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型如何影響產品設計
做好設計的第一步,就是打造基于用戶心智模型的產品設計思維,挖掘用戶心智模型,理解用戶真實想法。那心智模型究竟是如何影響產品設計的?產品經理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推薦對產品設計感興趣的朋友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提到礦泉水,我們腦子里冒出來的就是農夫山泉;
提起方便面,就想到康師傅;
提起涼茶,不自覺地就想到了王老吉加多寶。
但為什么鍵盤的排列順序是QWERTY而不是ABCDE?
一、黃瓜哪里去了?
人類在經歷或學習某些事件之后,會對事物的發展及變化,歸納出一些結論,然后像是寫劇本一樣,把這些經驗濃縮成一本一本的劇本,等到重復或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我們便不自覺的應用這些先前寫好的劇本,來預測事物的發展變化。也就是說,人類基于經驗的總結,去認知世界。
看個小栗子:
老婆讓老公去菜市場買西紅柿,此時老公獲得一個輸入“西紅柿”,腦海中生成一個模型“紅色的,圓圓的東西在哪里?”,到了菜市場,發現蔬菜在左邊,肉類在右邊,又獲得一個輸入“菜攤”,然后生成新的模型“蔬菜攤上,紅色的,圓圓的東西在哪里?”,然后就順著找,最后找到了西紅柿。
看到了吧,人要完成一個任務,先是獲得一個輸入,然后根據輸入在腦子里面生成模型:“像那個樣子的東西”,然后根據模型去現實中尋找,如果尋找到了一部分,自我學習后重建模型,比如“青色的,圓圓的”就不是要買的西紅柿,繼續在現實中尋找,直至任務結束。
這個模型就是心智模型。
買回來以后,老婆很高興,然后問“黃瓜賣多少錢?”
老公“……,好像沒見到。”
黃瓜哪里去了呢?因為被心智自動過濾了。
心智模型,指的是人們對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儲存,通過生物反應而實現動因的一種能力總和。簡單的說,當我們看到某個東西就知道是什么,或者要去干什么。
心智模型是人的一切行為方式,思考方式背后的規律和形式,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思維習慣,這種習慣為形成一種濾鏡、漏洞,會自動過濾跟大腦中不相關的東西。
比如,關老爺就是用刀的,趙子龍就是用槍的,我們從小就有這個認知,任何想試圖讓別人接受“關老爺用錘子”的念頭都會被人嘲笑。
人們依靠心智模式觀察、理解世界,但它如同一個“濾鏡”,會影響人們所“看見”的事物。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觀察同一事物時,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迥然不同的結論。
事實上,人的認知大于事實本身,因為人的認知并不是一個簡單被動地反映客觀事實的過程,而是我們經驗世界創造的主動過程?;趶耐獠渴澜绔@取信息,我們對其進行解讀,做出合理的假設、想像,并按照特定規則或邏輯進行推論,從而做出判斷和決策。
人們在腦海中構建起來的認識外部外部現實世界的“模型”,決定著人們的觀察、思考以及行動。(大腦構建心智模式,將心智模式藏于心中然后付諸行動)
心智是對信息的篩選,有用的就留下,無用的則遺棄,源源不斷的信息及信息的更新讓我們心智不斷的強化和修煉。
心智的形成包括對自然世界的觀察,他人的傳授和科學的推論。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從他人溝通中學到的,做實驗提煉總結的,這些所有留下的印記整理成了我們的經驗和知識,然后影響我們以后的思路、行動。
二、為什么會去搶紅包?
為什么人們看到微信上的“紅包”,就會很“習慣性”去點擊?
根本原因在于,打小見過錢的時候,紅包就是長這個樣子——紅色的長方形、上面有一個封口,多數是黃色,拆開就有“錢”,從來不需要思索。
分解一下“拆紅包”的設計,完整的延續了用戶心智的過程:
- 紅包的動作:遞紅包、接紅包、拆紅包;對應在產品上面就是發紅包,收紅包,點開紅包。
- 紅包的儀式感:收、發紅包都很正式;所以你在app里面應該沒見過誰的紅包直接就發到你口袋的設計,起碼我沒見過。
- 紅包的控制權:別人要給你紅包,你是收還是不收,你決定;現實社會里,你總是喜歡推脫一下,別客氣別客氣,所以紅包發出去之后,你可以選擇不點,客氣一下晚點拆,或者真的不點開。
所以,產品設計過程中,需要努力遵循用戶的基本心智模型,盡力去符合人的基本習慣,好的產品設計,通常都是極低的學習成本,以及近乎本能和自然的行為,去滿足用戶的現實需求。
甚至為什么今天的語音交互會爆發,技術的發展是一個方面,其根本原因還是聲音的交互更符合人的本能,因為人類是先學會了說話,才學會了文字。
一定要記住一點,千萬別幻想你的用戶會去思考這個是什么,這個應該怎么用,如果你給用戶留了下太多為什么,你最后可能會需要反思為什么你的用戶不買單。
你需要讓用戶理解你在說什么——用他所想象中的那種方式和語言,并且給予明確的行動路徑——用他所期望的那種途徑,才可能讓用戶產生愿意嘗試的行動。
從界面形態上,符合人的預期;在操作使用上,符合人的習慣?!?strong>好的產品設計是不要讓用戶去思考,而是替用戶思考。讓用戶在沒有成本代價的情況,把現實生活中對事物的認知移植到虛擬世界上來。
三、為什么鍵盤的布局不是ABCDE排列?
