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住的產品經理

16 評論 7474 瀏覽 28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一篇描寫外賣員被困在系統(tǒng)里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對算法和人性的討論;“內卷”這個詞突然火了起來,大家紛紛譴責低效的、惡性的競爭。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讓身處其中的人們不斷進行反思。本文作者以產品經理的角度,對當前的工作環(huán)境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這篇文章的標題本來我是想取名《產品經理,也困在系統(tǒng)里》,后面構思完成了之后,上網(wǎng)一查。發(fā)現(xiàn)相似的標題的文章還挺多的,而且涉及的范圍更廣了,仔細想想我其實想表達的內容也不僅僅是困在「系統(tǒng)」,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

為什么要寫這個?在我一次下班回家回家乘電梯刷手機的時候,我猛然發(fā)現(xiàn),即使當下是下班時間點,但是打開微信,滿屏的都是工作群,要么就是產品交流群,要么就是各種公眾號的推廣信息,于是,我腦海就突然蹦出來「困住」這個詞,當下的我被困在了電梯了,而我也被困在了我的角色里。這個角色就是產品經理。

一、信息繭房

提到「困住」這個詞,第一反應就是想到在知乎上看到的信息繭房這個詞。

信息繭房是指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xiàn)象。由于信息技術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間和任何領域的巨量知識,一些人還可能進一步逃避社會中的種種矛盾,成為與世隔絕的孤立者。

我沒有抖音號,也沒有快手號,我唯一用的比較多的視頻類APP就是嗶哩嗶哩。我不會覺得自己不用抖音或者快手就有「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也不會覺得沒有使用這兩個APP我就會錯過什么重要的信息。

我不使用它們的原因就在于,我怕自己進入這個繭房中。因為我對自己的自控力和自律性沒有那么自信,我覺得我可能也會被這種算法推薦,頻繁投喂的feed流信息給侵蝕。換個角度想,那些沉迷刷抖音,快手的人其實也是被「困在」了系統(tǒng)里面。而造成這一切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產品設計,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們自主或者無意識地進入這個繭房。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微信上關注了大量的公眾號,也加入了許許多多的產品經理微信群,同時也有很多同行業(yè)的微信好友等,這些碎片化的東西慢慢地結起了繭,將我困在了里面。公眾號會優(yōu)先展示你常打開的那幾個號,微信群會時不時的標記@全員或者其他吸睛信息,同行好友時不時找你溝通交流一下業(yè)務,朋友圈總是百花齊放,刷得停不下來……

總是會在某個時刻發(fā)現(xiàn),自己被困在了產品經理這個Title里面,也困在了一部iPhone手機里面,所幸的是,這樣的人不止我一個!

二、內卷化

內卷化這個詞,今年上半年開始,無意中就被炒火了,這把火一直蔓延到現(xiàn)在。關于內卷化的定義,我覺得用阮一峰老師博客中的解釋來表達會更加通俗易懂一些。

Involution(內卷化)是一個很罕見的英語單詞,平時用得很少,小型詞典都不收,維基百科甚至都沒有加入“發(fā)展停滯”這個涵義,反而是中國人比較多用“內卷化”這個概念。

雖然不熟悉 involution,但是我想起另外兩個常用詞:evolution(進化)和 revolution(革命)。它們共同的詞根volute,拉丁語原意是“滾動”。有了“滾動”這個詞根,這些詞的含義就比較清楚了。evolution的前綴是ex-(“向外的”),向外滾動就是進化;revolution的前綴是re-(“再次的”),再次滾動、顛覆現(xiàn)狀就是革命;involution的前綴是in-(“向內的”),向內滾動當然就是內卷了。

我現(xiàn)在對“內卷化”的理解是, 當一個組織不能或不愿向外發(fā)展時,成員的精力就只好用到組織內部,這時就會出現(xiàn)“內卷化”,也就是內部的過度發(fā)展。舉例來說,海上的一艘船,外卷化就是大家齊心協(xié)力劃向對岸,內卷化就是大家心思不在劃船,而放在內部的互相牽扯(組織建設、規(guī)章制度、人事安排等等)。

