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又又降價了,而李斌卻說我們絕不降價(產品思維-行業篇)

3 評論 3797 瀏覽 12 收藏 12 分鐘

雖然近期不斷有負面新聞出現,但不得不說,特斯拉的名聲已經在汽車行業中打響了。而一個品牌能深入人心,需要產品質量、宣傳、價格等多種因素綜合運用。本文作者以特斯拉為例,分析它運用了哪些產品思維,希望對你有幫助。

華叔寄語:

關注有潛力的行業,分析行業邏輯和產品設計,是快速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

特斯拉又降價了,不出意料的話,特斯拉的營收還要繼續創新高,可以想象接下來又有多少中國消費者前赴后繼地去特斯拉門店下單了。

真香定律好像從來沒失效過。

特斯拉的成功,得益于他把自己塑造成了汽車界的蘋果。

特斯拉的壯大,也得益于他采用的差異化的市場策略。

從產品使用來說,簡約、美觀、價格合理、體驗良好、穩定性不錯,是我作為1年特斯拉車主的親身感受。

但是,其實最開始決定要買特斯拉的時候,我還是覺得他的內飾有點low,雖然最后還是決定買特斯拉,這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所有新能源車選擇里面,就這車還算漂亮,其他的國產電動C級車說實話都挺丑的。

品牌、外觀、續航、價格,應該是我當時的主要4個決策因子。

今天我們來拆解下這4個點,看是否對我們做產品有一些啟發?

品牌建設只能靠砸錢?

特斯拉從一開始就從沒有在廣告上砸一分錢,全部靠用戶自己的口碑傳播。以及創始人的個人號召力。

品牌的建立,完全是靠產品驅動。

相比之下,絕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做品牌都是砸錢做廣告,在小紅書投個1億、抖音投個1億、淘寶投個1億,微信投個1億,一個小有影響力的品牌就出來了。

所以假如給你一個命題作文,不花一分錢,如何建立品牌?

特斯拉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在一個早于市場的時間窗口期,推出一款市場上沒有的,且具備超強體驗優勢的產品。

蘋果也是通過這個方式,一躍成為智能手機霸主。

所以產品力是構建品牌的根本。

前面說到的另外3點中的外觀、續航,本質上也屬于產品力的一部分。

1. 產品力一定要解決用戶在使用新產品時的核心痛點問題

像新能源車。

  • 續航不行,只能開100公里,誰會買?
  • 掉電很快,誰會買?
  • 電池在底盤,撞到容易起火,誰會買?
  • 路上沒有充電樁,開到一半沒電了怎么辦?
  • 充電速度很慢,沖一天才能充滿,誰會買?

對于新能源車來說,安全、里程數、充電,都屬于比較核心的痛點需求。

對于核心的痛點需求,一定要保障,這是基礎。

這和我們做產品一樣,如果你做的是醫療行業,那么問診、配藥、手術等核心能力是基礎,如果這些使用體驗都很差,那么就不用聊其他了。

2. 產品力要在用戶原先的認知上給予更多的期待

比如用戶覺得200公里夠了,你能把里程做到1000公里。

比如用戶的審美都是國產車的審美,你給她來一個電車版法拉利,一下子顏值就是降維打擊,車展上誰不得多看你幾眼?

比如同樣的配置,顏值也差不多,你的價格是別人的一半?

比如原來燃油車一個月要花1000油費,用了新能源車一個月只要10塊電費。

用戶的認知是你最多能給一臺寶駿,最后你給了用戶一臺寶馬。

這就是產品力給到用戶更高的期待。

更高的期待可能是核心需求(比如里程),也可能是非核心需求(比如多一個座椅按摩)。

大部分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其實拼的都是第二點期待感,尤其是非核心需求的期待感,而不是第一點核心需求。

因為按照市場邏輯來說,你連基礎能力(核心需求)都做不好,消費者怎么可能認可你?他買電動車,結果電動車只能開10公里,誰會買呢?

只不過不少公司因為自身的能力問題,通過放大第二點的期待,弱化第一點的劣勢。導致消費者會被帶偏,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所以給我們的啟發是,做一款產品,產品力的第二點-足夠的期待感非常重要,尤其當你第一點有缺陷或者劣勢,只能靠強化第二點來贏得市場。

而國內的新能源車也大都這個思路,在車內舒適度上下足了功夫,車內舒適度本質上就是非核心需求的期待感。

但是這里的分寸很重要,高于之前的期待的度要把握好。

什么意思?

