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字節:2020轉崗產品經理指南
編輯導讀:每年都有很多想要轉崗產品經理的同學,但是成功的少之又少。從平安人壽到字節跳動,從一個傳統科技產品經理到互聯網產品經理,作者回顧了自己的轉崗之路,并從自身工作經歷出發,分享了與產品經理轉崗相關的一些思考和感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轉崗做產品這件事,是相當一部分人的理想。但時代變遷,產品崗的要求和職能也不斷迭代,所以有必要每三五年拿出這個話題再分析一波。
所以,如果你:
- 畢業季想求職產品經理
- 在其它崗位想轉產品
- 對產品經理未來發展有焦慮感
不妨花15分鐘看看本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花生醬(也就是我本人)剛剛結束了在平安人壽4年的產品經理工作(傳統科技轉型中的企業),前往北京入職字節跳動(成為互聯網產品經理)。
所以本文會以我自己成長、轉型互聯網過程中的體會和經驗,給大家提供思路,希望能幫到大家。
01 “野路子”產品經理怎么辦?
開門見山直面最尖銳的問題,很多人會好奇:如果去平安這種傳統轉型科技的企業做產品經理,正規嗎?是不是屬于野路子?外面認可么?
逐項回答一下:
第一個點:正規
平安在科技上的投入不亞于互聯網企業,同時也有足夠的業務場景、戰略布局、業務資源去試錯,內部也不乏BAT的產品大牛,各個方面來講,具備培養優秀產品經理的環境。
目前存在質疑主要是因為壽險等業務的B端科技產品孵化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業務場景極其復雜,短期內雖然沒達到能替代傳統業務的水準。但公司的目標、格局和現狀,都是業內領先的,B端產品業務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個點:做產品根本就不存在「路子」
很遺憾,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能力將會越來越非標準化、垂直化。這就意味著沒有人可以說自己的產品經理的權威、沒有一套能力體系及模型能夠被足夠多的人認可并尊為唯一標準。
所以某種意義上講,所有產品經理都是野路子,都會面對一個個未知的、新的場景,去創造和開拓。
如果試圖走前人踏過的路,去追求所謂「正統」,其實不應該是一個產品經理該有的追求。
第三個點:市場認可度大多取決于個人
產品經理越資深,背景光環越弱。就像校招時學歷很重要,三五年后學歷只是參考。所以最終能覺得你市場價值的,永遠是你的稀缺經驗和獨特能力,這些都要靠自己去思考和積累。
如上文所說,我做的壽險業務B端產品場景,無論是scope還是前景,都非常好。數字化營銷、客戶健康服務、養老等,都是飛速增長的細分賽道。這就意味著有足夠的資源和價值去等你挖掘,如果沉下心去做,一定大有可為。
02 如何自驅成長?
接下來的問題是:平臺資源夠,但沒有指引和幫助,在全新的領域和方向,如何自主成長呢?
首先要想清楚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成長的到底是什么?
或者說:初級產品經理和高級產品經理的能力差距到底在哪里?
我用兩個模型來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模型:知識智慧模型
學生時代我們學習的東西,或者說應試教育落到考場試卷上的東西,都是知識及知識應用居多,比如牛頓第二定律、微積分公式等等。
而知識的特點是:用進廢退,需要不斷的復習和重復。
產品經理的知識也一樣,拿畫原型這件事來說,高級產品經理并不一定比初級產品經理做得細、做得好。原因就是:用得多,熟練度高,才做得好,不頻繁使用的知識,會不斷生疏并被遺忘。
那工作階段怎么對待知識呢?不推薦像學生時代一樣死記硬背。
如果是閉卷考試,肯定背下來是唯一出路,但工作和人生不是閉卷考試,這里面有無限的知識范圍和不確定的解決路徑。如何學會現學現賣、快速學習、隨時檢索消化知識,才是產品經理工作中的重點。
那么對于知識,主張現學現賣,那產品經理還需要提升什么呢?
