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PM系列(一):硬件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核心素質

10 評論 17814 瀏覽 154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崗位分為很多類型和不同的階段,不同類型的產品經理在一些技能上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比如在產品和市場上,但本質上互聯網產品經理是類似的;本文作者介紹了硬件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一些核心素質,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硬件產品經理與IT互聯網產品經理相比,更接近傳統PM。

典型差異表現在產品形態和市場渠道上,但產品本質與互聯網產品是一致的,包括市場調研、方案選型、產品規劃、產品研發、升級迭代、推廣營銷等階段。

一、市場能力

互聯網幾乎把PM改造成為了一個技術崗位,工具人類型的產品經理數量可觀,網傳騰訊規定12級(P4-1)以上才能稱產品經理,從側面也體現了產品經理行業水平的參差不齊。

在傳統行業中,PM的正統歸屬是市場部,從寶潔初創PM,產品經理便一直是市場向職能;此時的PM不是做產品的,而是規劃、管控和經營產品線。

對于傳統企業而言,產品線便意味著生命線,PM需要保證產品能被市場接受,并且盡可能的在該領域占有更多份額。

因此,傳統PM將更多時間花在了市場方面,包括消費潮流、行業趨勢、新技術方案、新物料、同業競爭、供應鏈、銷售報表等。

比如方案選型,要做什么樣的新產品?市場上有10種新方案,選擇哪種?怎么評估這個選擇?

以智能硬件開放平臺為例,主流硬件平臺如下:華為HiLink平臺、小米IoT平臺、微信硬件平臺、阿里硬件平臺、電信移動NB平臺等。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智能硬件市場發展較快,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0767.0億元,市場足夠廣譜,未來增長趨勢可觀,這也是行業頭部玩家紛紛入局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艾媒咨詢

最近筆者在做NB-IoT相關的產品,就涉及到方案的選型,我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demo供客戶演示。

對比移動和電信物聯網平臺優缺點:

移動oneNET 平臺:

  • 優點:開發簡單,使用標準的profile,不需要用戶自己開發;
  • 缺點:開發靈活性較差。

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

  • 優點:開發較為靈活,支持自定義數據傳輸格式;
  • 缺點:需要用戶編寫適配服務端的 profile 文件 和 開發編解碼插件。

NB-IoT主要包含NB 設備、NB-IoT 控制器、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垂直行業應用。

NB-IoT設備:

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到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采用 CoAP 協議接入;將設備讀數,告警等信息上報到平臺,如水表、燃氣表等。

NB-IOT控制器:

實現對 NB-IoT 終端的移動性管理與會話管理;為 NB-IoT 終端建立用戶面承載,傳遞上下行業務數據。

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

實現對各種NB-IoT設備數據的統一管理,同時向第三方應 用系統開放接口,讓各種應用能快速構建自己的物聯網業務。

垂直行業應用:

實現對NB設備的業務管理,包括業務發放、業務控制和呈現等,由第三方基于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開放接口進行開發。

公開資料

對于新產品、新方案,能不能立刻估算出成本以及利潤空間?能不能相對準確的預知市場反應和生命周期,從而迅速做出是否跟進的決策?如果跟進的話,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方案和資源?是否存在更優選擇?

筆者在從事智能鎖行業時,曾主導跟華為的合作對接,此時華為推出了一款HiLink Wi-Fi無線模組。

是由華為和四川愛聯共同開發,模組分為Lite版、標準版和Pro版,最低售價僅為9. 98元。

不僅可以降低方案成本,而且可以接入華為智能家居充分利用華為的流量優勢。

什么是華為HiLink智能家居開發者平臺呢?

該平臺以HUAWEI HiLink為核心的技術開放平臺,提供基于云到端的整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服務。

可以基于云到端的整套HiLink智能家居解方案,快速構建智能硬件,縮短產品上市周期,還可以與 HiLink 生態圈內的硬件互聯互通,形成開放、互通、共建的智能家居生態。

公開資料

利用技術的先發優勢,搶占流量池,盤活企業。

二、成本控制

小米不斷在硬件市場攻城略地,直接打穿產品BOM,憑借平臺和供應鏈渠道優勢,將利潤控制在5%以內;但對于更多的硬件企業來說,低利潤便意味著更大的生存壓力。

成本包括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主要體現在:BOM成本、人力成本、供應鏈成本、生產成本等;時間成本相比于互聯網產品存在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涉及產業鏈上下游溝通效率、工廠排期、物流因素也必須考慮在內。

硬件PM需要了解相關技術,最好有相關從業背景,否則溝通成本極高,包括PCB Layout、外觀ID涉設計、模具MD設計、各種五金塑膠件工藝控制及管理、生產排期、如何提高良品率等。

另外還包括庫存管理、ERP管理等,硬件產品往往會涉及多組件、多物料,品類越多,越容易出錯(成千上百的物料還是小數)。

成本意識往往是互聯網產品經理們缺失的部分,因為互聯網產品是線上虛擬服務,并沒有太多需要采購、庫存的現金成本。

互聯網產品的成本主要是人力開支,而這部分的成本管控,時間緊急的話往往封閉開發即可極大提高效率,相比于硬件產品不可控因素大大減少。

三、資源整合

將硬件、軟件、供應鏈、后端等資源整合在一起,這需要硬件PM對產品研制整個大環境的熟悉,做這個產品有哪些方案?有哪些人脈能及時調用到,比如申請樣片、開發板、芯片等,這些產品在前期能及時獲得并給到內部,需要做好時間規劃。

四、產品管理

產品管理包括產品線規劃、生命周期管理、版本管理、定價管理、渠道管理等。

產品線規劃是指需不需要開辟新的產品系列?什么系列?該包含那些產品?系列覆蓋夠不夠?

