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的特點看產品思維
作為產品經理,要具備產品思維,這是開展產品工作的基礎和助力。我們都明白產品思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培養,以及如何實踐,就不是每個人都了解了。本文作者圍繞產品思維,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實踐,一起來看看吧。
產品思維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做好產品所需要的思維模式。思維很好理解,它是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的人因為經歷和經驗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同。
既然產品思維是為了做好產品的思維,那么我們就需要了解什么是產品,產品的什么特點需要為其服務的思維模式。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來定義產品的:
產品是指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簡單來說是“產品是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問題的功能的集合”。
一個好的產品一般具有三個層次的形態,分別是:
- 核心產品——需求。產品的本質就是“滿足需求的載體”。
- 形式產品——功能。我們用功能來滿足需求,功能和需求是匹配的。
- 認知產品——品牌。滿足需求的叫產品,但轉化成商品的才是好產品,用戶和普羅大眾眼中的位置決定了產品的品質。
產品是從需求出發,不能滿足需求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能夠滿足需求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稱之為產品。比如以前上班很遠,有拼車的需求,當時有個拼車群,通過拼車群可以找到拼友,那么這個拼車群提供的服務我們就可以稱為產品。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一個拼車群怎么能稱得上產品呢?但它的確是產品,因為它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給用戶帶來了價值,這恰恰是產品思維最重要的一個體現:用戶思維。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這就需要我們有同理心,沒有同理心,產品就沒有靈魂。
后來自己買車了,上下班還挺遠,就想著拉個人賺點油錢,通過拼車群里溝通,一是溝通成本很高,幾個人找你問這問那半小時就過去了。另外有時候總是因為忙忘記關注消息,一些機會就錯過了。這時候嘀嗒拼車APP上線,通過一系列的功能設計,讓滿足需求的方式更加的便捷、安全、人性化,其產品體驗大大提高,這就是從核心產品演化為形式產品。我們大部分產品經理所一直從事的產品工作,其實都是在做形式產品。
做形式產品最重要的是重視用戶的操作體驗,要讓用戶用的爽,這就需要我們具備體驗思維。
當然好產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微信群拼車到APP拼車,從拼車屢發安全事故到安全機制上線保障用戶權益,從簡單的發布拼車需求到可以根據路線匹配推薦車主和乘客,產品這種快速的更新總是讓我們用的更好,這恰恰體現了產品思維中一個重要的思維:迭代思維或者演化思維。
后來具備拼車功能的產品很多,比如滴滴拼車等,但我一想拼車,還是第一選擇使用嘀嗒拼車。
首先我已經習慣了這個產品,它已經在我腦海里形成了固有的印象。雖然滴滴也有拼車功能,但我總是習慣性的打開嘀嗒拼車,就好像嘀嗒后來上線了出租車功能,但我打出租車還是習慣用滴滴一樣。
如果很多人都和我一樣,當你一旦在某一方面有需求,就不自然的會想到并使用某個特定產品時,那么這個產品就演變成認知產品。它在消費者的認知空間里已經深深的占了一個位置,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產品之于品牌,品牌之于產品,可謂是相輔相成,相互關聯,品牌是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相關系列的認知,本質上是讓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產生關聯。
產品是品牌的某一品類或者是品牌的基礎,雷克薩斯是產品,單拎出來亦是品牌。芬達是產品,單拎出來亦是品牌,無產品打造不了品牌,品牌成立之后,逐漸衍生新品類或爆款產品。
所以做產品的本質是滿足用于需求,但是最終目的是形成品牌,成為認知型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所以高階的產品就必須具備品牌思維,或者從小的說需要運營思維。
