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系列3——電子政務篇

1 評論 8414 瀏覽 67 收藏 25 分鐘

產品經理的行業與分類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產品經理所需要解決的需求也不一致,那么電子政務行業的產品經理有何不同?作者總結了電子政務行業的發展以及其產品經理的需求層級,希望對你進一步了解該行業有所幫助。

前言

電子政務是什么?產品上有哪些分類?

電子政務行業的產品經理是否和其他行業一樣?是否也會產分類呢?

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什么?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嗎?

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一起去探索這些問題!

在講產品經理分類之前,我想先帶大家看下電子政務行業的發展,因為只有對行業的發展有進一步的了解之后才能判斷其是否會產生分類。

一、行業概述

電子政務國家機關在政務活動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辦公自動化技術等進行辦公、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廣義電子政務的范疇,應包括所有國家機構在內; 而狹義的電子政務主要包括直接承擔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社會事務的各級行政機關。

中國電子政務大約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2015年左右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國家政策層出不窮,支持力度越來越大!

2016 年 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首次提出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 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簡除煩苛, 禁察非法,使人民群眾有更平等的機會和更大的創造空間。

2016 年 9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 “互聯網+政務 服務”工作的指 導意見》 :2020 年底前,建成覆蓋全國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省級統 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大幅提升政務 服務智慧化水平,讓政府服務更聰明,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 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2017 年 1月?國務院辦公廳《“互聯網+政 務服務”技術體 系建設指南》 :圍繞構建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技 術體系,以服務驅動和技術支撐為主線,重點建設“互聯網 +政務服務”業務支撐體系、基礎平臺體系、關鍵保障技術 體系、評價考核體系四個方面內容。

2018 年 6月 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進一步深 化“互聯網+政 務服務”推進政 務服務“一網、 一門、一次”改 革實施方案》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跨層級、跨地 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推動企業 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一網),線下“只進一扇門” (一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讓企業和群眾 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2018 年 7月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各地區各部門 政務服務平臺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和互聯互通,形 成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并制定了至 2022 年政務服務 平臺的建設目標。

2019 年 12 月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意見》:2020 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建成 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好差評”管理體系,各級政 務服務機構、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全部開展“好差評”。

2020 年 9月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 辦”的指導意見》 :從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入手,2020 年底前實現第一批事項“跨 省通辦”,2021 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 辦”,同步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逐步納入其他 辦事事項,有效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異地辦事 需求。

2021年 11 月?國務院辦公廳《全國一體化政服務平臺移動端建設指南》:加強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和互聯互通, 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能力,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2022 年 4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強數字深化改革政府建設的指導委員會意見》 :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 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 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網上一直有G端(電子政務)源于B端的說法,是因為:早期的政府可能也會找軟件公司做產品,對于軟件公司來講,政府和企業是“一樣的”,都是他的客戶,所以將G端歸結于B端的分支。其實電子政務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起步,只不過局限于:國家安全、軍工、科研等領域,并沒有延伸到市場上,導致了人們G端的誤解。

電子政務在2015左右年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大致由以下四個因素導致:

  1. 互聯網行業的普及,拉近了人們與政府的距離;
  2. 公民基于需求側對電子政務需求的持續增加;
  3.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加速了互聯網對公民的普及;
  4.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1. 產品分類

電子政務產品按用戶劃分可以分為:G2G、G2B、G2C,在G2C下面細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項目,做的時候一般包含6戶端:PC、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百度小程序、快應用。

多渠道建設初衷是為了方便用戶使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用戶造成了一些使用上的困擾:一個需求可以在個平臺上實現,用戶可能會不知道在哪個平臺使用好(尤其是天秤座的,具有選擇恐懼癥)。未來會逐步進行整合,不過還有一段時間。

以現在發展看:G2C發展最快,因為需求簡單一些,也容易滿足;G2G和G2B需求復雜一點,涉及到問題更廣一些,所以發展的相對慢一點。

2. G端、B端、C端的區別和聯系

G端:government ?政府用戶

B端:business?????企業用戶

C端:consumer????個人用戶

人們根據用戶群體習慣性的把產品分為:B端、C端,把一個產品說成是:B端產品、C端產品,這也造成了很多人的的誤解:以為產品是純B端、純C端,其實一個產品在很多時候既包含B也包含C,比方:

淘寶,淘寶是一個B2C(Business-to-Consumer)平臺,企業在上面賣商品,個人用戶在上面買商品,既面向B也面向C。公司在做研發的時候既要考慮B端需求也要考慮C端需求。因為如果沒有B端在上面賣商品又何來的個人用戶買商品呢?賣家又為什么要在上面賣商品?是否有利可圖?如過沒有利潤又何必弄一個網店浪費人力呢?其實包括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美團外賣、餓了嗎外賣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賣家的話,誰來提供飲食呢?

