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之產品經理之構思
這兩天那誰誰掐架的事兒啊,我還真不知道哪個團隊是因為“公關態度”讓用戶不爽,從而走上下坡路的。大罵不止的用戶就算有幾十萬個吧,對那誰來說,可能也就是半個月的新增長量。就像味千拉面當年都被黑出翔了,如今照樣生意火爆。產品重要的是能創造用戶價值,是否笑臉迎賓,只看個人喜好。這些年大喊“抵制XXX,退出XXX,卸載XXX”,我在各處聽了起碼有上千遍,還未見過一款互聯網產品因此而傷及皮毛。
上次有人問,你怎么評估新產品創意靠不靠譜?我的方法就是——直接出低保真原型,先拿著原型給七八九十個業內人士講解,聽他們的意見;如果設計師有空,再出視覺稿,拿著視覺稿給七八九十個目標用戶講解。兩邊回收的反饋都還算積極,就跪求工程師研發。有原型有視覺稿才容易打動工程師嘛。
之前我有個產品構思是“眾包人聲鬧鐘”,心里沒底,就搞了款類似的App試試,體驗人肉鬧鐘會是什么效果。今早8點被鬧醒,煩得要死,管你媽多可愛多活潑,鬧鈴變化越多我越冒火越不耐煩。眼睛半睜半閉沒找到關閉按鈕,殺進程也沒用,還在哇啦哇啦鬼吼鬼叫,一怒之下連App一起卸了。結論是,人肉鬧鐘我不做了。
上次跟朋友聊起為什么論壇要組織線下活動?通過線下活動可以顯著增強用戶關系,而強關系用戶在論壇上會更積極地互動??瓷先ブ皇且淮螏资说木蹠?,帶來的卻不僅僅是幾十個UV,可能是幾十個活躍的種子用戶,由此產生的熱情的互動氛圍可能會感染到其他幾百上千個過路用戶,本小利大。
忽然想起一年前,朋友問我,如果把輕博客做一套和老博客一模一樣,甚至更好得多的文字模板出來,能不能轉移老博客的用戶?答:沒可能,決定博客用戶留存的是流量生態。對主流用戶來說,如果不能把老博客的流量生態整個平移到輕博客,或者在輕博客給出更多更優質的訪問量,前者就不可替代。
中午去草地撿狗屎,想起母校成都理工大,進門的地方有一大塊草坪。我讀大學那時候(94年),晚上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幸福感像夜里的露水緩緩落在臉上。后來校方三令五申不許進草坪,管不住,就發大招,在草坪上施了糞肥,形狀完好的幾百坨屎鋪滿……那之后的幾年,草長得特別好,但沒人再踏上草坪一步。
偶然翻到自己7年前還寫過這么一段:ChinaJoy把時間定在七月是有預謀的,驕陽勝火,香汗淋漓,酥胸半裸,玉腿橫陳,肩帶齊飛,底褲半露,再寫下去很像一篇色情小說,我還要補充一句,是色情紀實小說。這樣就很容易令人興奮——30元,只花30元就可以看到不輸給拉斯維加斯夜總會的盛大表演。ChinaJoy最適合如下的頭銜:“海綿體森林”,“帳篷原野”,“羅莉無遮大會”,“半乳星球”,“底褲天穹”,“肩帶(乳罩)博覽會”,“肚腩現形展”等等,唯獨不像游戲展會,不妨改名為“第四屆中國國際美少女胴體情趣產品及內衣外露展覽會”。
這周蟬小隊聊天時,我說,我最好的時光都已經過去了,再活下去,一點點變老變丑,病痛纏綿,失意潦倒,距離所有美好的想象越來越遙遠。那樣的未來,還不如在臥鋪車廂的深度睡眠里,忽然遭遇事故死去的比較好??傁肫鸫迳弦徊啃≌f里的女孩兒,大約20歲,整天泡在酒吧里,分文也無,誰招待她就跟誰回家上床,心愿是“抽煙,喝酒,縱欲,無所事事,在22歲之前死去”。她死于23歲的車禍。那樣的人生也不賴。
雖然我愛大咪咪,但捫胸自問,迷戀的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乳房的弧線與彈力。曾經見過Acup的姑娘穿著緊身衣服,胸部勾勒出優美的弧線;也見過走路時輕輕顫動的Bcup,都迷人之極。而常為人稱道的乳溝之美,難道不是弧線之美嗎?所以沒有大咪咪的姑娘也可以性感撩人,只是她們不懂得罷了。
剛才沒來由地想到中學時的幾位美貌女教師,當年很是撩動我的少年春心??善敢凰?,她們現在都快50歲了,怕是都絕經了,不由得悲從心來。
在網易跟帖看到一則地域攻擊貼,樂壞了。一樓:“廣東人blablabla……” 二樓:“廣東人習武比例非常高,詠春,佛山無影腳不是花拳繡腿。信不信來廣東砍死你?” 三樓:“二樓這樣說就不對了,你剛說完詠春和無影腳,又說要砍死人家,那詠春和無影腳還有什么用?”
昨天跟產品汪朋友聊到產品汪最常見的心路歷程:
1、有理想,有激情。
2、為什么身邊很多汪是炮灰?不,不會的,我當然不會和他們一樣。
3、我有可能是炮灰……亞美蝶!我能贏的,我一定能笑到最后!
