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的產品新人容易犯什么錯誤?
編輯導讀:產品新人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可能是不懂用戶,有可能是卡在了某個功能上,有可能是溝通上有問題等等。本文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列舉了一些產品新人容易犯的錯誤,并提出了解決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為產品經理,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犯很多錯誤,這篇文章分享產品新人容易犯的錯誤,來幫助產品新人少走些彎路。
一、脫離用戶
產品新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就是脫離用戶自己想當然,尤其是在產品項目規劃初期,在需求不明確的情況下,不去找目標用戶群體驗證核心業務問題及解決方案,就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想法來描述用戶場景和用戶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YY出一些產品需求,總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這樣做,極少能聽到、看到、觸摸到、挖掘到用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為了避免這種“自己想當然”的行為,我們應該通過多種靠譜的用戶需求挖掘方式找到目標用戶真正的訴求是什么,去了解用戶的真正需求和感受,不管是通過電話訪談、線上交流、調研問卷、或者論壇查看、評論查看,總能發現一些和你自己之前想法不一樣的結論,只不過這時候要注意甄別需求的真偽。
二、不夠了解你的用戶
產品經理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了解用戶。同一個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情境下,會有不同層次的需求。
簡單來說,對于一個30歲左右的商務用戶而言,同樣是打車出行的需求,日常上下班時間、周末或異地出差時都有差異;對于一個大學生而言,同樣是聽音樂的需求,在運動健身時、圖書館復習時或晚上睡覺前,也是有差異的。
理解用戶、挖掘用戶需求是產品設計過程中最難的事情。其中的難點就在于,怎樣才能盡可能地接近用戶真實的想法,因此定要親力親為地研究用戶、理解用戶。要拿到第一手資料,只有深入理解了用戶,才能做出準確而迅速的判斷,同時在用戶研究時這三個關鍵因素需要考慮:用戶是否是典型的目標用戶? 挖掘到的信息是否真實? 怎么將用戶研究的結論應用到產品設計中?
了解用戶是一個長期工作,會貫穿你的整個職業生涯,每天的積累都讓產品經理的功力加深,久而久之就變為其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三、需求≠功能
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是:收集完用戶需求,開始編寫產品需求文檔,然后交給技術人員開發,接下來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資源,驗收成果,最后發布產品。整個流程沒有錯,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在于,用戶需求是產品需求嗎?這個需求不是偽需求嗎?因此一定要從產品設計的角度思考需求,把用戶的需求轉化成為產品需求。
在火車沒有出現的時候,你問用戶最想要什么?用戶會說,我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用戶的需求看上去是要一匹好馬,但實際上轉化成產品需求就是,需要更快的交通速度。
用戶需求是提出的一個問題,產品需求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方案,而偽需求:方案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方案不能最佳滿足用戶需求。所以當用戶需求被表達為一種解決方案時,要探尋其背后的隱蔽問題。
這里留下三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去找到背后隱蔽的問題。
- 第一、如何找到用戶本質需求而不是用戶自己提供的方案呢?
- 第二、要不要滿足用戶本質需求?
- 第三、什么樣的方案才最為合適的滿足用戶本質需求呢?
四、邏輯思維欠缺
需求描述不清楚的產品經理太致命,尤其是需求評審時,如果你邏輯混亂、亂講一通然后導致技術都不懂你在說什么,表達的需求具體是什么?最終的結果就是只好以“做不了”答復你了。
做產品一定要梳理邏輯,你要了解需求的來龍去脈,知道應用場景和目標用戶,這樣在需求評審的時候才能夠把需求講清楚,所以產品經理要多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把需求做成結構化表達出來說清楚。
五、太容易妥協
產品經理對于產品來講是最有決策權和話語權的人,但是很多產品新人因經驗尚淺而不自信,這樣就容易失去主觀意識,容易妥協,尤其是在需求評審會上,與技術/UI討論功能需求的時候,技術/UI因為各種原因說做不了的時候;項目延期,推進項目的時候容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去妥協,這是產品經理們太常見的錯誤。
如果你的需求是經過靠譜的產品流程分析出來的,你的需求是能夠滿足用戶價值的,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說服對方去實現。
純銀大佬曾談到過說服別人這個話題,一是你能有層次有技巧地去講道理,說服對面的人接受你的道理。二是你還得有主動說服別人的 “心力”,在面對反對意見,甚至面對頑固態度的時候,不氣餒,有斗志。
六、追求完美原型交互界面色彩
自己在職業前期翻過這個錯誤,太過于關注交互原型的色彩美化,這樣把設計的靈感套定住了,導致后面的效果圖跟我的原型還原度太高。做交互原型的目的僅僅是我們實現產品、表達需求的一種工具,沒必要把原型做得有多逼格,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從來不在畫圖,早期非??犰诺母弑U娼换ブ两駴]有流行原因也是相同的。
無論你的原型圖,交互圖多么的出色,最終都沒有太大意義,你仍然需要設計師重構一次,你的交互動畫也需要UE或者研發為你重構一次。
這樣來講,其實極不劃算,因為你花在原型上的時間并沒有轉化成實際的價值。作為產品人而言,應該提高自己的輸出效率,釋放更多的時間用于策略層的思考,用于需求分析,又或者更深層次的產品設計。
七、溝通協調能力弱
估計這是大部分PM都存在的問題,在產品管理團隊里產品經理是領頭羊,各方需要你就得去溝通和協調,如果溝通力不行、很難說服別人,那么產品將很難進程下去,別說產品周期控制了。
作為產品經理,理清產品需求,然后將我們的想法向團隊中每個人闡述得清清楚楚的,他們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積極主動去溝通協調。借用純銀的產品討論五法則幫助大家提升溝通能力。
- 表達觀點時,講完不要問“你聽懂了嗎?”換一種說法:“我有講清楚這件事嗎?”
