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總監就是要不斷尋找“高杠桿率”的管理活動,并推進達成

0 評論 6115 瀏覽 32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在產品經理工作中,不同環節、不同層級等因素可能導致產品經理職責也有所不同。而產品總監便需要進行日常管理,以推動團隊成長與溝通協作。本篇文章里,作者結合其自身經歷分享了產品總監如何優化管理活動結構的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產品經理的發展規律有2條線,一條是專家線,一條是管理線。專家線的產出是比較容易進行評估的,而管理線的,卻整天都是靠推動別人拿結果。所以作為產品總監的管理者,我們時刻都需要思考,自己的產出是什么。

反觀我們過得每一天,可能都在做一些非直接產出的活動,這些事情并非最終的執行層的產品或運營,業績會看起來那么清晰直觀。比如說給平臺引流百萬粉絲,APP的留存率提升20%,用戶APP的使用時長提升了10%等等,但是這些執行結果的背后其實都可能被管理者的各項活動所影響。

管理學大師安迪·格魯夫對管理者產出用一個公式來總結:

經理人的產出 = 杠桿率A × 管理活動A + 杠桿率B × 管理活動B……

安迪格魯夫(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

這個公式其實非常精辟,其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管理杠桿率”,簡單理解就是一次管理活動的成本投入能產出最終效果的倍數,小到一次活動方案的指導,大到一次全員項目動員會。就我個人來看,管理者的業績產出其實就是其所有管理活動影響力的產出。

一、產品總監要不斷尋找“高杠桿率”活動,并加速完成

一個產品總監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產出,除了持續保持勤奮和積極,讓每一項管理活動能盡可能多和快地完成掉,另外一個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知道哪些管理活動是杠桿率高的,優先去做,哪些是杠桿率低的,最好是碰都不要碰。

管理者就是要不斷尋找“高杠桿率”的管理活動,并加速完成

今天我主要結合自己的經歷分享一下,產品總監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去優化自己的管理活動結構。首先我們來看管理活動的杠桿率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我分析主要有三點:

  1. 活動影響范圍;是影響單個人、還是部門、還是整個公司,甚至能影響外部客戶市場;
  2. 活動影響周期;比如一次簡單的談話,是能影響員工1天,還是可以影響一周甚至是一個季度;
  3. 影響影響強度;是讓員工不得不做,簡單地產生了行為改變;還是整個思維都調整過來了,改變了做事的方法;還是整個底層心態上發生變化,產生持續的積極主動。

所以綜上所述,作為產品總監,就是需要不斷在這3個要素里面去權衡。

當然我們在執行管理活動中,很難說去精準計算每一項管理活動的這個杠桿率,而且也確實沒那個必要,因為計算會消耗你很多無必要的時間。所以通過自己常識去判斷,基本就可以了。

每次準備上手開始跟進活動時,就先停下來,在腦袋里面迅速過一遍最重要的3到4件事情,然后按照杠桿率重新排序。切記僅排當前能回憶起來的事情(因為想都想不起來的,根本不用去選擇了)。

我現在回頭來看自己做的判斷,早期正確率可能會在30%以下,但是隨著自己的不斷訓練,逐漸累積經驗加成,這個數值應該能拉到70%以上。評判的標準,就是目標達成的進展情況,所以就是需要不斷在活動中進行落地和反饋。

二、常見的8類基本管理活動,我要怎么選?

我簡單梳理了下,咱們產品總監常見的一些管理活動類型,主要可能就是以下8類了:

  • 關于事的,包括定目標、做計劃、做溝通、盯反饋;
  • 關于人的,包括招聘、培訓、激勵、淘汰。

剛好我描述的順序就是它們在我心中杠桿率的基本排名了。舉個例子,如果目標定錯了、方向帶偏了,再好的計劃,只會讓組織越跑越遠;如果人員招聘錯了,再怎么培訓和激勵,也依然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因為他們可能就只是為了坐班拿個死工資而已。

當你把前面一個杠桿高的活動做到自己滿意之后,我個人才建議往后面去進行拓展。這個順序不能亂,有時候發現不對勁,甚至要停止當前活動,反過頭來優化上一步的事宜。

當然這些活動,很多情況需要根據真實情況而定,就比如做計劃里面,是做戰略計劃、還是活動的執行計劃;溝通里面,包含了和老板溝通,還有員工溝通。這些具體情況就要一事一議了,重判杠桿率。

管理者就是要不斷尋找“高杠桿率”的管理活動,并加速完成

大家可以根據上圖,在自己心中進行優先級的排序,進行權衡。

三、不要反感開會,把每一次會議開在刀刃上!

