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無法無處不在,于是創造了產品經理

4 評論 7243 瀏覽 9 收藏 22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作為互聯網行業的熱門職業,擁有著高薪、決定權、價值性等等吸引人的亮點,成為了眾多應屆畢業生在擇崗時的首選。產品經理究竟為何存在?作用是什么?未來是否還有價值?本文作者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敘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

一、被量產的職業

我們已經進了可以量產產品經理的時代。在搜索引擎鍵入“產品經理”,能看到自動關聯出各種認證培訓。

過去的十年,產品經理的需求以成倍的速度增長,而產品經理的供給,以成倍還有余的速度加速增加。而且別忘了,尚有虎視眈眈的應屆生,正爭前恐后想進入互聯網,成為網中的新生力量。

他們心里的互聯網產品崗,擁有決定產品走向的生殺大權,隨手一個功能改動,能決定千萬百萬用戶的體驗,達成個人和產品的價值雙擊。另外產品不需要像技術研發一樣,需要精深的學習一門語言以及擁有編程思維,似乎“可獲得感”更強。

除了這些,吸引人的還有產品經理的薪酬,屬于媒體報道下的高薪行業,平均幾年的工作經驗就可獲得四五十萬的年薪,畢業生如果獲得大廠offer,薪酬加福利可達三十萬一年,出象牙塔即成為人生贏家。

從DT財經的數據中可以看到,2021年知乎上大家對于產品的興趣僅此僅此于程序員

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候,從業者的壓力不言而喻。一般而言,一個不錯企業的產品經理崗位,會有30-50個人競爭,極端一些,可達到百中選一。

壓力不僅來自于同類“競品”的競爭,更來自于“替代品”的興起。

在當前產業互聯網,趨勢的影響下,“產品思維”不再是產品經理的看家本領,而是逐漸成為全域職場人的軟實力。

其中,用戶思維已經被各種書籍和培訓輪番教育了100遍,又在兇猛發展的新品牌上得到了最好的驗證。因為很好的滿足了用戶訴求,像三頓半這樣的新品牌可以在一年內成為雙11咖啡銷量榜單第一,并一舉完成精品速溶新品類的推出。新品類相比舊品類,價格可以直接提升100%,做到了咖啡巨頭雀巢想做卻沒做到的事情。

而近些年的數據中臺興起,讓數據思維也成為了職場的晉升暗語?,F在打開各種學習類公眾號,總能看到諸如“月薪3000和30000萬的區別,原來是他偷偷學了python”的這類文章。從建立數據體系,到利用工具獲得數據,再到漂亮的圖表化呈現,總有各種教程能適應打工人的需要。

最后說產品可以退守的商業思維。雖然說是退守,但相信真的操盤過可以落地到商業價值的產品并不在多數。

C端講究盈利變現,創造各種打動用戶心智的花錢玩法;SaaS要搞企業群像、版本分層、增值服務、推動MRR持續提升;企業內部產品要站到組織頂端,從山頂往下望,思考并實現信息化怎么服務于組織目標。這屬于其他人沒太搞過,但很多產品也沒有機會歷練,也沒法形成自身差異性的能力。

從圖中可以看出,產品所需要的思維和能力,正在成為其他崗位必備的要素

由于能力的成長是非線形的,入門容易,到達一定階段后,提升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多,就越來越慢。所以相比門外漢從0到50的增長速度,產品經理群體的成長看似就落在了下風。

且產品自身工作內容所需的特殊技能,例如輸出UE、輸出PRD等,實在談不上有門檻。

在大家紛紛高呼“35歲就失業”時,讓我們重新回到這個職業的起點看一看,再試圖探討這個職業的終點。

二、產品經理=2/3個老板

首先我們還是有必要思考:

老板為什么會設置產品經理這樣一個崗位?

為了有人對產品結果負責?

——負責不僅代表要負責,也要代表可以付的起責任。如果這個產品對公司至關重要,那么能付起責任的有且只有老板。

為了有人管理研發過程?

——研發過程的首要負責人應該是研發崗,產品最多是這一過程的輔助者。

為了有人背鍋?

——老板花錢請人,先考慮是走向成功,創造價值,而不會先考慮失敗背鍋。

西方有諺語說:上帝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母親。

把這句話擴展一下:老板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產品經理。

職場中的每個人都是老板的分身,每個人都獲得了老板授予的部分權力。而產品經理的權力,是思考并決定用什么樣的策略,能讓產品在商業中取得競爭優勢。

分析競爭,是需要往上抬一抬頭,做更高層次的分析,是需要用老板腦子思考來思考。

落地優勢,是需要往下走一走路,拉通上下左右相關人員的認知,貫徹并保證決定執行到位,是需要用執行層的腦子來思考。

如果做不到用老板腦來工作,只能發揮自己的執行腦,久而久之,你的能力會被禁錮和局限,不光自己看不到提升,公司也無法感知到你的價值,只能給到和執行崗匹配的薪酬。

所以產品經理要往上發展,一定要多發展多展示自己的老板腦。每一個老板,都會歡迎員工主動思考公司發展。這對于其他崗位來說是可選題,對于產品來說,就是必選題,現在不選,未來將會被動選擇失業。

與其他崗位天然不同,是產品本身就賦予為企業“諫言”的權力,所以需要我們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企業創新和創造,從管理者的角度為企業解決問題。這是職業更有價值的部分,也是更有成就感的部分。

企業經營中,老板一般負責三件事,包括找人、找事和找錢。而產品經理日常思考的找事、找錢,幾乎干了2/3個老板的事情,不然為何說產品經理是ceo的培訓營呢。

三、產品經理還有必要存在么?

