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產品做需求時,一定會遵循的三大法則

3 評論 8840 瀏覽 78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讀:一些新人產品經理在做需求的時候,經常會被其他人吐槽無法自圓其說,其根本就在于沒有遵循基本法則。做需求最重要的三大法則:價值為先、分清主次和選對指標。本文作者對此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童鞋們好,年后的第一更來啦~過完年之后大家進入狀態了沒?俗話說金三銀四,年后想跳槽的童鞋,可以先看下學姐的教大家寫簡歷的這篇文章。學姐在幫童鞋輔導簡歷的時候,發現一些共性問題,那就是大家做需求的時候沒有遵循最基本的法則。這就導致寫簡歷、面試、晉升、匯報的時候再回顧自己之前做的u需求,發現坑點滿滿,無法自圓其說。

所以呢,今天學姐就來總結一下自己之前在大廠,做需求最重要的三大法則:價值為先、分清主次和選對指標。這篇文章短小精悍,10分鐘就能看完,相信能幫助大家把基本功打得更扎實。

一、法則1:價值為先

如果你在做需求的時候遇到過以下的情況,就應該好好學下這個法則了:

  • 說不清做這個需求的背景和原因,或者認為做這個需求只是為了提升某個指標
  • 需求沒有任何行業數據、用戶/客戶調研支持
  • 拍腦袋做需求,或者盲從老板的想法
  • 需求上線后,結果不及預期

為什么會產生以上這種情況?其實都是因為需求的地基不穩——也就是產品價值。很多童鞋做需求的時候,往往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覺得做這個需求是為了幫公司提升某個KPI,這里就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固然,幫公司賺錢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但是如果你的需求沒有對用戶產生價值,那又憑什么可以幫公司賺錢呢?所以,這種做法本末倒置。

不過,產品價值往往有點看不見摸不著(不像KPI和指標都是具體的數字),往往說出來有點虛,也沒有辦法統一定義。那么,“產品價值”到底是什么呢,能不能描述出來?其實是可以的,學姐會介紹2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去描述產品價值,配合一些例子,大家可以直接套用。

方法1:負向表述

平時童鞋們是不是經常會聽到“痛點”這個詞?通俗點說,也就是你這個需求到底解決了用戶的哪個問題。

【常用句式】:用戶痛點+論據+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可以用這種欲揚先抑的方法去表述需求價值,其中論據可以是行業的數據、問卷調研,或者是通過現有的產品數據分析,解決方案就是你要做的需求。

【例子1】:如果你想做一個新功能,比如發視頻支持存草稿,可以這樣去描述價值

*注:例子中括號表達的是這是句式中的哪個組成部分,只是為了更好地說明,真實表述時并不需要括號里的字

目前發視頻的失敗率為40%,調研后發現這些用戶有一半以上是因為被打斷而沒有繼續編輯(論據),因此我們通過草稿箱(解決方案)來節省用戶重新編輯視頻的重復工作(用戶痛點)。

【例子2】:如果你想對現有功能做優化,比如商品詳情頁改版,可以這樣去描述價值

目前的商品詳情頁相比競品,展示的信息少,用戶做購買決策難(用戶痛點),轉化率僅40%,遠低于競品(論據),因此需要對商品詳情頁進行改版(解決方案)。

方法2:正向表述

【常用句式】:幫助用戶XX+論據+解決方案

這就比較直接了,描述這個需求到底幫助到用戶什么。

當然這里的用戶是廣義的。比如你要做商業產品,提升部門的收入,那產品的主要價值肯定是對投放廣告的客戶而言的;對用戶側,只要不對體驗影響太大就行了。所以這時候你就不應該去描述對用戶產生的價值,描述對客戶的價值。

【例子1】:如果你想做一個新功能,比如列表頁新增一個廣告位,可以這樣去描述價值

調研顯示50%的客戶有在平臺投放廣告的需求(論據),為了幫助這些客戶獲取更多目標用戶(幫助用戶),我們會通過算法匹配在合適的列表頁展示廣告位(解決方案)。

【例子2】:如果你對現有功能做優化,比如商品列表頁改版,可以這樣去描述價值

目前70%的商品列表頁,商品數超過1000件(論據),為了幫助用戶更高效地篩選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幫助用戶),對商品列表頁進行優化(解決方案)

