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產品做簡單,我終于摸到門檻了!

4 評論 5625 瀏覽 13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語:如何才能將產品做簡單?本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各類大廠的做法,總結了“抄競品的六自問”,通過對比思考來講解如何才能夠將做產品的過程“簡單化”,推薦想要學習如何做產品的群體閱讀。

自從做產品開始,就一直被教育要把產品做簡單。但是如何能做到簡而不單,相信是大多數產品經理都沒想明白的問題,不然就不會推崇張小龍的微信和喬布斯的 iPhone 簡單到極致的設計理念了。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設計場景,對簡單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對標競品,往往是簡單最大的敵人。

最近在設計一個新上線的云計算 IaaS 平臺產品,用戶可以在平臺上根據自己的需求選配云服務器,以此搭建自己業務。在選擇購買云服務器的時候,需要讓用戶選擇很多細節配置,其中選擇云服務器 CPU 和內存的大小最為關鍵,因為這關系到是否能讓程序流暢穩定的運行。

這個配置選項在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都會做一個細分,根據內存比、CPU 架構、硬件性能劃分不同的機型類型,比如計算型、內存型、大數據型等等。

分析一下「機型分類」這個功能

從必要性來看:內存比可以直接通過上一步或者下一步篩選幾核幾G來區分,無需強塞一個概念把 1核1G 的叫計算型,1核4G 的叫內存型。

從產品階段來看:根據物理服務器的配置不同,虛擬化出來的云主機性能也是不同的,部分業務場景需要高性能的計算,那么是需要高配置的機器的,這也是劃分機型類型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在我們產品早期并沒有這樣的實力或者規劃做精細化。

從客戶理解來看:用戶要的就是 4核8G 的主機,你偏要問客戶要什么機型的?想象一個場景,當銷售去向客戶推銷云服務器的時候,客戶問一臺上海地域 4核8G 的云服務器多少錢的時候,在目前的云廠商定價邏輯中,不同的機型是對應不同的價格的,因此銷售基于價格因素問客戶是需要什么機型的,我們有通用型,大數據型,計算型巴拉巴拉,客戶肯定一臉懵逼,客戶不懂呀。

這個客戶可能是個傳統 IDC 用戶,也可能是其他云廠商的用戶,客戶并不了解你平臺的規則,銷售路徑在這里就暫停了。

我們對標的競品可能已經經過了產品的成長,用戶的培養階段,它的功能,價格都是匹配它當時的市場地位和它的用戶習慣。

基于這個業務問題的實踐思考,我總結了一個“抄競品的六自問”:

  1. 這個功能是什么樣的?
  2. 相關的功能有哪些?他們的關系是什么?
  3. 解決了什么問題?
  4. 競品推出這個功能的出發點是什么?
  5. 為什么是現在做?可以放到以后做嗎?
  6. 這個功能還可以優化嗎?

學習,是把其他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而像呢,那就是不按實際的模仿。

不按實際情況的模仿很大程度上都會導致失敗,那我們怎么衡量我們什么時候學習?什么時候模仿呢?這里有個參考值,我稱之為“匹配度”。

用匹配度的高低來決定我們什么情況下去模仿照搬,什么時候只是學習功能邏輯。

用戶因為需要自己搭建數據庫,所以需要內存比大的配置,由此衍生了例如內存型這類的機型,我們想讓用戶更加便捷的選擇適合用戶業務的機器配置,那么為什么我們不直接告訴用戶,如果你要搭數據庫,就選這個配置呢?

產品的每一個功能,必定是尤其內在邏輯,很簡單的一個產品可能包含了上百個功能在里面,這些功能你可以像寫代碼一樣,按一個線性的方式把它串起來,但是也可以做成一個很有架構在里面的東西。

這是考驗一個人對產品的見解是什么樣的。我們心中一定要有一個產品的架構在這里,而不是說我們這個產品就是一大堆功能的集合,只是一個無序的集合。那樣就沒有自己的骨骼和系統架構。

IaaS 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產品概念,包含的產品太多了,各個產品之間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但是大多數 IaaS 的控制臺并沒有將這些產品之間的關聯關系向用戶展示出來。

比如用戶有一個網站是搭建在這個平臺上,涉及云服務器,網絡配置,數據庫等等配置,但是用戶在控制臺只能看到他有幾臺云服務器,幾個網絡,幾個數據庫,無法清晰直觀的感知到這些產品之間的依賴關系,產品之間的相互影響。

這些還是依賴于運維人員的專業知識。我們能不能在每個產品的詳情頁將這個產品關聯的產品展示給用戶呢?不是單單的告訴用戶這個產品關聯哪幾個產品,而是告訴用戶這個產品能和哪些產品發生怎樣的互動,幫助用戶去理解產品,梳理出產品的架構。

(圖一和圖二在表達產品關聯關系,層級關系上誰更友好?)

圖一

圖二

所以作為產品經理,我們可以通過結構層、框架層以及表現層的產品設計,營造一種和用戶舒服的對話語境。這種語境要把從“我想說的和我認為你應該做的”灌輸模式,改為“雖然你有的視野,我有我的視野,但最后你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共同看到的視野融合模式”。

二、簡單是對人性極度的洞察

產品邏輯本身沒什么好研究的,開發的同學可能更懂一些,但最重要的是“你的產品為什么是這樣子,而不是那樣子”,最后是對人性的分析。所有的產品都需要有人性的研究。

為什么 iPhone 要有一個按鍵,還只有一個按鍵?每個好產品都可以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它背后肯定都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別的。

喬布斯曾經說過一句話,記者問他:你們推出新產品的背后是做了很多用戶調研嗎?還是用別的方式來知道我們應該做什么產品?

喬布斯說我們不需要去做調研,不需要看統計數據,但我們知道用戶心里需要什么樣的東西。這個知道并不是說你去問一萬個用戶,而是你對人心的洞察或者人在內心里的一些渴望的洞察,那你就會知道了。

產品經理就是研究人性的,微信的搖一搖,拼多多的砍一刀,然而不僅僅是C端產品,B端產品也是一樣的。研究用戶心理就是研究自我,很多時候我們是瞄準自我的需求來做產品的。

我工作中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自己是賣云服務器的,但是我周邊的同事,包括我自己都不在自家平臺買云服務器,而是去騰訊云,阿里云之類的買,自己都不用自己的東西。不是為我這種用戶設計的,那是為誰設計的呢?

三、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用戶

一個產品要保持很蠢很簡單,連傻瓜都會用。在云計算領域,云原生,容器化為什么是發展趨勢,簡單是核心。

傳統購買云服務的模式需要用戶選擇機器配置,系統配置,時刻關心服務器性能夠不夠用等等,云原生沒有這個煩惱,真正做到了既開即用的特性,用戶只需要關心業務。

每個互聯網產品無論是 APP、還是 web,最終承載的是業務模式,解決的是在各類場景下的問題。

 

作者:雄貓大俠,云計算產品經理&民宿創業達人;微信公眾號:長期視角

本文由@雄貓大俠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就是所謂的難事簡單化,簡單事情復雜化嗎,不過真的很管用,就像蘋果家的追求簡潔。

    來自河南 回復
    1. 再復雜的事都會有它的關鍵路徑,把握清楚后就不怕復雜化

      來自上海 回復
  2. 之前看過一句話:產品經理是需要一點天賦的。這點天賦大概就是對用戶心理的洞察,如何讓產品簡潔高效,用戶喜歡。

    來自四川 回復
    1. 是的,在我看來不是每個人都能叫產品經理,很多人充其量叫產品助理,產品經理這個名頭很輕,但是含金量很高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