再回來說大家為啥都開始用”產品思維”,是因為每個人都在用老板的腦子來武裝自己。群體的內卷,不再是同一個職位的比較,而是每個人都在員工這一身份上比拼,都想解決老板最關心的問題。

現在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來發展成人人都是老板腦,產品經理還有必要存在么?

答案是:有的。

因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

講一個“畫線的故事”。

20世紀初,美國福特公司發展得如火如荼。一天,生產線上的重要機器莫名停工,導致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公司調來大批檢修工人反復檢修,又請了許多專家來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兒,更談不上維修了。這時有人提議去請著名的物理學家、電機專家斯坦門茨幫助,大家一聽有理,急忙派專人把斯坦門茨請來。

斯坦門茨仔細檢查了電機,然后用粉筆在電機外殼畫了一條線,對工作人員說:“打開電機,在記號處把里面的線圈減少16圈?!比藗冋辙k了,令人驚異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產立刻恢復了!

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門茨說:“不多,只需要1萬美元?!?萬美元?就只簡簡單單畫了一條線!當時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號就是“月薪5美元”,這在當時是很高的工資待遇,以至于全美國許許多多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和優秀的工程師為了這5美元月薪從各地紛紛涌來。

1條線,1萬美元,一個普通職員100多年的收入總和!斯坦門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轉身開了個清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9999美元。福特公司經理看了之后,不僅照價付酬,還重金聘用了斯坦門茨。

這就是專業的力量。

大家都做的事情,一定有好壞之分。因為大量的供給涌入一定也隨之伴隨著良莠不齊。

那時候成為更精更專業的那個,就是傲視群雄的存在。

投資領域有勝率和賠率的說法。

去思考同一個事情,做同一個決定,一定有勝有敗,有賺多或者賠多。

而產品經理應該去提升自己的勝率和賠率,應該在經過專業的職業訓練后,將這部分能力提升至和常人拉開差距的水平,這代表你真的擁有了職業的產品經理能力,也代表可以和老板真正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溝通。

關于勝率和賠率,這里舉個例子。

現在你是老板,有兩個產品經理,需求情況如下,你會認為哪個人更加優秀?

  • 小A:做了10個需求,5個需求反響不錯,5個需求反響一般。
  • 小B:做了10個需求,2個需求反響不錯,3個需求反響一般,5個需求反響糟糕。

結果清晰:小A勝率50%,小B勝率30%,小A>小B。

如果再增加需求質量的要求呢?

前提:以帶來付費用戶為目標,拋開成本的考慮。

  • 小A:做了10個需求,5個需求反響不錯,5個需求反響一般,反響不錯的需求帶來了100個付費用戶。
  • 小B:做了10個需求,2個需求反響不錯,3個需求反響一般,5個需求反響糟糕,反響不錯的需求帶來了1000個付費用戶。

此時:小B的產出對公司價值更大,小B勝出。

這里還要談一個誤區,我們經常會關心這個需求成本多少,性價比是否足夠高。

但是老板真的很在意成本么?

老板只會在結果沒有勝算的時候在意成本,因為此時的成本是打水漂式的花銷,是無意義的消費;而結果有極大的概率成功,那么成本就是帶來收入路上的必須支出,是帶著希望的投資。指向的結果不同,我們對于成本的定義就不同,成本支出的心理價位就不一樣。

以追女孩打比方,如果你覺得追求女孩的希望渺茫,相信不會花重金去買禮物,反之你如果要和姑娘結婚了,一定舍得在姑娘身上花銷。

所以判斷的時候更加準確,勝率更高,以及做的需求指向的價值更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是產品之前拉開差距的能力,也是產品可以和其他崗位競爭者劃分出的摩西紅海。

四、未來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經理?

除了提升做決策的能力,增加勝率和賠率,產品經理還要培養哪些能力呢?

投資領域有句話說:要投資那些不會被世界改變的企業,也要投資那些會改變世界的企業。

投資前者是因為穩定安全,復利效應得到發揮,投資后者是因為有朝一日風雷動,一遇風云變化龍,在企業從萌芽期走到成長期,市場容量會有五年十倍甚至十年十倍的擴大。

對應到職場人,我們既要培養任何時候任何企業都需要的底層能力,也要培養自己創新和遷移的能力。

從機構發布的企業需求來看,分析思考、學習、解決復雜問題、批判性思維都排在了前列,這些恰恰是產品經理可以也應該做好的能力。

1. 學習能力

前老板經常在半夜五六點寫文、看文、發朋友圈,好奇問起:老板,你起這么早???老板苦笑:我哪是起得早,我那是睡不著。每個老板想必都有同樣的感觸,每天叫醒他們的除了夢想,還有焦慮。

