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到底要不要懂技術?

24 評論 108110 瀏覽 496 收藏 14 分鐘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和創業經歷,以及后來與諸多大廠、創業公司的優秀PM交流的心得,我覺得可以簡單談一談:到底PM要不要懂技術?或者說,PM到底要懂什么樣的技術?

前段時間,我面試了一個國內一線門戶客戶端的產品經理,她是學計算機出身的PM,但是由于編程能力比較弱,所以做了產品經理。后來在工作中,有時和技術同學打交道比較費勁,所以自己吭哧吭哧開始學習SQL和PHP。

我不太認可這種直接去學習編程的方式,因為產品經理應該是很忙的,你的寶貴時間不該花在學習編程這件小事上。(多說一句,我也是學計算機出身,畢業于國內某最好的大學之一的計算機系。我并無貶低編程之意,恰好相反,我身邊很多優秀的產品經理都是學計算機專業出身。)

所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和創業經歷,以及后來與諸多大廠、創業公司的優秀PM交流的心得,我覺得可以簡單談一談到底PM要不要懂技術,或者說PM到底要懂什么樣的技術。

1. 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怎么冒出來的

在我們的大學里,從來沒有一門叫做產品經理的課程,也很少有專門的課程或者課題是關于如何做產品的。沒錯,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如果不是互聯網老炮跑來忽悠,我們本不知道有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存在。

在軟件工程的過程中,本不需要產品經理,反而對工程師的要求很高。

工程師需要將客戶的需求,進行有邏輯的產品架構設計,然后基于產品架構進行自底向上的系統架構設計,最后映射到客戶使用的UI界面,便是最終的產品形態。在這個過程中,工程師需要懂得如何理解客戶需求,懂得如何進行產品架構設計,如何進行底層數據庫設計,如何進行系統各模塊的設計等等,最后還要進行非??煽康幕诿嫦驅ο蟮闹笇枷氲木幊獭6艺麄€過程還是通過團隊協作來完成,而非單一個體。這樣一個繁瑣的過程下來,逐漸衍生出了幾個關鍵的職能崗位,包括產品架構師、系統分析師、項目經理、各級別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等等。

大學里的《軟件工程》課程中教給我們,在上個世紀,軟件工程方法論確保了幾乎所有軟件產品的落地實施,特別是《人月神話》一書中,更是將這種方法論講述到極致。

可是,互聯網時代到來,一切開始變化。

首先要變化的,是客戶群體。

由于客戶群體從清晰可見的甲方客戶變成了捉摸不定的互聯網普通用戶,這就麻煩了,一下子捕捉客戶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隨著對用戶體驗要求的重視,工程師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產品交互設計、界面邏輯等細節的優化?;ヂ摼W也逐漸對產品架構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產品架構可擴展性、開發速度、迭代速度、模塊間復用能力、對外合作與開放能力越來越高。這樣的一些列變化,導致互聯網下的研發工程師難以應對多變復雜的變化。

于是,互聯網產品經理崗位應運而生。

這是一個對產品進行完整設計的角色,他背負著產品的架構設計、可擴展性設計、交互設計,甚至商業邏輯設計等使命。今天,產品經理應當被賦予更高的職能。

2.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首先要擁有的是框架思維

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最優秀的能力,是框架思維,而不是需求調研或者交互體驗。

從產品經理衍生的過程來看,產品經理其實是從最優秀的工程師身上拆分出來的,一個專注于產品設計的角色。

我們看《社交網絡》電影時,發現扎克伯格自己獨立設計并開發了最早的Facebook(最初叫The Facebook),而張小龍也是最初自己獨立設計并開發出了Foxmail。他們當時并沒有什么產品經理幫忙,而自己就是個超級產品經理+研發工程師。他們明白產品應該如何設計框架,模塊間的關系如何,如何進行后續迭代設計等等。

這些最棒的工程師都擁有的,就是在一開始就想好了產品應該如何向下發展,腦海中已經擁有了藍圖。

那么框架思維應該如何來理解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點:

(1)良好的產品分層與模塊化設計

所謂產品分層與模塊化設計,其實是基于產品系統框架來看的。我認為,好的產品經理應該懂得你背后的產品在系統結構層面上是如何設計的,而這種要求并不需要你懂得如何編程,而是要理解邏輯關系。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簡單的商城產品,它可能是需要分為三個大的層面來考慮的:首先是其最底層的數據設計,包括SKU結構的設計、角色數據的設計、其他相關數據,然后是中間層,包括訂單模塊設計、交易模塊設計、規則模塊設計等,最后是訂單管理系統、商品搜索系統、商城系統設計、積分體系設計等等。

