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產品經理對從0到1系統搭建的淺析思考

7 評論 12754 瀏覽 241 收藏 14 分鐘

有很多工作1-5年的產品,在設計系統或平臺產品時,往往束手無策,甚至需求不清晰、場景遺漏、流程不通順等問題。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抽象出一套通用產品從0到1的搭建方法論,適用于大多數行業。

文章篇幅有限,本文不涉及市場、競品分析相關的內容和方法。

(文章用到的截圖是在日常工作、學習中設計的,已做簡化和模糊等處理,僅作為參考)

一、關于業務背景(用戶需要什么,為什么做這件事)

軟件產品是滿足客戶(用戶)訴求的一個方案,它可以是一個小工具,也可以是一個系統、一個平臺。因此在我們設計系統時,一定要摒棄手拿錘子看到的都是釘子的思維,第一步就是要先理解業務。

“業務理解”是指明白客戶(用戶)需要什么。對業務理解往往是刨根問底,通過5W1H的方式來界定客戶想要什么,但我們無法這么精細化的思考,那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誰+在什么場景下+訴求是什么”,最后轉化成系統需求。比如倉庫人員集中對訂單進行發貨,后臺只能一單一單的操作,因此希望增加批量發貨的功能,那么需求是按訂單號進行批量物流信息的錄入并導入到發貨系統。

第二步是確認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是否可以真正的服務客戶、為業務帶來增長等等。比如在SaaS產品開發中,業務方需要在標準的下單流程內,增加用戶的電子簽名功能,其實這個功能場景很少,不適合做為標準流程。當考慮到客戶項目給業績帶來增長的情況下,我們將電子簽名作為可配置的選項,支持了項目開展。

二、關于目標設定(給產品設定目標)

設定產品的目標,是讓我們聚焦在如何實現目標的問題上,再對問題拆解和方案的制定。另外對目標的設定會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件事的價值所在,是否和公司、部門規劃的方向一致。目標最好是可以量化的,比如是對商城的GMV進行提升10%,我們再結合GMV=UV*客單價*轉化率,進一步來獲取新客戶或提高老用戶的留存等做法,再結合數據反饋的結果,對目標達成、做法進行分析。

三、關于產品設計(6步實現產品的搭建)

確定背景、目標后,我們開始來設計一款可以輔助目標達成的產品,這里會涉及到角色用例分析、流程、系統架構、功能與需求拆解、信息架構、原型繪制與說明這6步。

1. 角色用例

產品一定是服務客戶(用戶)的,那么在設計一款產品時,我們首先是對產品涉及到的各類角色進行分析,弄清楚這些參與方使用產品的主要內容,這就是角色用例分析。好處一是在設計系統時可以明白功能和邊界是什么;好處二是抽象出的用例,有助于產研人員對業務更加清晰理解。比如商家入駐平臺進行賣貨,大的參與方有:平臺、商家、用戶。MVP版本的用例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上圖的用例顆粒度比較大,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架,還無法支持工作的開展,那么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的細化,比如商家入駐的用例:

通過細化后的用例可以看出作為商家,他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簽訂協議、提交資料、繳費;作為平臺入駐管理人員,他的主要工作是審核商家的資料信息;作為平臺財務人員,他的主要工作是審核財務信息和繳費信息。通過這些調研,我們可以知道給商家,有提交資料的入口,給平臺人員有審核資料信息的入口,并可以查看到是誰提交的。

角色用例一定是我們在客戶(用戶)調研后的基礎上繪制的,此時我們已經知道他們每個人想要的功能是什么,接下來結合業務來梳理具體的流程。

提示:實際工作中通過腦圖就可以完成角色用例的工作,不用糾結于形式。

2. 流程

流程是為達到某個結果,進行的一系列動作,我們可以分為單線程的流程、多部門之間的處理流程。在繪制多系統的流程時,我們可以先把大概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做出,然后再補充具體的細節,比如平臺售賣自營商品的流程:

對于產品設計者而言,我們需要先了解業務流程,然后再繪制出系統流程,其中系統流程更加細化,里面會增加更多的判斷來輔助完善系統。業務流程是指具體的角色需要做什么事情,和各個角色之間的上下游關系;系統路程是指角色所在哪個系統,系統需要做什么事情,以及系統實現的邏輯。比如更新移動端狀態,是無法在業務流程進行提現的。

