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避免淪為業(yè)務方的工具人
編輯導讀:很多產品經理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需求,畫原型寫文檔,開發(fā)評審,驗收上線的重復性工作,成為一個做需求的工具人。這樣日復一日的工作,很有可能會走向一個困局。如何打破這樣的局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作為產品經理,你是否正在經歷著或者曾有過這樣的困惑:
在團隊中充當支撐者的角色,對核心業(yè)務的決策沒有話語權,感覺自己更像是業(yè)務方隨意調用的資源,業(yè)務方指哪你就打哪,對自己工作的價值認可很低,沒有成就感。
然后每天重復著接需求,畫原型寫文檔,開發(fā)評審,驗收上線的重復性工作,成為一個做需求的工具人,看不到出路…..
說好的產品經理能改變世界呢?
那么,要如何走出這個困局,避免讓自己淪為業(yè)務方的工具人呢?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啟發(fā)和動力。
首先,我們還是來先思考一下上述問題的本質原因是什么?
在團隊中充當支撐者,對核心業(yè)務沒有話語權——本質上是因為產品經理的產出內容(產品功能)不是決定業(yè)務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更多的是賦能作用。
比如電商、知識付費、在線教育這樣的行業(yè),為用戶交付的核心價值是商品,是課程,決定用戶是否到你這消費的是商品/課程質量是否足夠好,性價比是否足夠夠高,物流是否足夠夠快,售后服務是否足夠讓人滿意。
至于APP、公眾號只是作為傳遞價值的載體,讓用戶用得更方便,體驗更好,至于功能是否足夠完善,交互體驗是否流暢易用,似乎不是關鍵。
更何況互聯(lián)網發(fā)展了那么多年,在功能體驗上早已十分同質化,各家的APP相似度極高,功能體驗上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而絕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尤其是剛工作不久的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就是圍繞著APP、H5做需求,做功能,為業(yè)務的正常運轉提供支持 。
所以才會導致產品經理很多產品經理覺得自己被業(yè)務方牽著走,被動著接需求,做需求,對自己的工作價值認可度不是很高。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往更深一層思考一下:產品的定義是什么?
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對產品的定義:產品是指作為商品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
簡單來說,產品是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
而很多剛入行的產品經理會覺得,做APP做功能,就是在做產品,實則不然。
很有可能你所處的業(yè)務,真正為用戶解決核心問題,提供核心價值的,并不是APP,而是其他東西,而APP只是作為載體,連接用戶和解決方案,提升效率。
換句話說,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經理,你做的也不是真正意義的產品。真正的產品經理也許是內容運營,社群運營,商務?
于是,我們很容成為被動接需求、做需求,感受不到任何價值感的那個人。
同時,如果不主動從更高的維度去思考,對業(yè)務輸出有價值的建議,很容易陷入了接需求、畫原型、寫文檔,和開發(fā)扯皮的低價值重復性工作中。
大量的時間消耗在對個人成長幫助不大的事務里,每天感覺自己做了很多事,但是好像又都是不重要的事,變得越來越迷茫。
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1、不要將自己的定位局限于一個產品經理,試著站在比產品經理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建立全局觀。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很多行業(yè)都是業(yè)務方來驅動的,產品經理在整個鏈條中,只是負責支撐和協(xié)調,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如果你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局限于產品經理,就很容易讓自己只做產品經理的事情,視野將會變得很狹窄,看不到全貌。
你要學會站在更高的維度上思考問題,產品經理再往上一個維度是業(yè)務,業(yè)務再往上一個維度是公司,公司再往上一個維度是行業(yè),行業(yè)再往上一個維度是國家政策。
比如站在你所在業(yè)務的業(yè)務負責人的角度,甚至站在整個公司的CEO的角度,去思考:
業(yè)務的長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是什么?
實現(xiàn)目標的關鍵策略是什么?
當前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目前公司在整個行業(yè)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最新的政策將會給公司的發(fā)展帶來什么影響,是否有紅利可以抓住…..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呢?
第一能讓你的視野變得更全面,更開闊,幫助你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想得更全面,避免因為長期沉浸在畫原型、扣交互這些細節(jié)中,而忽視了更有價值的思考,這是你從一個產品經理不斷成長、進階,承擔更大的角色的必經之路。
第二能讓你從全局中看得更清楚,產品經理在整個業(yè)務鏈條中的定位是什么樣的,基于你的定位,長期來看,你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短期來看,要怎么做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第三能讓你更了解業(yè)務,從而有機會為團隊貢獻不限于產品經理所能貢獻的價值,從而讓你個人的價值更大,當你個人的價值更大,所帶來的好處想必不用多說你也會知道。
2、將重復性的工作模板化,盡可能壓縮花在低價值工作上的時間,從而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做能更有價值的事。
比如畫原型,寫文檔這件事,很多產品經理工作第一年和工作第三年,畫原型寫文檔所畫的時間是沒多大變化,剛工作的時候怎么畫,工作許多年還是怎么畫,沒有迭代自己的技能。畫原型這個事,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是:
有哪些組件是我常用的,我們不能單獨抽離出來,方便調用,而不是每做一個需求就畫一次?
有哪些顏色是我常用的,我能不能收藏起來,下一次隨時使用?
文檔的注釋,哪些是開發(fā)想要看的,哪些是沒必要寫的,能不能將文檔做到盡量的精簡又能把有效的信息傳達給開發(fā)?
甚至現(xiàn)在你所用的工具,是不是效率最高的,如果不是,是不是可以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
比如驗收,有沒有建立一個固定的,高效的驗收流程?比如驗收前先,先羅列好重點要檢查的功能邏輯,然后思考怎么測試可以一次同步測試多個功能,保證又快又準?
總之,就是將那些不得不做,而且每天都要重復做的事情,想盡辦法效率最大化,從而將自己從重復性的低價值工作中解放出來,去思考那些更重要的事:
比如你的長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實現(xiàn)目標的關鍵策略和行動路徑;
比如當前團隊或者業(yè)務發(fā)展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什么,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在哪里….
3、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在實踐中學習,通過復盤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團隊中沒有話語權,不被重視,起不到主導作用,本質上還是因為自己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還不夠,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不夠更往深一層,是自身的認知水平,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夠。所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學習,不斷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
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最有效的辦法是從實踐中去學,看再多的書,學再多的課程,都沒有去經歷一個完成的的項目成長得更快。
我們要帶著學習的心態(tài),去做每一個需求,每一個項目,然后通過復盤去發(fā)現(xiàn)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復盤的過程中,可以思考這些問題:
- 在做的過程中有哪些事情是我做得不夠好的,如果再做一次我該怎么做可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 哪些事情是可以做成標準化模板幫助我提升效率的?
- 有沒有什么方法論可以沉淀下來指導以后的工作?
- ……
總之,復盤的目的,是讓自己過去的每一天、每一次行動、每一個任務都變成自己的養(yǎng)分,把它們吸收,化為已用,讓自己比起過去的自己,再多邁出哪怕一步的距離。
永遠從過去獲得力量,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這才是復盤的意義。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幾個建議,希望它能幫到你。
本文由 @楊榮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我自己最近也在是忙于項目的原型設計、摳交互,完全被客戶牽著鼻子走,提不出有建設意義的方案,成了一個工具人。
橫向上模板化產品經理的通用能力;縱向上打通業(yè)務領域。
個人感覺,之所以淪為所謂的工具人,不過是因為目前擁有的能力只能當一個工具人罷了,橫向縱向上優(yōu)化迭代自己才是出路。
總結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