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產品差異對比分析

8 評論 25485 瀏覽 93 收藏 9 分鐘

做產品以來,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后臺、前端項目,現在做一些總結,希望對過往有一個概括。同時,也希望能給其他徘徊在后臺、前端的產品從業者帶來些借鑒,以便選擇出自己真正適合、喜歡的產品方向。

想了想,既然本文定位在后臺、前端徘徊的、或想了解兩個方向的產品從業者,那么就從對比的角度予以描述一下兩個產品方向的不同分析,以及個人對兩端未來的趨勢判斷。

對比后臺、前端,個人總結了一些如下:

一、都面向需求用戶,但用戶特點不同

無論是后臺還是前端,其實都是面向用戶使用的,這是產品的根本。前者是面向公司內部,后者是面向大眾用戶。要想把產品做好,都需要先把所面向的用戶理解透,這才能是一個正確的開始。至于如何理解、從哪些方面理解用戶,作如下幾點舉例:

(1)后臺用戶幾個特點

1、后臺用戶對產品的熟知普遍有很大的驅動力。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壓力,需要盡快了解業務,所以對產品的熟知速度、嘗試愿望、效率要明顯些。所以有時,你會看到一個少有注釋語、字段甚至存在歧義的后臺,但業務人員依然可以“硬解”,硬著頭皮去嘗試、理解。(這貌似是后臺產品的福音。)這點告訴我們,后臺產品其實可以為了提高迭代速度、功能完善進度,初期可以做得粗糙些。更多的可以通過培訓來讓后臺業務人員熟知后臺的功能含義。

2、無他選擇,對UI、UE接受力、忍耐力較大。

公司內部的后臺產品一般是無競品這一層的考慮的。所以,業務人員使用時,為了完成本職工作也就接受、忍耐了后臺在交互、UI層面的不足。(這也是后臺產品的福音。)競品分析對于前端產品而言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但后臺人員少有直接的競品分析,因為一般而言是難以拿到對手的后臺系統的。這樣一來,增加了后臺競品分析的成本。但辯證的看,也是因為沒有了競品參考、抄襲,有時也是比較難做一些比較陌生的功能。

3、需求較統一、明確,各異不多。

后臺的用戶畢竟是內部的、少數的,而且都是以部門、小組為單位的。一般而言用戶的需求目的是一致的,各異的不多。甚至,一般不會遇到同一部門、各異的需求。如果有一般請業務部門確定最終即可。

4、角色眾多。

后臺產品在思考功能時,免不了對各種角色的權限功能分析。后臺有一些敏感數據、操作,對業務人員有明確的限制。在后臺功能規劃中,要要了解清晰不同角色的權限是如何的,才能滿足公司級別的權限要求。

5、公司階段不同特點會不同。

隨著業務的增多、流程的成熟,對后臺系統也會有新的要求。例如:交互、主次、排版等等。大公司成熟的后臺系統,就會測重后臺的全面性、性能、體驗,為的是提高業務人員操作的便捷性、通暢性、穩定性、持續性。這時后臺產品可能更多開始考慮體驗、樣式、結構、排班等等。開始接近前端產品的思路了。

(2)前端用戶幾個特點

  1. 對產品功能的熟知驅動力較小,需要更多的引導、及時準確、便于理解的提示語、注釋語、圖文標識。所以,細心的UI、細微的交互是必要的。
  2. 需求目不統一、方向不明確,各異相當多。這個可能是前端產品最大的頭疼之地,也是最能找到成就感之地。
  3. 競品之多,可以貨比三家。忠誠度永遠建立在靠譜的基礎上。
  4. 懶惰性、習慣性思維太明顯了。改版要留心,不要動了用戶的“奶酪”。
  5. 對流程的忍耐度低。碰見流程,都要引導。最好有預知的流程予以告之用戶。
  6. 對刺激性強的東西反應敏感。例如:電商的降價文字、直播的網紅臉圖片、相親的學生妹發型,游戲的霸氣裝備。
  7. 隨心所欲。前端產品一定要多注意可操作流程交叉而導致的異常Bug。這是坑。
  8. 性能要求高?!胺磻?“沒飯碗”。
  9. 對隱私敏感度越來越高。
  10. 需要產品經理對數據有更多的分析,了解數據指標的意義,懂得如何運用數據作為產品功能的決策。
  11. 產品發布方式的不同。有時C端產品的改版需要灰度發布,步步試錯,邊觀察數據邊作優化。也可以通過A/B測試看到哪種需求方案更合適。