據說,根據數據統計表明,我們現在使用QWERTY布局并不省力,效率也并不是最高的,有人發明過很多種更高效的鍵盤,但并沒有流行。比如ABCDE排序的鍵盤: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早期受制于技術原因,QWERTY鍵盤的排列方式能夠更好的解決“打字太快了會卡殼”的問題,并逐漸形成了所有人的使用習慣,進而成為了事實的標準。后續改良的鍵盤在打字速度上并沒有能夠讓原有的用戶拋棄好不容易養成的習慣。
——那些用著怕卡殼而設計的鍵盤的人們,為了彰顯他們的天才設計讓所有人都養成了一個全新的習慣。這也是i以前學電腦的人都要寫學打字,現在的人們似乎不好理解“打字”其實挺不好學的。
俗話說“謊言說了一千遍也是真的”,人們在反復接受同一個信息之后,其“心智模型”就會不斷強化,并形成一個相對穩固的慣性認知,習慣一旦建立,就不容易被改變,當有人想要試圖改變他的習慣時,他總能找到很多很好的理由。
這個事情還有一個專有名詞:“路徑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馬克·吐溫說,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樓。
人人往往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習慣而成自然,很多事情因為習慣了,也就看著順眼了,于是“習以為?!薄?/p>
所以,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不要總想著去改變你的用戶。當你的產品,需要別人去改變他的習慣看法、習慣用法、習慣價格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好用”、“不好看”、“不值得”,換句話說你所有希望別人改變的事情,都會換來體驗不好的直接感受?!驗檫@是對抗心智,心智難以建立,更恐懼對抗。
當你的設計需要用戶去改變習慣、需要被你“引導”時,你要思考:你的設計,值得用戶為你改變習慣嗎?如果僅僅只是界面布局的調整、風格的變化,需要用戶去學習、適應,而沒有給用戶更多的價值,那就不要輕易挑戰用戶的習慣。
“墨守陳規”在產品設計中并不代表負面,反而是打破常規需要適度。當你的產品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一定的認知基礎的時候,打破常規的設計是需要勇氣的,它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反彈。
除非你的“創新”帶來的用戶價值足夠大,你的用戶才可能為了你這一棵樹,甘愿放棄這一片森林。
只有你足夠牛X的時候,你才可能影響/改變用戶,才可能撼動用戶的“惰性”。之所以奢侈品要保持它的高售價,而且有些所謂的奢侈品難以理解,其實它是故意挑戰你的“心智”來維持它的高售價地位。
四、從漢字的演變看心智的成長
以蘋果手機為例,最開始的設計稱之為擬物化設計。原因在于那個時候的手機,對用戶而言是“新東西”,沒見過——心智模型是空白的,一個陌生的事物會讓人感到迷茫。
所以為了能讓用戶更快的去理解,就有了擬物化的設計,幫助用戶利用原有的心智模型去理解虛擬功能的意義?!吹绞裁淳拖袷裁?。
后來,當用戶已經習慣了手機等設備,擬物化的圖標又會增加審美負擔,因此將其抽象化簡約化以適應更快節奏的審美認知。
文字也是同樣的道理,最開始誕生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繁體的[門]更像)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
再后面要記錄一個太陽就不畫圖了,越畫越簡單,越來越偷懶,然后就沒有象形文字了,消失了,而且現在反而不認識象形文了。
漢字也從過去的繁體字演化為簡體了。
人類心智在進步,并且持續的進步。
你的產品,完全可以適當的培養用戶良好的行為(或者說,有的時候,你需要努力去這樣嘗試)。比如蘋果手機、蘋果電腦帶來的一些列的友好、簡便的操作,都讓用戶形成了對產品的特定操作習慣,增加對產品的正面情感。
蘋果手機的每個設計都是最優的嗎,不見得,但它足夠引導用戶養成新的習慣。
特別是當你的產品是新品類的時候,這個特別重要,因為一旦你教會了用戶這么用,用戶嘗到了甜點,跟風者就很難再次去教育用戶。
搶占用戶心智,成為第一。
畢竟,“初戀”是那么的珍貴,讓你難以忘記。
產品之爭,歸根結底是“心智之爭”。
心智是一個從觀察、思考到行動的框架體系,好的反饋被留下,不好的回饋就會放棄,最終形成一套存在于用戶頭腦中的對”產品“應該具有的概念、能力、形態的知識。也就是,用戶的心智模型,事實上就是”心里預設模型“,吻合的留下,對抗的被拋棄。
心智模型,讓我們每個人把對世界的理解當成事實。當我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展的規律相符時,就能有效地指導我們做出正確的行動;反之,就會造成負面影響。
為什么學習是一種負擔和反人性的事情,就是在對抗自己的心智,然后建立新的心智模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唯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來糾正和完善個人心智模式中不科學、不完善的部分。
其中好的辦法,包括閱讀、寫作等等。
對產品經理來說,心智模型留下兩個問題:
1. 想想你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是否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
這個問題叫做用戶體驗。
2. 想想如何能夠在用戶心智模型中占據首要位置?
這個問題叫做品牌戰略。
#專欄作家#
杜松,公眾號:產品微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人工智能方向,擅長產品規劃和架構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去看一下劉飛的產品思維吧。
好文
第一天打卡
嘶,雖然心智模型的形成能夠很好的幫助一些廣告的傳播,但是形成這一塊還是有點難度的害
第一天打卡
提問,如何搶占心智模型呢?
自己的理解哈:搶占心智需要有些創新(更好的用戶體驗 更優的價值)
1. 相當于需要給用戶創造一個當前不存在的習慣 像抖音 給用戶創造并培養了豎屏刷短視頻的習慣
2. 或者說在用戶面對新事物 養成習慣的過程中 你的產品提供的體驗或和價值更由于其他產品 才有機會給用戶更深的印象 讓他們更愿意長期使用
這么好的文章,評論區這么冷清?
哦豁,get一個新知識點,感謝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