二、法則2:分清主次

如果你在做需求的時候遇到過以下的情況,就應該好好學下這個法則了:

  • 不清楚這個需求的產品價值是否足夠,總覺得對一部分用戶有價值,但對另外一部分用戶無價值
  • 不知道需求的優先級怎么排
  • 設計方案的時候很糾結,經常選擇恐懼癥
  • 設計方案的時候和老板/同事的想法不一致,但是又無法說服他們
  • 需求上線后,結果不及預期

雖然產品的地基——價值已經明確了,但是這個價值到底夠不夠,怎么排優先級,設計方案的時候矛盾怎么辦,到底該怎么衡量呢?當然,如果需求上線了之后,我們是可以用結果數據去衡量,但有沒有辦法在需求還沒上之前就判斷呢~

當然有啦,其實方法也非常簡單,學姐教大家一句口訣(之前在講MECE這個方法論的時候也提過):

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核心用戶的非核心需求>非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

遇事不決的時候,直接套用上面列出的優先級邏輯就行了,我們優先考慮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然后再考慮核心用戶的非核心需求,最后才去看非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那么這里就有兩個名詞需要定義一下,什么叫“核心用戶”、“核心需求”呢?其實也很簡單~

【名詞解釋】:核心用戶&核心需求

學姐之前也講過什么叫用戶分層,因為每個用戶都是不同的(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我們沒有辦法用一個產品就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也不可能大費周章的去給每個用戶都設計一款產品。所以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把用戶分為好幾大類,把比較相似的用戶打包起來,抽象成某一類有共性的用戶。

比如,我們常常去做一些用戶畫像的分析,比如根據用戶的年齡、性別、地點、婚育情況、消費水平等去對用戶進行分層,那么分出來占比最大的那一層,就是你們的核心用戶。舉個例子,某外賣平臺的用戶是這么分布的:

那么這個平臺的核心用戶該怎么去看呢,是不是把加粗的那一部分都取交集就可以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平臺的性別和婚育情況其實是分布比較平均的,沒有太明顯的差異,那么在找核心用戶的時候,這兩個維度我們就可以先不考慮了。可以把差異比較大的那幾個維度抽象出來作為選取核心用戶的維度,那么這個平臺的核心用戶就可以定義為二、三線城市,20~30歲的用戶,所以在設計需求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這部分用戶的需求是什么。

反之,如果是某紅書平臺,女性用戶占到了70%以上(假設其他的數據不變),那么我們就可以把核心用戶定義為,二、三線城市,20~30歲的女性。當然,核心用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平臺選擇積極拓展男性用戶,過了一段時間后,男女占比差不多了,那么我們的核心用戶就可以把性別這個維度去除了。

除了根據用戶的畫像去判斷核心用戶,我們也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場景去判斷,比如一個電商App,有60%的用戶都會通過商品列表頁去選擇商品,超過了一半,那這個使用場景就是比較核心的了。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使用商品列表頁的用戶作為我們的核心用戶,優先滿足他們的核心需求。

怎么判斷這個需求是否是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呢?其實也不難,你可以通過調研或者現有的數據分析去判斷。比如,剛剛提到的需求,有60%的用戶會通過商品列表頁去選擇商品(核心用戶),而這其中70%的情況下,商品數量又很多,用戶沒有辦法全部瀏覽完。這種情況下,雖然用戶沒有主動說“我需要篩選功能”,但是我們通過分析,就可以得出列表頁需要合適的篩選功能,來幫助用戶高效找到自己想買的商品。

核心用戶和核心需求的定義明確了之后,我們再來復習一下這句話:

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核心用戶的非核心需求>非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

學姐推薦童鞋們,有了產品價值之后,還是要搞清主次,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下,讓產出最大化,抓大放小。當老板、面試官和你提出不同的看法時,也可以有理有據地反駁。

