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適用所有類型的產品經理的評價指標

4 評論 8129 瀏覽 44 收藏 8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是很難定義的一個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話定義,那么產品經理是為終端用戶服務,負責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人。本篇文章深挖產品經理的底層邏輯,給出了一個適用所有類型的產品經理的評價指標,一起來看看!

說到產品經理思維,大家直覺反應的,就是用戶思維,換句說就是對用戶需求的洞察能力!

說到需求,相信入行幾年的產品,肯定皆能很快地說出需求四象限法則、Kano模型、ROI評估等等理論型知識點,來做需求優先級的排序。

從需求的洞察力,評斷產品功力深淺

但這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熟練度,并不能區分一個產品功力的好壞,這些知識點只是輔助產品進行需求的分類、排優先級、項目管理的工作效率而已。

但不能解決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這個需求,是否是用戶真的想要的需求?是否是真的能對用戶產生價值與幫助的需求?”

這個核心的問題,才是判斷一個產品功力的核心指標,所謂的產品思維就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的思維!

一、說明

這里,用一個簡單問題及小故事為大家演示產品功力深淺之別:

今天老板對我,下達了一個指令——“去菜市場買一條魚”

1. 產品青銅——完全沒有產品思維的人(產品功力0%)

行為:直接跑到市場后,才想起來,老板沒說要買什么魚,自己也忘了問,只好打電話再跟老板確認要買什么魚。

從需求的洞察力,評斷產品功力深淺

2. 產品白銀——剛接觸產品思維的人(產品功力20%)

行為:在出發前,先跟老板確認要買什么魚,大概多大多重的魚,然后到菜市場買完魚,回來跟老板交差。

從需求的洞察力,評斷產品功力深淺

3. 產品黃金——掌握產品思維的人(產品功力60%)

行為:

在出發前,先跟老板確認:“買魚是為了什么?要什么魚?要多大的?”

老板回復:“送客戶”。

并在菜市場完成采買,用送禮的盒子裝好魚,交付給老板。

從需求的洞察力,評斷產品功力深淺

4. 產品星耀——精通產品思維的人(產品功力80%)

行為:

在出發前,先跟老板確認:“買魚是為了什么?”

老板回復:“送客戶”

再問:“送客戶的目的是?”

老板回復:“祝賀陳老板生日?!?/p>

再問:“為何想送魚呢?”

老板:“陳老板喜歡吃汽鍋魚”

并在一流的餐廳定制了一個汽鍋魚,交給老板。

從需求的洞察力,評斷產品功力深淺

5. 產品王者——超神產品思維的人(產品功力100%)

行為:

在出發前,先跟老板確認:“買魚是為了什么?”

老板回復:“送客戶”

再問:“送客戶的目的是?”

老板回復:“祝賀陳老板生日?!?/p>

再問:“是跟我們合作A項目的陳老板?”

老板:“是的?!?/p>

再說:“陳老板我熟,他不是喜歡吃魚,他是喜歡吃蒸汽海鮮,尤其是很貴的那間….”

并幫老板預定了一大桌的蒸汽海鮮。

從需求的洞察力,評斷產品功力深淺

產品功力的深淺,就是對需求洞察力的深淺:

  • 青銅:聽需求,做需求
  • 白銀:聽需求,能確認完整的需求內容
  • 黃金:聽需求,能確認需求背后的what,并提供解決方案
  • 星耀:聽需求,能確認需求背后的why,并提供解決方案
  • 王者:聽需求,不僅能能確認需求背后的why,還能判斷到真的why到底是什么?

當然,要做到對產品需求的洞察力之深,不僅是需要多年的工作經驗及用戶接觸的累積,更需要對行業發展趨勢及業務的理解深刻,

這也是為何越資深的產品崗位,越看重行業經驗的多寡,對需求的洞察力的深淺有很大的正關系。

二、總結

對于需求的掌握程度,上述用一種較幽默、輕松的方式向大家呈現,但本質的內涵還是與現實的情況相通的,用戶需求的研究是很深的一門學問,如同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一樣,沒有標準化、學科化的學術規范,只能從經驗、假說、數據統計分析中,去探索及了解,累積自身的洞察能力。

但有一點是我們需要時刻刻意地去思考、去做的,那就是“對任何需求,多一層思考,多去想背后Why是什么?”

如同福特創造汽車時,你問用戶想要什么?用戶會回答“一匹跑更快的馬”,而不會是臺汽車。

買電鉆的用戶會回答“更好用的電鉆”,而不是墻上的一個洞。

問2007年以前的用戶會喜歡怎么樣的手機,會說耐用、能玩游戲的手機,而不是iPhone(智能手機)。

用戶需求,究竟是什么?或許是產品經理們永恒追求的答案。

但只要不放棄地去思考、去找尋、去接觸用戶,雖然可能一輩子也找不到一個終極答案,但我們一定都會更靠近用戶的內心…

 

本文由 @有趣的宣宣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沒有一種可能 預算會很低

    來自福建 回復
    1. 有啊, 只是舉例而已,不用太過較真啦

      來自上海 回復
  2. 但只要不放棄地去思考、去找尋、去接觸用戶,雖然可能一輩子也找不到一個終極答案,但我們一定都會更靠近用戶的內心…

    來自中國 回復
    1. yes
      get到精髓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