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端需求調研避坑指南
編輯導語:有效的需求調研可以讓產品經理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提高開發效率,降低無效成本。而不同于C端,G端需求調研還需要考慮決策者需求。本篇文章里,作者結合實際經驗,總結、分享了G端需求調研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一起來看一下。
前言導讀
- 你是否遇到過需求頻繁變更的甲方,導致項目需求蔓延嚴重?
- 你是否遇到過“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甲方?
- 你是否遇到過上線后客戶說“和我們想要的不一樣”?
作為G端產品,沒遇到此類情節是一種幸運,遇到才知有多坑,本文初心是希望能幫忙提前識別和避免。
此處G端產品的需求調研避坑指南,各項目所遇問題不同,經驗總結僅供借鑒,也希望和踩過同樣坑的產品,一同交流。
大家攜手,讓坑少一點,路順一點。
預計閱讀時長:15min。
一、首先,你調研到全部需求了嗎?
舉個例子,產品接到臨時又緊急的需求,但被告知沒時間做深入調研,只了解以下信息。
- 老板說:這個客戶很核心,可以不賺錢,但客戶要搞定。
- 客戶說:我需要一整套住房,一家五口人住,三世同堂,需要滿足所有日常使用功能,配套設施要齊全,但我預算有限。
產品一聽,也不是不能做。為滿足客戶需求,同時獲得肯定,還要控制成本,決定利用公司資源,獲取一套周邊設施完善的經濟適用商品房,但客戶一家人一直在國外度假,沒空確認。眼看工期將至,產品趕緊帶團隊沒日沒夜加班裝修,將客戶所提功能全部滿足,準備交房驗收。
客戶回國一看卻大失所望,覺得和自己的理想住房完全不同。
再次溝通才發現,只掌握了需求的冰山一角,且實際財政權在爺爺手里,不在一直溝通需求的男主人這。而爺爺的實際期望,是泳池大別墅,拒絕驗收。但能怎樣呢,客戶哪有錯呢,錯的只有背鍋俠產品。
這是按真實案例抽象改編的故事,屬于客戶期望與實際落地差距存在一條鴻溝,核心原因是:
- 前期需求調研不穩,后期實施落地不準。
- 未掌握全部關鍵相關方的客戶需求。
- 埋頭干活,未階段性地驗收交付。
因此,為避免需求落地的巨大偏差,縮小這種偏差,需明晰各階段需調研的信息,才能保障方案產出的質量。
二、各階段調研的內容和產出
ToG需求調研可分為三大階段,前期背景調研、啟動階段的整體業務調研、交付階段的需求調研和設計確認。
信息來源不限,可來自市場、售前、項目經理、客戶、用戶、客戶官網、招投標等各類渠道。
1. 前期階段:背景調研
大坑之一:不重視前期調研,將增加客戶期望與實際功能偏差的可能性。
在項目啟動前期與客戶溝通中,產品經理需要充分了解項目背景、客戶訴求、使用單位環境情況、業務數據情況,避免在后期調研時存在信息差。
在該階段,需了解項目背景、客戶、使用單位環境、業務數據源信息,詳情如下。
1)了解項目背景
首先,要對項目產品所服務的業務領域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
其次,在項目開始前,一定要明確項目終極不可更改的目標是什么,要跟所有相關性方、特別是和大領導要對齊目標。明確為什么做該項目?該項目的長期愿景是什么?短期目標有什么?
- 項目做什么:清楚項目核心解決的問題,可通過招投標信息、市場和售前人員介紹、網上相關資料搜集了解建設方的訴求,掌握希望達成的目標;
- 項目是什么:掌握項目現狀,是從0-1的新建,或已有版本的迭代,或已有版本的推翻重做,目前現狀存在什么問題;
- 項目怎么做:了解項目預算、項目建設周期、相關政策指導方針、制度要求、行業標準、行業規范。
2)了解客戶
了解客戶想要什么的過程,需貫穿G端項目的始末。
需求變更、需求反復、需求蔓延在G端項目中難以避免,究其核心是讓產品與客戶心理期望的“藍圖”實現一致,怎樣實現客戶“藍圖”甚至超越客戶想象,得到較高客戶滿意度,前期調研明確客戶“藍圖”顯得尤為重要。
- 項目客戶的組織結構:確認項目的用戶機構是哪些,以便后期掌握不同角色對系統的訴求;
- 客戶期望:ToG項目的特殊性造成了使用者和決策者不是同一批人,為此,需要區分掌握決策者、干系人、使用者這幾類角色的不同期望,尤其是高層級客戶需求;
- 客戶性格:便于更好的溝通。
3)了解使用單位環境
調研使用單位環境主要為掌握使用單位機房情況。政府項目大多為涉密數據,用內網較多,存在外網和內網數據如何打通等問題,需要提前了解系統運行環境。
- 網絡環境:掌握系統運行部署的網絡環境,是內網還是互聯網?對數據傳輸和功能實現可能有較大影響。
- 部署服務器配置:所需內存?cup配置是否滿足需求?G端軟件項目中,項目經理參與程度不一,產品常承擔部分項目經理工作,為避免硬件不符合要求,延誤需求上線,需提前掌握該部分信息,及時申請或采購。
- 用戶:用戶量多少?并發量多少?