上面是從產品的三個不同的階段來解釋集中不同的產品思維,其實對于同一個產品我們也可以按照三個不同的維度思考,用戶維度,產品維度,業務維度。
1)用戶維度
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產品使用方式是否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產品流程是否流暢無阻,產品功能是否是用戶想要的。
尤其是C端產品,用戶的留存是判斷一款產品好壞的重要因素,而決定產品留存的是核心需求滿足的程度。用戶維度思考問題,恰恰就是我們上面說的用戶思維和體驗思維。習慣用戶思維考慮問題,我們就更容易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重視用戶體驗,才能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
2)產品維度
站在產品的角度思考問題,產品思維不同于用戶思維只需要關注用戶好不好用就行了,產品更注重產品本身邏輯結構的合理性,比如怎樣更好的引導用戶,庫存不足是不可以給用戶推薦類似的商品。怎樣給用戶更加友好的提示,登錄時密碼錯誤可以提示 “手機號或密碼錯誤,請重新輸入!”,而不是“系統異?!?。
產品思維就是要給產品更加合理的邏輯結構,讓整個產品的每個環節都能有機地結合起來然后形成閉環。這個正是我們在形式產品階段特別看重的,讓功能設計的更合理,讓業務流程在產品上運行的更順暢,讓功能和需求的匹配度更高。
3)業務維度
站在業務的角度思考問題,業務雖然依賴于用戶與產品但是又不同于兩者,業務是指我們發展中要處理好的相關事務,往往具備銷售的性質。
對于產品而言,從產品的規劃設計到產品的營銷落地所采取的行動就是業務。從銷售或者發展角度而言,產品是業務的載體,是業務實現的手段,業務的范疇里產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沒有產品依然可以有業務,一個業務里也可能涉及很多的產品。
站在業務角度考慮問題需要掌握行業知識,公司業務流程,市場商業價值,投入轉化率,怎樣更好的將業務在產品中體現,怎樣更好的服務用戶,進而更好的給公司帶來價值,創造利潤。從業務維度去思考產品,恰恰是為了達成認知產品的狀態,需要運營和營銷的思維。
當我們從這三個維度去思考產品問題的時候,產品就超出了某種單一的形態,它是一個更加完整,更加龐大的體系,而產品思維其實就是通過科學方法論來持續獲取最大化價值的思維方式,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綜合性的思維,進一步把解決方案產品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具備以下四種能力或者思維。
第一,全局能力,操盤思維。
對于程序員甚至大部分產品經理來說,我們關注的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比較窄,往往產品發布上線以后我們就不在過度關注了。但是從產品完整的生命周期或者從業務維度來看的,產品是一個長期漫長的發展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中不僅僅只有產品研發,還有市場策略、運營策略及營銷策略。
古人云:“不謀萬事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所以我們需要站在全局以及整體的角度上對產品進行通盤的思考。
- 我們為什么做這個產品?
- 產品的定位是什么?
- 產品面向的用戶群體是什么樣的?
- 用戶在什么場景下會使用我們的產品?
- 通過使用我們的產品會給用戶帶來怎樣的價值?
- 產品長期發展的規劃是什么?
- 實現產品目標的路徑是怎樣的?
只有清楚明白的想清楚以上幾個問題,我們才能保證產品不會往錯誤的方向發展,才能確保產品的定位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也是我們在糾結一些業務細節時,可以跳出來衡量產品定位的一個標尺,正所謂不忘初心,以終為始。
從全局出發,也要求我們在技術維度思考問題時也能不局限于當前的需求,而是看的更遠,對整體看的更清晰,從而指導我們做更合理的技術選型和架構設計。
第二,共情能力,用戶思維。
很多程序員經常埋怨產品經理對于產品細節吹毛求疵,抱怨產品為什么總是沒有增量的改來改去。有時候對于用戶反饋的操作問題和使用問題充滿鄙夷,嘲笑用戶弱智,啥都不會用。因為對于技術人員來說,他們習慣了像專家一樣行動,而真實的用戶卻是啥都不會的小白,習慣傻瓜式的思考,“可用”到“好用”,一字之差但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個好的產品思維一定是要具備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站在用戶使用的角度思考產品的功能和體驗如何更加的簡單有效,所以我們腦子就要不停的追問:
- 我們想做的是不是用戶需要的?
- 能否切實的解決他們的痛點?
- 用戶使用是否方便?
- 用戶會不會誤解?
