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節奏:如何打造產品研發的節奏感?
只有團隊目標按時完成了,大家才能把目標當做切實的標準去看待。
很多管理者在產品研發中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本來預計8個月就要上線的產品,做了一年功能才完成70%;deadline臨近,產品目標卻遲遲完成不了;本來月底要發版本,卻發現還有成噸的bug沒有處理……
那么,作為管理者,如何確保能夠2周發布一次版本?產品功能完善時既快又穩定呢?
做產品就像馬拉松,節奏感很重要
我是個喜歡跑步的人。在參加馬拉松比賽時,若想取得好成績,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好在比賽中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斷調整跑步姿勢和速度,保存體力,在終點前進行沖刺。
產品研發和跑馬拉松其實差不多。在整個過程中,我同樣需要不斷調整團隊的工作狀態,保持節奏感,不能所有問題都用無限制的加班來解決,這樣容易進入惡性循環,大家也會產生不良情緒。
想要形成節奏感,我認為首先要讓工作更聚焦。工作明確了,大家勁兒往一處使,就會很容把目標實現,而且溝通上也會減少很多阻力。
偉大領毛主席曾說過:面對強大的敵人時,我們要集中火力,各個擊破。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了。
當然,光有主張是不夠的,還要有實現方法。我在管理團隊過程中,走了很多坑,也在爬坑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些心得,在此整理成文,與大家分享。
讓工作更聚焦
記得自己第一次負責項目時,自然是躊躇滿志,每天認真整理需求,把任務列表塞得滿滿當當,為了按時完成產品上線的目標,要求團隊加班加點趕進度,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讓我疑惑的是,這種方式非但沒有加快進度,反而讓團隊做起事來變得更拖沓了。
后來經大師指點,一語驚醒夢中我:實現不了的目標,等于沒目標。
是啊,定個那么大的目標,大家每天都不知道做到哪算完,一想后面還有那么多……去他大爺的,老子去逛京東淘寶了!
經過這次教訓,我決心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
我總結了一下,團隊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明確的目標感,導致大家最終失去了工作熱情。于是我就想,如果把冗長的任務列表變成一個個可完成的小目標,會不會能讓大家更有干勁兒呢?
隨后,我開始將項目拆分成許多個小目標,每個目標都單獨安排計劃,目標中的任務也不多,大概2周就能完成的量,然后一次只做一個目標,完成了再做下一個。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大家的目標感,讓工作更聚焦。(如下圖)
將項目劃分為幾個階段目標,一次集中完成一個目標
嘗試了這種新的管理方法后,一個月下來,我能明顯感覺到團隊效率有所提升,大家更有干勁了,需要加班的情況也越來越少。
跟蹤進展,及時調整目標
但隨之又產生了新的問題:
由于制定計劃時每個任務的工時都是預估的,加上有緊急bug需要修改的情況,或是用戶反饋需要盡快解決這種突發性事件,很難保證目標可以按原計劃完成。
為了讓目標能夠按時完成,我每天早上到公司,都會先開20分鐘左右的站會,總結一下前一天的工作,同時制定當天的工作計劃。
一方面,明確每個人當天的工作內容,讓大家的工作目標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根據目標的進展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內容,確保計劃的可完成性。尤其是在前期,大家對預估工作量都不太熟練的情況下,更需要及時調整目標。
如果無論如何目標中的任務都沒有做完,我也會結束掉這個目標,將未完成的任務移至下個目標中。
至于為什么不惜移動任務,也要將目標結束,這個我后面再說。
首先我要解決如何制定當天工作計劃的問題。
前面我提到,開早會時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明確每個人的當天工作內容。當然,明確不能只是嘴上說,管理是需要落到筆頭上的,一定要有記錄。
但問題是,在本身已經有了一層目標計劃的前提下,如何在計劃中再做一層計劃?而且,管理層級過深的話 ,查看起來也不方便。
這著實困擾我很久,直到采用列表+看板切換的方式,我才將這個問題解決。
我在列表中將目標計劃制定好之后,按流程將看板分為待處理、進行中、已完成三個任務欄。目標下所有任務先分配到“待處理”中,早會時,我會將大家當天要做的任務統一拖入“進行中”。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對于我來說,列表模式更方便添加任務,制定目標計劃;而對于執行的人來說,看板模式讓他們只需關注“進行中”的任務就好,不會被目標中的其他任務所干擾。
但這個方法有一個局限:
對于列表和看板兩種模式都支持的工具,適應性會很好;若只有看板,加上目標管理也可以用,但制定計劃時體驗性稍差;如果只有列表模式,由于本身層級太深,不建議用此法。
別把bug和任務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另外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就是bug管理。
之所以說它難,是因為產生bug這件事本身是不可控的。就像打地鼠游戲一樣,你不知道它們會在什么時候蹦出來,也不知道一下會蹦出多少來,你還不能不理,否則它跟你玩game over。
因此,開發人員經常得放下手頭工作去處理這些活蹦亂跳的“地鼠”,這非常影響進度。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得避免將bug與任務放在一起,否則每天都有新bug進入當前目標,我就永遠也別想完成它了。
我一般會將bug與計劃分不同的項目管理。測試先將bug記錄在單獨的項目中,標記一下bug的緊急程度,回頭由我來決定哪些bug可以進入到當前目標中優先處理。
在制定目標時,我也會預留出1到2天的時間,專門處理突發事件和bug,具體時間要看實際的bug產出量和緊急程度而定。
有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直到產品上線,項目中還會有上百條bug沒有解決。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情況,我不會妄想將bug都處理完,因為bug是永遠處理不完的,只要保證它們不會影響功能和穩定性,那么這個產品本身就是健康的。
這也是bug單獨管理的另外一個原因:避免被這些“場外因素”打擾。
確保目標一定要完成
最后我們來說一說,為什么目標一定要完成這個問題。其實寫到這里,大家已經能夠發現,上面寫的這些內容,都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完成目標。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不惜調整計劃也一定要保證目標完成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團隊目標按時完成了,大家才能把目標當做切實的標準去看待。
雖然一開始,由于目標任務量設定不夠合理,或是bug產出過多,可能會導致一些任務無法完成。但只要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目標制定會越來越合理,遺留的任務越來越少,完成的目標越來越多。它會由一種儀式變成一個標準,大家在完成任務時會不斷產生成就感,讓大家專注于眼前的目標,并將這種高效的工作狀態一直保持下去。
如此,節奏感就自然而然建立起來了。
本文由 @茶杯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感謝分享受益良多
受益良多,十分感謝您的分享~~
項目管理軟件是什么軟件?
這個就很寬泛了,我印象中的項目管理軟件一般是那種比較傳統的功能大而全的需要安裝客戶端的東西,功能繁瑣,體驗笨重,現在的互聯網行業都講求簡單協作、效率至上,今后Saas類型的團隊協作工具是趨勢。
恩,這個方法有點意思,還沒嘗試過這種目標+流程的管理模式。
可以嘗試一下
這個用的是什么看板平臺呀?
tea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