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這3個問題,我成了產品負責人
編輯導語:把握好需求管理和產品迭代二者之間的平衡,是做好需求管理的關鍵,作者通過三個方面深度剖析,介紹如何做好產品迭代和管理,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好,我是三非同學,目前在一家做企業服務提供商的公司,負責公司的數據中臺產品。前段時間由于公司人員變動及崗位調整,我經歷了產品封版、調組、對新產品線做整個產品年度規劃、并推進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我最開始沒有全局觀,不會需求管理,產品迭代推動力差,還常常被開發懟的啞口無言,后來我想清楚了關于產品迭代的3個問題,甚至還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慢慢成長為掌握全局、產品迭代節奏感強的產品負責人。在忙完這次項目迭代后,我開始認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究竟做對了什么,讓我能有如此大的轉變?
我想應該就是節奏感——把握好需求管理和產品迭代二者之間的平衡。本文想和大家聊下如何做好需求管理,如何更好推進產品迭代。通過痛點分析、構建需求池以及管理產品迭代這 3 點進行分析,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一、What:產品迭代有哪些問題?
在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我們最常見就是跟需求打交道。而在產品迭代中經常遇到的會遇到2個痛點,分別是時間不夠、需求過多,下面我們針對這兩種情況進行分析。
1. 時間不夠
就一個需求而言,跟時間的關系,可參考唐韌老師的文章《如何正確回懟產品需求》,這篇文章中關于時間模型的部分。時間模型的基本4要素,范圍、時間、質量、資源。在時間、質量、資源都恒定的情況下,需求的范圍就是恒定的。如果想整體擴大需求范圍,那三個因素也得同步調整。
在團隊個體能力一定的情況下:
- 如果想在固定時間內做更多需求,要么犧牲質量、要么增加資源;–「第1種」
- 如果想在固定資源下做更多需求,要么增加時間、要么犧牲質量;–「第2種」
- 如果想在固定質量下做更多需求,要么增加時間、要么增加資源;–「第3種」
其實,時間不夠的情況,一般分為 2 種情況:
- 由于客戶現場出現緊急bug,影響正常使用,必須臨時加需求,進行優化;–「第 1 種」
- 原本估時不準確,實際研發難度大,導致時間不夠用;–「第 2 種」or「第 3 種」
以上3種情況,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研發經理三方要及時溝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快速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 「第 1 種」,比如:客戶現場出現緊急bug,影響使用。這種情況就屬于典型的要求在固定時間內完成更多的需求,犧牲質量只能作為中間周轉,一般情況特別緊急,都會增加資源,可以多加派人手解決問題。
- 「第 2 種」or 「第 3 種」,比如:產品正常迭代中,研發實際實現過程中,有困難,導致時間不夠用。這種情況一般會有3種后果,要么犧牲質量(砍掉部分需求),要么就增加研發資源(加派人手),要么延期(加時間)。
總之,時間不夠時,我們可以調整需求優先級,優先解決緊急問題,也可以酌情砍需求、加派人手或者延期交付。
2. 需求過多
負責收集需求是產品經理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需求可能是新功能,也可能是待優化功能,需求就是產品迭代的起點,一般不存在需求欠缺的情況。
若需求過多時,通常需要采用明確需求來源、跟需求方溝通確定范圍、進行需求分類構建需求池這 3 步來處理。接下來,一起看看具體細節吧。
第一:明確需求來源
需求的來源一般分為以下 5 個渠道:公司內部、用戶反饋、用戶調研、競品分析、頭腦風暴。
渠道一:公司內部
①公司老板
在一些創業公司內部,由于團隊規模小,公司老板會直接跟客戶對接,針對一些優先級較高的需求,公司老板直接把需求口頭傳達給產品經理,立馬進入研發。
②運營人員
