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必備技能:講一個需求故事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我們需要向不同角色的人講述一個需求,可能是你的老板,可能是研發(fā),可能是運營,也可能是你的投資人,并且這些人也會有新舊之分,老搭檔,新同事,這個技巧并不適合將所有的需求都進行類似的描述,但在關鍵時刻使用,會有不錯的效果。
我們的思考,總是比文字更加的有力量,這導致我們更容易自己想明白一件事。
你有這樣的經歷:在溝通中,為什么對方就是不明白“這么簡單的一件事情” ,oh ?他真是 “太笨了”
這是因為你尚且不能很好的運用文字和語言。
我感觸非常深刻,當我嘗試將一些技巧,書寫出來時,總是費勁心思,我曾無數次想,還不如開個課程,咱們面對面,幾分鐘就能講清楚,寫出來還要寫2個多小時,還不一定讓你明白。
我很清楚,這不過是一種自嘲而已,寫不清楚,你又怎么講的清楚呢?你所寫的,與你所講的,都不過是文字的一種表達形式而已,事實上,書寫更容易讓我們更好的去理解,畢竟書寫是一個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這會有助于你思考,并且是深入的思考。
我試圖讓自己變得簡單, 簡單到不去展開多余的爭論,只是完整的去敘述一個需求。
你如何去敘述“分享到朋友圈”這個功能呢?
分享至朋友圈
你會怎么描述這個需求呢?簡單的說,需要一個分享功能,讓用戶分享到朋友圈嗎?
我大概會這樣講吧:
當我們在看到這篇文章時,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希望將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傳遞給自己的朋友。
我們都會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推薦給自己的朋友,是因為人們在某些時候是無私的。
但是,如果這需要我很費力的復制粘貼,我可能就不愿意這么做了,這實在太麻煩了,而且我相信,我的朋友在看到一長篇密密麻麻的文字時,也會質問我,發(fā)的是什么東西。
所以,我需要一個分享功能,能夠讓我直接非常簡單的將這篇文字傳遞給我的朋友,并且他們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
所以,你會發(fā)現,分享至朋友圈,并不是一個需求,而是兩個
- 分享出去
- 能夠在外部被訪問(H5的詳情頁)
需求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溝通不順暢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明白做什么,而是不明白為什么要做,怎么做。
在產品里,基本不存在完全獨立的功能,每一個功能之間必然會和其他的功能產生呼應,這一點會直接反映到我們的需求里。
對于分享而言,研發(fā)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做分享,而是不知道,為什么做,在哪里做,怎么做?
互聯網團隊里,每一個人都是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不僅僅是產品而已,切勿將研發(fā)或者其他環(huán)節(jié)的角色定義為執(zhí)行機器,只需要按照你發(fā)出的指令進行動作就可以了,你一定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一個完整的需求故事,會遵循一些原則:
- 除了必要的描述,盡量避免多余的敘述,這會干擾大家的思緒,產生不必要的爭論
- 避免不確定的詞匯,比如,可能,也許,這會讓他人感覺這個需求是不確定的
- 故事完整,這是避免需求衍生的核心點,如果無法對你的需求故事進行提問,這就是最好的故事了。
故事完整
一個完整的故事,是指聽故事的人,能夠從頭看到尾,而不產生疑問,似乎一切就如故事里講述的那樣,順理成章。
- user: ?故事的主人翁是誰
- scene: 故事的背景是什么
- Want: 他想要什么
- defect: ?現在的有什么缺陷
- Action: ?他需要做的行為
我們再來看看 關于分享的需求故事
- User:我們
- Scene:當我們在看到這篇文章時,非常喜歡這篇文章,
- Want:希望將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傳遞給自己的朋友。因為我們都會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推薦給自己的朋友,是因為人們在某些時候是無私的。
- Defect:這需要我很費力的復制粘貼,我可能就不愿意這么做了,這實在太麻煩了,而且我相信,我的朋友在看到一長篇密密麻麻的文字時,也會質問我,發(fā)的是什么東西。
- Action:我需要一個分享功能,能夠讓我非常簡單的將這篇文字傳遞給我的朋友,并且他們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
我們在需求溝通過程中,往往關注的,或者是僅關注到了ACTION, 這是指用戶需要付出的行為動作,大部分時候,action 會直接等同于需求點。
這是不夠的,一個故事應該是個完整的“小世界”,我們平時所看的電影,電視劇,就是出自于“故事”
在這樣的一個故事里,我們更容易理解應該“怎么做”,這就好比接力賽,只有當我們都處在手持相同的接力棒時,我們的成績才是有效的,信息就是我們的接力棒。
我在文中最初的位置,就和大家探討了 思維和文字的區(qū)別,我們很容易去理解一個自己的想法,但卻很難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
這就會導致一個經常遇見的場景
對方會不斷的向你提問,目的在于索要更全面的信息,而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展開原本不必要的爭論。
避免這個情況的辦法只有一個,完整的向對方描述一個故事,讓溝通能夠基于故事本身而展開,而不是在一些分支的地方,耽誤我們的時間,并且產生溝通上的情緒和沖突。
巧合
這是一個很小的需求溝通技巧,但卻不僅僅是被應用在這樣的場合里,通過設計需求故事,也能讓我們更清晰用戶想要的是什么,就如我們舉得案例來講,通過需求故事,我們能很容易的發(fā)現,這并不是一個分享功能就能實現的需求,在大部分基于內容分享的需求背后,還隱藏了一個,“能夠在微信環(huán)境訪問”的需求。
我還需要告訴你的事情在于兩個非常巧合的地方,一個是和創(chuàng)業(yè)相關,一個和電影相關。
作為產品經理而言,我們對創(chuàng)業(yè),對融資必然不會太陌生,一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會經過很多次的洽談,路演,才能有機會獲得一筆融資,從而開始或者繼續(xù)自己的夢想。
投資人不會有耐心陪你一點一點梳理你的邏輯,我們在路演時 往往只有寶貴的10分鐘時間來講述自己的項目。
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需求故事就會變成商業(yè)故事,你無法讓外人,非常深刻的明白一個功能背后的價值,這就像滴滴的商業(yè)故事不會提到,點擊打車,輸入信息,呼叫打車,而是會講,
我們在出行時,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等待出租車,往往還不確定需要等多久,現在,你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在數分鐘內,一輛比出租車環(huán)境更好,更便宜的專車,就會停在你的面前,準備為你服務。
而在一次對某知名電影導演的采訪中,他提到這樣的一些內幕:
我們在拍攝一部電影前,會先確定電影背景,然后確定人物,最后才是故事,當故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出現阻塞,不知道劇情該怎么走的時候,就會回過頭來,想一想,根據這個人物的設定,他的情感、性格,他的背景,當他遇見這樣的情況時,會做什么樣的事情。
如果仍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會再往前面去想,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下,會有什么可能性存在。
我想告訴你的是,需求故事,并不是產品經理獨特的技能,實際上很多創(chuàng)造者,像是企業(yè)領導者,作家,導演,都會善用這樣的方法,來為事情的成功而做出共享。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社交,社區(qū),細分群體挖掘。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