生參加滴滴出行校招產品崗的筆試:請你設計一款公共自行車產品(2016.9.6)。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了更多背后的故事,下面就來揭露隱藏在這道產品經理筆試題目背后的商業野心和隱憂。
滴滴出行校招產品崗的筆試對很多應聘者應該不難,公共自行車產品基本每個城市都可以見到,但是這個題目也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這個題目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品設計題目;以下對這個題目的解析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我會從互聯網產品的角度,詳細說明如何進行公共自行車產品的設計,第二部分主要深挖滴滴出行給應聘者出這道題背后的隱藏的用心到底是什么。
1.題目分析
考察點:需求分析,產品定位,產品設計,營銷策略
2.回答策略
- 說明公共自行車的特點和功能
- 分析目標用戶的需求痛點
- 找出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車項目的不足
- 特色化產品設計和運營策略
3.詳細解析
一、公共自行車的業務特點和功能
1.主要功能:短距離代步
2.產品形態:便捷小巧,特殊標志,易于識別的室外共享自行車;
3.擺放位置:主要地點都在戶外,比如人流量大的地鐵口,火車站附近,科技工業園區,商場附近,小區門口以及高校校園內;擺放點一般有固定停車位和固定鎖
4.借用和歸還:個人自動識別卡刷卡,車樁鎖打開,借車;用戶把車上鎖,刷卡,系統記錄還車;
5.費用扣除:根據用戶兩次刷卡時間差定量收費;
6.如何辦理個人公共自行車業務:到固定的公共自行車管理站(一般是公共交通部門,西安這邊是各公交公司的服務站點辦理)交押金和實名認證,即可辦理借用
二、目標用戶痛點:
1、目標用戶和使用場景:廣大的普通市民的短距離出行,上下班過程使用,一般騎行時間20-60分鐘,路程2-8km
2、需求產生的根源:
- 上下班或短距離出行,車外交通擁擠,車內人群擁擠,開車或者公交速度慢,鬧心;
- 經常騎車出行可以鍛煉身體;
- 目標距離比較近,打車一是價格貴,另外可能需要等車;
- 近距離外出開車的話,停車位不好找;
- 體驗新事物,感受生命的活力
3、需求列表:
- 隨時隨地的快捷借用和回歸
- 使用簡單方便,舒適便捷
- 價格合理,外觀漂亮
三、特色化產品設計
1、目前各個比較大點的城市都有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其業務特點正如我前面描述的一樣,其實在用戶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很多不足和缺點,列舉如下:
- 辦理自行車業務時必須跑到固定的辦理點,還需要攜帶身份證和現金,辦理流程繁瑣;
- 借用和歸還都是使用自動識別磁卡,一方面用戶可能會忘記帶卡或者途中丟失卡,另一方面此刻可能會消磁,會給用戶帶來麻煩;
- 停車點的每個車樁鎖對應一個車位,一旦車位用完后來的用戶將無法還車,比如下班高峰時期,小區附近的停車點經常會找不到空余的車位;
- 公共自行車都是停放在戶外的,接受一年四季的風吹日曬,所以在停車點經常能看到不少損壞的車輛;
- 用戶費用從磁卡中扣除,每次用之后都要到管理站充值,過程繁瑣;
2、根據用戶需求分析和現有產品的不足的分析,我們產品的設計要素如下:
(1)產品定位:簡單便捷,隨時借還的短途出行便民共享自行車
(2)產品解決方案:
產品解決方案圖
(3)產品特色:
- 業務辦理,借還車輛,費用查詢,查找附近車輛均是在移動客戶端App便捷完成;
- 停放點自行車都設置GPS位置定位系統,可以實時查看附近停放點和車輛行駛情況;
- 打造無樁停車區,車身設置電子鎖,掃碼開鎖,特定按鈕鎖定;
- pp產品本身就是一個計步器,提醒用戶每天的騎行距離,用戶可以查看和分享,還有騎行用戶排行榜,讓用戶找到騎行的自豪感和健康感;
