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版本迭代管理,給團隊一顆糖

5 評論 13504 瀏覽 138 收藏 23 分鐘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在團隊工作中,產品經理需要身兼多職、兼顧多方意見。而產品版本迭代管理往往需要牽扯項目的多方面。那么,當產品經理著手版本迭代管理工作時,應當如何協調團隊工作、做好過程控制、進而凝聚團隊力量?本文作者便結合其自身經驗向我們做出了清晰展示。

自春節到現在,我陷入一種困境里:突然間,我好像成了“夾心餅干”?

事情是這樣的,由于業務變動,最近我開始負責一個核心產品的版本迭代管理。我敞開心扉擁抱變化,但兩個月下來,事情比我想象中得更棘手。

先交代下背景。

在我之前的工作經歷里,我和前線的團隊交涉比較多,銷售、售前架構師、產品架構師、服務商、ISV,都相對比較熟稔。熟稔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他們跟我說聲hi,我都幾乎能料到他下一句話想問什么、想要什么,我可以怎么推杯換盞地應對他們。和他們站在同一條船上久了,我深諳支持項目有多不易,我理解客戶對產品的訴求有多急切,也愿意盡最大努力去爭取產品研發的資源投入。

但是,一切開始不一樣了。自打我接手產品研發工作,開始負責產品整體規劃和版本迭代管理后,我多了一重身份。隨著我深入了解產品的細節,了解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的需求背后沉淀了這么多研發、測試的人力后,我不得不站出來為產品研發團隊說說話了。

這也就導致,我清楚客戶需求的合理性和迫切性,但我也在警惕產品研發資源的不合理占用。于項目團隊而言,作為產品接口人的我開始謹慎承諾,小心防守;于研發團隊而言,作為項目經理的我抱著一攬子需求回來,生怕我獅子大開口。

里外不是人了不是?我反思過,是不是該去學一學怎么端水?

把情緒放一放,我給自己一個版本的試煉機會,也趁此摸清楚了項目支持和產品管理的平衡之術。

我和其他團隊的產品經理聊了下,有些同學一開始就是走產品策劃路線,始終站在產研的角度,專心琢磨如何讓產品做得更好;有些同學一直都是在客戶現場,或是出差去現場的路上,他懂行懂客戶,能根據客戶需求擬制解決方案。

其中不乏有產品經理負責版本迭代管理,但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怎么去權衡各大項目反饋的需求優先級?怎么應對空降的需求帶來的資源占用?怎么讓前線團隊放心、讓研發團隊齊心呢?

不少團隊都傾向于將產品研發管理專門交給項目經理去負責,由項目經理協調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的資源,并跟進整體版本迭代的進展。這的確權責分明,產品做需求,開發寫代碼,各司其職,何樂而不為?

可事實上,版本管理的重點不在于由產品研發團隊中的哪個角色來承擔,關鍵在于如何去管理這個版本。既然團隊內暫時沒有這樣的角色來支撐,那么我大可以利用自己的多重身份“夾帶私貨”,不是嗎?

一、不僅是規劃版本

規劃版本前先規劃產品roadmap。

為什么前線項目組總是源源不斷地投遞需求——我要斬斷不重要不緊急的客戶需求。

為什么研發同學總是下意識拒絕需求——我要調動產研資源實現優先級最高的產品能力。

從客戶需求到產品能力之間是有Gap的,我要搭橋造梁,就需要一個支撐。

那么,怎么規劃產品的階段性里程碑?

1. 從團隊KPI入手

今年團隊的考核目標是什么,是產品收入?用戶活躍度?標桿案例數?項目的復制情況?

2. 制定個人OKR

基于團隊的目標,落實到個人所負責的產品目標,去看在該目標下你要輸出的關鍵結果是什么。

比如你們考核的是要在全國范圍內樹立至少2個國家級標桿項目,那么對應的這類型項目最關注的需求場景是什么;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場景,產品要實現哪些能力、配套提供哪些服務支持。

3. KANO模型

這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工具,需求分五類: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無差異型需求、反向型需求。

① 基本型需求(必備型需求)

