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邏輯思維:MECE和歸納演繹

2 評論 34429 瀏覽 194 收藏 12 分鐘

很多做產品的同學,可能都聽過一句話,叫做“產品經理是一種思維”。不少人覺得思維方式是個神秘而抽象的東西,其實它不過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對人們的言行起決定性作用。“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區(qū)別就在于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得到的樣貌便不同。

思維,在百度詞條里的解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在互聯(lián)網時代到來之前,這并不是一個熱度很高的詞匯。如今,我們卻經常會從各大科技資訊媒體、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不同人士對產品思維,互聯(lián)網思維的解讀,比如小米的雷軍曾經有一個著名的互聯(lián)網思維七字訣,叫做“專注、極致、口碑、快”,還有“做風口上的豬”等等。

思維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能的行為方式,在不同的崗位深耕,就會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產品經理不僅僅要會做產品,更重要的是要有產品化的思維,能夠知道你服務的用戶是誰,你的用戶需求是什么,如何不斷的滿足用戶需求,在滿足的過程中不斷的迭代改進產品,創(chuàng)造更多的用戶價值。

產品經理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面對的情況和接觸的人群復雜多變,過程中圍繞著需求,也要做很多思考、實踐、溝通等工作,擁有高效的思維方式對于解決日常工作碰到的問題、做出產品決策,將會大有益處。

其中,邏輯思維便是產品經理思維里的一種典型標志。

什么是邏輯思維?

產品經理們經常利用頭腦中的具體形象來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以現(xiàn)有產品為參照,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變化產生功能需求時;設計產品流程,在大腦中模擬各種使用場景時;從多個競品中抽取合適的產品元素重新組合,構成新的功能……

而完成這一系列工作的思維就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達到對事物的本質特性和內在聯(lián)系認識的邏輯思維。無疑,這是PM們最最重要的思維之一了。需求階段的歸納總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設計階段的產品架構能力流程判定的能力;開發(fā)階段的需求優(yōu)先級、計劃進度安排能力;上線后的數(shù)據(jù)反饋、迭代能力,他們都需要邏輯思維的支持。

以下是我提高邏輯思維的一些個人心得:

1.MECE

麥肯錫的一位資深咨詢顧問巴巴拉·明托,她在《金字塔原理》書中第一次將這個概念提出,成為后來戰(zhàn)略咨詢行業(yè)的重要原則之一。著名作家馮唐,在他的雜文中寫過這么一篇《老聃的金字塔原則》,他對金字塔原理作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總結,文中寫道:

用一句話說,金字塔原則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jù)支持,這些一級論據(jù)本身也可以是個論點,被二級的三至七個論據(jù)支持,如此延伸,狀如金字塔。

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去閱讀這篇文章。

而所謂的MECE,翻譯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發(fā)音讀作“Me See”。相互獨立,意味著將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確區(qū)分,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意味著全面周密,毫無遺漏。

通常運用MECE都是從一個最高層的問題開始,逐層向下進行分解,實際運用中你只需要不停問自己兩個問題:

  • 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慮到了,有沒有遺漏的?如果有,再去找。
  • 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進行去重。

在產品經理的實戰(zhàn)中,會經常運用到MECE原則,典型如網站或者APP的注冊登錄流程梳理,我們就需要把所有可能的因素都考慮進去,比如密碼錯了應該出現(xiàn)什么提示,賬號不存在又該怎么辦等等。在梳理產品流程的過程中,需要將產品的初始狀態(tài)、常態(tài)、邊界狀態(tài)、錯誤狀態(tài)都給考慮清楚。

注冊登錄邏輯

2. 歸納和演繹

歸納(induction)和演繹(deduction)是科學研究中運用得較為廣泛的邏輯思維方法,事實上這種思維方法對于產品經理的工作也大有裨益??茖W研究都必須遵格兩條途徑:由認識特殊到認識一般;再由認識一般到認識特殊。在特殊中發(fā)現(xiàn)一般的推理形式、思維方法是歸納;在一般中發(fā)現(xiàn)特殊的推理形式、思維方法是演繹。歸納和演繹是統(tǒng)一認識過程中的兩個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思維方法。