答案是:提升智慧。
智慧聽起來很虛,但其實有很多表現形式:
- 比如邏輯能力,梳理無序的數據、信息,抽絲剝繭形成有序的結論;
- 比如舉一反三,通過對已有知識抽象化處理,形成可復用的方法論和模型;
- 比如洞察能力,通過對流程和業務的分析,結合過往經驗,洞察到沖突、問題和機會點。
智慧難以量化,成長較慢,但可以積累。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2000年的第一代互聯網人在知識上不能教你「如何設計抖音這款產品」,但可以在智慧上告訴你「廣告業務的基礎在于用戶注意力」,后來人才能在智慧的驅動下,不斷運用知識,完成創新產品的落地。
所以從知識智慧模型來看,產品經理成長的關鍵是:多注重自己智慧的提升。
用不到的知識不過多去糾結,等用到的時候提前兩三天惡補快速吸收,現學現賣。學習的終極目標是:擁有極強的舉一反三和洞察能力,通過檢索信息和快速消化,即可完成大部分知識的調用。
智慧博大精深,不但要學會積累,還要學會適時積累。
這里就要講到第二個模型:產品經理能力要求三階段
這個模型是我根據我從入門到在平安摸爬滾打四年整段經歷總結出來的,這三個階段是我復盤下來,洞察到明顯存在質變區隔的地方,大家不妨套用分析一下,看看不同階段的能力,用哪些辦法和資源來精進。
階段1:專注落地的功能經理
從「落地執行」到「熟練精進」,目標是:把產品體驗設計能力提升到極致。
涉及到的能力和領域主要但不限于:
- 用戶調研
- 業務流程、系統流程
- 原型、UIUE
- 文檔及需求講解
- 項目管理
這個階段的成長推薦:把項目做到極致!
每一個功能都做到自己已經想無可想,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圈層。
同時輔以閱讀通識類書籍比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啟示錄》《產品心經》《高效產品攻略》等。
階段2:決策規劃的產品經理
從「抽象設計」到「產品架構」目標是:培養產品價值決策能力。
涉及到的能力主要但不限于:
- 理解業務模式和產品功能的戰略目標并形成落地方案
- 清楚行業和公司的發展方向并加以應用
- 能夠評估需求價值,給出產品roadmap,進一步確定優先級
這個階段的成長推薦:多想一點!
不僅限于職能范圍內的執行,把自己當作自己的領導,甚至領導的領導,往更高的視角去思考。
同時輔以閱讀更細致的垂類業務介紹及商業模式分析的書籍比如《計算廣告》《推薦系統》《營銷技術》等。
階段3:融會貫通的操盤手
從「商業分析」到「資源整合」目標是:掌握價值觀表達和資源調配的能力。
涉及到的能力主要但不限于:
- 能夠看到每一個問題的:體驗層面、產品設計層面、資源層面、戰略及價值觀層面并加以分析
- 能夠根據分析的結論、利益流向,找到合適的辦法推進落地產品,不斷試錯直到目標達成
- 能夠清楚認知產品線的使命和邊界,揚長避短,不斷迭代工作方式走向高效
這個階段的成長推薦:突破圈層!
多找不同圈層的人交流(用戶、業務、設計、產品、運營、研發),理解公司運作發展模式,豐富自己的視角并提升高度。
同時輔以閱讀公司團隊運作層面的書籍如《創業維艱》《OKR工作法》等。
03 轉崗有多難?
看上去很難,但想轉崗的同學,其實無需擔心沒有產品經驗,怕思考不上道。
無論你之前是負責用戶體驗、業務增長、還是性能優化,大家都身處在一個項目當中,對整體邏輯的把控不會偏差太多,差的只是看問題的習慣視角和方式,這個可以通過讀書和跨圈層信息同步來補足,不是硬傷。
真正的硬傷往往是放不下過往的習慣,也不夠自信。
那么如何全面發展讓自己氣場更強、更加自信?
氣場強的人往往自信,自信一般來自于成就不斷累積的正反饋。而成就的基本條件是:能力+機會=成就。能力之外,要提升自己創造機會、抓住機會的能力。
機會看似來自外部,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但其實「吸引力法則」等觀點都主張:人要調整心態積極處事,才能迎來好機會。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講兩個產品經理思維的關鍵點:平常心態和保持專注。
平常心態不是冷淡,而是一種包容心,和對現實開放、接受的態度,即:關心但不揪心。培養這樣的心態,需要對現實有足夠正確的認知(錯誤的心態往往來自于錯誤的認知)。
認知方面我來提一個問題,大家不妨自測一下:可以先想一下自己的回答,再看看我的回答,覺得哪個比較容易接受?更讓自己感覺心安和輕松?