4)了解業務數據源
數據獲取程度由數據基礎決定,需逐步明確數據情況,在足夠了解數據基礎后進行系統設計與產品方案設計。
- 有什么:該階段的數據調研,掌握需要什么業務數據;
- 為什么:為什么要有該類數據,核心解決了什么問題;
- 怎么做:怎么獲取該部分數據,以明確數據對接方式、網絡環境。
2.?啟動階段:整體業務調研
在項目啟動簽訂合同前后,會對整體的業務進行調研,需預留準備時間,做充足的調研準備。
在該階段,需關注用戶角色、業務流程、業務數據、功能架構信息,詳情如下。
1)角色調研大坑之二:未掌握高層客戶底層需求。
各層級都有各自角色形成的期望,掌握各層級期望,有助于方案設計和成果匯報更加順利。
- 需求分析:站在用戶角度分析高層決策者、干系人、使用者各角色的需求,分別存在的痛點,以及是更關注盡早上線、功能完善程度還是界面美觀程度;
- 用戶習慣:通過提前了解用戶已有系統,掌握用戶的整體風格與交互習慣,了解用戶對已有系統的不滿,及時規避不足;掌握上層平臺,提前規劃數據對接及應用對接方案。
2)業務流程梳理大坑之三:業務調研深度廣度不夠。
客戶不是每個流程和業務都知道,需要留時間給客戶去了解和調研,引導客戶深度參與。
若是以部門為單位的集中式調研,調研清單要設計合理,給客戶足夠的考慮時間,最好提供相應的建議和案例,讓相關部門提前思考和準備,能提前拉群溝通和提前獲取業務相關資料更好。
在業務調研環節,主要調研和輸出業務流程、場景、核心需解決的問題、業務流程中的輸入輸出。
- 繪制業務流程圖:了解業務場景,梳理每個流程節點內容與負責人;業務涉及使用角色說明;業務流程中的表格、報告,最好都有真實樣例數據;
- 業務數據源:涉及到哪些數據源;數據來源網絡環境;數據更新時間;數據量多大;字段標準等;業務流程中的表格、報告,最好都有真實樣例數據;
- 業務流程優化建議:存在什么痛點,有什么建議與想法。
3)業務數據源
該階段明確業務數據源的來源和內容,掌握需對接的第三方平臺及單位,確認需要協調的資源,避免不確定的風險,為方案選擇和實施能帶來較大便利。并能保證項目開發進度,比如由于數據無法如期對接、推送延遲、數據質量較差等原因,將影響我方項目交付。
- 系統對接類:提前明確和什么系統對接;網絡環境及數據傳輸方式如何;接口規范如何,需明確輸入輸出,最好提前獲取對接文檔,梳理數據流圖;明確系統對接人單位、姓名、聯系號碼、崗位,和研發人員建群提前溝通;明確接口提供時間,是否影響項目進度;
- 數據填報類:需掌握填報內容和填報業務流程,如填報角色是誰,是否需要審批,更新要求是什么;
- 數據情況:獲取樣例數據、數據更新時間、數據量、字段標準。
4)功能框架確認
在整體業務調研基本完成時,需同時梳理整體功能框架,并進行確認。在確認階段,盡可能避免在溝通中出現理解偏差。最可怕的是,雙方都認為對方理解了彼此的意思。
面對信息化建設經驗較少的甲方,建議準備首頁、能體現平臺架構的主頁面的視覺稿,確認架構和整體風格,更能被理解;面對決策層級較多的甲方,并需要針對不同客戶角色關注點,準備不同顆粒度的方案。
- 項目整體框架:項目的整體模塊功能層級,確定子系統和功能模塊;梳理模塊功能清單;梳理各個模塊之間的關聯;確認和上級系統的關聯;
- 確定階段目標:確認業務功能優先級;制定階段性功能目標;梳理里程碑目標。
3. 交付階段:階段性調研確認
交付階段遇到技術明確,需求不明確階段,增量交付方式返工概率大。產品原型設計需預留足夠時間進行多次確認,設計采用敏捷方式多溝通確認,開發使用瀑布流方式,確認需求并驗證方案后再開發,去降低推翻重來的風險。
在該階段,需關注需求列表、整體功能架構、業務數據、系統設計信息,詳情如下。
1)需求維護
大坑之四:從不了解業務/沒有決定權的角色獲取需求,九成返工。有時方案確認像闖關,層層規則不一樣。明明因為方案未確認而無產出,但甲方只覺得你沒干活。
需針對不同層級領導溝通實現想法,了解真實期望,和項目經理一同分析領導信息化認知階段和關注點,準備不同材料,客戶是想早點上線?還是更關注界面美觀?還是功能完善?還是成本控制?