客戶認為必須有,沒有的話這個功能就不具有交付意義的需求。

針對這類需求,一旦你沒滿足客戶,客戶的滿意度將一落千丈,你可能馬上就要被踢出局。比如顧客買一個保溫杯,它能正常裝熱水,顧客不會為此感到滿意;但如果這杯子有裂縫,杯蓋擰不緊,或是保溫效果差,那么顧客對這個杯子的滿意度就會明顯下降,投訴接踵而至。

② 期望型需求

客戶期望你可以實現的需求,一旦你實現了,客戶滿意度會顯著提升,你提供的產品超出客戶期望越多,客戶就越滿意。

但相應的,如果你拒絕滿足客戶需求或是表現不好的話,客戶也會立馬提出不滿。比如客戶期望貴司提供的問題響應機制可以更快捷、故障處理可以更高效,那么一旦你優化了問題處理流程,提高對客戶的響應效率,客戶就越滿意。

③ 興奮型需求(魅力型需求)

客戶既不會過分期望,又不會明顯不滿的需求,即,有更好,沒有也能接受。

比如早期海底撈向客戶推出生日當天全體員工向顧客唱生日歌,這種服務的確會讓顧客驚喜,但如果不提供這個服務,顧客也不會不滿。這類需求通常能在某些時機打動客戶,贏得客戶決策人更多的關注。

④ 無差異型需求

這類需求對客戶沒有影響,有或沒有都無所謂。

這種需求怎么會被人提出來呢,可能是客戶對標了不同的產品,或是靈光乍現想到的,這樣的需求在應對的時候需要甄別,不必過分投入在這類需求上。

⑤ 反向型需求

該需求會引起大部分人的強烈不滿,你實現該需求反而會降低客戶的滿意度。

比如客戶管理層提出一些強管理的需求,乍一聽很合理,但深究下來,這需求對員工不友好。即便你短暫地滿足了客戶高層的需求,但長遠來看一定會收到客戶的投訴,畢竟客戶采購軟件并不僅限于在管理層使用,更多時候還是為了服務于全體員工。

針對這類需求,你且緩緩,先冷靜旁觀,做好充分的客戶需求調研后,再決定是否要做。

根據上述三方面,在實際規劃產品藍圖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去考慮:

  1. 一方面根據團隊OKR劃定產品方向,圈定幾個需要沖刺的功能模塊,分月度、季度去迭代功能、做項目驗證,再炮制到其他項目中落地;
  2. 另一方面擺正心態,正視客戶反饋的需求,全力以赴滿足基本型需求,重視產品義務范疇內的事項,確保在市場競爭中不丟分。同時,盡力去滿足客戶的期望型需求,提供大多數客戶關注的額外服務和產品,引導客戶的決策鏈對本產品有更多的傾向性;最后才是爭取實現客戶的興奮型需求,提高客戶用戶的粘性和復購率。

你看,通過層層過濾,你會發現有不少客戶需求其實沒那么重要,它并不能為產品的銷售有什么催化作用,甚至在占用產研資源后還討不到一點好處。

二、不僅是管理版本

前文提到如何在規劃版本前規劃好產品階段性的里程碑,圍繞里程碑去規劃每個月的版本內容和版本節奏。

但實際上在管理版本中最大的問題不在于做哪些需求,而是什么需求要先做。每一位架構師都認為自己負責的客戶提的需求最靠譜、最重要、最緊急,動輒就是“這是某位CTO提的”、“這個需求已經上升到我司的某位高管”之類的……通往產品發布的管道就這么寬,全堵在這段路上,誰也動不了,誰也不想讓。

這時候除了根據KANO模型對需求做一層初步的分類之后,每個類目下依然存在不少需求,怎么排優先級?

向外看,競爭對手相比你的優勢在哪?它推崇的關鍵控標點有什么?研究競品并不可恥,市場就這么大,池子里的魚就這么多,為了捕獲更多的獵物,取長補短也是順理成章的。

向內看,你不必把這份責任全部放在自己身上,建立版本評審委員會,邀請領導、產品和研發負責人、前線反饋需求的架構師,共同來評審這些需求的優先級。通過責任公攤和事務公開,形成一個集體公認的版本需求池。

在需求池初具雛形后,你要及時組織產品研發團隊開版本啟動會,宣導需求池里的所有需求,請產品和研發初步給出工作量的預估。一個版本迭代的周期就這么長的時間,對于比較復雜的需求,適時地拉長陣線去細化產品方案,才能確保不浪費研發的資源。

