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產品經理不會溝通,那就忘了“溝通”這個事吧

11 評論 8638 瀏覽 97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往往需要提各種需求,與各個部門的人打交道,溝通也成為了產品經理的一項日常工作。于是,大家會覺得,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更適合外向的人,而內向的人很難勝任這份工作。那么,事實是這個樣子的嗎?本文作者為我們做出了不同的答案,分析了為什么內向的人也可以成為產品經理。

一、溝通

溝通,是產品經理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

  • 策劃前:產品經理需要參與甚至主導需求討論、需求評估。
  • 策劃時:產品經理需要與需求方溝通具體需求細節,討論實現方案。
  • 策劃后:產品經理需要傳達需求,跟進需求實施。

某種程度上講,策劃能力和溝通能力,是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2個最核心的能力。有時我會開玩笑說,所謂“產品經理”,就是“畫圖仔”加“傳話員”。

說到“溝通”,大家容易想到的是那種能說會道、擅長交際、很會來事、外向大方的party people。

我最近在網上還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內向的人能不能當產品經理?”

這其實是對“溝通能力”有較大的誤解。溝通的目的,是向特定對象傳達特定信息。“溝通能力”,可以簡單理解為“準確、高效、及時、恰當”地向特定對象傳達特定信息的能力。

懂不懂幽默、能不能和同事打成一片、外向或者內向,這些只是“溝通”的不同風格而已。那么,產品經理具體應該怎么進行“溝通”呢?

這里,我不打算泛泛而談各種概括性的原則,而是圍繞幾種常見的溝通工具,談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小建議。這些建議是我在具體工作情景下非常個人的判斷,可能不太具有普適性。

不過,產品新人可以借此一窺,所謂“產品經理的溝通工作”,實際是什么樣子的。

二、PRD

說到“溝通”,我首先會想到“PRD”。沒錯,不是什么“說話之道”、“溝通的藝術”之類的東西,而是產品經理的“PRD”。

PRD,是產品經理最重要、也是效率最高的溝通工具。產品經理的工作,主要是圍繞“需求”進行的。

  • 在需求討論的各個階段:產品經理主要通過PRD來傳達自己對需求的理解,以及自己用于解決需求的方案設計。
  • 在需求實施的各個階段:產品經理主要通過PRD來傳達自己設計的方案內容,以及各種具體的要求細節。

如果不是通過PRD,而是靠“說”。那么,哪怕是一個普通的需求,產品經理想要把需求說清楚,估計也得說上一天一夜。

關于PRD,有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就是,PRD具體要寫得多詳細?

有時候,我看網上分享的一些PRD,完成度非常高,細致入微,也很精美。但是,我總有那么一點疑惑,這些精致的PRD,產品經理到底是要“說”給誰聽?

PRD,本質上是產品經理撰寫的,面向團隊各成員的溝通工具,是產品經理想法的載體。PRD要怎么寫,要寫得多詳細,想想這個PRD是要“說”給誰聽,答案就很清楚了。

比如說,表單的交互和判斷要求,我一般不會寫進PRD。因為類似的模塊,開發部門已經做了無數次,已經非常熟悉了,甚至比我還清楚。

雙方都清楚的內容,再重復說明,就多此一舉了。

比如說,我曾經要在APP內做一個有tab切換的列表頁。我在PRD內注明:iOS需注意,切換第2/3個tab列表頁時,雙擊狀態欄也需要回到頂部。iPhone有個系統層面上的機制,就是雙擊狀態欄,可以回到列表頂部。

但是,如果是切換到第2/3個tab列表頁,需要特殊處理下,才能實現這個回到頂部的功能。因為技術可能會漏掉這個處理,所以我特別說明了一下。后來開發的時候,技術同事如預料的一樣,真的就把這個給遺漏了。

PRD要怎么寫,沒有統一的絕對標準,關鍵要看信息接收方的具體情況。產品經理應該采用接收方容易理解的方式,撰寫產品經理需要接收方了解的全部內容。

反之,對于其他一切對“溝通”沒有積極作用的東西,能精簡就精簡,以提高效率。

三、郵件

郵件,使用頻率不會很高,但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不會將“郵件”作為主要的溝通工具。因為和QQ之類的即時通訊軟件相比,郵件的效率太低了。

在工作中,郵件一般是作為“半正式的公司文件”來使用的。發一份工作郵件,相對于發一份比較正式的公司文件。各方的責任和義務,通過郵件,都大致上被安排清楚了。后續如果出了問題,這份郵件會被當做重要證據來對責任方進行追責。