- 別人表達觀點時,如果是重要的觀點或分歧點,聽完先復述一遍,然后再回答。如果出現了某個重要的定義,先描述自己對這個定義的理解,然后再回答。
- 不要把別人已回復過的觀點反反復復地講,就算有必要講,也只說要點即可。重復100次并不能加強1克說服力,只會加強對方的抗拒情緒。但換個角度看,你也需要清晰有力地回應別人的觀點,沉默,吞吞吐吐,只反對不論述,都會讓對方感到焦躁,逼迫著他不斷復述觀點,讓討論氣氛變糟。
- 當你表達一個反對觀點時(通常不是關鍵分歧點),如果對方的回復說服了你,就大大方方地承認“這一點你是對的”,化解對抗心理。我多次遇到過,對方反對-我說服-對方不表態然后換個角度反對-我繼續說服,如此循環5-10次,我就壓不住火了。不要讓你對關鍵分歧的不認可,轉移成對每個分歧的不認輸,恰恰相反,化解對抗情緒更容易得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 抓大放小,不要在不重要的分歧點上對抗。陷入爭論時,每5-10分鐘把發散的對話用力往回收,主動總結關鍵分歧。當對方認可這就是關鍵分歧時,理解他的立場,尋找新的論述角度去擊破分歧。如果無法當場擊破,就約定一些雙方認可的外部仲裁,比如數據驗證/更詳細的方案/相關同事評議,改天再戰,一定不要苦苦糾纏,徒增厭憎。
以上,不僅是產品討論的議事法則,可能也是所有討論的議事法則。說起來簡單,真正討論的時候卻容易被情緒帶偏。情緒是理智的毒藥,好勝心是在會議室上方飄蕩的隱形邪魔。
八、不會管理情緒
產品經理是一個暴露在眾多復雜人際關系中心的崗位,產品新人可能因為頻繁的需求變更、神一樣的團隊、高強度的工作、BOSS的壓力,用戶的吐槽等等原因而情緒崩潰。因此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情緒管理有著獨特的意義,但是如果這份工作是你所愿意做的,你相信自己的選擇,那么在埋怨的同時也要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每一次的吐槽正是一次情緒控制的失調。
自己在情緒瀕臨崩潰之前,都會本著產品優先的想法,秉著解決問題的原則,去疏導自己,產品經理是整個產品的精神領袖,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直接影響到產品進程,要對用戶負責、對產品負責。
九、不理性的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似乎是每個人都會犯的錯誤,項目在推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之前工作中遇到過項目延期,在Boss了解原因時項目經理同事卻把責任推卸的干干凈凈,這不是讓你來推卸責任的,而是根據實際問題,深究其原因,分析后續如何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知道問題發生在哪些環節,誰引發的問題,不是為了想他問責,而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后續的工作。
如果哪些地方未得到改進,大家也可以及時地對其進行指正,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氛圍將是項目順利進展的有力保障。
十、不會復盤
完成一個項目或是活動時,要想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需要進行復盤;復盤在我們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被忽視的一項,但是復盤帶來的好處很多,可以幫助你進步,避免下次出現同類錯。
產品新人在在職業生涯前期做錯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有些人做錯事情后能夠總結反思,舉一反三,后面成長的就會很快。因此產品新人一定要學會復盤,復盤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跳出自己的角色,看問題的角度會更加多,也更容易發現問題,更有利的幫助你成長。這篇文章也是自己的一次復盤,回顧之前犯過的錯誤,以幫助自己進一步成長。
十一、寫在最后
用俞軍老師的話結束今天的文章:剛入行時別想著找大機遇一飛沖天,而是要看哪里有大量迭代,能從無數的實踐中學習和積累經驗。因為產品經理的學習必然是閱讀、思考、實踐三位一體的,其中最短板決定你的上限。
產品新人要多做事,多思考,要在迭代中驗證和反思,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經歷只是經歷,不等于經驗。
本文由 @Ahab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謝謝大佬分享
全都經歷過,太真實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