關于產品經理的從業(yè)人數(shù)增長數(shù)據(jù),我沒有拿到具體的數(shù)據(jù),但是從培訓機構的宣傳熱度可見一斑。雖然這是一個小眾群體,但是近些年來確實涌入了越來越多的新人。行業(yè)有新人涌入并不意味著內卷化,意味著是不好的征兆,但是涌入了太多惡性的、低效的競爭,則很可能是內卷化的開始。

  • 例如為了迎合公司的考核制度:按拆解的需求量來考核。一個簡單的UI調整,要寫上幾百字個來論證,要拆解成好幾個細碎的步驟,近乎投喂式的傳遞給開發(fā)……
  • 例如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提升產出,而是白天一味的劃水摸魚,到了晚上在公司混到9點,然后PK一下每周誰工作時間最長,打卡最晚……
  • 例如不好好規(guī)劃業(yè)務的發(fā)展,對著市面上的競品一頓亂抄,最后炒成了四不像,一個電商購物的APP做成了「百科全書」般的APP,臃腫不堪……

摘自知乎

雖然內卷化現(xiàn)象,在我身邊發(fā)生的不是很多,但是也經歷過多次相似的幾件事件。它聽起來有點玄乎,但是又不得不讓人反思:大家都在聊內卷化的時候,我是否已經被內卷化困住了?

三、乏味與厭倦

乏味與厭倦是一個很消極,很負面情緒的詞。它就跟抑郁癥一樣,積極的人看抑郁癥會覺得這個太矯情,消極的人會覺得抑郁癥確實很痛苦。

以前我覺得總體來說得抑郁癥的人還是很少數(shù)的,但是隨著各種調查、報告指出,抑郁癥患者比例逐年增加,而且數(shù)量驚人的時候,我不得不正視這個群體,也正視這個病癥。

10月10日是世界衛(wèi)生精神日,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披露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郁癥,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jù)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郁人數(shù)逾9500萬。

同樣的道理,基于「乏味與厭倦」的理由而選擇換工作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至少我身邊觀察到案例就挺多的了。做著千篇一律的需求翻譯工作,從業(yè)務方收集并記錄需求,然后稍微結合系統(tǒng)的業(yè)務邏輯,將需求翻譯一下。至于什么戰(zhàn)略,商業(yè)視角,產品規(guī)劃,業(yè)務增長,用戶增長,業(yè)務閉環(huán),改變世界,創(chuàng)造未來等等基本用不上,凡事就是三板斧,一把梭就完事了。

程序員常常自嘲自己就是一個CRUD Boy,但是其實很多產品經理漸漸地變成了CRUD PM。

千篇一律的工作內容,做著簡單的修修補補,得不到正反饋,慢慢地失去激情。再加上一系列競爭的因素,害怕不久后自己就待廢了,所以對當前工作表現(xiàn)出極大的消極負面情緒。能混一天是一天,能走一步是一步,也有的人,跳來跳去,offer接到爆,最后還是找不到一家令自己滿意的公司。

缺少正反饋也是困住產品經理的一個主要因素,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級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xiàn)。正反饋其實就是攀登自我實現(xiàn)金字塔的動力和源泉,而一旦在工作中越來越缺少正反饋,對工作就會表現(xiàn)的很消極和厭倦,覺得做什么都沒意思。

尤其是隨著工作年限增長的產品,這一塊表現(xiàn)的尤其明顯。對于初級產品來說,可能涉獵的知識面很窄,做很多工作都會覺得新鮮,有收獲,有正反饋。而到了一定年限的產品,日常的工作內容已經可以游刃有余,但是業(yè)務增長一般,只能做做修修補補的活,沒有挑戰(zhàn),也覺得埋沒了自己的能力,于是乎就被「困在」這種乏味與厭倦的情緒之中。

四、困在鐐銬中

從去年開始,996的話題討論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對于長期在一線城市做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的人來說,大家的生活節(jié)奏,工作節(jié)奏,接觸的事物等都是相近的。

例如大家大都經歷過早高峰擠地鐵,晚高峰進站排隊,周末加班發(fā)布版本,晚上到家倒床就睡,甚至24時oncall等……

所以我們會想當然的代入自己的視角,覺得其他人也應該會這樣,于是乎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或多或少就代入了自己觀察到的小世界,這個世界就是網(wǎng)絡世界。

