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心智的三大底層邏輯

3 評論 11381 瀏覽 80 收藏 16 分鐘

編輯導讀:如果客戶在產生某些特定消費需求時,能夠聯想到你的品牌,恭喜你,你已經搶占了客戶心智。什么是客戶心智?客戶心智的底層邏輯是什么?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搶占客戶心智幾乎是所有消費品牌的終極夢想。

搶占客戶心智有什么好處呢?就是心智預售。

什么叫心智預售?就是當客戶有某些特定消費需求時,從客戶心智中,在第一時間里,就能聯想到我們的品牌。

那究竟什么是客戶心智?

我們給出一個底層邏輯:

客戶心智始于需求定位,成于長期記憶,終于心理賬戶。

一、客戶心智始于需求定位

做一款產品之前,首先要站在客戶的角度來看產品邏輯。

PMF是互聯網術語,Product Market Fit的縮寫,指的是產品市場匹配。我們借用PMF這個術語,但是把它的內涵改成:商業概念產品。

針對PMF設計,我們通常會問三個問題:

  • 誰是第一目標客戶群?
  • 什么是第一客戶決策點?
  • 賣點與買點有沒有化學反應?

我們來看一下電動牙刷的案例。

PMF1:牙病的人。

第一目標客戶群是誰?有牙病的人。

客戶為什么購買?因為有醫生推薦。

如果主治醫師告訴他,你的牙齒現在有問題,必須每半年洗一次牙,吃完飯之后使用牙線,及時漱口。你的刷牙效果不好,試試用電動牙刷。他就會有一定的概率改變手動刷牙的習慣,去用電動牙刷。

這里的醫生是KOL,醫生推薦是因果性賣貨。

PMF2美業愛好者。

愛美的年輕人往往具有好奇心,愿意嘗試新生事物,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情調更精致。買美妝產品的人也有可能成為電動牙刷的客戶。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

美妝與電動牙刷之間不是因果性關系,是相關性關系。相關性也是可以賣貨的,不一定要因果性才可以賣貨。

客戶決策點是什么?顏值高的小家電小家居小裝飾,都是精致生活的閃光點綴。

PMF3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長。

小孩子是不是也要得牙病,家長才會買電動牙刷?不一定。

假設某幼兒園1個班上有20個孩子。幼兒園組織去看牙醫,其中有3個孩子要做窩溝封閉。因為幼兒園特別小,媽媽們之間的互動能力又特別強,剩余17個媽媽很快就會知道這個消息。

這時候媽媽們就產生一種焦慮,自家孩子也喜歡吃糖,照這樣下去,孩子如果不好好刷牙,遲早也會出問題。

小孩是使用者,決策者是媽媽,客戶決策點是什么?

顯然這是一款帶有濃厚焦慮情緒的產品。

假設就上面3款PMF(其實遠遠不止的,這里僅僅是一個演示),下一步,我們從4個維度來分析,如何做需求定位?

第一個維度:需求,是需,還是求?

需求怎么定位?

需求= 需(需要) + 求(想要)

需求其實是兩個方面組成的,一個是需,一個是求。

需是需要,缺少之后就會有落差??蛻粜枰臇|西我能賣得快,但是可能賣不貴。

求是想要,沒有無所謂,有是一種精神獎勵。能賣得貴,但是不能賣得快。

對于電動牙刷,是需,還是求呢?

PMF1:牙病的人是需還是求?是需。

PMF2:美業愛好者是需還是求?是求。

PMF3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長是需還是求?是需。

由于決策觸發機制不同,第一個是因果性的需,第二個是相關性的求,第三個是情緒性的需。

第二個維度:小眾還是大眾?