用戶只要200公里續航就夠了,你給人家做了1w續航。結果價格貴了一倍。

用戶需要1w續航嗎?這個期待未免高了太多了吧,其實大可不必,哪怕開個長途,也就花個幾百上千的續航足矣。1w續航就完全顯得多余和雞肋了。

想讓期待的高度越高,對應的成本和投入肯定越大。

所以把握好這個度。給用戶一定的期待,但每次又多給一點,而不是一下子給她全部,這個很關鍵。

另外,原則上期待感的東西越多越好,比如比現在更美觀、更智能、更多配置、加速更快等一堆維度的期待感,自然能建立更強的產品力。

但是還是那句話,期待感的維度越多,投入的成本和周期必然越大,這也是需要產品在其中做出權衡的,并不是一味的求多。

產品力是基礎,但是要把產品賣給用戶,背后藏了一整個商業邏輯。就像前面說的給的期待多了,產品生產成本和周期就長了,成本高迫使企業承擔更多的壓力,周期長會降低自己的產品競爭力,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成交。

所以商業世界里產品力是基礎,不是全部,分寸感的權衡非常重要。

3. 產品價格的秘密

說到價格策略,特斯拉真是高手。

特斯拉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定價是很高的,我記得那會mdel S落地要7,8十萬,配置高的甚至要近百萬。

這個價格、配上這個顏值,一下子讓人聯想到了豪車品牌BBA。

當大家覺得特斯拉的直接競爭對手是奔馳寶馬的時候,驕傲的馬斯克甚至豪言特斯拉的對手是所有傳統燃油車。這一下子把特斯拉的競爭對手拔高了好幾層。

那會特斯拉剛出s和X的時候,其實就是定位高端市場。那會買S和X的車主也基本都是有錢人。

后來等到大家建立對特斯拉豪華車的品牌認知的時候。特斯拉推出3,并給出一個讓大家無法拒絕的價格,30w以內。

你想,寶馬賣的最好的是什么?當然是3系了。為什么3系賣的好,因為3系相對便宜,消費的起,而且又加持寶馬品牌,再加上3系整體產品表現不錯,自然而然能贏得市場。

特斯拉model 3 的策略和寶馬3系簡直如出一轍。

品牌從高價 —低價,非常順利。但是從低價-高價,卻異常艱難。

這就是產品價格給到我們的啟發。

所以產品在早期的定價策略尤其重要。如果定的低了,那么后續漲價的阻力一定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一開始建立高端品牌的定位,然后通過推出下沉市場的低價產品,必然能收割一大部分用戶的心智。

可惜的是,高端品牌不是誰都有能力做的,因為這需要極強的產品力。國內不少公司因為沒有極強的產品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走低價路線,通過低價路線先開拓市場,從而活下來。然后再想著打高端人群。

從這點來說,我覺得蔚來汽車的戰略是沒問題的,李斌也是始終強調蔚來主打高端,似乎要和20w的其他電動車品牌拉開差距。

但是這其中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時間窗口!

當年特斯拉這么搞,因為那個時間點、那個環境下,國內的新能源車公司都沒幾家,特斯拉相比之下有無敵的產品力優勢。

但是放到現在,所有新能源車都已經做到了一個差不多水平線上后,特斯拉早年的產品力優勢在當下也就沒那么突出了,于是聰明的特斯拉開始轉變市場策略,主攻性價比。

相似配置的基礎上,價格比又低,還有品牌加持 ,你選誰?

而蔚來最大的問題是,在當前的時間點上,產品力其實并沒有和其他車企拉開差距,卻給出了遠高的價格。顯然,李斌同學過于自信了。

我詳細的看了幾個ET5的評測,我承認蔚來的汽車做的真的還不錯,包括外形確實漂亮。

但是我覺得市場會用腳投票,因為當前的時間窗口下,沒有甩對手至少一條街的產品力,就無法讓市場給出高出許多的認可價格。買單的只能是有錢人和不在乎錢的人(韭菜)。

相信今天的思考也能讓大家獲得一些啟發,舉一反三,還可以將其用在自己的產品上,其實都是相通的。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產品力構建】【產品價格策略】永遠是必上的一課。

本文由 @ 華叔產品私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道理都懂,但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來自上海 回復
  2. 蔚來有未來嗎

    來自江蘇 回復
    1. 目前看不到

      來自天津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