- 允許用戶通過App提前進行約車,定點定時使用;
- 一個用戶可以同時在線借2輛車,即使同行的朋友沒有開通業務,用戶也可以和朋友一塊騎行;
(4)產品可能存在的問題:
- 由于是車身自帶電子鎖,面臨被盜的風險,解決方案:使用特殊材料和外形制造車輛,給公共自行車打造屬于自己的標簽,比如使用特制塑料制作,如果被盜竊的自行車不能公開騎行使用,也沒有拆卸賣部件的價值,則偷盜會大大減少;
- 前期可能面臨有些停放點設置不合理,用戶借還車距離成本高,這個可以根據用戶使用App平臺查看附近停放點的數據統計進行合理在規劃;
- 在用戶上下班用車高峰期,可能會出現用戶借不到車的現象,提前提醒用戶可以在App里面進行定點定時約車,根據約車情況進行人為的調控不同區域的車輛:比如可以通過公司的運營人員從其他區域臨時調配,或者通過信息鼓勵附近站點還車的用戶把車還到在預約車超額的停放點,并給與貢獻用戶獎勵;
- 用戶也可能會把自行車騎到違規區,比如放到自己家或者騎到郊外,此時一方面要通過提醒信息提示用戶,甚至可以設置系統電話告知/警告,另外一方面通過設置信用等級的方式限制低信用用戶的使用;同時還可以通過用戶舉報的方式舉報不良使用者和損壞者;
- 不設固定樁的共享單車,很可能會出現在停放區域隨意擺放的的問題,隨意擺放一方面影響用戶體驗,一方面影響市容整潔;所以在用戶停車的時候一方面通過信息提示用戶文明擺放,一方面鼓勵用戶分享自行車停放區的圖片,起到自律和他律的作用;
- 公共自行車一方面要接受風吹日曬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會被高頻強度使用,同時還會有一些用戶故意破壞,或者故意藏匿,所以車輛的維護成本一定不??;所以在產品設計的時候,盡量要考慮防盜,防破壞,防損毀的方方面面;在運營期,公司一方面要負責車輛維護,還必須對不良用戶進行追責。
(5)營銷策略
- 由于這種公共自行車產品商業模式簡單,市場容量大,前景廣闊,所以很可能被其他公司復制出現激烈競爭,所以當務之急是盡快獲得大量用戶,形成規模優勢和群體效應;
- 公共自行車是普惠的商業項目,其實有很大的公益成分,站在政府層面來看,是個造福市民的惠民工程,同時各級政府都在倡導綠色出行,健康生活的主題,所以深挖當地政府關系和資源,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資源和權限上盡量不受過多干預和束縛;
- 自行車是跑在公路上,進入公眾視野,接受公眾的評判和價值判斷,所以不僅要給用戶提供便捷的出行功能,同時外觀要漂亮簡潔,特色鮮明,以吸引更多的用戶體驗;比如可以給車子圖上純綠色和藍色,就比較容易在市民心里贏得認可,同時也提高了辨識度,在車型的外觀設計上,考慮輕簡潔的同時還要考慮美觀。
- 借勢營銷:開展聯合知名媒體開展“綠色出行,健康生活”主題月優惠活動,邀請名人,網絡意見領袖,政府官員體驗產品,打造騎行上下班的新風尚,引爆朋友圈和生活圈;
以上第一部分詳細講解了公共自行車產品設計的多個方面,這個完整詳細的答案是我在這幾天不斷的翻查相關資料和思考得出的結論。然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了更多背后的故事,下面就來揭露隱藏在這道產品經理筆試題目背后的商業野心和隱憂。
ofo共享單車
摩拜單車
相信很多北京和上海的同學應該都聽說過共享單車(ofobicycle,小黃車)和摩拜單車,這兩款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的商業共享自行車和以前各個市政府主導的惠民自行車項目差別都很大,共享單車瞄準了高校校園,目前獲得了不錯的成長,據統計:共享單車已經占領北京和武漢的三十多所高校校園,車輛投放量達到5萬輛(包括一部分同學自行車的加入共享),先后拿到經緯中國,金沙江等機構千萬美元的兩輪融資;而摩拜單車定位是普通市民,2016.8.16開始進入北京市場,由于其產品的特色性,操作便捷,美觀靚麗,雖然質量比較重(25KG),騎行速度也不快,用戶體驗并不是特別好,然而還是因為其產品獨特的視角和解決方案迅速刷爆朋友圈和各大媒體,雖然摩拜單車在京城也就不足4萬量的投放量,但就目前的形勢看,已經取得了用戶的認可和口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快速投放和引流,擴大用戶群體了。