PMF1:牙病的人是小眾需。

PMF2:美業愛好者是大眾求。

PMF3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長是大眾需。

創業公司在這三個里面選擇哪個更好?當然大眾需最好。大眾需訂單密度大,客戶傳播能力強,營銷成本低。

那大眾求,就不好么?不是的。大眾求,需要天貓、京東線上流量紅利的大勢來支持。恰恰這一批電動牙刷新銳品牌,大多是走的這個流量路線+顏值營銷成長起來的。

第三個維度: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

如果把時光推到2018年及之前,以上三個都是增長市場。但是放到2021年,這三個都快變成存量市場了。

增量還是存量,取決于時間點。

增量和存量競爭激烈程度,哪一個營銷成本高?

增量往往是小眾認知,缺點是需要市場教育。

存量往往是大眾認知,缺點是產品同質化。

所以,哪個營銷成本高,高度依賴于單個企業的基因和核心能力。

第四個維度:是品類需求,還是品牌需求?

  • PMF1:牙病的人是品牌需。如果從牙科診所這個渠道去推廣,很可能是牙病專業的依附型產品。品牌力來自于牙科的專業能力和KOL的影響力。
  • PMF2:美業愛好者是品牌求。如果品牌沒有時尚感,沒有精致生活感,光產品本身顏值好也不行,對客戶沒有靈魂吸引力。
  • PMF3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長是品類需。

如果把時光推到2018年,那個時候大家打的全是流量+顏值,PMF3是一個市場空白點,一個大家都錯失時機的品類需。

品類需求跟品牌需求之間是什么關系?

品類需的營銷成本,比品牌需要低;品類求的營銷成本,比品牌求要高。

講到這里,估計大家就明白了。

什么叫以客戶為中心?就是,所謂戰略定位,所謂產品邏輯,所謂客戶心智,它的起點都是需求定位。

二、客戶心智成于長期記憶

電動牙刷的店鋪流量是怎么來的?

我們來簡單地列舉一下,比如:

第一,直接搜索品牌名,這叫心智預售。

第二,搜索因果性關鍵詞,比如:牙刷。

第三,搜索相關性關鍵詞,比如:美容。

第四,看強關系的短視頻,這叫粉絲經濟。

第五,閱讀興趣性的文章,這叫內容營銷。

第六,線下門店導購推薦,這叫流量攔截。

第七,微信群里三人拼團,這叫價格動銷。

顯然,這里有一個規律,就是從1到7,客戶購物的概率,或者叫必然性在逐漸下降,偶然性在逐漸增加。

這里在門店流量端,呈現出某些統計規律;同理,在客戶行為端,也呈現出某些統計規律。這種客戶行為端的統計規律,我們把它叫做路徑依賴。

更進一步,我們會得出結論:

門店流量結構,來自于客戶路徑依賴;

客戶路徑依賴,來自于客戶長期記憶。

這樣,我們又會產生出一個問題:

什么是廣告?廣告,是把瞬間注意力,轉化成長期記憶的工具之一。

注意,這里只是之一,而不是唯一。為什么?因為傳統產業擅長廣告,而互聯網擅長行為誘導,也就是說轉化成長期記憶的工具是很多的。

那長期記憶又分為幾種?分為五種:深層次、淺層次、表層次、顯層次、重層次。

前三者,都是潛意識。后二者,是意識。

情感,是深層次記憶;

情緒,是淺層次記憶;

體感,是表層次記憶;

邏輯,是顯層次記憶;

內容,是重層次記憶。

對于個人來說,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決策。

對于商家來說,沒有記憶,就沒有客戶決策。

電動牙刷的三個PMF的長期記憶點在哪呢?