為了更好的對比業務流程和系統流程,通過貨到付款進行說明,用戶進入某款購物APP-選擇商品-填寫收貨地址并下單-快遞送貨到家-用戶收貨并付款(妥投)。

貨到付款業務流程為:

貨到付款系統流程為:

提示:產品不僅僅有正向流程,還有逆向流程和異常流程,形成閉環的流程才是完整的。

3. 系統架構

在梳理完角色用例和流程后,我們對整個系統的架構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可以規劃出需要做哪些功能,以及和現有平臺能力的對接。系統架構搭建的關鍵是明白客戶(用戶)系統、支撐系統的差別,客戶系統是指客戶操作的系統,支撐系統是滿足客戶操作的底層功能。

下圖是對B2B電商平臺的完整架構圖:

任何系統的建設絕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那么在系統架構的梳理過程中,可以加入對規劃的功能點。下圖是在搭建cms系統組建的架構圖,優先上線圖文組建與營銷組建等功能,未來增加素材庫和更多的個性化組件:

提示:系統架構非??简瀼臉I者的對行業的積累,對業務的思考要先于現有需求。

4. 功能與需求拆解

分析完系統架構后,我們就可以對自己負責的模塊進行功能拆分,最終用表格或腦圖的形式來呈現,當然用表格的方式呈現是最好的,可以在具體的需求后面增加完成進度、負責的產品人、時間等信息。

下圖是以腦圖的形式展示訂單系統前、后端的功能與需求:

提示:前、后端產品經理思考的差異點在前端重交互,可替代性強,后端產品經理重邏輯,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積累。

5. 信息架構

系統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對數據的應用,那么在實際業務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對數據進行記錄,那么哪些數據是關鍵數據,需要根據實際業務來定。比如我們在某APP上注冊/登錄商城,相應的商城會記錄我們的注冊信息,如手機號、賬戶號、賬戶名、注冊方式、注冊時間等等,在下次登錄時直接調取這些信息。

另外通過信息架構,還可以輔助開發建庫建表,下圖是訂單表的內容:

提示:梳理信息架構時,是對現有業務運行的表單進行收集,當你負責一款從未涉及過的產品時,具體需要在系統展示哪些信息,可以對現有業務的表單進行搜集,并匯總羅列。

6. 原型與說明

原型設計是產品設計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直觀的看到產品的界面、交互規則等。在與業務、技術評審時,原型圖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樣的原型算是好的原型呢?

我認為好的原型有2點,第一點,頁面全面。完整的原型包含不同狀態的數據展示、異常狀態的數據展示,比如支付接口返回成功、失敗的結果,在前、后端如何展示;頁面停留超時等如何展示。

第二點,規則清楚。清楚明白的定義出輸入框限制字符、異常提示、交互樣式等,可以方便開發、測試的工作。下圖是C端、B端原型案例:

提示:PRD文檔是否撰寫根據公司情況而定,其中自研產品團隊考慮到快速迭代可以不需要PRD文檔,在原型上說明并做好留存即可。

綜上,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會經歷角色用例、流程、系統架構、功能架構、功能與需求拆解、信息架構、原型與說明,這6步是把業務不斷抽象為系統應用,但在實際的工作中時間成本等問題,產品人可以直接進行用例、流程、功能與需求、原型的設計。

四、結果

系統成功上線后,代表著下一次迭代工作的開始,因此我們在上線前需要進行數據的埋點,以此來統計上線后的數據結果。再根據數據反饋指導下一次的迭代方向。具體需要搜集哪些關鍵數據,是根據業務而定。

下圖是分享活動上線后的每日結果:

當涉及到用戶體量大,需要進行AB測試后,我們需要進行數據對照分析,找到最優的方案再進行全部用戶的版本迭代。

下圖是不同推薦策略的結果: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希望能做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私信我。最后送大家一句話:面對復雜的系統或事物,不用害怕和擔心,在一次次迭代、完成中,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本文由 @產品汪的自我救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同行,交流一下

    來自北京 回復
  2. 牛牛牛、

    來自上海 回復
  3. 三年的產品好厲害

    來自北京 回復
    1. 標準的產品設計流程,建議全文背誦,哈哈哈

      來自上海 回復
  4. 寫的很好有微信號嗎想請教你個問題

    回復
  5. 非常有幫助的一篇文章!愛了愛了!感謝作者分享

    來自廣西 回復
  6. 原型很棒啊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