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產品經理成長路徑的幾個核心要素

3 評論 12803 瀏覽 81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的成長路徑應該是有規劃的,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都有所不一樣,把握好成長道路中的每一步,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產品經理成長路徑的幾個因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作為產品經理,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自己的成長路徑?

目前,自己身處哪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究竟應該做些什么?重心應該放在哪里?以及如何讓自己突破這個階段,快速進入下一個階段。

在思考這幾個問題之前,你需要對自己的成長路徑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隨著自己產品工作年限的增加,競爭優勢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越到后面,這個市場對于崗位的能力要求只會越來越高;如果對自己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并且致停滯不前,那么終將會被時代所淘汰,最后被別人拉開差距。

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工作年限成為劣勢,那就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甚至超過在這個工作年限內所應該具備的能力;而前提條件就是要先認知自己,然后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成長。

不妨設想下,把自己當做一款產品,認真的去思考發展之路,打造出自己每個階段所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在做產品的過程當中,定時的去反思和復盤,過程遇到了哪些問題,以及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解決,同時如何去避免下次類似的情況發生。

了解一個人的方向選擇,一款產品的戰略抉擇,對其后續發展的影響起決定性作用。

一、關注產品的有效執行

個人認為,產品經理主要分為3個階段:設計型、行業型、商業型。

設計型的產品經理,對于自我的要求,更多的是放在需求的落地執行上;但是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并非無腦的操作,而是強調有效執行。

“有效”這個詞匯里面包含思考、復盤與反饋,每個需求產生的背后,都有其原因和理論依據作為支撐。

當你接手一個需求時,需要以功能作為輸出,而功能則是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此時先不要著急畫原型、寫需求文檔,更不要去無腦抄襲市面上的競品。

首先要問自己3個問題,而這3個問題,同樣也是鍛煉思維的過程:

  • 這個需求具體要解決什么問題,在當下這個階段,是否需要被解決?
  • 為什么這個產品方案要這樣設計,你的依據是什么?
  • 除了這個方案外,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

經過長期的堅持和反復的訓練,可以形成屬于自己的產品思維框架;同時也能夠不斷拓展自身的產品知識面,讓自己形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很多人都認為,這個需求是leader布置給自己的任務,希望以更高效的方式去完成,以此來體現自身的價值;但長此以往,對自己非但沒有任何幫助,很有可能會讓自己變成所謂的 “功能經理” 。

絕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

在當前這個階段,思考過程,其實比你的輸出結果更加重要。

等待產品功能落地執行后,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檢測反饋,這里包括了產品上線前的反饋、上線后的效果告知(做事的方式方法),下面舉兩個例子:

  • 針對出現的XXX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并闡述匯報:造成XXX的原因分別是XXX,本次的解決方案為XXX,優勢是XXX,目前正處于XXX階段,預計X月X日可上線。
  • 需求上線后,應及時向自己的leader和團隊成員反饋,告知需求已經發布上線,目前正處于數據觀察階段,之后會繼續同步;等過幾天,總結出需求上線后的新老版本對比,以及數據的反饋帶來的成果,此時以結果為導向,并及時同步團隊每一位成員。

對于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是否能夠進行有效的執行,并取得團隊成員和領導的信任,是作為競爭力的體現,同時也能夠作為晉升的標準。

二、深耕對于行業的認知

行業型的產品經理,從研究個體上升到群體,關鍵點在于你對自己從事的這個行業究竟有多少認知。

此時,需要跳出產品設計的思維圈,關注的并不只是產品交易鏈路當中的某一個節點,而是以更加抽象化的思維,把握整條產品線。

在上個階段,踩了無數個坑,上線了無數個需求之后,而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要將這些需求二次消化為自身所用,階段性的復盤之前負責過的各類產品需求,再次梳理自己的產品思維框架。

并在各個基礎點上,進行思維發散,尋找更多的論點,形成在該領域的一套方法。

通常情況下,產品經理需要在某個時間周期內,負責同一個行業領域的工作,不斷的積累在該行業的認知,這個階段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專注”與“深耕”——熟知并掌握在該行業領域的底層邏輯和玩法,形成自己獨到的認知和見解,進而構建自身的產品方法論。

相同5年的產品經驗,其中A同學,2年在金融領域,2年在社交領域,另外1年在電商領域;而B同學,5年內有4年都在電商領域,那么這個兩個同學,在市面上哪個更有競爭力?