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在膜拜單車徹底占領市場后,自行車停放點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隨時隨地借用,并且沉重的車子也改成了輕便的車型,請問在交通擁堵的城市,對于3-8公里左右的短途出行,你還會選擇滴滴的快車嗎?我隨機對實驗室的五個師弟師妹們訪問了一下,結果是大家可能都會選擇騎自行車,即使打車很便宜,交通不擁堵,因為騎行給了他們更大的自由度和健康感,所以未來條件成熟的話,騎車可能會變成市民短距離出行的習慣交通方式。
再設想這樣一種場景,政府和摩拜牽手,不僅從政策和文化層面倡導公共自行車,而且在基礎設施上比如道路規劃,城市建設上面給予支持,那么未來的摩拜單車會不會成為一種隨處可見的基礎性設施呢?如果便捷,美觀,方便舒適的公共自行車成為了隨處可見的基礎設施,那么前文提到的盜竊,停放點設置不合理,借不到車和用戶違規的為題也迎刃而解了。
從以上兩個維度來看,公共自行車業務不僅是滴滴出行的競爭對手,而且在未來是有可能比滴滴出行能夠接觸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更有可能實現全民便捷出行的目標,不僅商業價值巨大,社會貢獻度也值的稱贊。
所以,基于以上的設想,我們大膽猜測一下,滴滴公司目前應該是正在考慮要不要涉足公共自行車業務的問題;如果要做的話,怎么做會比較好,是自己打造一款產品呢,還是收購目前比較流行的摩拜單車呢,或者是對投資比較看好的公共自行車項目?以上三種猜想,不管是收購,自主打造一款新產品還是投資相關項目,都需要對公共自行車業務和市場有足夠的了解,這也可能是滴滴的高層和產品經理最近在不斷討論和思考的東西,因此,對于校招題目,讓應聘者設計一個公共自行車產品,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暗藏深意。
以上都是作者站在一個產品人的角度對這個題目思考的結果,如果有疑問,歡迎評論區討論,我會及時回復。
本文由 @熊寶寶P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實名驗證:關系到借還自行車,盜取自行車,費用支付等,可以不要求本人到固定地點辦理,可以參照螞蟻花唄,芝麻信用;(PS:社會信用體系搭建是很重要的)
計費策略:這個關系到盈利,比如南京全市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收費標準為每次租賃2小時內免費,第3小時收費1元(不足1小時按1小時收),第4小時及以上每小時收費3元(不足1小時按1小時收)。還車后再次租賃重新開始計時,當天多次租賃時間不累計。這就規定了一個計費范圍
政府參與:停車點建設、實名驗證、與政府現有的公共自行車項目處理都無法繞開政府
核心問題:租賃點足夠便捷以及自行車調度足夠滿足使用;
租賃點選址:需要盡量覆蓋足夠多的人群,所以高校,小區,工業園,地鐵口,公交樞紐站等,商場;
自行車調度:要做到借車時候有車可借,還車的時候有停車樁可停;目前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就無法滿足這一點,因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可能存在借/還車時間密集的情況,比如上下班時間,工業園區自行車肯定是借不到/停不了的,所以目前都需要人工調度來緩解這個問題,這就帶來了人工成本;這方面應該是產品核心:自行車調度根據平臺積累的數據來完成(比如快車,也有區別,私家車是可移動的,而自行車??奎c以及自行車不可移動,所以要實現停車點可租借的自行車的數目要增減,這也是題主提出的要車身自帶電子鎖的方案原因)