我提的問題是:你覺得什么樣的產品經理生涯是成功的?
這個答案會有很多:帶隊做出DAU上億的C端產品、構建節省上億成本的B端平臺,都可以算作成功。但這種碾壓式的成功機會極少,所謂公認的產品大牛窮舉出來不過幾百,還需要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那么剩下的幾百萬產品從業者該如何自處?帶著什么樣的追求才能不被挫敗地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如果把世界,和世界里的任何事情看成平面,那就只有正反兩面。
一件事要么成功、要么失敗,一個產品或者一個人也一樣,要么成功、要么失敗。
這樣劃分是有道理的,但沒什么價值,是正確的廢話。如果你仔細去看,你會發現大多數的事物都是失敗的。不斷盯著某件事的成敗來看,你的人生會越來越消極。而正確的做法是:避免非黑即白地去思考問題,細致思考那些“被打上失敗標簽”的事物之間的差異和價值。
比如共享單車這個行當,至今不能被證明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也無法被評判是失敗的。但摩拜和ofo實實在在地落地了這種商業模式和產品,并且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幫助出行行業往前探索了一步。兩個公司團隊里面的產研團隊進步都是巨大的,而這種進步和收獲,是不能被“有千萬DAU產品經驗”“大廠背景”這種標簽簡單概括的。
說回到產品。
做產品九死一生,甚至說,九十九死一生也不為過。甚至「生」的產品,也不是永恒的,不迭代也會被市場遺忘。通過創造和試錯,不斷去對抗市場的演變和時代的變遷,才是產品經理的宿命。
縱使沒有絕對成功的數據,但一路用戶研究成果的積累和產品設計問題的解決,也是很寶貴的成就。能帶著這樣享受過程的心態去做產品,也許更能收獲結果,這也是我認為產品經理崗位最大的魅力:聚沙成塔,追逐質變的時刻。
保持專注的能力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尤其重要。
因為,產品經理往往是作為團隊樞紐和發動機角色,集協調、配合、洞察、規劃于一身。經常會面臨工作越做越碎,越來越繁瑣不堪重負的境地。這個過程很像玩俄羅斯方塊,如果時刻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圍繞「組成一橫排消除掉」這個目標來行動,勢必能夠平穩長久。但如果迫于各方面壓力,不斷妥協目標,就會給自己積累滿屏幕的方塊,被動地消耗自己的可支配精力。
平衡工作并保持專注,主要是做好優先級的梳理,這一點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了WSJF模型,大家可以參考。
梳理好了優先級,做事的過程中還要學會「給自己降噪」,降噪能夠釋放次要信息占滿的精力,提升用于理解主要信息的精力比重。
拿我最近的一個小case來舉例:
在做精力梳理時,我發現大量的時間被耗費在微信,尤其是朋友圈。仔細分析之后發現,我對于朋友圈對期待是:獲取朋友的生活動態和優質內容。但實際上花了很多時間卻并并沒做到,原因是:朋友圈噪音太多,在時間線中檢索有效信息的效率越來越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需要對朋友圈信息進行降噪,途徑就是把噪音信息設置為:不看他的朋友圈。
那么如何識別噪音,才能夠保持有效信息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降噪?
刷了20幾屏后發現,我的朋友圈內容分布基本上是:15%朋友生活分享、15%情緒發泄、30%互聯網相關文章推薦、30%保險、金融、房地產等商業廣告、10%爆款熱點信息刷屏。
經過對以上朋友圈內容的歸納和抽象,真正有價值偏差的往往是如下類內容:
- 「自己思考和評論+內容轉發」的價值遠遠大于「無腦轉發」,對內容的思考、評論、再創造,可以融入轉發者的價值,讓這個行為整體比高冷式的直接轉發更有效的社交資料。
- 「內容領域固定且不是當前生活重心的可以不看」:朋友圈內容能提供的價值,只是你研究某個領域問題的補充,更多的有價值信息要通過搜索、社交、調研來獲取,清楚這一點后,就可以放下對朋友圈內容的價值焦慮,屏蔽掉大部分無用內容。
- 「頻次太高的不看」,頻次高意味著單位密度低,更多的注意力和曝光會被吸引。同時高頻輸出優質內容的人并不多,除非是專業的朋友圈私域運營專家,何況大部分專家都會選擇輸出值付費社群。內容也是一分錢一分貨,朋友圈即使有高質量內容,也是引子而已,或許并不值得大浪淘沙地浪費注意力去仔細甄別,所以不如取關。
以上思考是我對于朋友圈內容的思考,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是思路是共通的。如果你的問題是工作IM、工作郵件過多,不妨也用類似的思路加以分析降噪,精力節省會非??捎^。
04 產品經理的未來前景如何?