如果上述文字讀起來比較艱難晦澀,那我們可以嘗試著簡單地這樣來理解一下。

  • 歸納:是把具備某種相同屬性的事物一一列舉出來,然后尋找共通點。比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歸納(龍,風,老鼠各為一類)。
  • 演繹:是把互相之間形成影響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順序、時間先后順序,重要程度順序排列出來,再尋找突破口。比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演繹(由太極開始,向后遞推的順序)。

產品經理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在歸納演繹的時候搭配使用MECE原則,這樣能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多種單一的因素,這個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將一團亂麻理地條條順順。

最直觀的思維展現(xiàn)可以是這樣的:

  1. 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么?(來龍去脈,歷史原因)
  2. 和現(xiàn)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并列出來)
  3. 哪些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4. 哪些是次要原因?
  5. 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舉個栗子:

有一天,老板跑來問你為啥我們產品網站的注冊轉化率這么低。

這個時候,碰到這樣的問題,我一般就會在腦海中形成這樣的一連串思路:

  • 題背景:網站的注冊轉化率低,老板可能想知道低的原因是什么,另一個當然也想提高下注冊轉化率;
  • 問題有關的人和因素:可能與技術有關,比如注冊過程中產生了bug;也可能與運營有關,他們投放的渠道,吸引過來的用戶質量是不是太低了;也可能和產品設計本身有關,比如注冊流程過于繁瑣等;
  • 產生問題的原因:具體判斷是什么原因還得一個個去排除,比如自己去試試是不是注冊過程中有什么功能性的問題;然后去問問運營是否最近投放了什么新的渠道;如果是產品設計本身,那么則需要監(jiān)測注冊過程中的每一步的轉化率如何;
  • 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是技術上的bug,則十萬火急找技術解決;如果是運營投放的渠道問題,則和運營好好溝通讓其調整優(yōu)化渠道投放;如果是產品設計本身,那么需要了解每一個步驟的基本轉化率,并且用數(shù)據(jù)制作一個模型,然后根據(jù)看下哪個環(huán)節(jié)流失的用戶數(shù)較多,對產品注冊改進提出自己的假設,再然后就是執(zhí)行產品的改進和迭代,用數(shù)據(jù)去驗證假設是否成立,不行就繼續(xù)觀察;

3. 先說結論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日常免不了要做各種各樣的匯報工作,這個時候有邏輯的產品經理往往會先說結論,而不是先闡述一堆別人不一定感興趣的論點。

在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電梯理論:在進入電梯的30秒鐘內向客戶賣掉自己的方案。這么短的時間里沒人會聽不相干的廢話,因此第一句話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觀點傳遞出來:我們的方案是什么,以及,它為什么是最佳的選擇?這個結論其實也凝結了產品經理的大量思考,因為得出結論,意味著你后面肯定有一系列的觀點進行支撐,就像寫論文一樣,首先是核心論點,接下來是支持核心論點的分論點,然后是二級分論點,依次向下排列。

“演繹歸納和MECE”,是你的分析思考過程;“先講結論”,是你思考完以后的表述方法。先講結論的人,能夠在一開始就抓住別人的注意力,接下來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論證結論的正確性,聽眾就不會迷失方向。而能把結論講清楚的人,往往也代表其背后有一整套完整的思考分析過程。

大致說來,具備邏輯思維的的產品經理才算是靠譜的吧,你覺得呢?

#專欄作家#

壹百度,微信公眾號:倒退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在線教育企業(yè)服務領域產品經理,創(chuàng)業(yè)公司Team Leader。曾主導多款重量級產品的產品策劃和設計工作。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有道理,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先說結論會節(jié)省很多扯皮的時間,把扯皮的時間用來思考更有價值。

    來自福建 回復
    1. 是的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