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開互聯網思維的那層窗戶紙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89.jpg)
【導讀】這個世界上,沒有永動機和萬精油。不管是互聯網人士還是傳統行業人士,都不應該輕視互聯網行業以及傳統行業,應該用辯證的手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互聯網為我所用,這才是最根本的。
互聯網思維最近叫囂不迭,互聯網一直不缺雞血,而雙十一大戰下,淘寶天貓的350億更是讓我們覺得互聯網不得了。
傳統行業又有人冷冰冰的說,比如地產知名人士任志強在微博上說:300多億,呵呵,還不夠幾塊地錢。而萬達的王健林更是號稱做電商先燒個幾十億無所謂。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行業再次站立在了一個對立面上,但恰恰又體現了雙方的不足。這個世界上,沒有永動機和萬精油。不管是互聯網人士還是傳統行業人士,都不應該輕視互聯網行業以及傳統行業,應該用辯證的手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互聯網為我所用,這才是最根本的。
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思維誤區
至今仍舊聽說不少壕老板,經常參加某些培訓和會議,一擲千金,買所謂的互聯網產品,或者托管自己的社會化營銷平臺,似乎有了產品和流量就萬事大吉。
當然,也有看似更專業的老板,自己高薪挖幾個人才,組織一幫團隊,燒掉一筆錢后迅速關門,然后大罵互聯網是騙子。
又或者,傳統行業有自認為很懂互聯網的高手,開發了自己認為的產品和模式,放上互聯網,鼓吹一番,然后看天吃飯,項目啟動時是很好的酒桌談資,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在面對互聯網的時候,傳統行業要切忌浮躁,深度分析自身需求?;ヂ摼W是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不要過度神話,用不用互聯網,已經無需爭論。順應市場需求,正視問題,解決流量問題和商業模式問題是傳統行業互聯網思維轉換的必經之路。
解決誤區核心一:認清流量的本質
流量不僅僅是傳統行業的問題,也是困擾互聯網行業的一個話題,實際上是傳統行業互聯網化后的第一生存問題,再好的產品,再好的模式,沒有流量就沒有生命,但無效的流量更是致命的。
我們需要區分自身所需要流量屬性:
平臺級產品:流量來源較窄,也是挑戰性最大的,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培育自身平臺
電商級產品:根本就是大規模消耗流量的產品
媒體屬性平臺:產生流量,但流量很難轉化成收入,可以轉化成影響力
社會化營銷平臺:消耗流量,但考驗的是平臺的整合運營能力
在短期內,沒有流量支持的前提下,為了保證順利進行項目,有不少項目采用購買流量的手段,假設前提是購買的精準流量,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長期來看,對正常運營是不利的,因為不存在用戶的實際粘性。
更深入一些去理解,互聯網的流量本質是用戶和服務,更是用戶習慣。它需要運營,需要深耕細作,日積月累。這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絕對不是簡單的覆蓋,而是需要深入人心。
短期來看,購買流量可以獲得暫時的繁榮,但虛假繁榮之后,考驗的還是基于自身的運營能力,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思維,就應該體現于此,思路是:不是因為我的產品好,客戶就一定會使用或者購買我的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實現真實流量的轉化和長期運維。
解決誤區之二:如何設計商業模式
提起商業模式,傳統行業從業者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在商場打拼多年,售賣產品,各類促銷,玩的是眼花繚亂,不亦樂乎。似乎這是傳統行業的長項,越是如此,越是容易出錯。
縱觀國內互聯網,最近流行的話有一句叫做:得屌絲者得天下,實際上是互聯網人的一種自嘲。上網的網友,之所以能產生強大的力量,是大家對于互聯網社會的一種認同感,也是對自身身份的高度認同。而互聯網平臺,提供給網友的除了一個實現和體驗空間,更是提供了服務。
例如:上淘寶網,商家給網友的服務。去百度,百度提供的信息服務。而總結發現,這類服務是非常有深度和專業度的、能長期深耕細作的。
所以,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并不是簡單的將商品進行售賣,而是提供一種基于互聯網特質的服務。
針對于各個行業,我們會發現,傳統行業會利用自身的資源,在互聯網上設計所謂自己的商業模式,但往往忽略用戶的服務,或者僅僅是建立一些自己認為用戶需要的服務,缺乏深度和專業度,并且不能長期堅持,導致項目失敗。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看到:商業模式可以決定早期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服務的深度決定價格,決定價格的同時決定成本,成本需要一定的消費體量和消費能力決定。
所以,只有長期的基于產品的深度服務、深耕細作,才能使得這個過程形成閉環,每個環節缺一不可,這就是傳統行業所欠缺的所謂互聯網思路。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行業的碰撞
了解完傳統行業的痛處之后,我們不難發現,互聯網思維在與傳統行業結合中的錯誤,因為我們也會犯跟傳統行業類似的錯誤,比如說:認定自己的產品網友一定會喜歡,自己的服務一定是用戶體驗最好的,這里面,我們缺乏的是對行業的深入了解。由于服務深度的不夠,又賤賣了自身的價值。
比如這兩年盛極必衰的團購網,活下來的很少,這是因為服務的深度不夠,但他的成本相對較高,又類似剛剛在爭議中上市的58,人均產值非常低,利潤很薄。服務深度與成本之間,又跟自身的產品有聯系。
對于此:我們應該加深對行業的了解,不一定貪求大而全。類似很多垂直門戶,往往只在一個行業鉆研,但利潤率遠遠高于類似58同城等網站,這就是服務深度帶來的好處。
嘗試深度了解行業,尤其傳統行業,我們依舊會碰到眾多問題,比如行業的選擇,高附加值,高利潤的行業,一定是首選。
深度的了解行業,除了了解行業的廣闊前景外,我們更要關注現有的行業產業鏈構成,產品的生產、流通環節中所涉及的人、事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消費流通中的環節。關注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逐步提升行業的互聯網意識。
在深入了解行業基礎之上,再建立自身的產品,產品的核心也是提供服務,提供行業所需要的服務,未必是一定要跟風做個流行產品,重視企業的核心需求的轉化,建立和形成屬于行業的產品服務體系,從信息服務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時效性的網絡平臺,形成最大價值。
互聯網思維下,互聯網人不僅僅是把傳統行業的產品放上網,而是基于在互聯網用戶體驗下,除了技術手段的變化,帶來的產品變化,而更多的是在營銷給予傳統行業在渠道和手段上的革新,傳統行業接觸互聯網也并不是低價就能盛行,雙方要充分理解用戶,才能結合自身的優勢,贏取用戶,贏取更大的市場。
最初,在傳統和互聯網之間有一堵看不見的墻。傳統的一邊認為把東西放在一個網站上就是互聯網了,互聯網的一邊認為把傳統的信息放在網站上就解決了傳統的問題。最后,大家發現只有砸爛了這堵墻,才是互聯網,也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服務。
source:i黑馬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