三、法則3:選對指標

每個需求的結果都會有相應的數據指標去衡量,相信這個童鞋們都比較清楚了,平時都會在簡歷上加上一些數據來佐證項目的效果。但是在實戰中,學姐還是會發現很多童鞋會亂選了一堆數據,導致面試的時候非常容易被挑戰。在這里學姐梳理了一套幫助大家自檢的流程:

  1. 確保選擇的指標和這個項目的價值能匹配上
  2. 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
  3. 選擇合適的benchmark來對比
  4. 指標可以結合部門/公司的利益,但要盡量避免和你工種沒有直接關系的指標

學姐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就是剛剛提到的需求,在商品列表頁新增廣告位,應該選擇什么指標去衡量?且聽學姐一一道來~

1. 確保選擇的指標和這個項目的價值能匹配上

剛剛也提到了,這個項目的價值是幫助客戶找到更多目標用戶,那么我們要看的指標就是幫助他們找到了多少用戶了,那就可以看這個廣告位的點擊UV。

2. 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

如果你是在公司內部做匯報,且在大家都了解列表頁本身UV的情況下,去講廣告位的點擊UV,那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你去外部面試,或者在公司內部晉升,面對的是不那么了解這個數據的用戶,那用絕對值去匯報就不太好了。所以這時候我們要把干擾因素排除,把廣告位UV/列表頁UV,算出一個UV點擊率(或者叫UV CTR),這樣大家就比較能理解了。

同時,前面學姐在說產品價值的時候也提到過,如果廣告位能不影響用戶的體驗那就更好了,這個如果反應在指標上,那就是列表頁整體的轉化率沒有下跌,甚至有提升。

3. 選擇合適的benchmark來對比

這時候你得到了一個廣告位UV點擊率的數據,但是怎么說明這個數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就要提到我們在大廠用的很多的一個詞了,也就是benchmark,也就是基準。大家都知道“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吧,所有的數據結果,如果只是列出絕對值,沒有標準或者基準,這么這個結果就很容易被挑戰。

所以往往我們會找行業標準去做對比,比如參考一些行業標準、競品、兄弟部門或者類似產品去對比,比如你們的UV點擊率是5%,類似頁面的同位置的廣告位點擊率是3%,那你們就明顯高于基準,說明目前廣告位的產品設計還是不錯的。同理,如果是對原有的廣告位做優化,把點擊率從5%提升至6%,那也可以說明你們的新方案有效果。

如果找不到類似的頁面,也可以在本頁面找一些類似的位置,比如你們的廣告位是在列表頁的第三位,那么可以看下第二位和第四位的點擊率,如果和廣告位的點擊率差不多,也可以證明你們設計的還不錯,畢竟廣告位是帶有廣告性質的,如果能做到和普通商品差不多就很可以啦~

4. 指標可以結合部門/公司的利益,但要盡量避免和你工種沒有直接關系的指標

看到這里可能有些童鞋會問,為啥不提廣告位帶來的收入?這個指標學姐覺得可以寫,但是要非常謹慎。因為有多少客戶去投放這個廣告,很大程度上可能取決于你們公司本來的客戶群,這和產品這個工種關系就沒這么直接了,可能會和銷售、運營等工種有更直接的關系。

不過,如果你是對廣告位進行優化,比如采用了新的匹配策略,帶來了收入提升,是可以寫的。比如,把這個廣告位的月收入從1000萬提升至1200萬,這就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既可以證明是產品優化直接帶來的效果,又有benchmark做對比。當然,這時候又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200萬對你們整個部門來說到底有多少貢獻呢?所以,如果能把這200萬給部門整體業績帶來的提升寫出來,那就更直觀了,比如部門月收入增加了10%之類的。

最后,我們再來復習一下這三大法則:價值為先、分清主次和選對指標,學姐在這里祝大家虎年事業更上一層樓~

#專欄作家#

海貝學姐,公眾號:海貝學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十年大廠產品經驗,精通產品方法論和產品知識。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要是早點看到就好了,不過踩了坑之后,才更覺得學姐說的對

    來自上海 回復
  2. 很棒的分享,學習了

    來自河南 回復
  3. 價值為先,分清主次,選對指標,產品做需求要搞清楚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