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小業務”產品經理的產品方法論

0 評論 6780 瀏覽 20 收藏 16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的職責有很多種,因人因公司而異;不管是在哪,產品經理與需求之間的關系是不會變的,接受需求、判斷需求、提出需求等等;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產品經理的一些產品方法論,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一、初衷

最初開始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寫文章,是想和產品小白們一起成長,認識更多的同道中人。

許多朋友最初關注我時我還是想要做產品的學生,如今兩年過去,很多人都真正成為了產品人。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朋友說看我的文章建立了對產品的熱愛,學到了一些東西,這讓我覺得十分滿足。

我一直認為,我想要與大家分享的不僅是產品經理能力相關的東西,更是希望用文章來記錄“我”——一個普通的產品經理從建立愛好、培養能力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的過程。

我想這個過程本身,就足夠振奮人心。

二、成長

我是一個喜歡思考、分析與總結的人,我的行為風格、寫作內容在這兩年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初我喜歡對執行能力的提高的進行思考,主要是總結自我、提高能力。

那段時間,每一個靈感的顯現都使我十分振奮,我獲得了實習機會,我真實的了解了需求的基本流程。

我學會了寫一份完整優秀的PRD,我理解了“接口”、“后臺”、“兼容”等原本對我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十分陌生的詞匯。

這個過程是很神奇的,因為這些東西與我學校中學習到的東西太過不同,但好像又息息相關;更神奇的是,你了解它,但你依然熱愛它。

畢竟我明白,熱愛自己的工作是多么困難的事。

今年年初,我開始對產品方法論進行探究。

我不知道是所有工作都是這樣還是僅僅是產品經理如此,我對于一個產品怎樣才能持續穩定的保證工作質量是迷惑的。

可以寫好PRD,可以正常的推進需求,可以順利的進行驗收,這些能力都在規章制度里寫明了需要獲得。

但是重點是——怎么樣知道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呢?怎樣持續穩定的保證有正確的需求被提出呢?

這個答案好像沒那么容易獲得。

需求不應該是冗余的,但對接的開發也不能閑著。

是假裝思考然后肆意的使用公司的資源去試錯還是積極的對需求進行把握?如何才能真的做到使用資源使得價值最大化呢?這些其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產品經理如果是被版本推著走而不是牽著產品往前走,那多半產品方法論是沒有過關的。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總結我在每個版本所做的事情,哪些環節是必要的,那些環節其實是可以省略的;我分析了很久,現在我把我在工作中對產品方法論的總結分享給大家。

三、產品方法論

1. 首先,了解所處環境的機會與挑戰

這里以我的情況進行舉例,為了更好的讓大家理解我所在的處境,這里對“大廠小業務”來做一個簡要的解釋。

所謂大廠,就是指用戶量較為龐大,在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產品。

而小業務指的則是這個產品其中非核心且較小的模塊或者頁面,例如騰訊視頻中的原創視頻上傳與投稿。

我所做的業務就是典型大廠中的小業務,具體內容涉及公司利益不深入分享,總之屬于短視頻版塊。

對我來說現狀所關聯的機會和優勢主要有三點:

1)在大廠的我可以接觸專業、規整的流程

合作的同事的專業度也大多時候不用懷疑,這使得個人的產品能力的規范性較強,能夠從專業的產品經理或者是公司的規章制度中吸收知識。

相對來說在大廠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產品方法論,算是實現了很好的“師傅領進門”吧。

2)較為前沿的技術與思維

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手無寸鐵的戰略家,偏向紙上談兵。

在實際的工作中,功能與需求的實現常常是有許多限制的;即使產品經理本身能力過硬,遇到開發一句“實現不了”那你也是毫無辦法的。

大廠有一定的技術積淀,也負擔得起比較昂貴的人力成本(現在程序員的成本也是真的高),所以在功能的想象力上能給予產品更大的空間。

3)大量的用戶數據可供驗證

即使是APP中的一個小小的模塊,由于產品本身的流量很大,最終流入業務的流量也是十萬甚至是百萬計的;這使得產品在進行功能設計時可以利用數據分析等到更多的結論,新上的功能也能通過觀察數據很好的進行預分析以及版本上線后進行驗證(所以大廠產品真的要好好的利用數據分析啊,很有價值的,是財富沒錯了);還有天然的流量扶持,只要方向對,用戶增長不成問題。

挑戰這塊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 大廠小業務的產品經理對自己業務的濾鏡會使人有失偏頗。

由于所管業務并不是完整的產品形態,在進行產品設計時非常容易只關注微觀的、屬于自己業務的東西,很難客觀從公司戰略以及用戶角度對業務進行分析。

這種心態會使得在提需求時“自我感動”。

只考慮用戶從進入自己所屬業務頁面開始的邏輯與體驗,而忽略用戶在APP內的綜合體驗,導致最終需求效果達不到預期。

在這一點上,產品經理需要更加宏觀的進行思考,了解整個產品的市場定位,了解其他業務的邏輯形態。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所做業務在產品中的戰略地位(雖然有時候想通了會比較殘忍的發現自己的業務根本不重要)。

一方面了解產品能夠為業務賦能的點;另一方面也要了解由于身處產品內,其用戶心智的培養、用戶類型限制甚至其他業務給你的業務發展帶來的限制與挑戰。

比如說支付寶內社交、消息板塊的產品可能就會因為支付寶的工具項定位、安全最重要的用戶心智在發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二,? 業務本身是難以發展的。

