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管理第一步:產品規劃
編輯導讀:B端是近幾年的火爆行業,相比于C端產品的飽和,B端還有很多市場潛力等待開發。要做好B端產品管理,首先要做好產品規劃。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對如何做好產品規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最近考了個PMP,感覺PMP教學材料的撰寫思路,倒是對自己對產品的理解倒是有點幫助,因此,總結點B端產品經理的經驗。
B端產品的產品方面的工作,和C端的產品有些不同。整個產品流程差不多,分為: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研發——上線發布——數據跟進。
產品規劃要做:市場調研——用戶調研——需求輸出——管理需求
先分享一下PMP的材料思路:
在說明某一項內容時,會按這樣的框架去說明:輸入什么——工具:通過什么方法技巧——輸出什么,并且上一步的輸出,對于下一步的輸入是串聯在一起的。那么這一系列都會通過這個框架總結知識。
一、市場調研
B端產品經理想找競品,會比C端找競品難上不少,B端的競品比較難在市場上兆競品、找大量行業文分析報告。
根據我的工作經歷,總結了一些身邊同事和我經常用的調研市場的方法。
前提:需要理清楚你要的到底是什么,確定好想要什么再行動。
- 直接尋找競品:競品雖然難找,但是不代表找不到,而想找到競品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找對應業務的同事交流,業務同事一個都會用到各種業務產品。
- 直接尋找競品2:網站尋找,但是呢可能怎么搜索都找不到,很大原因是因為搜索關鍵詞不對的原因。因此,需要了解清楚產品專業名詞,通過專業詞可以找到不少有用的材料。并且,會有不少SaaS產品,直接去體驗產品,會有不小的收獲。裝作用戶,去了解對方的產品,調研對方的產品也是必要的。
- 尋找報告數據:一般的渠道就是199ti、百度、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或多或少能搜索出些數據報告。其實還有其他方式,我們同事經常會去國外網站、知網搜索一下論文,通過論文也是可以了解到不少市場數據。
總接一下:
輸出:
一般輸出是BRD、競品分析。
BRD不經常寫,產品立項時做一次,后續定個長周期比如一年,可以做一次系統的分析,以審視一次產品目前的情況和市場環境。具體需要寫什么,簡單說一下:產品背景、產品方案、產品規劃、產品商業模式(成本、收益、市場背景等)、風險等等。
競品分析,主要是行業發展趨勢,競品都有哪些,競品的結構是怎么樣的,用戶是怎么樣的,然后分析出結論。
工具/方法:
輸出這些需要哪些工具才能分析出呢?
BRD一般有商業模式畫布:圖片來自百度。
BRD和競品分析都可以使用的SWOT分析;
競品分析:大體分為如下三個主要內容。
- 產品結構:通過思維導圖整理產品功能。
- 具體功能點體驗:主業務流程、用戶畫像。
- 設計體驗:頁面設計、頁面交互。
輸入:
有了工具技巧和需要輸出的東西,那么思考一下需要輸入些什么,對應將輸入的東西通過工具、技巧,整理形成輸出。
總的來說,需要的東西有市場信息、競品應用和一些數據已了解用戶。
- 行業背景、市場前景的數據采集,可通過艾瑞、199IT、知網論文、知乎。
- 競品尋找:通過百度、谷歌尋找國內外的競品,然后去申請體驗。通過業務同事尋找。
二、用戶調研
B端產品經理要調研用戶,其實不是很難,因為目標用戶就在身邊。最重要的是聆聽用戶。
對于用戶調研,很多文章應該都有說,我也簡單聊聊調研的基本法:
- 了解用戶說話背后的原因。用戶說的話,很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而沒有闡述真實情況。
- 用戶什么都想要,分清楚哪些是重要的。
- 調研時,盡量不要給用戶明確的幾個選項,因為用戶會直接在選項中選擇,即便沒有他最想表達的。
- 觀察的是用戶的行為、用戶的情緒。這些是真實的。不要讓用戶提方案,方案的設計,取決于我們對用戶的理解、對場景的梳理,用戶提出的方案很可能會誤導產品設計。
總結一下:
輸出:
用戶調研報:用戶的畫像、調研時的筆錄、分析得出的結論。
工具/技巧:
- 最常用的就是訪談法:開放式或封閉式訪談。
- 觀察法:直接讓用戶使用,使用過程觀察用戶的操作,可以直觀的理解實際的使用情況以作改進。
- 用戶意見反饋:后臺用戶反饋內容或建群,讓用戶直接反饋問題,可以獲得用戶最直接的反饋。
- 后臺數據分析:通過用戶使用數據清空,可以側面分析出哪些功能是用戶常用或不常用的。
比較常用的有如上調研方法,但是其實還有很多問卷調查、AB測試等。我個人比較喜歡訪談式的,其中有兩種是常用的。
三段式詢問: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建議
發現問題,了解用戶做的事情是什么,這個過程中有哪些不懂的或者不愉快的。
如何解決,遇到這個問題時,怎么處理的?
建議,了解到問題后,尋找對方的建議和想法。
業務培訓:也算是訪談的一種。
用戶的調研,是去了解用戶,特別是對于b端,需要了解用戶的業務。因此B端產品,讓用戶傳授業務知識是有必要的。
輸入:
這一步的輸入,可能和上一步的輸出沒有太大關系,但是BRD和競品分析能一定程度上讓我們了解產品所涉及到的角色和對行業有一點認知。
三、規劃產品
規劃產品我覺得是比較難的,就好像大戰一樣,你的方針、目標決定的你的產品生與死。
首先制定規劃,可以分為三步走:分析產品要素——自我分析——規劃未來
分析產品要素:
產品要素的定義很廣,簡單來說,和產品的生存有關的要素,都是產品要素。我們通過競品分析、BRD可以了解到許多影響產品存活的要素,比如:用戶、競品、產品各功能、外部環境背景(政策、合作伙伴等)等等。就這些要素,我們需要確定哪些點的價值。
自我分析,了解現狀:
要了解自身產品和期望最終形態的差距,需要先了解自己哪些到底和期望的差距。
規劃未來:
了解了差距后,就需要規劃怎么做,其實簡單來說,和需求排優先級類似。
針對需要做的事情,確定哪些是現有狀態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然后了解這些事情對產品有什么影響。從成本和收益上預測,然后就可以進行排序。最終,對于排序的點,制定一個標準來測量是否達到預期。
總結一下:
輸出:
產品發展路線圖:產品發展的戰略,包括時間、目標、內容、優先級、測量標準。
工具/技巧:
專項會議討論、頭腦風暴,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團隊交流溝通,已確定大家認同的目標。
輸入:
BRD、競品分析、用戶調研、腦暴創意。
針對這些內容,進行討論,研究處目標。
下一步我會聊聊B端產品,是怎么做做需求分析的,將會通過一個例子,實戰怎么做分析。
本文由 @?liyo龍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