B2C本身是一個平臺,先整合了B端的資源,然后為C端用戶提供了一個購物場所,同時解決了B端和C端用戶的需求。

G端產品也是一樣,我們在做的G端產品時候既要考慮G端(供給側)的供給能力,又要考慮面向的:G、B、C(需求側)實際需求,二者的關聯性非常強。同時在做項目的時候,往往是一個產品既有:G2B屬性,又有G2C屬性,既有個人服務又有企業服務,幾乎所有的省級、市級政務服務平臺都是如此,都有:個人空間和企業空間。

3. 12306算什么類型的產品?G2C還是B2C?

  • 早期是鐵道部的時候應該算:G2C,政府面向個人;
  • 后期改組成鐵路公司應該算:B2C,企業面向個人。

以后應該還會有這種因為研發主體改變而改變產品屬性的產品了,雖然研發主體發生了改變,但產品性質并沒有改變,G2C、B2C都是一樣的。

二、政務端產品需求層級分析

產品經理在做產品的時候,所有工作都會圍繞需求展開,需求的層級決定了產品經理在工作上的一些表現。在這里,我將政務端需求簡單分為四個層級:

1. 政府高層

政府高層人員不會和項目組人員直接對接,而是以政策文件的形式表達出規劃需求。

政策文件指: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的文件。

政策文件一般由中國政府最高行政單位國務院進行印發,國務院站在全國角度,針對全國社會環境制定的政策,到了省市級單位再根據自身地方情況進行推廣和傳播。

這一點和商業型產品有非常大的差距,商業型產品需求的最高層是:企業盈利情況,而政策文件是站在全國角度進行設定,涉及的領域包含:社會發展、行業發展、政府組織機構調整,滿足企業、公民需求等。二者之間可以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這也是導致商業型產品經理和公共型產品經理不同的關鍵因素。

在具體落地過程中,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都會圍繞政策文件展開,政府工作人員也會以此為標準向軟件公司人員提出相關要求。

2. 政府中層

政府中層屬于政務端產品的建設層他們在政府高層和項目組人員之間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重大作用,政府人員一般會根據政策文件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政務端產品的建設(在這里,可能會涉及到個人的一些工作指標,存在著某種主觀傾向的表現)。

對于大多數政府人員來講可能是:懂政務不懂互聯網,但也不排除少數經信局、網信辦等計算機相關專業出身的人員,對互聯網有著一定的認識。

3. 項目人員

項目人員屬于政務端產品需求的主導層公司為滿足政務端產品的建設,一般會派出一個項目組到政府現場進行需求調研,在項目組中一般由項目經理主導,產品經理協助的方式進行調研,或者由產品經理主導,項目經理協助的方式進行調研。

4. 企業、公民

企業、公民屬于政務端產品的用戶層,邏輯上來講:所有工作都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去建設,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可能每個服務都會向B端和C端用戶做出實際調研,一般都是依托政策文件,政府人員、項目人員主觀判斷進行分析,這就有可能導致做出來的服務和用戶需求不符。這個事情有著一些非常深刻的原因在里面,短時間之內恐怕難以解決,所以我將B端和C端用戶需求排在最后。

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實際用戶需求排在末尾,這不僅僅是政務產品,其他產品或多或少在初級階段也都存在著這個問題。

但伴隨著行業的發展,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增長,未來整體建設會以用戶需求為主導,用戶需求排在第一位,——這個事情需要一個過程。

小結

客觀一點講,每個產品(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需求層級都會有所差異,產品經理要根據產品的需求層級去開展工作。比方:

  • 適當關注下政策文件,根據政策文件主動向政府人員提出某種建議;
  • 政府人員懂政務不懂互聯網的情況又該如何協調?
  • 項目組人員之間需求如何把控?
  • 如何既遵照了政策文件,又能和政府人員、項目人員配合的親密無間,用戶在使用服務的時候也不會叫苦連迭……
  • 并且在這些條件滿足之余還能實現公司的盈利?

產品經理既是需求的收集者也是管理者,在收集完需求之后要進行梳理,比方真偽需求的判定、優先級的確定,這一切都將圍繞最開始的需求層級去判定。一般來講需求層級高的要排在前面,因為沒有了主導者和實施人員,一切都將變得渺茫起來。

目前這個階段決定產品好壞的往往不是產品經理的規劃能力,而是政策的開放程度和政府人員的支持力度。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目前發展最快,他們起步要快一些,同時他們的政府人員支持力度也比較大。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北京因為其特殊環境,在最開始做的時候表現慢了一點,但是當行業業發展呈現出一個明朗態勢的時候又開始奮起直追,其實不僅是北京一個地方,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這可以算做是電子政務的第一階段:政策的開放程度及政府人員的支持力度決定了產品的好壞。但隨著行業的發展,電子政務會進入第二階段:產品經理的規劃能力將決定產品的好壞,政策的開放程度及政府人員的支持力度會顯得次要一點。?

