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走出“收益努比”下降的困局?
編輯導語:互聯網變化速度非???,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應當將自己的精力放在恰當的事情上,同時還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呢?作者準備了產品經理避免“收益努比”下降的三板斧,供你學習參考。
內卷化,顧名思義就是“向內不斷循環,逐步演化”。在同一圈層內,人們相互競爭以爭奪有限的資源,互相傾軋、不斷內耗,從而導致個體的“收益努比”下降,也可以說是努力發生了“通貨膨脹”。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如果每天做的工作循環是梳理需求-輸出PRD-開發跟蹤,貌似精益求精,按部就班,埋頭苦干,實則只在有限的內部范圍內施展,不向外擴張,這就是內卷。
我們應該避免無實質意義的消耗,不讓表面的精致、復雜、看起來特別敬業的內卷化狀態困擾我們。我們要站在更高層次上,不斷向外突破、創新和創造,才能回歸到向上勃發的新常態上來。
產品經理抵御“內卷”有三板斧,熟練使用它們,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內卷化”。
一、深度思考能力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不能只會畫PRD,從低保真到高保真,天天練習基本功,那么你將一直處于產品設計流水線上最末端的工種,也就是需求執行崗,硬生生的把產品經理做成了“勞動密集型產業”。
我們更應該培養的是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長期思考用心凝結出的全局洞察力,讓自己在面對復雜事務的時候,能夠知道一個事物的完整體系。
有人說,產品經理不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調侃歸調侃,產品經理們可別把每天的大會小會不斷,當成了習以為常。盡量少開會,多參加高質量的會議,多抽出時間進行深度思考、用戶研究。
不要以為產品經理是實踐學科,工作就是最好的培訓,把項目做成了才是產品大神,就讓自己每天忙于工作,沒有時間深度思考和學習。
產品經理一定是要定期參加培訓、多和行業內外的人進行交流,空杯心態很重要。
二、市場洞察能力
大家都在互聯網行業工作,有誰對當下互聯網行業所處的時代特征,有清楚的認知?是否會去研究整個市場的發展情況?目前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又有哪些訴求?經常對自己提這些問題,有助于培養我們自己的市場洞察能力。
針對上面這些問題,自己又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
我們可以研究互聯網市場的投融資情況,比如:
- 哪些領域逐步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并獲得了大規模的投資?
- 哪些市場在過去的發展中已經變得充分競爭,目前的現象級應用有哪些?
- 哪些市場的紅利開始逐步走到了盡頭,而下一個風口又是什么?
比如現在的普通消費級市場紅利開始逐步走到了盡頭,互聯網各大企業將目標回歸到了原來不是很重視的企業服務市場上。
同時對應資本市場,企業服務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并獲得了大規模的投資。
三、深耕行業垂直領域
業務匹配度,也就是相關的行業經驗,這也是產品經理容易產生差異化的地方。稀缺度與市場價格也是正相關的。
各大招聘JD中通常會選擇有較深行業經驗的,業務的積累基本決定了職業的上限。
對一個行業而言,只有充分的了解調研,才可能具有對未來的把握能力。
所謂產品,絕不一定是一個app,只要可以批量復制產生價值的事物都是產品。
好的產品最有價值的是其核心,而不是表面的UI之類!比如對于行業垂直型SaaS企業,我們必須要拋棄一些原來為C端產品注重用戶體驗為王的設計思維,而轉變成以優化企業效率為核心的設計思維上。
根據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建模,去定制化設計一套標準的作業流程。
產品經理在設計SaaS系統的時候,不僅僅是提供了軟件,而是要為客戶公司對企業內部的工作流程進行優化設計,并提供一整套運營解決方案。
深耕細分領域,熟悉客戶公司的工作流程,意識到未進行信息化改造前的客戶公司,很多流程都是由人工去進行,當有了一套完整的業務建模后的系統,我們就不應該再讓客戶公司使用原來的工作方式,而是配套企業的新系統去設計一套新的人工工作方式。
產品經理不光要懂得互聯網的那一套,還要實際掌握企業內部的業務背景知識,不能設計完產品由用戶去琢磨使用方法。
這是SaaS系統做好的前提。優秀的產品經理還應該關注SaaS系統續費率、客戶生命周期價值是獲客成本的3倍以上、客戶流失率要小于5%,了解客戶特性,才能做好客戶流失預警機制。
作者:Amer汀蘭,微信公眾號:PM同心圓
本文由 @Amer汀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原來我一直在做勞動力密集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