記住,排優先級時,不可只關注客戶需求而忽視了去建設能滿足更多客戶的核心優勢。

在明確版本需求和需求的優先級后,我們再來看下如何調動資源投入到版本迭代。

1. 資源投入情況

  • 項目經理:負責整體版本規劃和需求管理,跟進版本迭代進程,對版本的整體發布負責;
  • 產品經理:負責產品需求的方案設計和評審,負責與設計、研發、測試協作開展需求的建設,對需求的實現情況負責;
  • 研發:負責產品需求的技術方案設計和實現,把控需求的研發進度;
  • 設計:完成需求UI設計和視覺設計,輸出設計切圖;
  • 測試:輸出測試用例,把控需求的質量。

這些角色在參與版本迭代時都有各自的期望,在不同的環節里都需要換位思考下。

比如研發,最怕產品方案沒考慮完全就火急火燎地找上來要技術實現,前期方案的不周全大概率會引發后期需求的變更,這對研發而言就是資源的浪費。

那么站在研發的角度,產品經理對待需求就不能只是在講一個簡單的用戶故事,客戶需求和產品能力之間的gap有多大,取決于你如何去理解需求、如何去細化需求場景、如何打磨好你的產品。

相應的,在版本迭代的過程中,項目經理預留給產品經理思考方案的時間要充分,不能為了滿足更多的需求而忽視了產品的細節。產品不可只看細節,也不可全然不顧細節。

不注重各個方面的細節,終究會連累到之前積累的口碑;當所有人都盯著你缺的那一筐土的時候,沒有人會關心已經堆好的九仞土山。

2. 團隊機制與過程控制

既然是一個長期工程,那么何不如從一開始就下功夫定流程,定機制,把涉及到的角色的工作地圖畫出來?

前面提到,我給自己一個版本的時間窗,去印證這個團隊機制的可行性。具體流程是什么樣呢?

1)明確版本節奏

一個半月2個小版本1個大版本(ab為小版本,c為大版本),小版本內部測試體驗,大版本對外正式發布。

2)規范迭代流程

建立版本評審委員會,從版本規劃開始,做好向上匯報和對內同步,保證信息公開透明。沒錯,你是版本總體負責人,但你沒必要把很多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尤其涉及到需要上升決策的事情,分攤責任也同樣是在分攤風險。

② 版本需求確定后,預留充分的時間給到產品經理調研需求、設計產品方案,并樹立一個標桿性事件:開展版本啟動會。由各產品經理大體宣講需求,明確需求的研發負責人,全員投票評估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③ 需求進一步得到產品和研發的評估后,產品和研發負責人各自組成feature team,啟動對需求的實現之路,再配合設計、測試的資源,讓需求在版本發布計劃的時間窗內有序地推進,并適時地同步進展和風險,確保需求相關人對需求的理解是一致的。

3)加強過程控制

流程是有了,但流程里涉及到的環節比較多,需要抓住最關鍵的部分加強管控。

一個是需求評審環節,這決定了這個需求后續的實現路徑,絕不能輕視。對于相對復雜且重要的需求,對于空降的高優先級需求,能不能插隊也不是研發或產品或架構師說了算,都必須嚴格上升到版本評審委員會共同決議。

一個是研發排期環節,版本的發布時間窗是基本固定的,研發排期的評估除了根據需求的優先級、實現的工作量之外,還要根據發布計劃的時間點看能趕上哪一個發布計劃,以確保給客戶承諾的交付時間是相對可靠的。

一個是產品體驗環節,不少團隊在前期需求設計上嚴防死守,可一旦步入研發階段,產品經理除了間或響應研發的問題咨詢外,對需求本身的實現過程和實現結果是有點輕視的。

這里需要尤其重視需求研發完成后的產品體驗環節,產品經理必須完整地按測試用例走查一遍功能,確保最終的功能與最初需求的設計是契合的。若有偏差,是否要變更或追加需求,則同樣需要引入版本評審委員會(與該需求相關的人員)一起來評估。

