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二詳細的硬件產品經理和ID工程師溝通過程

1 評論 3551 瀏覽 31 收藏 6 分鐘

導語:作為產品經理,與各部門的溝通是職責之一。通常產品經理溝通的多為開發工程師,但作為硬件產品經理還需要與ID工程師交流。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他與ID工程師交流的細節供大家參考。

我非常榮幸經歷過后臺,前端,和硬件不同類型的工作,而在硬件產品經理的工作中有一項內容為和ID工程師交流,那么如何溝通,溝通那些內容,以下就針對本人實際過程中的細節給大家分享,希望能少走彎路。

首先作為硬件的產品經理最好要了解一些ID的工作內容,和設計工藝,下圖為ID在設計的時候會參考的內容,在和ID進行交流之前最好都裝備好以下內容:

在以上內容準備好的前提下,結合我的親身經歷給大家講解下我都溝通了那些內容:

一、第一次交流:產品價值觀的傳遞會議

首先和ID工程師溝通項目的整體定位和價值,在這個環節要充分的告知ID工程師,產品的售價、產品的客戶群體、產品客戶群體的習慣、產品的功能大概有哪些、市場上的競品,這個溝通可能持續2小時左右。

會后:ID針對溝通的結果會梳理出設計風格和參考的草圖。

二、第二次交流:產品設計風格的交流和需求詳情的對接會議

針對上次的溝通,交流設計風格和草圖的效果圖,如果沒有問題,需要詳細的講解產品的功能,所有涉及到外觀的接口都需要和ID進行強調,包含:

接口類的:電源接口以及注意事項,計劃做的方案,喇叭位置,麥克,用戶操作按鈕,提示信息類的如:提示燈,提示圖標等。

材質: 金屬,木質,硅膠,塑膠等。

外觀: 工藝效果,logo位置,造型,尺寸,處理工藝。

會后:根據功能情況ID進行效果圖的設計(一般2周左右)。

三、第三次交流:第一版效果圖初評會議

針對第一次效果的初次評價,參會人員:ID,產品,結構,電子,主要目的。

  1. 評估效果圖和產品定位是否符合;
  2. 設計是否滿足結構和電子的設計;
  3. 工藝設計是否可以滿足需求;
  4. 按照現在設計是否成本超支。

會后:ID會根據設計評審內容進行修改。

四、第四次交流:對修改效果進行評估會議

針對第一次效果的初次評價,參會人員:ID,產品,結構,電子,主要目的和第三次類似,主要針對上次會議的決議方案進行評估,一般第二次評估ID設計方案就可以定下來。

會后:

  1. 如果有修改ID還會進行修改;
  2. 如果沒有太多變動ID會給結構工程師3D文件,結構工程師根據3D文件進行修改;
  3. ID 工程師細化工藝。

五、第五次交流:需求文檔的同步(在項目群中直接溝通)

在ID效果圖確定以后需要同步以下文檔:

  • 結構工程師需求文檔 ———— 3D文檔和CMF圖;
  • 采購或者資源開發需求文檔 ———— CMF工藝圖;
  • 專利申請需求文檔 ———— 線框圖的六視圖;
  • 產品宣講資料 ———— 著色效果的六視圖。

六、第六次交流:針對實際的結構修改進行微調(在項目群中直接溝通)

在實際的結構開發過程中多多少少會因為選材的原因進行ID微調如:

我們的產品在調試過程中因為外放喇叭的選型不一樣,ID的喇叭造型就需要進行微調。

重點:注意成本,注意成本,注意成本,不同的工藝和材質成本差別在硬件產品角度很大。

以上是我親身經歷的ID 溝通過程,每個過程的側重點不一樣,每次溝通都需要細節的裝備,在會后也需要多對你的產品定位進行研究。重點明確你的工藝和材質,以及成本管理。

 

本文由 @IT雞湯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需要想ID提供哪些產出物呢?
    比如,軟件產品在和UI溝通時,會拿原型圖去演示和講解系統又哪些頁面,哪些按鈕,頁面位置擺放之類的。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