老板時刻被外界、投資人輸入各種信息,感受到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自然少不了焦慮。

不鼓吹員工把自己完全化身老板,感受老板同等的壓力,但可以考慮如何多多獲取信息,多多基于信息培養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從頂層說,每個產品都應該深刻了解自己的賽道,至少要了解賽道的競爭格局和競品護城河,關注政策變動、行業發展、競品動向,來自頂層的信息,一旦有風吹草動,都可能對產品有非常大的影響。

記得在某C端用戶千萬的APP供職時,剛好遇到了微信APP提高了朋友圈發視頻時間的上限,老大馬上組織所有產品腦暴,探討面對變化我們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創新的好玩的東西可以出來。

同時要足夠了解自身,明確自身的競爭優勢、持續思考如何建立自身寬又長的護城河。

產品崗位,已經隨著企業的細分,產生了細分的工種,例如數據產品、商業產品等等。所以其實很難再用一個統一答案說,有什么樣的能力可以一招鮮吃遍天。

你是一個什么樣的產品呢?這個答案留給大家自己去填。

如果發現很難給自己精確下一個定義,那么請盡快尋找到答案。畢竟,面目模糊是職場的最大敵人。

最后要打開自己,吸收跨行業的相關信息,保持對于用戶的敏感度。做C端別忘記關注用戶流行趨勢、消費趨勢。比如各個APP平臺會發布用戶APP使用變化、消費平臺會不時分享用戶消費習慣,以及發布行研的調研平臺。對于這些數據,產品不僅應該有足夠的好奇心,更應該對背后的原因產生足夠的好奇。

做B端別忘記關心宏觀經濟和廣義上的大型企業變革。要明白,近十年,中國GDP增長已經跌破10%,正常情況穩定在5%-6%,和之前10%+的增長率,差了一倍有余,這也是為何說增長紅利時間已經一去不再來。既然沒法吃大鍋飯,我們更要在更有確定性增長的行業多多耕耘。

越是信息時代,越需要有心人主動去尋求信息,塑造自己的知識結構,穩穩地扎根并長成大樹。

所以其實并不太建議產品頻繁轉換方向,我們的學習體系是需要時間去建立和種植的,建議花時間去建立自己的穩定的龐大的知識體系,然后對應的能力,會慢慢隨著時間長出來。

2. 思考能力

好的思考才能指向好的結果。要從歸納和演繹兩個部分武裝自己。

歸納是善于觀察和總結,也就是能發現事物的原理,找到共通點,最后形成體系和框架。

演繹是善于推斷和猜想,通過使用自身的思維體系和框架,既可以大膽猜想冒出創意,又可以用有理有據的真理預測到事物發展變化。

卓越的產品創造者,演繹能力都有著驚為天人的高度,這也是我們在日常里要去追求美追求創意的原因。

3. 連接能力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淘寶連接了人和貨,微信連接了人和人,美團連接了人和本地生活。

而產品天然就是企業里上傳下達的連接者,再好的思考也要能傳遞和說服老板,再厲害的方案也要團隊去執行落地。

所以和他人溝通、協作、影響他人的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要抓緊機會去實踐。

再往大了說,產品還要追求更大的連接,即和企業外進行連接。

產品是一個輸入——輸出的機器,從外界獲得信息,通過自己的理解框架解讀,反哺給組織,再引導給組織的變革。

五、總結

我們看到了產品經理市場的競爭加劇。原因來自兩方面:

  1. 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產品經理行業,包括已經進入的,和正準備進入的
  2. 其他崗位的人,越來越多的擁有產品經理的思維

在競爭加劇的市場中,我們仍然相信產品有非常大的存在價值,產品經理是老板的最大分身,天然擁有較高的權限。

產品經理的最大價值是:思考并決定用什么樣的策略,能讓產品在商業中取得競爭優勢。

  1. 產品經理在思考競爭上,要裝上老板的腦子,思考所有老板關心的問題。
  2. 產品經理在落實優勢上,要裝上執行者的腦子,追求精準的勝率與賠率。特別是追求賠率。

建議產品經理培養這幾個方面的能力:

  1. 學習能力。認識行業,認識自己,持續迭代學習。
  2. 思考能力。歸納和演繹。
  3. 連接能力。連接組織內部和連接外部。

愿所有的產品,都能在職業生涯中先成為真正的2/3的老板,保職業生涯無憂。再補充能力,增加另外1/3,屆時當自己的老板,或者成為組織的老板,都是自由的選擇~為自由干杯~

 

本文由 @假裝是運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個講的真好、干著產品的活,每天都想著如何快速提升自己

    來自浙江 回復
  2. 產品經理需要有做決策的能力,分析思考、學習、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還需要有批判性思維

    來自廣東 回復
  3. 思考競爭上要學會替老板思考問題,落實上要有執行者的行動力。

    來自廣東 回復
  4. 愿所有的產品,都能在職業生涯中先成為真正的2/3的老板,保職業生涯無憂。接收到了。哈哈哈,希望大家在產品經理這條路上能越走越遠。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