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內部產品,我踩過的這4個坑
做產品,坑千萬,不踩光,非好漢。
若踩光,事可成矣。一起加油吧!
內部產品,顧名思義就是提供給內部員工使用的產品。之前我在網易實習做支付,關注的都是to C的東西,頁面呈現效果,表單設計,用戶行為路徑,用戶反饋,活躍數據。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類內部產品,什么CMS、CRM、ERP,當時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興奮,想著又有新技能要解鎖了。后來才知道,這內部產品,并不好做。
1.淪為需求傳達器(只勤奮不思考)
據我不客觀的猜測,剛入行的產品新人,絕大部分都會踩到埋頭執行不思考這個坑。我也一樣。
而且當時我自認為做的很認真了,每天跟業務方反復溝通,跑到他們位置上把一個一個問題復現,整理好按優先級排序,寫文檔畫交互,重要的提給開發,預發環境里我自己測試一遍,確定沒問題了再反饋給業務方。
業務方說這里要加個篩選按鈕,我說“好”。業務方說想一鍵分享到微信,我說“行”。業務方說前臺頁面展示信息混亂,我說“OK,我去畫原型?!?/p>
工作中最可怕的狀態莫過于此,你每天努力勤奮,充滿動力。走過一陣路后,回頭一望,發現做了好多無用功,好多事的解決方案不夠優雅,甚至一些改動為將來埋下了禍患。
保持這個工作狀態一陣子后,我的leader找到了我。她當時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如果你的做法只是把業務方的解決方案轉交給了開發,只起到傳達而沒從全局思考的話,公司為什么還要養著我們?!”她的話很重,當時的我很委屈,明明業務方很認可我的工作成果,為什么到領導這就變成有問題了?
后來,隨著我自己在產品路上的經驗有所增長,開始教導別人。再來細品,越想越覺得當時leader批評的對。
悶頭執行就容易這樣,用戶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馬,我就花盡心思地找馬。而忘記了“馬”只是用戶提出的解決方案,他的需求是更快的速度。了解了背后的需求,你就能盡情發揮,不管是汽車、火車還是飛機都能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
前兩天看到一則需求的小故事,也是這個意思:
顧客向服務員要一杯水,服務員端了一杯熱水過來,顧客一摸,“太燙了!”,服務員聽罷,轉而端了一杯冰水,顧客一摸,“太冰了!”。服務員換了一杯溫水,顧客拿著很開心地,用了這杯溫水洗了手……
怎么避免呢?
leader后來教我一個方法:連問五個Why!(你為什么需要XXX?)
連問五個Why,你基本就把用戶最真實的需求挖掘出來了(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會顯得你很笨蛋)。用戶要一杯水,如果是渴了,他需要的是一杯溫水。如果是擦干凈手,他需要的是一張濕巾。如果是為了兌酒,可能雪碧和紅牛更配噢!
不要簡單聽信業務方提出的解決方案,要回到他的用戶場景和業務目標,去挖掘他真實的需求是什么,再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因為內部產品的用戶比你懂業務,但不如你懂產品,他提出的解決方案常常是局部和片面的,這時就需要你能站在產品的更高角度,優雅地解決問題。
2.沒有深鉆業務
如果你是旅行App的產品經理,你得去了解旅行行業的需求和痛點。如果你是短視頻App的產品經理,你得去研究短視頻的功能和需求。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果你是個HR系統、CRM、CMS的產品經理呢?你該做什么?守住產品的一畝三分田就可以了么?
不,你要成為一個業務專家和系統專家。你得懂業務,一個完整的招聘流程是怎樣的?怎么組織銷售,激勵銷售,尋找機會?怎么提高編輯的效率?這些問題你都得清楚,成為一個業務專家,和業務方站在一起。
同時你不能僅陷在業務里,得跳脫出來成為系統里的專家。畫各種系統組織架構圖,抽象出各種概念。對系統的發展有自己的規劃和預期,按自己的節奏去迭代升級系統以滿足業務的拓展需求。這些系統的理論知識,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演變,已然長成了大家伙,里面的門門道道可多,夠我們鉆研很久。
一位產品前輩曾說過:做產品要把70%的精力花在業務上,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而剩下的30%是產品通用技能,算不上什么核心競爭力。回想當時的我,一個勁地只顧做需求,改Bug,醉心于產品細節。沒有相應的高度,鉆到角落里而不自知,也算是當時經驗尚淺的表現吧。
3.不了解開發成本(不懂技術)
關于產品經理要不要學技術,業界爭論了很久,大部分人得出的結論是:產品可以不學技術,但是得懂。
懂什么呢?至少得清楚原理和具體的實現成本,才便于平衡多方利益,做出恰當的決策。就好像給你一千塊預算辦活動,你可以組織的風風火火的,在預算內把事情做漂亮。但如果光讓你做活動,不知道最后能報下來多少錢,那你一定會畏手畏腳的,很受限制。
不懂技術,就像給了你一個“黑箱”,里面不知道是黑貓還是白貓(三個梗好像串了)。必定影響你決策的能力。我當時就是這樣,鬧的第一個笑話,就是出了Bug不知道找前端還是后端。東問問西問問不得要領。
第二點是無法評估一個需求背后的代價,從而影響優先級的排定。因為做的是內部產品,最重要的事是提升效率。我入職第一天拿到一張列著一百多個需求的表,一半以上是Bug……排期的時候,第一個需求開發說要兩天,我說“好”。第二個需求開發說要三天,我說“哦”。這樣一周的時間就排滿了,其它活得下周再排。留下原本排了十個P0優先級需求準備大干一場的我在會議室黯然神傷,于是接下來幾周在排期和接需求的時候,我心中都沒有底氣,擔心笑話+1。