做一款好的產品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一方面本身能力過硬的產品經理市場上其實并不多,大多都是合格而已;另一方面市場限制、資源限制使得一個好的點子被培育到最終實現的道路滿布荊棘、困難重重。

風口不好找,需要能力,也還需要運氣。

控制不了運氣,只能去盡量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的業務內容主要是UGC短視頻創作,短視頻是一塊即使看起來很飽和,但是大家都想要分一杯羹的熱門市場,畢竟抖音的能量以及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想把短視頻做好的困難也有目共睹,騰訊砸了這么多錢想要重啟微視也沒能撼動抖音快手的市場地位分毫;顯而易見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下開拓出一塊成功新的短視頻板塊也是困難重重的。

但只要有價值,市場從來都是迎難而上的。

短視頻這塊業務對于公司戰略層面來講意義重大,短視頻作為全新的內容載體有著文字、圖文無法替代的分發優勢,短、快、娛樂化使得內容更容易傳播以及被消費。

同時,短視頻的標簽優勢使得精準的個性化推薦成為可能,你很難通過一個用戶看什么文章或者看什么長視頻來定義一個用戶的喜好;但一個短視頻夠短,其標簽提煉就夠精準,隨之廣告投放也就夠精準,商業化模式就更為成熟。

當然,剝離市場現狀,對于我小小業務產品經理而言,我們需要做UGC創作,我們需要讓用戶創作出具有分發價值的短視頻,這是我的工作機會,和我的業績、晉升息息相關。

那么無論是有什么挑戰,都需要識別瓶頸,找到破局之法。

2. 腳踏實地的業務分析與產品執行

在了解了機會與挑戰后,一切都需要落實到腳踏實地的業務分析與產品執行。

針對目前所處現狀,想要找到破局之法,首先要足夠了解市場。

對于短視頻市場而言,要足夠了解它的如何產生的?有什么特點?現在的市場分布如何?又有什么點是市場暫時沒有滿足的?是否有可能成為破局的切入點?

如果能找到幾個可行的市場方法,那么就需要考慮目前我的業務有沒有可能去滿足,現在資源足夠嗎?能不能獲得公司資源上的支持與公司的規劃與戰略是否相悖。

在眾多的限制與思考之后,選擇出一套走的通的路。

這一部分真正要分析起來,是十分龐大的工程,我將在我的下一篇文章《短視頻破局之法》中進行分析和闡述(對,預告了才有動力寫)。

總的來說,在實際的工作中的產品方法論主要是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藍圖

一個產品想要不被版本和瑣碎所支配,首先就是要心中有藍圖,上述所有的了解、分析都是為了心中有藍圖、有方向。

當心中有了明確的產品定位、對于市場和產品足夠了解,才能有有條不紊的對需求進行規劃,也能夠接受和應對來自leader、其他業務方以及開發同學的質疑。

2)版本規劃

在實際的工作中,版本計劃與需求規劃一定不能僅僅做一個版本的,那樣就像是在寬闊海面行船,方向變來變去,很容易浪費資源。

多做幾個版本的規劃吧,雖然互聯網總是在擁抱變化,但是也得了解變化是啥玩意。

3)需求預分析

在每個版本提出需求之前,一定要進行需求預分析。

這個需求能帶來多大的價值,是對產品的價值還是對于用戶的價值;其目的是為更重要的后續需求鋪路還是為了讓用戶擁有更好的產品體驗,目前這個階段是進行產品體驗優化的好時候嗎?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需求提交之前就以數據預分析、感性調研的方式進行了解,形成分析報告。

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時候leader不會這樣要求,但是這對于自身成長來講是十分重要的,這能夠幫助產品梳理思維,提升市場敏銳度。

4)吸收不同角度的意見靈活調整需求

在實際需求開發中,需求雖然從你的手里產生,但后續也需要設計、技術同學去落實。

他們會有他們的角度,若是不影響你產品角度對于需求的定位,那么可以和他們溝通進行需求的調整,以節省成本或者給予更好的體驗。

一言以蔽之,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同事間的這個信任非常重要。

5)需求數據驗證

這一點與需求預分析是我認為初級里最重要能夠提升和驗證自身能力的部分。

版本上線后兩周觀察需求所對應的數據指標與最初的預分析里的預測結果有多大的偏移,這能夠幫助產品了解自身的能力,幫助提高預分析的準確度,以及檢驗需求效果。

即使最終數據效果與預分析不符,也能幫助產品經理彌補認知上的空缺,提升能力。

最重要的是——數據分析的結果常常能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作為下個需求的靈感或者調整藍圖的重要標準。

最重要的三點:

  • 不要成為工具人,產品經理是創造性工種,其價值之處不在于能讓需求實現,這是很容易被替代;重要的是思維,那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 相比其他工種來說,產品更多的價值在于大腦之內,而大腦是很難被監控的,所以產品經理偷懶看不出來;但是產品經理偷懶是無法成長的,最終會比年輕的產品經理所替代,積極思考,不要偷看。
  • 熱愛職業,加油!

#專欄作家#

桃子,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成長札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文科出身的產品經理,就職于愛奇藝,關注內容型產品。熱愛讀書、熱愛邏輯,熱愛學習,是一只有理想的產品汪。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