生命周期管理也是產品線規劃的一部分,是指對現存產品的行銷策略。

例如上市、退市以及因版本迭代帶來的暫停和重啟等。

版本管理包括:硬件、固件、應用軟件、BOM、SOP、測試工裝等版本的管理及維護。

定價管理包括:產品的市場公開報價、渠道價、貼牌價、返點政策、調價補貼等。

五、硬件產品經理能力培養

硬件產品品類繁多,產業鏈復雜,不同行業差異性又極大。

艾媒咨詢

硬件PM需要熟悉工作領域相關的小圈子或者小行業。細分圈子行業,如:平板、手機、機器人、AI、VR、GPS、智能鎖、音響等。

硬件產品經理如何能做到對這些硬件比較熟悉呢?

1. 從源頭到生產到需求的全過程了解

了解該硬件領域如何興起,運用了一些什么技術,從源頭來說它滿足了什么樣的人的需求,整體市場的一個銷量情況以及未來的產品形態等。

2. 整合資源

硬件產品經理需求整合多方面的資源,清楚產品前期需求,需要把產品定義搞清楚。

3. 完成產品形態定義

需要把產品形態以文字、圖片、模型等方式展示出來。

4. 可量產性評估

產品形態定義完之后,接下來就需要跟ID、結構等技術人員一起評估它的可量產性,以及ID的美觀性。

因為生產出來的產品,既要好看,還要有可量產性,所以就需要一個評審。

評審完可行性之后,產品的ID和結構需要溝通怎么去妥協,比如說涉及到的電子、軟件、服務器等,再次進行一個綜合的評估。

5. 開發周期評估

整體的開發周期、開發成本等,進入正式立項前的一些綜合性的整評估合,類似于項目的前期各種風險的評估。

6. 立項

產品的一個開發周期、成本各方面風險都評估到位了之后,項目就要正式啟動了。

7. 常用的專業知識

因為硬件是個載體,它所接觸的外圍很多很雜,知識點包含以下內容:

1)ID工藝

需要懂一些ID的工藝,就是外觀的一些工藝。

2)結構工藝

比如注塑,各種材料,結構的量產性,開模,模具這一塊。

3)電子

標準的一些電子,比如說標準電子選型,方案選型,各種芯片的優劣,這是電子這一塊。

4)固件

固件這一塊涉及到的就是說,它是圍繞芯片的一些SDP的開發,甚至是一些嵌入式,還有一些軟件,甚至是一些智能語言的匯編,都需要要去了解,還有涉及到的開發周期。

5)應用開發

需要知道App它的開發周期,跟硬件聯調的時間點。

6)服務器

因為現在的智能硬件都有后臺,需要跟硬件端和應用端做配合。

六、硬件產品經理階段差異

從智能硬件產品經理的基礎整合,到成長為頂級硬件產品經理,一般會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1. 空白階段

剛開始會對整個產品,整個開發不是很熟悉,大腦可能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態。

2. 初步了解

一個完整的產品開發之后,形成標準流程,初步搭建資源調動力。

3. 小試身手

經歷多個產品后,開始做市場調研,主導ID設計、MD設計、HW設計、SW設計等協調溝通,熟練掌握硬件產品開發流程,形成自己的方法策略。

4. 深耕

做了三四個產品之后,中間可能有一款大獲成功,市場反饋非常好,你將會把這個案例當成一個標本,通過復盤總結可以一窺全貌,把握硬件的每個發展周期。

如果到瓶頸,需要向更細分的領域去做突破。

七、總結

硬件產品需要不斷打磨嘗試,是一個長期過程,前期越努力后期爆發力越強,共勉!

 

作者:簡約,公眾號:簡一商業

本文由 @簡一商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想問下常用的專業知識在哪能了解

    來自廣東 回復
  2. 總結得很好??

    回復
  3. SDP?是想說SDK吧?

    來自上海 回復
  4. 干貨,學習了

    回復
  5. 值得學習

    回復
  6. 互聯網產品剛轉過來,學習啦,開眼界了。
    2種模式,確實差異較大。還是學習打開認知

    來自山東 回復
  7. 學習了

    來自北京 回復
  8. 我是剛轉行硬件的產品汪 想加您個微信可否 向您學習一下硬件方面的心得,V是18511118393 昵稱Jason 如果方便 麻煩您可以添加一下

    來自廣東 回復
  9. 看來是硬件老鐵,加油

    來自北京 回復
    1. 共勉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