其實答案顯而易見。

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各自的認知差異是非常大的,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經驗都有較強的關聯性,更無法進行經驗串聯。

若在同個領域內負責不同的業務線,例如電商領域內跨境業務與國內某個垂直的母嬰業務,雖然在人群細分上與業務的認知上有些許不同,但兩者起碼還是有一定的關聯性。

例如在電商領域就包括:

  • 人的認知(終端消費者、年齡層、職業層、消費能力);
  • 貨的認知(供應鏈原材料的價格、季節性的商品、銷售渠道、控價、利潤空間);
  • 場的認知(新的營銷玩法和套路、市場的供給匹配程度)。

而這些全部都是屬于行業的范疇,你只有真正理解這些東西,才能夠算是對電商行業有基本的認知和了解;但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和經驗的沉淀。

如果還沒有意識到行業經驗所帶來的價值,那么最終給你帶來的只有粗淺的認知,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可言;缺乏對于行業的理解,哪怕自己的頭銜再高,也只是設計型產品經理,最終被市場所埋沒。

因此專注和深耕,將會決定我們站在哪個位置。

三、積累更多的商業化案例

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是傳統行業的好幾倍,做實體產業可能要十幾年的經營運作才能走完一個周期,但借助互聯網只需要2-3年就可以走完;并且可以讓自己的經營,一夜之間迅速爆紅,擴大品牌的傳播效應。

而我們正處于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有著更快的節奏,和更高的信息密度。

在這個階段,自己也是處于探索和學習當中,因為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商業型的層面,更多的想法和理解是來自于他們對自己的影響;所以可能只有簡單的理解,個人的認知也是比較粗淺,只能算是蠡酌管窺。

在團隊中,不同崗位成員在負責不同的工作,企業中有不同的團隊在負責不同業務線;甚至在不同的行業當中,又有不同的企業在負責不同的環節,就像各個業務模塊在系統當中運行,支持起整個產品藍圖。

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不僅要懂業務,自己的視角也要更高,不應該只局限于自己公司內部業務線;相應的,更要關注市場所帶來的變化,挖掘出與其他企業合作的機會點,擴大自身企業的經營范圍,建立起自身的業務線所帶來的競爭力。

提高自己的商業嗅覺,不斷發掘合適的機會點,挖掘多條業務線之間碰撞的可能性,逐步建立起業務和自身的橫向競爭力。

若在初創型公司,其實更該如此,因為首先解決的是生存問題,說白了你得先賺到錢,才有能力談其他的。

但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看到市場上的一個盈利點或是營銷玩法,都可以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思考,分析各行各業的玩法和套路;因為商業型的產品經理,其中有一個核心點在于“變現能力”。

如果有機會,可以自己試著去接一個項目,把這個項目流程跑通,看看在這個過程當中都會經歷哪些環節,以及每個環節會遇到哪些問題,最后將這些問題逐一解決,這樣能更快速的培養你的體系化思維。

其中有一個方法是可以通過“邏輯推演”的方式,由一個點延伸至另外一個點,推導出項目盈利的路徑。

可以思考下,當我們去寫一篇文章時,可能需要一份好的樣式模板來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那么向這群人提供樣式模板是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有了模板后,內容產出可能需要一個熱點事件,那么供給事件的素材是不是一個好的想法;當你寫了很多文章之后,進行多平臺發布是不是很麻煩,那做一鍵發布工具是不是很OK,內容發布出去之后得有人看吧;那做一個內容的營銷工具,增加點擊率,是不是也是可以的。

自己試著去做項目,收獲的不一定是錢,更多的是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四、總結

對于產品經理的成長路徑,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但唯一不變的是——當你身處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核心競爭力也在動態的變化著,需要認知自己,從自身出發,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給自己清晰的定位,走正確的道路,可以讓我們在市面上賣個好價錢。

最后對產品經理的成長路徑,總結幾個核心要點:

1. 設計型產品經理

這個階段的核心在于:思考、復盤、反饋;思考每個需求背后的核心價值,做好向上/平級溝通,促進團隊協作,讓項目順利開展,強調的是有效執行(思維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2. 行業型產品經理

專注和深耕,能夠讓你熟知并掌握在該行業領域的底層邏輯和玩法,多與業內人士溝通交流,不懂的就直接問;多去關注業內的熱點事件,形成自己獨到的認知和見解,從而構建自身的一套方法和競爭力體系。

3. 商業型產品經理

分析各行各業的玩法和套路,重點關注市面上的商業化案例,在已知行業基礎之上,有機會就多去實踐;獨自去接手一個項目,然后把整個項目流程跑通獲得盈利,重點在于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格局,什么營銷學、經濟學,都不如實踐學。

當你要造一臺汽車時,先不要著急造輪子、再造底盤、然后造發動機;而是先造滑板、再造單車、再造汽車。

知識的海洋無邊界,找準自身定位再發力。

#專欄作家#

ykun,微信公眾號:有一本產品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新零售、電商產品,致力于將心理學與產品進行深度結合,去影響用戶的認知。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Cool

    回復
  2. 其實也不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這樣去固化,可以一起去做,由功能入行業、由行業入商業,本質上并不互斥。不拘泥于定義,靈活運用,只要創造了價值,產品經理就有意義

    回復
    1. your answer is so cool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