我們去看這個商城的時候,如果你只看到商城的交互界面,那很容易陷入到功能設計時邏輯思路不清楚,不知道優惠券和訂單是什么關系,不知道商品復用與推薦系統的設計等等。

良好的模塊間邏輯理解與設計能力,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與研發同學打交道,而且還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產品各模塊間關系是如何確立的。

(2)良好的產品使用路徑設計

有了模塊邏輯理解之后,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行產品在交互使用中的路徑設計了。

幾乎所有好的產品,都擁有一條明確清晰的用戶使用路徑,而這條路徑是基于流量控制的。

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Slack,Slack中流量最大的地方一定是對話溝通,因為在所有的協同工作中,對話溝通頻率最高,也是最靈活的部分。所以在Slack的產品設計中,所有基于第三方平臺的任務提醒或者機器人提醒,都被融入到溝通中。然后通過溝通將用戶流量導入到各個任務功能模塊中。在Slack中,排名第二的流量部分,是通訊錄,因為溝通的主體是人,而快速的找人是關鍵。所以,我們看Slack時便會發現,最容易找到的是聊天界面,然后是搜索人或者直接打開通訊錄,最后才是各個任務功能模塊。這便是基于流量來控制的一條產品使用路徑。

你會發現,好的產品路徑也同時帶來了一個好的用戶體驗設計

我們可以看到,產品路徑的設計是基于模塊間關系的,如何在各功能模塊間建立良好的路徑,必須有清晰可靠的框架邏輯支撐。想象一下,加入Slack在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到要擴展無限個第三方任務功能模塊,那也就不會有這款產品如今的偉大。

我再舉一個比較難理解的例子,但是恰好說明用戶路徑的重要性。

商城、社交、工具這些應用都有幾乎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用戶路徑,可是門戶App的路徑是怎么設計的呢?

在門戶中,最關鍵的是用戶流量和多次轉化率,也就是一個用戶進來了,能連續閱讀多少篇文章。所以在門戶中,最關鍵的路徑就是如何利用內容將用戶留住。

一般有三種類型的內容會比較受人關注,一類是與自身相關的(比如自身興趣點),一類是有趣的(比如社會熱點),一類是顯而易見的。這三種類型內容的展示,就是為了增強流量的留存,而后在每次閱讀之后,遵循著三類內容的有序呈現,便引導了用戶的多次轉化。

如此,一條將用戶流量進行留存與引導的路徑便清晰可見。

在產品使用路徑中,最高優先級流量的部分決定了產品的定位,比如微信最高流量的地方就是聊天列表,而支付寶卻是各類支付通道。

良好的產品路徑設計,會協助你將各個模塊間的關系有機結合,這種結合是產品向后迭代最重要依據。

(3)良好的商業思維設計

最后談一個點,就是商業思維。說白了,就是你做的產品在整個企業或者團隊的產品矩陣中占據何等地位,又是如何為其他產品帶來益處的。

一種模式是產品的功能屬性,也就是你所做的產品可以成為一種SDK,為其他產品直接提供能量支撐;還有一種模式,就是你本身是一個平臺,可以在體系內孵化或者融合其他產品。

要能達到以上這兩點,必須是產品已經擁有良好的模塊化設計,以及完善的路徑設計,否則你的產品只能自己茍活,無法產生更多的附帶價值。

另外,什么是業務模式

無論是To C還是To B的產品經理,你最終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個功能而已,而是要搭建一個生態結構。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多邊群體,作為產品經理,要明白你所在的企業究竟是靠什么業務在支撐整個生態。

比如百度,它是通過連接網民、網站內容、廣告商 這三邊,來構建了一個基于搜索引擎功能的生態結構。產品經理站在產品的背后,要看到的是自己所做的功能是處于生態的哪一個部分。

為什么要懂得業務呢,是因為你最終要成為更優秀、責任更大的產品經理,而不是永遠在做需求分析、用戶體驗優化這些事情的小朋友,你越早有這樣的思維模式,就越對未來做好準備。

最后,說給非理工科專業出身的同學

大學學什么專業并不一定影響你未來從事哪一個崗位,或者你可以變得多么優秀。關鍵還是在于自身的能力。

許多優秀的產品經理本就是學文科專業出身的,但是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框架感,使得他們在產品設計中很明白自己所做的產品在哪一個維度,也很明白自己是如何進行產品后續迭代設計的。

學文還是學理其實未必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那個大局觀。多讀書,收獲一定更大。

 