關于產品經理如何使用“郵件”,這里有幾點建議。

1. 存在較大風險的事項,都要通過郵件來通知各方

比如說:對用戶信息的批量處理、跟“錢”有關的一切事項、對系統核心模塊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改動。

以前,我很討厭別人跟我說,“發個工作郵件出來”。我覺得,明明已經溝通清楚了,還要我補發工作郵件,是對我的不信任;現在,哪怕對方明確表示不用發郵件了,如果存在較大風險,我還是堅持要發個正式的郵件出來。

這個決策是產品經理做的,出了問題,不管有沒有郵件作為“證據”,產品經理都應該為之負責。關鍵在于,如果有工作郵件存檔,那這個責任就不是“無限”的,而是有明確的邊界。

我郵件里明確寫了要這么這么處理,后面因為沒有完全按照要求的來,導致的問題,就不完全是我產品經理個人的責任了。

2. 要尤為關注郵件的抄送對象,千萬不要有遺漏

作為一個“半正式的公司文件”,它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抄送對象的覆蓋面。所有需要告知的對象,都要進入抄送列表里面,尤其是相關領導。

對方收到了郵件,而且沒有提出什么意見,就大致等同于,對方知悉并同意了,這點非常重要。

千萬不要有“擔心打擾到領導”這種多余的顧慮。我所有的工作郵件,都會抄送給我的上級。如果是對外的郵件,或者是涉及重要敏感內容的郵件,我還要抄送給更上一層的領導。

一方面,是為了“有鍋一起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確保,如果自己“犯傻”,能有人及時發現并及時止損。

3. 郵件不要立即發送,設置自動延遲發送

一般郵件客戶端,都有自動延遲發送的功能。比如說,點擊發送后,延遲60秒再發出去,最好把在這個功能設置上。

不要問我為什么,說多了都是淚。

四、即時通訊軟件

即時通訊軟件,像QQ、微信、釘釘,是產品經理日常用到的最頻繁的溝通工具。每天大部分的工作交流,基本上都在上面進行。

我每天無時無刻都在進行“清除未讀消息”的操作。可能不到10分鐘,就會有99+個未讀。這些即時通訊軟件,非常便捷,以至于我們下了班還能在家辦公。

但是,它們也有適用范圍和注意事項,下面簡單說幾個:

1. 需要使用準確、完整、書面化的表述方式

大部分時候,不需要那么正式。

哪怕是工作上的交流,也可以充滿各種流行語和表情包。但是,即時通訊軟件上這種只言片語的交流,很容易產生歧義。

你說的是A,對方理解成了B;你在說事項C,對方以為你在說的是事項D。

因此,在討論出結論后,產品經理需要用書面化的表述方式,將結論準確、完整地表述清楚,然后@上所有需要知悉的人。

2. 盡量在大群里面討論問題

私聊,對應的是一對一的對話;大群,對應的是多人的會議。

有些朋友,可能是擔心打擾到別人,或者出了問題想要私下里偷偷解決,所以比較喜歡私聊,或者建各種小群進行溝通。

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

如果是需要團隊其他成員知悉的事情,那么通過私聊進行溝通,肯定是有問題的;如果是兩個人溝通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在大群里面說,其實也影響不大。如果對方不想受到打擾,設置“免打擾”就行了。

所以,我總傾向于在大群里面討論問題。讓所有人都看見自己,這樣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同樣的,也能保證自己在“犯傻”的時候,能有人及時發現并及時止損。

另外,我覺得,如果闖禍了,盡快讓領導知悉并讓領導了解到你為了彌補錯誤所做的工作,比私下里偷偷解決問題,更加明智。

3. 太復雜的事情,不要在即時通訊軟件上討論

即時通訊軟件,雖然便利,但是也有局限性。

根據我的經驗,它只適用于簡單事項的通知和確認,不太適合復雜事項的討論。一旦這個事項比較復雜,使用即時通訊軟件,效率就會變得非常低??赡馨雮€小時過去了,也沒討論出什么東西來。

大家噼里啪啦打了一大堆字,但是對方總是沒弄明白你要表述的意思,你也不清楚對方是要說些啥。因為,一旦對話超過3輪還沒有初步得出結論,或者同時需要討論的事項超過3個,我建議馬上離開工位,走過去和對方面對面直接溝通。

五、面對面溝通

面對面溝通,雖然原始,但依舊是非常高效、不可替代的溝通方式。

面對面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快速高效地交流信息,可以一邊說一邊用輔助工具補充說明,可以通過觀察肢體語言來了解對方是否真的了解了……

我建議,產品經理不要太依賴于即時通訊軟件上的交流,要盡可能多的采用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尤其是一對一的溝通。

