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產品經理應避開的三大指南

1 評論 4607 瀏覽 26 收藏 10 分鐘

編輯導語:需求分析作為產品經理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本文作者分享了產品經理在做需求分析時應避開的三大指南,從避免滿足所有用戶、避免盲目追隨用戶反饋、避免短視或競爭扭曲產品自生長三個方面講述了其中的注意點,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需求分析是每位產品經理最基本的職業技能之一,因為需求有來自老板、客戶、運營、測試等等一系列需求。

這個時候就比較考驗產品經理,想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想清楚做什么其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決定不做什么。

本文作者結合日常工作經驗,梳理出需求分析應避開的三大指南,希望對小伙伴有所啟發。

一、避免滿足所有用戶

“less is more”、“大道至簡”始終被人們提及,東西方也一直在崇尚簡約哲學。然而,真正做到這個“簡”卻非常不容易。

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欲望的,產品經理也不例外,誰都想自己的產品覆蓋更多的用戶群體,覆蓋更多的用戶場景,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收益。

正是這種“欲望”,導致我們設計出來的產品臃腫,定位不清晰,也無法引起用戶的共鳴。

在我的產品生涯中,曾負責過一次SaaS平臺從1到10的項目,但因我們行業的特殊性,用戶涉及到各行各業,如數據中心、工業、軌道交通、房地產等等,那么這個SaaS的大數據看板如何設計,才能滿足這些用戶的要求呢?

當時,我和領導最開始想過的是把各個行業用戶關心的功能都放在大數據看板上,如數據中心關心設備的健康度、遠程控制和能耗、工業用戶關心設備能耗、項目能耗等。

這個版本在推出后,結果很多用戶不買單,一是用戶想要的東西我們看板給的不多;二是用戶不想要的功能在看板上面也有,這樣會分散用戶精力。

我和領導進行了復盤,然后決定把看板的內容交給用戶選擇,我們前期做好用戶調研,將不同的功能放在二級界面,由用戶自主選擇看板顯示的內容;這樣不僅避免了同質化,而且也有創新點。

這里可能會有讀者說,這不是很簡單嗎,通過不同用戶權限、用戶角色就容易劃分清楚,這沒錯,但是其并不適合我們前期的平臺(具體原因我就不說了)。

而上面這個功能,后面也頗受用戶喜歡,由他們自主選擇看板功能顯示,可以根據不同領導視察、項目不同時間段來展示用戶想要的功能。

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不用那么“貪心”,定位好我們的目標用戶,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核心點,這樣產品才有可能被用戶買單。

二、避免盲目追隨用戶反饋

這條,主要針對群體是新人產品經理,因為他們初入這個行業,奉行“客戶至上”的道理,默認“用戶反饋”就是“產品需求”。

殊不知,這種沒有經過思考“產品需求”,有時候不僅沒法帶來價值,而且還會打亂團隊的項目計劃。

為什么會導致上述問題的發生呢?

1. 第一:沒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是共性還是個性問題

“客戶至上”是沒錯的,畢竟他們是我們的金主爸爸,對于“用戶反饋”,我們理應去找解決方案。

但是前期我們首先要考慮下這個“用戶反饋”,它是一個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

用戶都是善變的,當我們滿足一個用戶的個性問題,其他用戶會提另一個個性問題,我們是不是也要滿足呢?

每個行業存在的用戶需求很多,但有些用戶需求的功能值不值得做,我們需要打一個問號。

所以,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之間是有邊界的。

任何需求都有它的價值,但如果一個個性需求對應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解決方案,它的ROI會比較低,所以這個用戶需求無法轉化成一個產品需求。

2. 第二:用戶提供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最優解

有一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在工作中,我們不免會遇到好心的用戶,他們不僅會告訴你他們的訴求,還會給你解決方案。

去年我在做智能硬件產品時,當時有一個項目,用戶需求是溫濕度傳感器、智能面板、智能空開用同一廠家,因為這個項目用戶對我們品牌(空開)比較信任,所以建議我們去找一些傳感器和面板廠家OEM。

這個解決方案看似不錯,但對于公司來說,不是最優解,因為OEM需要付出時間、人力成本、有一些產品還會涉及專業證書。

最后,這個項目我找到用戶,了解用戶想用同一廠家的原因,是為了方便后期維護及技術支持,所以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拉著跟我們生態合作的面板和傳感器廠家,一起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他們提供產品及培訓,我司提供售后同事,保證出現問題后24h內到達現場。

所以,針對用戶提出的解決方案,我們要結合自己的角色進行思考,而不是用戶說什么就是什么,挖掘用戶背后的真實需求,從整體性去選擇最優解。

三、避免短視或競爭扭曲產品自生長

有人說:“產品經理是生孩子,運營是養孩子”。而生孩子需要經歷“懷胎十月”,但也會有一些父母提前結束這個過程。

當我們在做產品時,容易受到kpi、競品和領導的干擾,如果沒有一顆堅定的心,就很容易縮短產品的實現時間,從而扭曲了產品的自生長。

在這幾年的產品生涯中,我遇到過這種問題,當時一款產品要求必須在10月份面市,從產品總監到產品經理都是背負著這個kpi。

因為我們項目用的都是競品,所以10月份kpi是紅線,然而我們研發卻一直延期,為了完成這個kpi,我們強行面市。

雖然市場宣傳起來了,但是我們很清楚,這個產品很多功能并未實現,其有一小部分功能脫離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后續可能會帶來一連串的售后問題。

最后這個項目在其還沒售賣前,我們已將功能補齊,但是這也留給我們很多思考的空間。

產品的發展需要時間,畢竟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中途強行結束,會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當我們產品還在襁褓之中,不適合步伐太快時,我們需要聚焦產品的階段性目標,保持自身的理智與克制。

四、寫在最后

最后,在跟大家做個簡單的總結,三點在需求分析時應避開的指南:

  1. 避免滿足所有用戶;
  2. 避免盲目追隨用戶反饋;
  3. 避免短視或競爭扭曲產品自生長。

這幾點主要參考《騰訊18講》,順帶結合作者日常工作案例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感興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看看《騰訊18講》。

 

本文由 @我是李小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牛,尤其是避免扭曲產品的生長,雖然還沒經歷,但可以理解到。把握好原則和底限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