其實人生有捷徑。重要決策可想辦法,通過商務、項目側各方面拿到決策方、拍板人的意見。
- 可建立需求初步篩查規則,在需求首次被提及時,需求獲取人可對需求進行初篩和答復客戶;
- 和甲方針對各需求獲取渠道建立統一需求對接人,將承接的需求匯總;
- 建立共享需求反饋池,根據需求類型及迭代狀態進行分類管理,讓需求采集及時記錄,需求規劃及進度一目了然;
- 對已上線的需求、已提測的需求、掛起的需求、當前迭代已確認的需求,單獨建表管理;
- 需求變更很常見,也需長期和甲方“博弈”,需分析客戶關注哪個需求,聚焦于核心需求,在變更時及時調整優先級,和甲方溝通確認;
- 分析客戶關注哪個層級信息。
2)維護整體功能框架
- 項目整體框架:交付階段及時維護子系統和功能模塊;維護功能清單;維護各模塊功能關系;
- 跟進階段性目標:根據項目變化,及時調整需求優先級,階段性驗證功能目標的完成情況。
3)業務數據源
該階段需在項目經理和技術人員協助下獲取信息。
- 了解和第三方系統對接處于什么階段;
- 已對接的數據進行數據驗證,判斷是否滿足系統設計要求;
- 短期無法對接、對接后有數據問題的模塊準備預備方案。
4)確認系統設計大坑之五:忽視決策高層與使用者需求之間存在的差異。
有決策權的高層需求與系統用戶的使用需求,同等重要。宏觀到整體架構,微觀到字段,需分層明確。
項目有計劃,研發有流程。再確認環節為不影響項目整體進度,需想盡辦法拿到決策方、拍板人的意見,向客戶闡述現狀及利弊,必要時通過市場、項目側推動,否則因需求反復造成的返工情況,會嚴重影響工期和團隊積極性。
- 客戶需求:區分業務使用者和高層的關注點;決策干系人關注業務場景;使用者關注是否能滿足日常使用;
- 業務流程:調研現有的業務;規劃系統使用之后的業務流程;確認通過系統完成的流程優化;
- 產品頁面設計:需對系統輸入輸出、頁面布局、涉及字段進行細節確認。
在這設計逐步確認過程中,甲方才能逐步明確自身想法,偶爾也需要一些溝通“技巧”。
三、G端與C端的調研異同
比較G端與C端調研的差異,兩者都需要通過調研構建用戶畫像,也同樣說的不等于想要的,但也有很多不同點。
對用戶而言,G端產品的替換成本大于C端,因此需關注用戶已形成的習慣和認知。另外需對已有系統和環境的調研更為重要,如硬件設備的分辨率情況,將嚴重影響設計方案。
在業務需求調研方面,C端屬于用戶就是客戶,使用者至上;G端的使用者和決策者往往是兩批人,需求提出方和建設方也往往是兩批人,更多的是決策者至上。
四、總結
總之,需求調研是需求分析的前提,需求分析是產品方案決策的依據,需求確認是對需求調研準確性的驗證。
只有足夠的輸入才有好的輸出,所以明晰各階段需求調研所需內容,做好需求調研,才能保障方案的產出質量,從而為客戶帶來價值,獲得客戶對我們服務的認可。
望共勉之。
本文由 @wend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前期調研,客戶說:什么,你問我?你們寫的解決方案,你問我?我也不懂。想讓負責人幫忙協調業務單位,協調不到。只能基于行業認知,基于售前寫的方案去假設,出完原型、需求后,跟客戶確認,客戶指指點點,這不對、那不對。
哈哈哈,感同身受。
….激動的都 用錯詞了..→_→
文章每一個字都仔細看了,感同身受的同時學習到很多,感謝分享!
G端的業務流程圖有案例嗎?比如G2C項目有可能會涉及面向C、B、G的多個平臺,怎么來系統化搭建?
同想問
感謝分享,最深的一句話,G端,決策者至上
總結,以上的坑都踩過
很有幫助,可以加你討論一下嗎
很有幫助,感謝分享!
同G端,收獲很大,在需求調研這一塊理得很清楚,尤其是高層次領導的需求這一點,感同身受??????
??????
很有用,謝謝
會越來越好的
好完整,受用了,謝謝
不客氣~一起加油
贊!新人剛剛入行G端,有收獲
加油 多學習多總結,找到最適合的節奏
贊
Thanks?(?ω?)?
同G端 加個微信一起溝通下?
可以呀,歡迎溝通交流:Wenda_T
我可以加你不
抱歉偶爾忘記處理未通過申請,申請時麻煩簡單介紹下自己所在城市和崗位,以便更好交流
OK的 可以拉你進同行交流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