運營人員是與真實用戶接觸最近的一批人,他們往往會得到用戶的第一手反饋,針對某些功能點的優化,或者在運營活動中產生的臨時性需求,都有可能成為產品需求。
③技術人員
在公司內部,作為技術人員,針對現有產品,可通過技術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樣就會收到一部分來自非產品角度的需求。
渠道二:用戶反饋
①內部渠道
比如用戶的投訴、電話錄音、客服的相關咨詢、產品自帶的用戶反饋入口等。
②公開渠道
比如App Store、微博、應用市場(豌豆莢、應用寶等)、知乎、貼吧等論壇、qq用戶群、反饋郵箱等。
渠道三:用戶調研
①用戶訪談
提前準備好訪談資料,包括但不限于本次訪談目的(目的)、參與訪談的對象(目標用戶)、訪談內容(問題)。通過問答形式,獲得用戶最真實的感受,收集整理后,進一步優化產品功能。
②可用性測試
用戶在一定場景下對產品進行典型操作,通過記錄用戶的操作過程、習慣進行觀察、記錄,特別注意用戶使用的偏好、路徑、習慣等。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改善或解決。
③問卷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來獲取用戶的喜好和真實需求。一般需要明確問卷主題、提前確定好問卷內容,然后針對目標用戶,進行問卷調查。
渠道四:競品分析
為了挖掘需求,有時需要研究同類產品,針對不同公司的產品進行差異化調研,進一步挖掘出自我產品的突破口和亮點。
渠道五: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一般不限制崗位(產品經理、技術人員、運營人員均可參與),采用一種輕松的討論方式,圍繞核心問題,各自發表想法,做好會議總結即可。在我個人的實際工作中,常見的需求來源是 4 種,公司內部、用戶反饋、競品分析、頭腦風暴。
第二:跟需求方溝通,明確迭代需求范圍,以及后續需求排期。
跟需求方及時溝通,敲定需求細節以及需求范圍。前期細節不到位,后續驗收時很有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售前(需求方):我想要增加一個數據權限控制的功能,要能支持表級別和字段級別的,現有的產品能支持嗎?如果能,功能入口在哪里呢?怎么設置,如果不支持,大概什么時候可以完成開發呢?
產品:現在產品功能是有的,但是目前支持「數據表」級別的數據權限控制,針對「字段」級別,暫時不支持。關于具體設置入口在哪里XXXX。
售前(需求方):這隱藏的太深了,我點了3步還沒看見,一點也不好找,能不能優化一下呢,最好換個圖標顏色什么的。
產品:好的。關于用戶體驗,預計下個迭代(比如時間范圍:2022年06月01日~2022年06月30日)完成上線,保證用戶使用體驗感知優化,關于「字段」級別權限控制,需要等研發評估后,我再給您具體反饋。
我們可以從看出一次良好的溝通,能讓雙方達成共識,目標一致,確保本次需求細節和迭代目標清晰明朗。
第三:進行需求分類
需求過多時,首先對需求進行分類整理。通常我用的分類標準分為 3 種,如:新增需求(新功能)、優化類需求、bug問題類需求,最重要的是分辨哪些是「偽需求」,哪些是「真需求」。
比如:前面舉例中售前人員提到的,「能否換個圖標顏色」這個需求,我們要去追根溯源,探求需求背后的本質,圖標顏色重要嗎?重要,但它不是核心,核心是顏色背后的東西:更高的辨識度(見圖知意),簡潔明了,一眼就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就像是一個刪除圖標按鈕,正常人都會知道代表「刪除」,假如你把刪除按鈕設計成「一朵花的形狀」,也沒有文字提示,一般人都不會想到它是「刪除」。
換圖標顏色的需求不是本質需求,屬于「偽需求」,「真需求」是提高功能辨識度(見圖知意)。偽需求直接標記為「暫不開發」,把功能辨識度優化的需求記錄下來。
而對于“入口太深,不好找”,他的核心意見是關于用戶體驗的問題,也就是交互邏輯需要優化,無法在短路徑內完成閉環操作,給用戶操作帶來不便。這個需求屬于「優化類」需求,其價值是方便用戶操作,提高效率。能給公司帶來商業價值,或者提升用戶體驗的需求,比如這次的入口優化,便于操作的需求就是「真需求」。
最后,溝通確定需求范圍后,針對有價值、有意義的需求,進行分類整理,將收集的合理需求納入需求池,便于后期統一管理。而需求池的管理,更多的重點在于如何確定需求的優先級。
在本文第 3 部分會具體講解如何構建需求池以及如何確定需求優先級。
二、Why:為什么要構建需求池?