本文由 @帥帥的帥?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映射到產品流程來說,可以拆分對應為如下步驟:
    1,產品戰略思維,明確產品方向和目標,對應您說的“商業思維”和“業務模式”;
    2,業務流程,確定公司、用戶、供應鏈等怎么實現業務目標,對應您說的“良好的產品分層與模塊化設計”
    3,頁面流程,在業務流程的基礎上細化頁面內容劃分、分清主次,對應您說的“良好的產品使用路徑設計”
    4,頁面設計、交互設計,需要評估開發性價比,此時需要對技術有一定認知。

    來自廣東 回復
  2. 所以,到底要不要懂技術?懂多少?懂到什么深度?沒有自圓其說,只是照搬理論。

    來自貴州 回復
    1. 看下來,我也是沒看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來自上海 回復
  3. 三年多前的文章,沒想到閱讀量達到9萬。做一點簡單的補充,為后來讀者,也為人有困惑的先前讀者。和俞軍老師長期的交流中,我最堅信的一件事就是“產品是用來與用戶做價值交換”,價值源自用戶需求,需求又有高低不同。不同的技術能夠解決不同程度的需求,產品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填平技術落地的鴻溝。所以產品經理一定要站在用戶需求側認真思考用戶價值,然后選擇合適的技術方案來解決這些需求問題。必要的技術理解是需要的,你應該了解技術的大致邊界和落地困難程度,但鉆研技術本身是不必要的。

    來自北京 回復
    1. 贊同!如果鉆研技術知識,反而會潛移默化的被技術思維禁錮產品設計時的想象力

      來自山東 回復
  4. 讀完豁然開朗,格局很重要,這才是產品人的核心

    來自貴州 回復
  5. 想問一個基礎的比較細致的問題,如下:

    文中提到的商城產品設計底層的數據設計中“角色數據”這個指的是什么數據?可以舉個例子么? 麻煩樓主

    來自浙江 回復
    1. 我覺得應該是指會員、高級會員、商戶、商戶下的管理員等,是針對同一平臺下不同業務的權限管理

      來自江蘇 回復
  6. 你好,樓主
    對于你”2.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首先要擁有的是框架思維” 這句話我不是很認同的
    筆者可能有一個誤區,無論是扎克伯格還是張小龍,雖然當初是產品+研發于一體,但是千萬別忽視他去做這個產品的動機,架構思維確實很重要,但不是首先,因果關系不能顛倒,是先有滿足市場商業價值的需求存在,還是首先有框架思維?一個產品首先提示的問題應該是”我這個產品能解決別人什么問題或是提供什么幫助”,只有深刻理解產品的出發點及商業價值,才能去談架構思維吧
    文章大部分地方寫得很有感觸,架構思維確實更能幫助產品經理從全局及宏觀角度去思考產品

    來自廣東 回復
  7. slack跟微信好像啊

    回復
  8. 指引性文章,NICE!

    來自安徽 回復
  9. 看了這篇文章,就想跟著你干

    來自重慶 回復
  10. 與程序設計思想也是一直的,高內聚,低耦合,功能模塊化,不僅可以提供工作效率,系統最高效運行,而且可以帶來更多的拓展性,滿足日益增多的功能需求的要求

    來自廣東 回復
  11. 蓋高樓要不要打地基,打多深?

    來自北京 回復
  12. 但是這些思維的養成有沒有一些書籍推薦呢,或者應該學習哪方面的知識來培養?

    來自日本 回復
  13. 感謝分享

    來自四川 回復
  14. 呵呵呵

    來自廣東 回復
  15. 良好的產品分層與模塊化設計 , 這一點覺得很贊。樓主大大有什么建議,可以增強在這方面的能力嗎?

    來自浙江 回復
    1. 推薦這篇給你看下http://www.aharts.cn/pmd/500448.html

      來自北京 回復
    2. 謝謝回復。那篇文章也已經拜讀過了,很棒,還拉著團隊里面的做架構的同學討論了下。對于我個人,在產品設計方面很有幫助,時常會回過來來溫習一遍。不過目前工作范圍還有些局限,感覺離影響商業設計上還有點遠。

      來自浙江 回復
    3. 一步一步的來的,我也是小白,而且過的很艱難,但是看到這篇文章,我覺得更要努力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6. 我給99分……很多面試官可并不這么看,認為你不是學計算機的你就沒有這個天賦。感覺都是比較low

    回復
  17. 有可推薦的書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 推薦一本前段時間讀完的書,《平臺戰略》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