PMF1的記憶點是KOL驅動,是情緒(事態嚴重性)+邏輯(牙病因果性)+內容(牙病后果)。

PMF2的記憶點是顏值驅動,是體感(顏值)+情緒(放飛自我)+邏輯(每天的點點滴滴事件觸發)。

PMF3的記憶點是大眾焦慮,是情緒(習慣性焦慮+社交性焦慮)+邏輯(因果性)+事件觸發(生活圈的其他小朋友已經出現問題了)。

三、客戶心智終于心理賬戶

在網上看過一個小視頻,女兒打電話跟爸爸說,晚上我回家吃飯。她爸爸沒當一回事,下個水餃唄。女兒就說,女婿也回來吃,老岳父一聽,那得加個菜,拍個黃瓜。

女兒又說,小外孫也回來吃。外公情緒立馬就激動起來,沖進廚房,外孫也回來吃啊,他喜歡吃大蝦,喜歡吃雞腿……這還沒準備呢,趕緊去準備啊。

按道理來說,家里吃飯,多一個人只是多一雙筷子,菜的分量再多一點。實際上因為隔代親,外公把外孫放在一個極其特殊的心理賬戶中,決策的重要性、優先級都是重中之重。

同樣是吃飯這一件事情,三個不同的心理賬戶就得出三種不同的決策。

我們經常說,銷售有三大痛點:

目標客戶是誰?

為什么買?

買的是什么?

那么,電動牙刷目標客戶的心理賬戶是什么?

PMF1:牙病的人

買的是什么?顯然買的是治病。

那為什么買呢?醫生建議就是客戶決策點。

PMF2:美業愛好者

買的是什么?買的是精致生活。高顏值的小家電、小家具、小裝飾是點亮精致生活的閃光點。

為什么買呢?潛層次是顏值,深層次是品牌調性和悅己。

PMF3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長

買的是什么?買的是媽媽的關愛和媽媽的情緒舒緩。

為什么買呢?主要是事件觸發的媽媽焦慮,既有孩子不好好刷牙的事件,也有幼兒園小朋友牙齒有問題的事件,還有媽媽們在一起聊天的事件。

我們不禁要問,心理賬戶與客戶決策是什么關系?

傳統產業的客戶買產品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看產品本身的功能,另外一個有情感,認這個牌子。

新經濟則不同了,客戶心理賬戶除了傳統產業的產品功能和品牌情感影響之外,還受內容消費和和服務消費的影響。

內容消費有兩大作用:一是改變客戶認知,二是增加客戶觸點。不知不覺改變我們對很多事物的看法,放大了和一些事物的接觸點。

服務消費有兩大作用:一是強化客戶體驗,二是增加客戶記憶點。客戶體驗可以觸發情緒記憶,而客戶記憶點設計,可以形成客戶行為上的路徑依賴。

這些都能影響客戶決策時的心理賬戶。

比如說,賣得好的漢堡,都是賣親子關系;賣得好的白酒,都是賣身份面子。

漢堡,本來心理賬戶是食品,現在變成了家長陪伴孩子的歡樂時光。

白酒,本來心理賬戶是餐飲,現在變成了主人陪同客戶的商務儀式。

四、小結

互聯網思維其實并不復雜,簡單地說,就是我們不能只是從產品視角看產品增長邏輯,還要學會從客戶視角反過來看產品增長邏輯。

從心智預售,到心智導航,到心智關系,到心智流量,客戶行為概率(路徑依賴)是從高到低的。也就是越往上,必然性越高;越往下,偶然性越大。

路徑依賴,既可以是行為誘導,也可以是長期記憶。最終沉淀下來的,還是長期記憶。

客戶行為和客戶決策的終極動力,都來自于消費者立場(心理賬戶)。消費者立場強的,就是非你不買。消費者立場弱的,會在銷售場景中貨比三家。

客戶心智,始于需求定位,成于長期記憶,終于心理賬戶。

#專欄作家#

曹升灰度認知社創始人。主業是創新增長服務商,擅長從客戶視角透視傳統產業+互聯網的增長邏輯與戰略機會。工作之余,潛心研修生活禪10多年。研發出大量獨家原創方法論,可能是國內唯一一個把正念禪修與商業決策融合起來的跨界導師,通曉客戶決策+增長策略+禪修創新的底層邏輯。

本文整理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位不火不是他不牛,是這個壇子的平均認知還不夠

    來自重慶 回復
  2. 這位不簡單!

    來自北京 回復
  3. 這位是高手??!~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