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產品一定更好嗎?

0 評論 4688 瀏覽 1 收藏 6 分鐘

[核心提示] 完美的產品不一定會帶來完美的結果,因為人性并不要求完美。

前兩天,朋友買了一個 Kindle Paperwhite,在我面前炫耀,說這東西真好,專注于閱讀。每個產品啊,都應該像 Kindle 一樣,一個東西只做一件事情,做小而美,不斷地去極致,不斷地去完美,那么這個世界該多美好。

我卻覺得無所謂?!伴喿x”這件事,手機能干,平板能干,電腦也能干,如果只為閱讀就買個閱讀器,實在是有點多余。的確,Kindle 的閱讀體驗要比以上這些設備都好,但是否為了這個完美的、超一流的體驗我就要掏腰包呢?不一定了。

完美的悖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而美”代表著一種理想和追求,是一種完美精神的體現。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也告訴我們,要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喬布斯那樣,好像那才是一個偉大人物、偉大產品的定義。

這是不錯的。當產品不能滿足主流需求時,不斷地進行遞進式創新是非常有意義的。從 30 萬像素進化到 100 萬像素再到 500 萬像素,每一次照相機的升級都勢必會引發消費者的狂熱購買欲。從 iPhone 1 到 iPhone 4,每一代的進步,都會讓人趨之若鶩。

然而,當產品的某一個主打的特點開始超越主流需求時,更大的提升便開始失去意義。500 萬像素和 5000 萬像素對一般用戶而言并不存在顯著區別,因為他們追求的不再單純是像素的提升,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而是希望能夠融合到手機里,更方便地自拍、更方便地分享給朋友圈。

iPhone 近乎完美的設計和體驗為人稱道,卻也未必就能在后期的市場占有率上戰勝千元大屏智能機。我當然喜歡 iPhone,我當然喜歡喬布斯,但是到了手機店的時候,我試了試機子,摸了摸口袋,毅然決然地買了臺不那么好但卻夠便宜、也夠用了的棒子機。

 

人性不求完美

從商業的規律上講,這叫“創新者的窘境”,歸根溯源到人性,其實人從來不是追求完美的動物,而是能用就好,夠用就好,過過日子就好。頂級商場未必拼的過沿街小販,山珍海味未必好的過開水泡飯。完美固然好,但為完美付出的代價是否配得上完美所帶來的價值?每個人都會在心里掂量一下。

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小而美”,那是一個產品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剛剛走入市場的時候,它需要提出一個全新的價值主張,集中火力單點突破,才能快速占領市場,存活下來。而隨著產品的進化,主流需求已經被滿足,此時再繼續完美下去、“小而美”下去,那反而成了一種多余、造作和病態。 大而全未必就不好。有人說,微信現在越做越大,越做越雜,不再純粹,不再是一個完美的通訊工具。

是的,現在微信長大了,它一定不是在原來的一個點上執迷不悟地去繼續死摳細節地完美,比如把大量精力花在如何把音頻體積再壓縮 1% 上,你想想那多浪費。它已經肩負平臺的使命,它應該快速擴展其他方面的能力,這時候再“小而美”就是種病態,也辜負了人們對它的期待。

 

結語

所以,完美不是絕對的,到達那個度就好。勿要什么都完美,那是態度和境界,但那絕不是真實的世界。

 

(頭圖來自?shopify)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