一個崗位的前景,不在于它的名稱和定義,而是在于市場對這個崗位的根本需求點。
越大的團隊,越需要培養細分的專家。這樣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是自己領域的專家,對公司來說都是優質的人才資源。但往往合作起來缺乏一個具備群體智慧和群體決策能力的角色來調配這些資源。這就會造成:單點利益最大化,總體價值卻做不到最大化。
那么市場是需要「具備群體智慧和資源調配能力的人」來作為「發動機和粘合劑角色」引導并推動總體價值走向最大化,這個角色往往存在于產品運營和項目管理團隊之中。所以無論是更偏向產品運營,還是更偏向于項目管理,這樣一個為產品整個總體產出負責的人將會一直被需要,于是所謂產品經理崗位的前景也變得非常廣闊。
05 One more thing
上面講的都比較偏基礎的智慧和能力,但實際落地的過程中,往往更考驗感知力和創造力。所以最后對于這一點做一個補充:
當代產品經理千萬不要走向教條,要時刻保持靈性。什么樣的人是有靈性的人呢?能夠產出經典內容的人(B站諸多UP主何同學等)、潛心研究某一領域并輸出的人(手工耿等)都是有靈性的,他們對于內容(也是一種產品)的把控,絲毫不遜色于所謂的科班產品經理。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
整個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在這種環境下,大家更多傾向于熟練使用「快思考」能力,而不能「慢下來」去體會生活中真切的情緒和感受。優質內容和優質產品中,往往都有細膩的情緒和感受。
而大部分人為了人前做一個體面的成年人,控制并壓抑自己本該正常流露的情緒,變得沒有個性。同時也因為覺得很多想法和閃念沒作用且不能賺錢,而忽略對它們的感知,逐漸變得無趣。
這就是我們成為工具人,變得冷淡鈍感的過程。
為了更好的創造力和靈感靈性,我們需要打破這種機械化的成長模式,找回一些對情緒和感知的探索,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產品經理。建議可以:
- 從一個熱點話題開始,試圖加上自己的人生經驗進行思考評論;
- 也可以從自己擅長的一個事情開始,形成細致而易懂的輸出傳播給別人;
這些方法都是培養感知力和創造力的好方法,不妨刻意嘗試。
基礎能力和方法是產品經理的骨骼,感知力和創造力是血肉,二者缺一不可。
06 Ending
總結一下:
以上就是我這幾年來,對于產品經理轉行、入門、發展和進階的思考,以一些關鍵問題為線,做了一個串聯,總結起來重點解答了:
- 應該追求什么樣的成長環境?
- 自己該如何成長?
- 如何對產品經理崗位有正確的認知?
- 如何自信起來,擁有平常心并保持專注?
- 能力之外如何獲得靈感和創造力?
文章篇幅不短,不妨收藏反復咀嚼。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留言或私信探討。
感謝。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金融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劃與個人發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反復咀嚼
剛轉崗到產品,但是進了一個外包公司,內心想著離開但是又沒有太多經驗積累,其實還是挺迷茫的。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90天產品體驗課:
? 主題:資深產品導師手把手教你成功轉崗
? 前美團產品專家@小鳳老師
? 業務崗位成功轉崗產品案例分享!
? 傳授實用可行的簡歷寫作與面試技巧
? 原價99元,特惠1元!
立即點擊預約聽課>>>http://996.pm/YoRVj
無意中刷到你的朋友圈,發現你去了北京,然后看到定位是頭條。哈哈,時間真的是一晃就過去了。這篇文章有一些觀點挺有意思,值得反復咀嚼一下。
感覺樓主列的書單有點散,并沒有分清類別啥的
我是按照書籍知識情況和成長階段劃分的,類別的話維度比較單一,所以沒有選用
請問您是如何理解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呢?
文中有,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要求和能力側重
錢不多,但表示一下態度!
謝謝
很棒!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