我們先來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為什么要有需求池呢?原因是什么?
- 如果沒有或者管理不當,會有什么后果?
上文案例中關于「路徑長短」和「字段級別控制」這 2 個需求,如果不解決,可能會造成 2 種后果:
(1)圖標樣式不明顯,售前操作過程繁瑣,影響成交量;
(2)字段級別安全性無法保證,不滿足用戶對數據安全的要求,無法獲客;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問題都不解決(如:體驗優化類、功能缺失類、性能提升類問題等),產品就無法在市場上存活,也無法留住客戶,自然企業也就無法通過產品盈利。再加上每天接收的需求有很多,來源不同,類型不同,緊急重要程度不同。產品經理經過思考輸出后,需要記錄,因為光靠大腦記憶維持時間很短暫,進而可能導致重復去思考一個沒有結果輸出的需求,造成時間的浪費。
針對需求過多的情況,我們采取一種常見的辦法:構建需求池。用需求池將思考的成果記錄下來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思考成果信息遺漏,將收到的需求進行統一分類、統計、整理、規劃、設計等,讓需求寬進嚴出,以保證開發的需求都是有助于產品發展的。幫助客戶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滿足客戶需求,提升成單率。
三、How:如何管理產品迭代
(1)如何構建需求池
需求池的構建,就是把收集到的相關需求,進行分類、整理、匯總。構建需求池主要分為 4 步:需求收集、需求整理、確定需求優先級、需求反饋。
第一步:需求收集。將問題信息進行收集:包括產品版本號、需求類型、需求標題、需求描述、重要性、緊急性、需求來源、問題提出人、需求來源、其他特殊要求等信息記錄清楚。
第二步:需求整理。針對收集到的需求,定期整理分析,判斷問題歸屬于bug,還是新需求。如果是bug,指派給測試人員進行復現;如果是新需求,則整理到需求池中,在整理過程中,可根據輕重緩急,利用時間四象限法則進行優先級排序。
第三步:確定需求優先級。需求池形成后,那么如何確定優先級呢?明確需求后,先進行判斷,看它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如何,屬于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是「錦上添花」的還是「雪中送炭」、低頻使用還是高頻使用。
1)怎么判斷需求的重要性呢?
需求的重要性判斷依據:主要跟價值高低(成本、效率、影響面、商業化等)、使用頻次的高低有關。
A. 價值高低類:通過是否能降本增效的、是否提升產品影響力、是否有助于商業化、是否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和操作等核心需求,針對這類「雪中送炭」需求,價值比較高,其重要性:高。
「案例一」
針對「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和用戶正常操作」類的bug(如:注冊、登錄功能問題),既核心又重要,對系統影響較大,不解決就會影響新用戶注冊量,這種就屬于「雪中送炭」,重要性高,優先級高。
B. 使用頻次類:能增強用戶體驗的需求、提升使用頻次的優化類需求,針對這類「錦上添花」需求,其重要性:偏低。
「案例二」
針對「增強用戶體驗」類的需求,如支持個性化更換皮膚需求,這類需求受眾影響面較少,對應開發難度大,那就重要性偏低,就屬于「錦上添花」,重要性偏低,優先級中等。
2)怎么判斷緊急程度呢?