……

二、產品都復雜,復雜側重點不同

  • 前端:復雜側重點在于如何才能簡化復雜。
  • 后臺:復雜側重點在于如何滿足業務功能。實現的復雜:同步異步、中間表、接口等偏向技術層面。

后臺可能更能考驗一個產品人的架構能力。

三、都需要考核,考核標準不同

前端考核的比較明顯,就是用戶反映出來的數據。

后臺的話,可能就比較麻煩了。各個公司可能都會不同。這里舉幾個例子:業務部門的匿名調研滿意度,投訴情況,以及產品自己部門給小組打分等等。

四、都需要理解業務,但理解的目的不同

前端理解業務是為了更好的呈現給用戶,讓用戶進入自身產品的業務中,并且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完善業務。

后臺理解業務,是為了支持業務的后端處理、監控、增刪改查,去實現業務。

五、終極趨向,兩者殊途同歸

個人理解,從無限長遠來看,后臺和前端會逐步的走到一起,一個標準。后臺像前端一樣,才更加的人性化。但后臺要做到如此體驗,絕非“一日之寒”。

六、從事哪個方向的思考

在選擇哪個方向時,要從多渠道了解到不同方向的工作內容,避免偏聽一方,立場不同大家給出的信息自然不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獲取的全方位信息作出判斷、選擇。

并且,即使同是C端或后臺,不同行業、不同屬性的產品,要求依然不同,還會有更多細分。選擇的公司不同,對C端、后臺的要求也會不同。這里面還有更多的內容需要去獲取信息了解。

總之,選擇哪個方向,客觀方面要考察清晰。同時為自己定位清晰,在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擅長什么的基礎上,結合客觀考察,作出最終的選擇。

最后,祝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合適的方向,工作順利、開心。

 

本文由 @IP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7年初發文至今已兩年半余,作者在此后是否對此文所講內容有了更深入的見解?期更

    來自北京 回復
  2. 寫的真好

    回復
  3. 前端pm是基于把用戶當傻瓜,盡量精簡,后端把運營當專家,注重結構和業務模塊。

    來自湖北 回復
    1. 前半句說得很對。但我覺著,后臺的用戶也是用戶,特殊情況下可以當做專家,但普遍而言,還是當成半個傻瓜來看較好。因為如此,才能設計出更高效、便捷的體驗。后臺的交互、布局也是后臺人員操作時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

      來自北京 回復
    2. 其實我是傳統軟件出身,后端與前端的最大差別在于:前端考慮用戶要什么,后端考慮我可以給運營什么?一個是化繁就簡,一個是化簡就繁。

      來自湖北 回復
    3. 前端考慮的是面,后端考慮到點,雖然這個區分并不明顯

      來自湖北 回復
    4. 我也有過使用傳統軟件客戶端、傳統網站后臺的經歷,當時也覺著全面、豐富的功能,才能處理更多、更專業的工作。但后來接觸互聯網公司后發現,在側重功能完善的同時,應更多追求“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良好的交互,簡化的流程,可以為公司省去很多時間成本。尤其是大公司,本身流程、業務就重。簡化也需要建立在能夠完成工作的基礎上,不同業務的簡化程度也會不同。舉個例子:to B的軟件、后臺市場競爭愈烈,大家其實都在體驗上開始下功夫了。

      來自北京 回復
    5.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