上述的每一項管理活動中,始終逃離不了的就是開會。

哈哈,雖然一聽這個詞就會讓人有生理不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開會是產品總監推動項目前進的必然手段,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手段。大部分管理者的時間80%都貢獻給了會議、貢獻給了他人。如果你發現一個管理者天天都是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的話,那我可以說,這個管理大概率是出問題了。

那么假如會議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就需要更多考慮怎么讓會議來得更加高效,而不是時間也花了,卻沒有得出任何結果。

這邊我結合常見的會議,談談我的理解。

1)老板的匯報會議與老板的匯報溝通會,是影響范圍大、杠桿率很高的活動,因為你要知道在一家公司里,掌管所有權利和資源分配的最高決策者是老板,所以你需要獲得他的信任和支持,這樣才能更容易達成團隊的目標。

如果你每次匯報,都是平鋪直敘,沒有任何重點,也沒有任何要求,那么領導是不會關注到你的難處的。

所以一定要將關鍵的問題呈現給上級,老板每天事情很多,時間很少,精力也有限,所以“抓重點”、“抓重點”、“抓重點”,重要的事情說3遍。

每次匯報一定要提煉一個核心訴求出來,比如這次是要增加團隊的崗位編制,那你需要把目前團隊的業績產出、同崗位的工作量評估都統計好,同時說明新的業務增量必須要增編的必要性。另外還要準備新崗位的工作內容,以及試用期及轉正考核目標等。

如果你再思考深入點,建議把人的具體成長路徑和階段性的任務分配也給描述清楚,這樣領導就能非常清晰get到你的訴求,同時也不太好拒絕。

你需要始終讓你要表達的觀點保持聚焦,所有論據也都是支撐著你的觀點的,因為老板確實記不住那么多的事情,所以你得幫助老板去減負。

2)部門內的周會部門周會,一般都是多人會議,它的影響范圍也是較廣的,而且還會產生協同影響的效應,因為在會議上每個組員都會發言,而內容基本上都會涉及到部門其他同事。所以一場會議下來,會為下一周很多小伙伴的行為定下基調,也是一個管理杠桿特別高的事情。

為了讓每一次的周會產生真正的效用,我們得做好幾件事情。

第一就是要在會前把相應的周會材料準備好,比如項目進度、運營數據指標、會上要討論的方案等。

第二,要求小伙伴提前想好工作中遇到的障礙和需要獲得的幫助(可以來自于領導和同事),便于在會議上及時提出。

第三就是明確會議的紀律性,保證每個人與會的專注度,因為你對他人的工作了解程度,決定了整個組織的協同性。在多人會議中,一個很容易出現的現象就是,一個人講,其他人心不在焉、刷手機的情況,所以這個會議的紀律是需要絕對重視的。

3)員工1V1溝通會曾經有一項研究表明,領導每周花1個小時與員工談話,至少會影響他接下來一周的工作。

1V1的溝通屬于影響深遠的管理活動,所以也是高杠桿率的。但是有時候員工和領導可能都沒有理解到這一點,認為平時的集體周會以及協同文檔里面都可以說清楚,為什么還要1V1溝通,真的是浪費時間。

這個其實是認知偏誤造成的,1V1的溝通會主要目的幫助領導和員工互通互信,有時候甚至是形式大于內容(找你談話,表示足夠重視)。當然內容也確實很重要,一般會包含三個方面:對現有表現優秀的點予以肯定,指出需要提升的地方,進而深入交流提升計劃。

通過這種溝通,不光可以了解到對方日常是怎么做的,更重要是如何去想,互相理解和學習。

每次溝通都可以錨定一個具體的話題,比如如何提高業績、如何與兄弟部門更好協同等。溝通中領導給下屬針對性的反饋,同時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能進行傳授;下屬也可以將工作中碰到的難點向上司匯報,尤其是一些不便于在公開場合去說的內容,剛好能在這個私下封閉交談的場景中完成,雙方坦誠相待,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這個溝通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足夠封閉,因為在這種場景中雙方都必須高度專注,因為你們的對話對象只有一個,容不得開半點小差,一旦放飛自我,就不知道怎么接茬了。這也就是1V1溝通會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的核心原因了。

結語:產品總監也是管理者,每天都無時無刻不是在決策,要考慮要做啥、不做啥、先做啥、后做啥,早期可能覺得管理是一門科學,而越往后面做越覺得是門藝術。好的管理是沒有標準的,但是好的管理者是有標準的,大家一起共勉。

#專欄作家#

囧囧有神,微信公眾號:囧神產品觀(ID:jspvisio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8年度最受歡迎」專欄作家,起點學院導師。10年互聯網經驗,產品運營專家,Team Leader,長年專注于產品、運營、數據、管理、行業洞察等內容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