4、好吧,我就是炮灰,多賺點錢養家糊口就好啦。
經歷完這四個階段,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整個Web端的增長越發緩慢,而整個App端的三大難題:“流量變現的損耗太大” “用戶獲取的成本太高” “用戶流動太快”越發明顯。這使得商業出路不明確,以及自發傳播性較弱的產品越發不好過了,創業門檻被不斷抬高?;ヂ摼W市場正在變大以及變冷。
看到知乎問題,怎樣才能找到靠譜的技術合伙人?同類型的問題還有很多,怎樣找到靠譜的工程師,怎樣找到靠譜的產品經理,怎樣找到靠譜的設計師……建議這些提問的人換個角度來想想:“怎樣向別人證明我是一個正在做靠譜項目的靠譜的人?”
一條評論抱怨網站編輯的收入和產品、技術相比差距太大,我的理解是:
1、編輯在職業技能上的天花板比產品技術更矮得多,做到一定地步,再加薪就只能走管理線。
2、編輯技能缺乏直觀的衡量標準,往往靠頻道和資歷來證明自己。
3、編輯崗位的可替換性強,熱插拔都有可能。
4、編輯工作缺乏“一戰成名”的機會。
網站編輯不能跟技術比工資,技術對產品生產力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和策劃比呢,先要分清楚title雖然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里也分三六九等,如果你覺得某產品經理薪水比你高太多,那么他對應的可能是大頻道主編這個級別,而不是普通編輯。
綜合我認識的一些很優秀的人的收入,我覺得微博評論里,大家對產品行業的收入預期值太高了。按照你們認為是合理的,完全對得起level的標準來開工資,那么除了現金流強勁的大公司,和剛融到千萬刀的公司以外,別的互聯網公司都得死。立仆。最近兩三年,產品行業對薪酬預期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產品平均水準的增長速度,也遠遠超過了盈利性產品的增長速度。
以前想過找工作是去產品比較強的公司,但職位未必很高呢,還是產品比較弱的公司去挑大梁呢?我的選擇是前者。500人以上的公司,如果產品弱,多半是體制問題,老板的產品審美問題,單槍匹馬去挑戰這兩樣就是唐吉柯德。#不要信那些我們產品不強所以你發揮空間才大的鬼話#
好的產品實力當然是競爭力,但不會是壁壘,除了技術奸深型的產品,就算你的體驗再好,創新能力和解決方案再出眾,被復制也是遲早的事??赡軜嫵筛偁幈趬镜?,一是運營,二是品牌。對于運營而言,恰恰是那些看上去誰都能做的事情,一眼看過去未必會大呼牛逼的事情,天長日久,壁壘森嚴。
在想一件事,Facebook快速復制snapchat慘敗,事后被認為是fb的品牌不再酷,無法吸引snapchat的青少年用戶群。那如果把時間推前,fb快速復制instagram呢?如果不考慮技術基因的fb恐怕做不出好濾鏡,我懷疑是會大獲成功的。
有人請我評價前雇主做產品的體制如何?答:好處是權力分散在各個部門,自由度高,決策鏈條短,KPI壓得不狠,產品經理有主導權并受到尊重,整個公司的產品審美都很不錯,整體產品水準在業內位居一線。壞處是權力分散引發的單個項目資源短缺,以及產品強而運營弱,凡是需要強運營的項目都做不好,只有新聞客戶端例外,門戶的內容基因堵上了短板。
最近看媒體總結“互聯網思維”,我也想了想,覺得互聯網思維中比較突出的部分,傳統行業其實都有,差別在于,在互聯網上進行嘗試的成本更低,回收反饋更快,受此刺激,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樣,互聯網人會更積極去發現需求,改進問題。
說到“極致體驗”,無非是個人癖好。同樣一款產品,有人看A處不順眼,非得折騰到順眼為止。有人看B處不順眼,也去折騰。還有人大大咧咧,覺得折騰個啥啊,不都差不多么。這事兒最后如果沒做成,三人都無聲無息。如果做成了,前面兩人會被當作追求極致體驗的成功典范,后面一人則被稱為“接地氣!”
中午看到某網頁后大發牢騷。大公司最愛談的是“戰略與布局”,頭頭腦腦們蛋疼的時候也愛談“體驗”,唯獨不愛談“用戶價值”,遑論他們更陌生的“用戶情景”。在高管們看來,戰略英明,布局到位,剩下的活兒就交給產品狗了,做不到必是一條(群)蠢狗無疑。然而大公司頭頭腦腦們很難理解的兩件事是:
1、互聯網產品是用戶價值先行,戰略布局后置。
2、用戶價值取決于頗多因素,如果優先從戰略出發,提出的要求大部分無理又無稽。
但我又懷疑這些道理,他們其實是能理解的,只是不談戰略的話,高管們的價值豈不是大大縮水,領導偉大戰略的實現才是他們存在的意義。
大多數人眼中的理性客觀,無非是你的觀點和我一致,你很客觀;你的觀點和我相左,你太主觀。而我眼中的“客觀”,是理解更多和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然后從更多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觀點。最有趣的事情無過于看影評,自己大愛的電影被噴了,自己厭惡的電影被贊了,便怒道:樓主太不客觀!
在超市收銀臺前排隊,一個三四歲的小蘿莉沖我甜甜一笑,我也沖她一笑,然后小蘿莉就開始動手掀她媽的超短裙,大約是“一見如故,無以為報”的意思。我在心里默默豎起大拇指!
VIA:純銀
互聯網縮水太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