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

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 (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2020)——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

三、產品經理分類問題

現在回歸到前言提到的問題:電子政務行業下的產品經理是否會產生分類?

先來說下商業型產品產生分類的前提條件:商業型產品一般是一家公司一個產品部,部門多個人做一個產品,多數情況下都集中在一個城市一個辦公地點辦公,之后分化出了:運營型產品經理、技術型產品經理、設計型產品經理……各種類型的產品經理在一起協調配合。

公共型產品一般是一家公司一個產品部,多個人,做多個項目,多個項目分布在不同的城市,這也就導致產品經理也要分布在不同的城市。

同時公共型產品市場劃分項目時往往是每家公司拿到一個大項目其中的1~3個子項目,不會全拿到,多數情況下都是騰訊做微信小程序、阿里做支付寶小程序、百度做百度小程序,市場上的大漢軟件(阿里戰略投資公司)比較特殊,往往可以拿到:PC、APP、支付寶小程序三個項目,少數情況下也會拿到:微信、百度小程序。

就以目前公共型產品市場看將產品經理進行分類難度要大一些,但細想一下也未必完全沒有可能,因為從宏觀角度看還是要有分類,這樣才能人盡其才,把產品做到最好!根據梳理,大致有以下三種分類方式:

第一種:在一個項目上分

在公共型產品領域,1個人做1~3個項目(2個快結束,1個剛開始)是很正常的,一個人負責整個項目的產品工作。但隨著行業的發展,項目復雜程度的增加,運營工作的增加,未來應該出現3個人同時做1個項目的情況,到時候可以三個人為一個小組,三個類型分別是:

  1. 運營型產品經理;
  2. 設計型產品經理;
  3. 技術型產品經理。

運營型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的運營工作,設計型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的設計工作,技術型產品經理負責和技術的協調對接。

不過以目前市場實際情況看,多個產品經理在一個產品上是少數,大多數產品經理都在做獨自做著1~3個項目,從一個項目上對產品經理進行分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二種:在一個城市分

一樣分為:運營型產品經理、技術型產品經理、設計型產品經理,面對當地的項目,一個專門做運營,一個專門做技術對接,一個專門做設計,但這樣一來又產生另外一個問題,一個人以一種技能對接多個項目,雖然專業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都會提高。但也可能容易遇到一些:權責不明、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

第三種:以規劃業務分

比方:一件事梳理、電子證照、企業空間、個人空間、運營方案……

這種分類方式將會成為未來最常見的一種,因為這些領域涉及面比較廣,相對復雜,如果讓一個人去做整體的業務規劃,必然會分散大量精力。同時這種劃分方式迎合了國家政策,地方工作人員在做具體業務規劃時必然要參照政策文件,而政策文件已經提出明確的需求,等于已經梳理好了明確的業務線,就等工作人員去做具體的實施工作。

同時隨著行業的發展,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增加,運營的需求越來越重,會對產品經理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一切也會促使產品經理的分類。?

小結

在這里講產品經理分類是希望可以為大家開拓視野、拓寬思路。在我看來:產品經理不僅僅是行業的追隨者,也是引領者,可以引領一個行業向前發展。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應該具備:行業的洞察性、先天預見性以及相關領域的規劃能力。公司組織架構是否合理也是產品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

總結

電子政務產品是由政府發起,軟件公司承包運行,在產品管控上客觀一點講還是政府人員管控的居多一些,并且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要遵循國家的政策文件,運作上要聽從政府領導的安排。產品經理協助政府領導做產品和協助產品總監做產品其實都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電子政務領域最大的“產品經理”并不是來源于某家公司,而是來源于政府的某位領導,因為這位領導才是產品的最大管理者。

雖然我在上面提到:第一階段是由政府人員主導,第二階段會由產品經理主導,但整體來講:這只是一種預測。未來如何,恐怕需要我們一起去驗證!

我們的職位決定了我們不可以改變世界。但是眼下這份工作在我看來已經超越了普通工作的意義。普通工作是通過產品設計來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幫助公司實現盈利,而電子政務產品做好了則可以直接造福于民。

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為了做防疫服務,我曾多次加班到晚上12點,開發的經典名言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怎么一到晚上12點就提需求?”不是晚上12點才提需求,而是白天都在做需求確認,剛剛確認下來而已。在運作過程中,國務院辦公廳領導多次強調:“這不是工作,是政治任務?!?/p>

我并沒有因加班而感到悵然,相反我感到很慶幸,因為在國家危急時刻可以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工作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工作本身,這是以前工作所沒有體會過的一種全新感受。

在我看來,能夠做好政務產品也是人生價值的一種發揮!

文由@千秋再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體會很深刻:
    電子政務領域最大的“產品經理”并不是來源于某家公司,而是來源于政府的某位領導,因為這位領導才是產品的最大管理者。

    來自四川 回復