曾經我負責過一個項目,需求已經在會議上討論清楚了,需求方也表示沒問題了。

但是,我還是覺得不放心,所以又自行找了需求方進行溝通。然后,在閑聊過程中,對方隨口說的一句話,讓我意識到,之前會上的討論,遺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

當然,“說話”大家都會,我也沒有資格教大家怎么說話。這里就簡單講幾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點:

1. 不懂的事情就說不懂,不要“不懂裝懂”

有時候,我覺得,大家對“產品經理”的要求過于苛刻了。

本來,和其他崗位一樣,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也是有明確界限的。但是,一般會認為,產品經理就應該什么都懂。如果你說不懂,就會質疑你的專業性。就算可能會被質疑,產品經理也不能“不懂裝懂”。

在溝通過程中,如果對方拋出的專業名詞你不懂,如果對方提及的業務內容你不懂,如果對方說的技術方案你不懂,直接表示自己“不懂”就可以了。

“不好意思,請你稍微介紹說明一下?!比绻€是不懂,記下來,先回去查下資料,弄懂了再過來討論。

另外,對于任何自己沒有掌握到的情況,哪怕是領導過問,也要實事求是地表示自己不清楚,千萬不要傳遞“未經考證”的信息。

2. 不要帶入個人情緒,始終明確溝通的目的

在工作上,不要帶入個人負面的情緒,這點大家都清楚,無需贅言。其實,對方的負面情緒,我們也可以不用太在意。

作為產品經理,“被懟”是我們的日常。以前,被懟的時候,作為一個自認為有擔當的人,我會誠懇地道歉,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是自己的錯誤,等等。

后來我發現,這樣做其實沒什么意義:一方面,事情往往不全是我的責任;另一方面,當前也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哪怕100%是我的責任,那也是后面領導追責時候的問題,當前需要做的事情一點也沒有變。

所以,現在我一般會靜靜等對方把不滿情緒宣泄完,然后掏出本子,當著對方的面,在上面寫上“(1)”,然后問道:“那么,現在需要我這邊做哪幾點事情,來配合你們?”

3. 溝通完成后,要及時記錄,并做好通知工作

面對面溝通,一個重要的缺陷就在于,溝通的內容沒有記錄。因為,當我們溝通完成后,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把溝通的結論記錄下來。

當然,形式不限,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同時,溝通的結論,該通知的要及時通知,該落實的要及時落實。

六、忘了“溝通”這個事

我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和其他內向的朋友一樣,我也很不擅長“溝通”。但是,工作上的溝通,其實和我們日常所想象的非常不同。我們不需要能言善辯、舌綻蓮花。

如果你不會溝通,那就忘了“溝通”這個事吧。我們只是在“做事”,沒說明白的事情,就多說幾次,這種方式有問題,下次就換一種方式。

所謂“產品經理的溝通工作”,其實也就大抵如此。

七、后記

大家好,我是Minami,一個普通小廠的4年產品人。

說來慚愧,我沒進過大廠,只能混跡在各種不知名的普通小廠。也正因如此,我發現,前輩們分享的一些優秀產品經驗,離開了大廠理想的環境之后,其實非常難應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來自普通小廠的經驗教訓,給剛入行的朋友提供一個不同于大廠的觀察視角。

我不是產品大牛,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產品人,分享一些日常工作的思考。如果能幫到你,非常榮幸。如果哪些說得不對,歡迎你留言賜教。

 

作者:簡明產品論,個人公眾號:簡明產品論(ID:JianMingPM)

本文由 @簡明產品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不戳

    來自北京 回復
  2. 比如說,表單的交互和判斷要求,我一般不會寫進PRD。因為類似的模塊,開發部門已經做了無數次,已經非常熟悉了,甚至比我還清楚。–真羨慕氛圍好的公司,我呆過啥玩意都要你寫清楚清楚的開發,但是有些模塊確實是做了很多次,基本都是常識一樣的東西,就像按鈕懸浮變小手一樣。

    來自廣東 回復
  3. 好文章!

    回復
  4. 棒,好文章

    回復
  5. 很棒,感謝

    回復
  6. diss

    回復
  7. 嗯,我被錘煉的也可以等對方發泄好情緒(BB)后,理智的問一句,還能溝通么?
    其實這時候,對方心里會羞愧的,尤其當對方是一個1.8米的山東大漢的時候。

    來自浙江 回復
    1. 山東大漢表示有被冒犯到

      回復
  8. 非常好~其實產品經理只要把需求精煉、清晰的描述出來就是最好的溝通,專業即影響力,比跪求好用。

    來自北京 回復
  9. 很棒!

    來自廣東 回復
  10. 很棒的分享,感謝!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