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需求?
導語:需求是產品的根基,我們一直在前方百計的挖掘用戶需求,其實,需求也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優秀公司與偉大公司之間的區別在哪里?前者滿足需求,后者創造需求。本文作者對創造需求的關鍵要素進行了梳理總結,與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需求
需求就是用戶想要的,能夠解決問題,滿足某種欲望的的集合。需求,不是一個單純的名詞。在需求被提出時,對于提出方是結束,但對于產品經理則是工作的開始,我們通過各種調研方法,不斷的深入挖掘用戶的本質需求,希望通過產品給需求賦能,快速的解決用戶的問題,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溫度,需求是基于產品之上的,產品是需求和用戶之間的橋梁。
二、創造需求的六要素
1. 魔力:創造無法割舍的情感共鳴
市面上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好產品,但只有那些能與用戶產生情感共鳴的產品才具有魔力。斯萊沃斯基提出了一個魔力公式:
魔力= 卓越功能 × 情感訴求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好的產品首先必須擁有卓越的性能,還需具備情感方面的訴求,這種產品才能夠為客戶創造良好的情感體驗。
例如:美國有一家互聯網汽車共享平臺,公司成立初期的經營狀況并不好。這時,公司成立了焦點小組,專門研究那些知道這個品牌卻沒有加入會員的人群,結果顯示離車的距離太遠是用戶不愿意選擇這個品牌的主要因素。后來,通過在幾個密集的居民區投放大量的汽車,滿足了用戶5分鐘內能找到車的情感訴求,為品牌賦予了魔力。通過用戶的口口相傳,成千上萬的人開始注意到這家公司的魔力特質。
2. 麻煩:解決顧客沒開口告訴你的困擾
每個沒有必要存在的步驟以及每個引起用戶失望的結果,都會引起用戶的困擾。無論在哪個領域,對于尚待實現的潛在需求,麻煩都是最先出現的提示線索,所以,我們要關注產品的易用性,減少給用戶帶來的不必要麻煩。
例如:美圖秀秀的成功在于解決了廣大女生在學習修圖方面的麻煩,從而使得美顏不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
3. 背景因素:看似無關的因素左右產品成敗
為了解決用戶的問題,我們做產品時需要全盤兼顧,考慮所有的相關因素。每一個附加步驟、每一個多余的限制、每一個額外的部件,都有可能決定一款產品的成敗。產品的后臺資源與消費需求之間,是共同成長、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我們需要在現有的資源里面構建完善的后臺因素。
例如:米聊比微信更早誕生,但是卻被微信干掉了,并不是因為這個產品不好,而是因為米聊沒有微信這么多的用戶資源。
4. 激發力:讓“潛在”需求變成“真正”需求
產品剛上市的時候,大多數用戶都會懷疑產品的可用性,從而處于觀望態度。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激發人們采取行動,讓潛在的需求變成真正的需求。
例如:蘋果的耳機和筆記本,可以和手機共享連接,創造了蘋果的生態鏈。用戶在擁有蘋果手機后很難不選擇購買蘋果的其他電子產品。
5. 45 度精進曲線:緩慢的改進就等于平庸
產品被市場接受,只是第一步,面對高速變化的市場,需要不斷對產品進行優化迭代,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時代的腳步,進而打開更新的市場。一個產品,只有每個人成為需求的協同創造者,才能實現真正陡峭的提升力。
例如:微信,從1.0時代的快速文字消息和圖片分享功能,到2.0時代的語音對講機功能,到3.0時代的搖一搖和漂流瓶功能,到4.0時代的朋友圈和開放API接口,到5.0時代的表情商店、游戲中心、掃一掃和移動支付功能,它在不斷地進行產品更新。
6. 去平均化:一次增加一類顧客
一款好的產品核心功能多就是少,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要懂得取舍,不要試圖去打造一款大而全,能夠滿足所有用戶的產品。產品的設計首先要關注的是核心用戶的需求并按照核心用戶的需求來決定產品功能的取舍。
例如:36氪的核心用戶群體是瀏覽資訊的人,其次才是上傳文章的小編,最后是需要拉投資的項目負責人。
三、總結
創造需求是其實并不難,只要我們能結合產品的特點,去創造一個合理的場景,就能夠創造需求,但是,想要成為成功的需求創造者,就要把思維方式從勸說人們購買產品,升華到人與人之間的深入理解,升華到從客戶的雙眼和情感角度看世界。
本文由 @TheWh1t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創造需求可否理解為引導消費?
可以這樣理解~
可以一起討論一下關于產品的知識嗎?加個聯系方式吧~
大佬分析的好厲害
可以加你微信,聊聊社交嘛…….
大佬終于又出文章了,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