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知識的變革,對產品經理的啟發
碎片化時代,人們每天都在接收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你以為你在閱讀了,你在學習了,其實,你只不過在某個論點中換各種姿勢駐足,亦或是讀著那些將常識作為真理,一遍又一遍復述的文字。
一、怎么知道自己該學些什么?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應該都是模糊不清的。但至少我們知道,學習要有明確的方向和長遠的目標,才會時刻調整自己不同階段的學習計劃。
那么,怎樣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定下長遠目標呢?一句話,你需要快速明確你自己的個人品牌價值,或者說“明星”氣質。
比如,你擅長繪畫,想成為一名畫家,又覺得,算了吧,這不太可能。瞧瞧,剛剛建立起的品牌信心,就被自己給扼殺掉啦。
我喜歡繪畫——成為一名畫家。
聽起來很難,但還是有很多人實現了夢想,或依舊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答案是:這些人知道自己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該學習什么。如何知道的呢?
個人總結有以下幾點:
1、明確自身品牌價值
我從事的工作是什么,我自身的特長是什么,他們之間的契合點。
拿我自己來舉例說明:
- 從事工作:產品經理
- 自身特長:寫作
- 契合點:專業寫作
注意:你的特長很多,記住,一定要找到契合點可以落地的特長來發揮作用。
2、尋找領域內優質資源,提煉精華
明確了自身品牌價值后,接下來,就是找到和自身品牌相關的領域內各種資源,并在大量的資源中提煉精華、找尋真知。
拿我自己來舉例說明:
品牌:產品經理+寫作
我會找尋和這兩個關鍵詞相關的盡可能多的領域內資源,當然,也要有度,如下:
(1)牛人
BAT大牛、國外大牛等
(2)書籍
從0到1、精益創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
(3)專業網站
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
(4)專業組織
IXDC、QQ群、線下培訓、活動等
……
寫作方面,從自我發展角度分析,當前尚不作為系統學習的內容,所以只是通過簡單的閱讀文章和定期的輸出文章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3、學做聰明人,從海量資源中發現共性,總結規律
真理之所以成為真理,是經過無數實踐證明而來。同理,每個事物的背后都有一套運轉規律,聰明人會試圖在大量的事物基礎上挖掘共性規律,普通人只能進行淺顯的學習。
這里,引用之前閱讀過的一篇文章中作者的一些文字來說明總結事物背后規律的重要性。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背后都有一套簡單的運轉規律。會學習的人,首先會通過觀察找到事物背后的本質,繼而發現共性,最終推論到全局。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世故人情,無論是商業經濟,還是生物進化,支撐著這些領域不斷向前發展的可能是簡單的幾條規律,或者說,真理。
牛頓三大定律,摩爾定律,廣義相對論,波士頓矩陣,達爾文進化論……這些實際上都是一個東西,規則。聰明人從大量事實中發現共性,總結規則;普通人順應和利用這些規則,僅此而已。
——《會學習的人在任何領域都能變得強大》
4、時間空間建立最小模仿源,不斷重復學習、模仿
這里,我想引入3個概念,刻意學習、21天效應和1萬小時定律
(1)刻意學習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家K. AndersEricsson。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刻意練習”的理論目前已經被廣泛接受。
刻意學習有4個特點:
1)只在“學習區”學習,邁出“舒適區”,但也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進入“恐慌區”,就不好啦。
2)大量重復訓練
據此,我有一些自己的經驗,總結如下:大量重復訓練需建立學習坐標軸,橫縱坐標分別是時間和空間,將學習的內容打成最小坐標點分布在坐標系中,進行針對性學習。
3)持續獲得有效的反饋
4)學習時精力必須高度集中
(2)21天效應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根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3)1萬小時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在此先提出這3個概念,自己也在不斷的深入學習中,希望通過我的分享,大家也可以深入領會下這3個概念的思想和背后的方法論。以上分析過后,你是不是明確了自己到底需要學習些什么呢?趕緊通過我整理的方法,試著規劃下自己的學習路線吧。注意,方法因人而異,還需靠自己實踐摸索。
最后,再給大家引入一個黃金圈法則的概念,試著換一下你的思考方式吧。
這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有感染力的領導者或者企業,都以一種完全相同的方式進行思考、行動和交流。但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方式。
如下:
圖片來源:《黃金圈法則——從為什么開始,成就非凡領袖》
2、如何建立學習閉環
了解了該學些什么還不行,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自己的學習閉環,或者說成是知識管理體系。
如何建立?以下是個人總結的4維度8要素,分享給大家:
4維度
- 資料搜集
- 消化分解
- 整理分類
- 總結輸出
8要素
查——記——學——寫——整——分——總——出
其中
- 資料搜集對應的方法是查、記
- 消化分解對應的方法是學、寫
- 整理分類對應的方法是整、分
- 總結輸出對應的方法是總、出
具體內容如下:
- 查:瀏覽,全貌而非精細
- 記:收藏+記錄,收藏的目的是為我所有,記錄的目的是用到時可以馬上找到所在位置
- 學:真正的輸入,精細的學習
- 寫:學習的過程中將重點文字段落寫到知識庫中
- 整:整理知識庫中的眾多知識,找到聯系、成體系化
- 分:將整理的知識組織分類
- 總:總結,在成體系化的知識網絡中總結出可以作為輸出的知識點和可以作為事實的資源,將各個知識點和資源對應,作為輸出素材
- 出:以可以分享給他人的輸出思路輸出該知識點,橫向夠廣縱向夠深
以上,就是個人總結的學習閉環。
還有很多想和大家分享,但由于篇幅原因,更細致的建立學習閉環的方法我會在后續的文章中逐一分享給大家,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和完善中,希望能給各位產品汪們啟發,并引起共鳴。
作者:夏若,教育行業產品經理,擅長交互設計、用戶體驗,總結癖,整理控。
本文由 @夏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收益頗深,謝謝分享?。?! ??
深有感觸。在碎片化的知識海洋里,感覺每天都在大量的輸入,但是其實也是盲目的輸入,最缺少的還是閉環,也是自己的膽怯和懶惰,要學會自我整理和消化輸出~謝謝作者
對于我這個新人來說很全面,謝謝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