前期投入成本過大:自行車購買,維護;人工調度;停靠點建設(當然,錢對于滴滴不是核心問題)
吸引大量客戶:難以復制快車模式(大量補貼吸引用戶)
客單價低(甚至免費)導致盈利方向比快車還模糊(自行車租賃是高頻低價,有想象空間,沒有盈利空間,需要額外發掘)
至于說借/還是通過磁卡還是手機,APP是更好的方案,但這個不是核心問題
題主提出的APP約車,GPS定位,定時定點(借車點/還車點)使用以及查看停車點目前(5分鐘,10分鐘后)停有車輛數目,也是在自行車調度不夠完善的情況下采取的迂回的解決方案
騎行距離分享:運營方案,錦上添花
自行車騎行數據:需要不斷挖掘出價值,才區別于現有公共自行車項目
私人自行車加入車源,參與運營:類似快車加入短途汽車出行市場,與出租車競爭,也許是另一個區別于公共自行車項目的點,但是需要對私人自行車主有利益引導,很難實現
自行車:本身的設計,購買,維修,保養都需要盡可能降低成本(快車由車主自己完成,自行車得有公司維護,增加成本)
總結:自行車租賃,區別于短途汽車出行,更區別于汽車買賣(應該是滴滴未來方向之一),高頻低價的特點導致想象空間大但是盈利空間待挖掘,同時要求和政府關系要處理好(幾乎無法復制類似快車逆襲出租車這種“先斬后奏”的方式)
PS:個人覺得自行車租賃是個好生意,但是似乎不是個能夠足夠賺錢的生意(當然之前我認為趣分期這種校園借貸也沒法賺錢,但是目前來看我還是太幼稚)
你考慮的很詳細,我仔細看了下,很多觀點都不錯,虛心接受了
恩恩,1024821908,我的微信,可以交流下
產品解決方案那里,是已有的ofo的模式,作者可以加入下自己的創新想法哦
雖然沒有參加滴滴產品筆試,個人認為:
1、化繁為簡,返璞歸真是發展循環,布局自行車出行顯而易見
2、遠有四個轱轆車,近有2個轱轆車,通吃用戶出行遠近市場
3、未來共享四個轱轆車是發展趨勢(重慶已經實現),對打車行業形成戰略威脅
能詳細說一下,重慶共享四個轱轆車的大致情和方式嗎?項具體了解一下,謝謝
前面的還可以想到,后面滴滴出題的原因確實沒有思考過。
昨天剛做了百度的筆試,和滴滴的套路有點像,以后發文討論
ofo和摩登各有優缺點,作者可以就這2個模式再預想一下滴滴自行車未來的產品形態~
這個提議好,想好了發文討論
城市自行車出行時一項蘊含巨大潛力的項目,既然是出行,“滴滴出行“又怎能錯過。大膽設想下,未來出行方式:專車和自助出行(比如自行車)逐漸職業化,私家車或許式微~~嘿嘿就個人之見啦??!不過無樁停車有點超前,也有隱患,或許停車樁可以借鑒電影票取票機呢~
百度筆試,昨天剛考了專車項目,有時間了把專車題目也解析一下,大家共同討論
滴滴一定會介入自行車出行市場的
應該是,看來大家都是這個感覺
厲害了、長知識
學習了!分析很棒。
謝謝
想法不錯,學習了。但是掃二維碼開鎖,具體的實現方式需要考究一下,可能沒作者想的簡單。如果模式弄起輕一點,就是在一些社區設置人工管理點,掃碼(服務點的二維碼)后可以拿車,到目的地后,再次掃描,結束服務。手機端可以不設app,使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服務點車的實時庫存查詢、就近服務點查詢、開通服務、支付、充值等功能。
要實現公共自行車的隨時取用和借還,就要有很多停放站點,如果每個站點都設置有人工管理,會是很大的人力成本,一般情況都是公司分區劃分管理運營區域,有幾個專人維護即可;關于掃碼借還車的問題,我覺得摩拜單車做得很好,可以參考;我感覺,這個用微信公號是不太好的,微信公號獲得用戶信息比較少,對用戶的管理和限制都會不便(微信是很難同意其他企業通過微信定位用戶),另外在微信里面導航是不太方便的。
滴滴做的都是出行項目,也有可能直接用一款APP來實現,用之前的用戶來帶動,也減少了各種成本
ofo有APP也有公眾號,現在的情況是用戶直接用公眾號就可以解決用車問題
我也覺得作者想的太簡單
還可以,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