- 會不會誤操作?
其實我們具備的技術思維中,像異常處理,安全意識等從某種程度上也是體驗思維的一種表現,只不過我們更多的是關注的極端情況下的體驗,這些體驗不可少,但是對于用戶而言,這些方面能碰到的幾率又有多少呢?
所謂用戶思維是更要關注的是產品的價值和用戶的體驗,產品能否解決用戶的痛點和問題,用戶經常使用,高頻的功能,我們能否切身的讓他們更快的接受,更高效的使用,甚至更愉悅的主動體驗。
第三,運營能力,數據思維。
對于互聯網領域的產品,特別是To C領域的互聯網產品,如何進行存量用戶的精細化運營已經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用戶的需求千變萬化,用戶對于產品的感受也千差萬別,但我們收集用戶反饋的渠道卻很有限,而真正能給你反饋的,不論好壞這至少說明用戶對我們還充滿期待,大部分情況是用戶用著不爽就悄悄的離開了,壓根就不給你留下跟他解釋的機會。
如何洞察用戶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就要從數據中去窺探用戶不為人知的行為,去探索“不可名狀”的需求。同時通過一些活動策劃實現用戶拉新、用戶價值轉化等增加用戶粘性。
雖然軟件產品或者To B領域的產品是營銷大于運營,但是也可以利用數據思維,從產品數據出發,分析提煉業務數據價值,從數據中獲取業務創新以及客戶維系的依據和指導。
而且隨著互聯網進入各行各業,產業互聯網催生的軟件SaaS化,To B的應用依然對于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視運營,重視數據是當前產品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到底什么是數據思維?
- 如何利用數據發現問題?
- 如何利用數據預測結果?
數據思維不僅僅是產品思維的重要組成,對于技術思維而言,數據思維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文曾說,技術思維重視可行性,感性的拍腦袋是無法證明可行性的,而只有通過數據驗證,才能更讓人更有信服力。技術和產品都離不開和數據打交道,產品利用數據得到結果,技術則需要配合應用設計數據模型,進行分析計算。
第四,演化能力,迭代思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產品從核心產品形態到認知產品形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產品的需求迭代,以動態變化的演化思維思考產品的未來。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不要妄圖洞察未來,做終局的規劃,而是應該快速迭代,小步快跑,以最小的代價去嘗試擁抱變化。
產品如此,而支撐產品的技術體系亦是如此,我們不要期待做出完美的架構,以不變應萬變,這會導致技術的僵化。而依然是利用迭代思維做好技術和架構的演化,在這一點上技術和產品是出奇的一致。否則就像技術思維陷阱里的完美主義情結一樣,我們用現在的代價搏未來的機遇,可能最后是得不償失的。
產品思維是產品經理必備的思考能力,而且隨著產品經理的發展階段不同,工作內容的不同,所具備的產品思維的重點也是不同的。
作為初級產品經理,首先具備的是體驗思維和邏輯思維,這是產品思維的基礎。
而成為高級產品經理以后,你可能已經不做細枝末節的產品工作,體驗思維的使用度會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數據思維,從數據的背后探索產品的邏輯和洞察用戶的需求,而商業化思考的能力也在逐步的加強。
而產品總監級別的產品經理,他的視角已經從用戶維度轉化到業務維度、商業維度,站在更高的高度去俯視產品,從而去構建全局的產品架構和商業生態,此時商業化思維和結構化思維是他最常使用的思維方式。
其實從產品思維涵蓋的思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這并不是產品經理的專利,是每個?都應該具備的底層思考?式,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產品經理,人人也都需要產品思維。
為我投票
我在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2年度作者評選,希望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來支持我一下~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我的個人參選頁面,點擊紅心即可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5票,投票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抽取書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紀念周邊和起點課堂會員等好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s://996.pm/7v03p
專欄作家
菜根老譚,微信公眾號:CGLT_T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經歷程序員、技術Leader、產品經理、研發Leader等多種崗位。現負責某科技公司整體產品研發,擅長企業IT架構及互聯網產品架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