圖:時間四象限法則
最常用的方法有時間四象限法則、KANO模型等。根據重要緊急程度,我通常會選擇時間四象限來確定優先級。把要做的事情分成四個象限:重要緊急 > 重要不緊急 > 緊急不重要 > 不重要不緊急。
下面利用兩個案例來分析判斷標準:
「案例一」
由于上線前參數的失誤,驗證碼無法正常發送,結果導致注冊功能不能正常注冊,屬于重大事故,這種情況下,會影響用戶的注冊量,這就屬于「重要緊急」的問題,優先級最高,必須立即執行。
「案例二」
對文件名稱「重命名」的功能,在測試驗收時,發現功能不好使,這種問題僅影響文件名稱的重命名,再結合日常使用頻率,這就屬于「重要不緊急」,制定計劃,后續安排優化,然后再上線即可。確定需求的優先級,還跟時間、重要性、復雜性、資源有一定的關系。
第四步:需求反饋。對第一步的問題提交人做需求反饋。
舉個反饋的例子:
- 針對 bug 類需求,若能復現,告知提交人 bug 解決日期;若不能復現,則告知提交人問題無法復現,處于待解決狀態,后續再出現,會進行及時修復。
- 針對需求類反饋,若需求有效,告知提交人未來迭代計劃,該功能預計幾月份會上線;若需求無效,則告知提交人,未來暫無上線規劃,暫不支持該功能。
3)需求池模版
最后,附上我常用的需求池模版,供大家參考。需求池表格中的字段通常包含需求類型、需求狀態、需求標題、需求描述、解決方案、優先級、重要性、緊急性、需求來源、提出人和提出時間等。
(2)選好工具,高效管理
為什么說我們需要工具來幫助我們對需求池進行高效管理呢?需求管理這件事本來就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對于產品經理而言,經常會接收特別多、特別雜的需求。就像那些在百度、字節的產品仍然會吐槽內部管理混亂,就是因為產品團隊會莫名其妙接收很多需求,特別是那些從天而降的需求。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用合適的工具就顯得極其重要,工具會大大提升資源利用率和項目排期。光靠單一工具,內容較多時,就顯得效率比較低,為了提升需求管理效率和迭代推進的問題,我都是用Excel + TAPD混合使用來進行需求池管理的,通過工具和模版,減少溝通成本。
- Excel 來管理年度需求規劃和復盤總結,包括需求重要性優先、級排序以及問題跟蹤等;
- 對于TAPD而言,能通過看板、在線文檔、敏捷需求規劃、需求狀態、迭代計劃&跟蹤、甘特圖、任務完成度、bug統計情況等信息,使產品迭代進度更便捷和透明化。我最常用的就是看板、在線文檔、需求規劃和迭代計劃,特別是在線文檔功能,對于有協同需求的人來說,統一模版效率更高,簡直不要太好用了。
以上,就是我在產品迭代中,需求池管理的工具分享,關于一些 Excel 的簡單技巧,有興趣的可以去深入了解和學習一下,比如條件格式、篩選、單元格有效性、單元格鎖定、隱藏等,可以讓表格管理起來輕松一點,看起來也美觀一點。當然,市面上常用的工具還有語雀、禪道、OneNote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愛好以及公司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就好。
寫在最后
通過一次產品迭代,我升級了管理產品迭代的方法,引出了我個人的一系列思考。通過(What->Why->How)三步:主要分為痛點羅列、為什么需要需求池,以及如何構建需求池及管理需求池這3個部分進行復盤總結。
- What:產品迭代中有哪些痛點(時間不夠、需求過多等)
- Why:為什么要構建需求池,原因是什么
- How:如何構建需求池、管理需求池
好的產品都是在不斷迭代中誕生,而我們個人和產品一樣也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迭代,在迭代中進步,在迭代中優化,在迭代中成長。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感謝閱讀。
作者:吳三非,微信公眾號:吳三非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Jixn6rVvDxMotwxai2C2ug
本文由 @丟失的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溝通確定需求范圍后,針對有價值、有意義的需求,進行分類整理,將收集的合理需求納入需求池,便于后期統一管理。
哇,作者分享太干貨,可以加微信嗎
很詳細的需求管理攻略,感謝分享
謝謝認可,我會繼續努力的
哈哈哈哈,很棒的,有時候真的成為負責人只需要掌握內在邏輯。
在迭代中進步,真的是經歷過,才會懂,實踐出真理
本文聚焦如何做好需求管理,如何更好推進產品迭代兩個主要問題進行探討,作者提到的節奏感在兩個問題中都有很好的說明和拆解,什么樣的過程適合怎樣的節奏感,需要我們好好思考。
好的產品都是在不斷迭代中誕生,而我們個人和產品一樣也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迭代,在迭代中進步,在迭代中優化,在迭代中成長。
對的,一起進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