今年國慶有8天長假,很多人都選了回家過節(jié),我也一樣。然后在我回到家之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在深圳觀察到的,接觸到的世界確實太小了也太狹隘了。

在老家,大家并不會關注什么大廠裁員了,什么APP日活到了多少,什么公司又上市了,什么微博熱搜是什么,也不會在知乎討論什么美國大選,iPhone發(fā)布,股價暴跌……

大家關注是柴米油鹽,家長里短,誰家小孩要結婚了,誰家老人生病住院了,哪里又開了一個什么新商場,哪里又了幾間夜宵攤,小鋪等……

世界本來就是多元化,也是紛繁復雜的。但是當我坐在深圳寫字樓的辦公室去做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去設計一個產品方案的時候,我腦中的世界只有網(wǎng)絡上閱讀到的那些。

我以為大家的都是跟我一樣風吹不著,日曬不著;都是和我相當?shù)哪昙o,無病無災,甚至連近視都沒有;都是按著職業(yè)所賦予的角色而按部就班的工作者……

我們總是在談用戶畫像,同理心,談一些正確的理論。但是在真正實踐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壓根就沒有「下凡」去接觸實際的用戶,去實際的那種場景中感受和思考。而是總以為靠著一些基礎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報告就以為對用戶了解的很充分了,對場景理解的很透徹了。

前段時間我在《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一書中,看到一個觀點,大意是說:硅谷有很多精英人才,但是他們的很多才能都用在了一些小聰明上,利用小聰明去設計一系列的套路,然后引誘用戶去點擊,去付費,而不去想怎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產品……

這個像極了國內很多APP的里的功能呀,為了怕用戶卸載,把一些卸載按鈕隱藏的很深;為了讓用戶點擊廣告,在APP各種地方插入花式的廣告;為了讓雙十一的日活人數(shù)增多,一個購物網(wǎng)站搞起了養(yǎng)成類游戲;為了引流客戶,搞一些擦邊球的內容吸引用戶……

這些我們日常使用的一眾APP或產品,大多數(shù)都是類似于「硅谷的精英人才」設計研發(fā)的。但是給我的感受就是,大家越來越把一些聰明和智慧用在了一些設計套路,算計用戶等方面,而不是去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和發(fā)揮更大的價值作用。

前段時間爆火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tǒng)里》提到:

加強程序員的培訓和價值導向很重要。但目前國內的情況是,程序員大部分都是理工的直線性思維,很少有社會科學的這種思維,所以,他們對于公平和價值的這些問題,理念上都比較欠缺。在調研的過程中,孫萍也與一些參與算法的程序員有過交流,她發(fā)現(xiàn),程序員們有自己的邏輯,也會考慮到各種突發(fā)事件,但是,程序員只是執(zhí)行者,并不是規(guī)則的制定者,「規(guī)則的制定者是外賣平臺,而程序員也只是在履行平臺的決定。」

同樣的,產品經理也絕大多數(shù)時候在履行公司的決策,在為自己的KPI而掙扎,被迫做出一些損害客戶利益的的事情。

產品經理們被「困在」了鐐銬中,這個鐐銬可能是自身視野的局限性,可能是公司、平臺的決策意愿,也可能是KPI指標的壓迫,更可怕的是大家似乎逐漸接受了這樣一種「困住」的狀態(tài)。掙脫不開,那就干脆放棄抵抗吧。

五、最后

上述內容是我在電梯里突然有感而發(fā)想到的,有些內容可能比較沉重也比較負面消極,但是它確實存在,我也確實觀察到很多產品人都會「困住」。從更高的角度來看,被「困住」的不僅僅是產品經理,任何職業(yè)的人也許都被「困著」或者曾經被「困著」。

而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其實就是簡單的記錄一下自己當下的心境和思緒,也是對自己過往一段時間的成長做一個回顧,我是從什么時候被「困住」的?而我又是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了自己被「困住」了?當我知道自己被「困住」了之后,我應該怎么辦?