三、不僅是一顆糖

產品如期發布了,這時候我對前線的架構師是否就有了交代?不夠。

回想下,架構師對產品的能力是清晰的嗎?他們提的客戶需求為什么在不少產品研發同學看來不太合理呢?歸根結底是因為項目支持和產品建設脫節了。

兩撥人,一撥人忙著做項目,一撥人忙著做需求,各自作戰,各自為政。

你可能會說,產品做出來不就是為了更好地在項目里售賣和交付嗎?沒錯,但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于是你會發現,前線團隊對產品一知半解,產研團隊對項目一窮二白。

這是常態,但可以被改變。

回過頭來看整個版本迭代流程,你會發現有很多環節完全可以借助前線架構師的力量。

  • 在版本規劃初期,項目經理可以請架構師給出有力的項目背景佐證需求的合理性;
  • 在需求調研時,產品經理與架構師的深入訪談,可以更充分地了解需求場景和目標,如有必要也可以跟架構師一起拜訪客戶;
  • 在需求研發完成轉產品體驗時,產品經理邀請架構師一起體驗功能,確保功能的效果與架構師的預期一致;
  • 在產品發布后,產品經理可以請架構師一同編制功能故事,描述功能的操作路徑、實現效果和價值,以便客戶更好地使用功能。

整個過程里,前線架構師與產研團隊有了更多的互動和融合,這是我們給到架構師的一顆糖,它不僅提升了架構師對產品的理解力,也加深了產研團隊對客戶的認識。

同樣的,產品發布后交付給到客戶后,這時候我對產研團隊是否就有了交代?不夠。

很多時候一個新版本從規劃到發布,一個多月過去了。這一個月期間,客戶也許還在追著要這個能力,也許早已不在意這個需求。但是產研資源也確確實實地投入進來了,他們需要一顆糖,可能不夠甜,但總比交付出去下落不明要好得多。

因此我們會要求,前線實施團隊交付新版本給客戶后,需要主動了解客戶的使用情況:有沒有用?用得怎么樣?有全面推廣起來嗎?還有其他反饋嗎?這些都要定期追蹤,了解客戶不同層級的用戶對新版本發布的新功能的想法,正向反饋負向反饋都好,都要有個交代。

通過這樣的交代,一個更加完備的產品故事應運而生,產品經理有更多的實踐素材去佐證功能的價值,架構師有更充分的底稿去應對客戶的挑戰。

四、小結

我相信不少成熟的團隊必定有自己一套完善的版本管理方法,對于客戶需求和產品能力的轉化也是運籌帷幄,對此我要恭喜你。的確,同一個問題會有很多解題的思路,我從這次的事件中也想通一個道理,那就是如何去克制把問題簡單化處理的沖動,避免陷入對觀點做取舍的二元偏誤里。

在對外和前線團隊的持續溝通中,我清楚了項目的百種不易;在對內和研發團隊的共同作戰中,我理解了產品的所思所想。如何去平衡項目和產品,讓項目驅動產品的提升,讓產品更好地服務于項目,讓原本若即若離的兩撥人匯聚成一股更強勁的力量,這是我從中體會最深的。

我想,捋完一遍思路后,我大概不需要去學怎么成為端水大師了。

#專欄作家#

健壯的大姐姐,微信公眾號:健壯的大姐姐(ID: is_stro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專注于To B服務項目管理和行業分析,歡迎各路好漢一起探討。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不錯。菊廠跟你們的區別是,客戶需求的功能設計是直接由架構師(SA)出的。

    來自日本 回復
  2. 大哥,產品路線圖就產品路線圖,你非要用roadmap,哎,我真是不知道該怎么說了,一定要用英文嗎

    來自浙江 回復
    1. 哈哈哈哈這也能成為吐槽點啊

      來自廣東 回復
  3. 管理版本中最大的問題不在于做哪些需求,而是什么需求要先做,這句話寫的相當精確啊,先做:意味著各方團隊利益的優先級的取舍,流程管理作者講的已經非常明白了,我想很多的公司需求實現模型應該也與此類似了。
    多說一句,不管是互聯網行業還是什么行業在需求管理這一塊上,說到底還是錢多壓死人,尤其是ToB,所以在項目深入紅海競爭的時候,人力肯定是不足的,資源肯定是不夠,做好取舍,面向Money管理。

    來自廣東 回復
    1. “面向Money管理”,哈哈這話有點直接了哈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