第三點,做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需要有更堅實的基本功,出色的抽象和建模能力,要懂概念模型,畫各種圖。而我當時幾乎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每天九、十點下班回家抱著UML的專業書籍啃,很是痛苦。
4.要做正確的事(不只有用戶體驗)
小時候,我幼稚地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長大后,我們仍免不了犯這類低級錯誤。把一類事物抽象為一個整體。比如,把業務部門抽象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把一個公司的不同部門當做一個利益共同體。但從微觀看不是的,可能內容編輯人員和內容組負責人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是相悖的。
業務組成員都是和我們朝夕相處的人,相隔不過幾個工位。這時我們很難從用戶的情感中跳出來,我們習慣性地把提高他們的操作便捷度當做最高優先級的需求,仿佛這是一款to C的產品。當他們利益受損,向你抱怨的時候,你更傾向于解決他們的問題。
舉個例子,當時我們在開發內容審核流程的時候,對流程進行了重新梳理,增加了多個審核狀態,完善了操作規范,并要求三審必須由領導審核,大大拉長了審核流程。對于內容編輯人員,原本五分鐘能做完的事,現在要用十分鐘才能完成,而且操作更加繁瑣。這是件對公司利好,對編輯利空的事情。編輯們對此積極性不高,不愿配合。我也松松垮垮能拖就拖,仿佛這個功能一上線,就和編輯們做不了朋友了。從某種程度來講,這是對公司不負責的表現。
常有人抱怨,這類to B產品操作繁復,用戶體驗奇差。但我們做內部產品的不得不承認,在開發資源非常有限的后臺,用戶體驗只是一堆重要問題的其中之一。像系統穩定、流程合理、信息安全、定制功能這些都很重要。一味地強調用戶體驗,照顧眼前看得見的操作者,忘記了背后看不見的公司,重視部分而忽略了整體,同樣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進階問題。
作者:潘潘,公眾號:Hey潘潘
本文由 @潘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剛開始做內部產品就是被淪為需求傳達器,領導也批評過,下面我也自己琢磨過為什么會這樣,現在我懂得抓住業務的核心需求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看了你這篇文章想起了之前的自己好心塞。 ??
每個坑都躺過,我的天~
有故事 有經歷
我想轉載可以嗎
做TO B的產品有個好處是,就算傷害了用戶 ,用戶也是沒辦法,只能不離不棄,有一定的容錯性。但是同樣的,很可能你的某個小錯,會讓整個流程陷入走不通的境地,導致一堆人無法工作。 TO B非??简炄说倪壿嬎季S,而且熟悉了業務流程,才是真正值錢的。用戶體驗是不同角度的楊桃,很難道清楚誰對誰錯。但是業務流程基本是固定的,如果在定中求變,找到最優解,尤其是當你做出的產品讓別人覺得,比我上一家公司的ERP好用多了的時候,滿滿的成就感。
千萬不要聽內部用戶提供的解決方案,會坑死自己。他們很多時候只是把自己的問題描述出來了,解決方案語言我們多問幾個為什么,了解背景之后提出
說的好!
5個why- – give me five?
what,where,when,who,why.
最后 how
5w1h分析法,可以搜一下。
不是噢,5W1H也是一種方法,但我文中提到的是一直問為什么,很有用(可見下面那位朋友的回答)。 ?? 感謝你的互動
?? 原來是這個意思,我理解錯了
感謝分享了
嘿嘿;-)
作者踩過的也是我正在踩的坑,感謝分享,學習了
要加油噢??
leader后來教我一個方法:連問五個Why!
我想知道 這具體的5個都是哪5個? ??
沒有具體的問題,這個方法類似于“打破砂鍋問到底”,針對客戶(需求方)的某一個需求,問客戶為什么,得到原因1,想解決方案,然后接著問為什么,得到原因2。。。。。。精益創業里面引用了一個例子:
“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曾舉了一個例子來找出停機的真正原因:
問題一:為什么機器停了?答案一: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題二:為什么機器會超載?答案二: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題三:為什么軸承會潤滑不足?答案三:因為潤滑幫浦失靈了。
問題四:為什么潤滑幫浦會失靈?答案四: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五:為什么潤滑幫浦的輪軸會耗損?答案五:因為雜質跑到里面去了。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么”,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潤滑幫浦上加裝濾網。如果員工沒有以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掘問題,他們很可能只是換根保險絲草草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
完美地替我回答了問題,贊一個!
好的,謝謝啦~!
是一直的問為什么,不一定非得五個,可能兩三個就可以了。我當時真正見識到問到底的重要性,編輯對于同一件事,給我和我leader的回答是不一樣的(我和編輯的關系特別好),就是因為我沒有追問下去
對,5是個泛數,就是為了找到問題的根源。
以后多問幾個問什么,抓住問題的關鍵點。
恩恩,追問發現問題的根源,再給出解決辦法。我也是總出現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