有些問題我已經找到了答案,但是還有許多問題我還沒有想明白,解決方案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不過倘若這篇自說自話式的吐槽能引發(fā)各位一些些的思考,我想它的價值也就達成了了。

被「困住」的產品經理是普遍的常態(tài),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常態(tài)不一定是正確的。那么什么是正確的?答案也許還需要我再花點時間去探索。如果你對答案很是渴望,那么我建議可以從這本《重來3:跳出瘋狂的忙碌》中去探尋。

#專欄作家#

vitamin,微信公眾號:皮醬叨逼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公眾號運營小白,初中級B端產品一枚(一年開發(fā)經驗+三年產品經驗)。主導過在線教育類產品,目前是跨境電商供應鏈倉儲物流產品一枚,歡迎勾搭,一同學習。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到心坎里

    來自安徽 回復
  2. 我現(xiàn)在就是這樣,不過我是每天被迫摸魚,我強迫自己去做一些事,看文章,但收效甚微,我現(xiàn)在懷疑自己是否在一年后還能做工作。

    來自福建 回復
  3. 深有感觸,無論是信息繭房還是正反饋上面都在自己最近的身上有所體現(xiàn),尤其是正反饋上面,因為公司對數(shù)據(jù),業(yè)務,甚至活動各方面都不重視,導致了自己感覺僅僅在推迭著不知是否有效的功能;不知道是不是做電商的原因,自己實踐過的都是基礎的內容,然后自己有所拓展了解的內容,都還沒有通過親身體驗而真正的認知過,就夾雜在中間沒有精進。

    來自浙江 回復
  4. 我們總是在談用戶畫像,同理心,談一些正確的理論。但是在真正實踐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壓根就沒有「下凡」去接觸實際的用戶,去實際的那種場景中感受和思考。而是總以為靠著一些基礎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報告就以為對用戶了解的很充分了,對場景理解的很透徹了

    來自北京 回復
  5. 看完了,感觸有很多,有生活的,行業(yè)的,職業(yè)的;但我覺得“信息繭房”給我的觸動很大,在讀你這篇文章之前還不知道這個詞匯,也一直在找一個類似的形容詞來形容當下這個形勢,在這個所謂的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的時代,是待在安逸的信息繭房好呢?還是在外面信息的海洋里任由各種數(shù)據(jù)沖刷好呢

    來自湖南 回復
    1. 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陷入到信息繭房中,但是我覺得這個并不一定的一個壞事。壞事應該是你在繭房中卻以為自己看到了很廣闊的天空,導致后續(xù)你想跳出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動力也沒有希望了。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在繭房中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不來。

      來自廣東 回復
    2. 嘿啊,可能最簡單的生活方式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的活得最開森

      來自湖南 回復
    3. 是的,不用想太多,做好自己。

      來自廣東 回復
  6. 6666

    來自浙江 回復
    1. 嘻嘻嘻。

      來自廣東 回復
  7. 贊同。我現(xiàn)在所處的公司軟件部的環(huán)境下,也是出現(xiàn)內卷化嚴重的問題。一個產品文檔,進行評審的時候,測試和研發(fā)不去關注流程的實現(xiàn)方式,業(yè)務邏輯是否準確,把所有的矛頭對準了錯別字,文字是否應該標紅,文字是否應該加粗的問題上,折騰的產品經理反反復復修改評審好幾遍,近期我一直在想,我們這種工作模式的意義在哪?如何去面對這種現(xiàn)象呢?同行們是否經歷過這種問題?這種事情讓人真的很疲憊,在此求助各位,希望大家給支支招

    來自山東 回復
    1. 我也之前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評審的時候大家對業(yè)務的流轉,狀態(tài)的流轉,具體的業(yè)務方面沒有很清晰的概念,所以就只能揪著一些UI,一些肉眼可見的內容去展示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遇到類似的問題,建議求助上級,然后開一個公開會議,約定一些通用的形式,例如評審階段先關注業(yè)務流程,再關注UI,做兩次評審,哪些東西可以評審之后再討論,哪些是評審的時候必須要出結論。

      來自廣東 回復
  8. 安靜讀完了,贊一個

    回復
    1. 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9. 3333

    來自四川 回復
    1. ??龍哥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